般若文海

列表

罗汉图与首图馆藏《丁观鹏罗汉图》研究

修学指导“罗汉图与首图馆藏《丁观鹏罗汉图》研究”。罗汉图与首图馆藏《丁观鹏罗汉图》研究王玥琳罗汉图丁观鹏罗汉图,清乾隆(1736—1795),纸本设色,册页装,共十幅。开本高31.6厘米,宽35.2厘米。画心高23.4厘米,宽27.8厘米。末页左下角署款:臣丁观鹏恭画。丁观鹏(约1708—1771),清代画家,顺天(今北京)人。雍正四年(1726)...

略论佛教世界观

修学指导“略论佛教世界观”。略论佛教世界观一、何谓世界观一谈到世界观,人们就会本能的想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因为它们是哲学上的两大根本派别,而它们的差异是由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差别而决定的。众所周知,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归纳起来无非是精神和物质两大类,它们之间的关系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既然属于认识范畴的东西,就免不了分歧。...

略论阿赖耶识与宇宙的关系

修学指导“略论阿赖耶识与宇宙的关系”。略论阿赖耶识与宇宙的关系前∵言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以后,恐怕就开始了对宇宙本源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部落、社会、文字的产生,不但探求的方式越来越进步,而且程度更深,范围更广,于是形形色色的世界观便出现了(包括人生观),这都是人类祖先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宇宙进行艰难探索后,所得出的结果,其中有盘古开天辟地...

略辨“法”义

修学指导“略辨“法”义”。略辨“法”义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同样,修学佛法就是为了明辨“法”义。一个学佛者,如不知“法”为何物,那么纵然他研经学论也很难得到真实利益。因为通过文字般若通达法义,虽不是学佛的最终目的,但那却是最根本的途径。我们只有明辨“法”义,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体悟它、对治它、培养它,逐渐趋向解脱之道,直至成...

金陵朝圣

修学指导“金陵朝圣”。金陵朝圣金陵乃楚时古邑、六朝之都,名蓝遍布、波光塔影、皇陵府第无不令人神往。多年来,旧地重游的念头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本月因进京参加第六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之因缘,在大会圆满之后,我便兴致勃勃地登上了由北京至南京的航班,以酬多年夙愿。一、重聚鸡鸣寺十月金秋,丹桂飘香,我呼吸着南京...

践行善缘感悟

修学指导“践行善缘感悟”。践行善缘感悟三宝弟子慧圆我16岁皈依三宝,至今已6年有余,对经典和佛法了解太少,能诵读的也仅有寥寥几篇,其中含义更是知之甚少;而作为一名学子,没有出过社会,对人生的感悟也不透彻。写这些文字前看了很多师父以及师兄的文章,根本不敢也无法下笔。现在写起来十分心虚,也只能说些我的浅薄愚见。我认识文慧尊师和了...

太虚法师的贵阳行

修学指导“太虚法师的贵阳行”。太虚法师的贵阳行□刘汉忠太虚法师(1889年-1947年)是近代着名的高僧。他是浙江崇德人(今属桐乡),生于海宁。俗姓吕,学名沛林,出家后法名唯心,字太虚,尊称“太虚法师”。因参与政治活动与官方来往颇多,而有“政治和尚”之称。太虚十六岁时在苏州木渎出家,旋赴宁波天童寺,从寄禅(八指头陀)受戒。后读康...

唐代王维《过香积寺》考辨

修学指导“唐代王维《过香积寺》考辨”。唐代王维《过香积寺》考辨作者:刘国正我国唐代着名大诗人王维《过香积寺》中的“香积寺”一直被各种书籍注释为“长安香积寺”。根据实地勘察,“长安香积寺”不具备王维诗中的各种自然环境,而王维不可能不知道寻访长安香积寺的道路。而这些特征,汝州香积寺(风穴寺)则全部具备,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笔者认为王维当年所访...

铁炉今昔

修学指导“铁炉今昔”。∵铁炉今昔∵一、道场式微,佛法陵夷∵铁炉寺相传自宋代高僧结庐以来便香火不断,至清代康熙四十年(1701)年,始由百隆普振禅师开山建寺。鼎盛时期,住僧30余人,为一中等规模之佛教道场。即使在禅宗衰迈至极的清末,也还是遗范尚在,宗风犹存,本寺中兴祖师“妙华(1830—1907)住长沙铁炉寺,接引学人棒喝...

铁炉寺游记

修学指导“铁炉寺游记”。铁炉寺游记从广州回来以后,晚上一直无法入睡。朋友送我一本铁炉寺主持自然法师写的《炉香心语》,放在床头,睡前拿来翻翻,竟得已安然。朋友也是博学多才之人,但每每提到自然法师,却也毫不掩饰对她的尊佩。只是我对佛学向来没什么研究,怕在大师面前显得孤闻薄学,一直推脱着朋友的引见。近来朋友见我心气浮燥,还是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