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文海

列表

灌输价值观∵佛教引导孩子向善

修学指导“灌输价值观∵佛教引导孩子向善”。朱湖区州议员符明治说,通过佛教的引导,将能让孩子们从小培养一颗善良的心。他说,人之初,性本善是永恒不变的真理,然而一些人可能受了环境的影响,或教育程度的问题,导致他们的行为成为社会所不容。他指出,宗教教导人们向善,而只要心存好意,就会讲好话,言谈随着心灵的好意而变得善良。他说,许多先进国都面对着社会...

认识自己.认识佛教(六)

修学指导“认识自己.认识佛教(六)”。大家有没有读过《华严经》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大概也有听过吧?为了遍求法门要义,他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初参文殊师利菩萨,然后一路向南方去游历、去参学,先从德云比丘学习,最终参普贤菩萨,得到了「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他经历了一百一十城,前后参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以称为「五十三参」;其...

静思晨语(第一集上卷6)

修学指导“静思晨语(第一集上卷6)”。第六篇《谦虚、柔忍、争与和》饱满的稻穗[饱满的稻穗]佛陀常警惕弟子:即使已达智慧圆融,更应含蓄谦虚,像稻穗一样,米粒愈饱满垂得愈低。[智慧人生]真正的智慧人生,必定有诚意、谦虚的态度。有智慧才能分辩善恶邪正,能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无我]修行最主要的目标即是无我。若能缩小自己、放大心胸、包容一切、...

认识自己.认识佛教(五)

修学指导“认识自己.认识佛教(五)”。而在西方极乐世界里头,又可分为三辈九品以及四种土,即凡圣同居士、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与常寂光净土;到了常寂光净土就已经是佛的境界了,只有佛才有资格住在常寂光净土之中;那么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在那里呢?就是住在实报庄严土,那里是菩萨的住处;声闻、缘觉,就住在方便有余土;而我们凡夫就住在凡圣同居土,由于...

静思晨语(第一集上卷7)

修学指导“静思晨语(第一集上卷7)”。第七篇《“逆境”、“是非”观》“无明草”与“增上缘”[持宽临逆]逆境、是非来临,心中要持一“宽”字。[人生的灯塔]世间事要做得圆融并不容易,没有历经逆境的事,不值得作为我们人生的灯塔。[逆增上缘]逆境在佛教中称为“逆增上缘”,碰到逆境时,应心生感激——可遇不可求啊![人事考验]人事的艰难与琢磨,就是...

静思晨语(第一集上卷8-18)

修学指导“静思晨语(第一集上卷8-18)”。第八篇《自“贪欲”说起》烦恼菩提[去贪瞋痴]世间之所以有人我、是非、内外、事理不能调和,皆源自“贪、瞋、痴”。有此三念,故争长论短,永无休止。[有得必有失]欲深无底,贪无止尽。有求的意向,即有必得的心理;有求、有得的心理,就会有失的痛苦。[填不平的洞]世间的海可以填平,但是人的鼻下横——小小一个嘴巴...

认识自己.认识佛教(三)

修学指导“认识自己.认识佛教(三)”。因此,我们都不得「自在」;要知道,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获得「解脱」、要获得「自在」,但如何才能做到呢?所以,我们就要效法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之所以被称为「观自在菩萨」,是因为他能「内观观自在,外观观世音」;我们既不懂得内观,也不知道外观,如何能得自在呢?所以都不自在,你们自在吗?不自在。我自在吗?也...

认识自己.认识佛教(二)

修学指导“认识自己.认识佛教(二)”。修行人的情况也是一样,我们现在怎么也比不上以前的祖师大德。昨日教大家学三宝歌,大家还记得这个歌词吗?「人天长夜,宇宙黮暗,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陀耶!昭朗万有,衽席群生,功德莫能名。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昨天...

五指的争议∵谁最伟大?

修学指导“五指的争议∵谁最伟大?”。五指的争议佛教有一种修持方法叫做随喜功德,意思是看到别人比我有办法,比我有辉煌成就,不但没有嫉妒、愤恨的心理,反而能够人我互易,以别人的成就为自己的成就,以别人的欢喜为自己的欢喜。同根的豆萁尚且相煎,同胞的兄弟反目相残,随喜功德虽在一念之转,却也千难万难。有一天,五根手指头聚集在一起,召开重大的会议...

理性的对待未知

修学指导“理性的对待未知”。一天,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某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人不解地问。“第一个筛子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确实是真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现在用第二个筛子审查吧。”哲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