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摄山《三论》学的兴盛与“二谛”义的讨论

中观“摄山《三论》学的兴盛与“二谛”义的讨论”。摄山《三论》学的兴盛与“二谛”义的讨论《三论》,指《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印度龙树与提婆的着作,亦即大乘中观学派的基本论书。如再加上注解《大品般若经》的《大智度论》,则称为《四论》。《四论》皆为鸠摩罗什译出。其后,罗什弟子也研讲《三论》,其中以僧肇、僧睿等最着名。因罗什及其弟子在关中地区...

浅论三论思想在汉地的弘扬与发展

中观“浅论三论思想在汉地的弘扬与发展”。浅论三论思想在汉地的弘扬与发展作者:祥启内容提要:三论是三论宗的根本依据论典,本文是通过三论思想之内涵、传入汉地之始、弘扬与发展、以及三论在汉地之集大成者来说明其在汉地的弘扬与发展。关键词:八不中道∵∵青目∵∵自性∵∵因缘三论思想之内涵八不中道,是三论思想与观行的核心。三论思想的根本依据,是《中论颂...

智慧的内容——《中论》四句偈

中观“智慧的内容——《中论》四句偈”。智慧的内容——《中论》四句偈心定和尚开示∵各位同参,专心谛听!今天要讲的般若内容,主要是引用大乘佛教龙树菩萨的《中论颂》里面一句很着名的话来解释:“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这句话也是中国天台宗用来成立的教理——“一心三观”的依据。9-1∵“因缘所生法”∵首先来看因缘法,它是...

学习中观的体会

中观“学习中观的体会”。学习中观的体会的实体中蕴藏着空性。万事万物都是同一理。都是假象。五蕴色身集四大。六根等等而缘起之体。里面同样蕴藏着性空。是很多性能的组合。这是我现在的一个重大发现。发现佛说的真理实相之真实不虚。也解决了一个困惑多年的烦恼。觉得自己怎么老是在云雾中。其实说穿了是我见特重,不知缘起性空理,永远难见如来面...

《中论要解》第二卷

中观“《中论要解》第二卷”。《中论要解》第二卷中论要解∵作者:释智谕∵观三相品第七∵问曰:经说有为法与无为法,有为法有生住灭三相,无为法无生住灭三相。既然法有有为与无为,怎能说一切法空呢?当知众生于世间法执常,故佛说一切法有为。有为法生灭无常,欲令众生觉悟世间无常,佛非说实有有为法也。众生闻佛说世间法有为,便转计有有为法。为破...

《中论要解》第三卷

中观“《中论要解》第三卷”。《中论要解》第三卷中论要解∵作者:释智谕∵观有无品第十五∵问曰:诸法各自有性相,其力用不同。例如地性坚、水性湿、火性暖、风性动。此性众缘和合时则出,故知一切法不空。当知诸法各个性相,皆缘生幻有,非为本性。诸法之根本,皆以无性为性。诸法各自性相,与诸法本性不同。诸法各自性相,是有相的,生灭的,有作的。...

《中论要解》第四卷

中观“《中论要解》第四卷”。《中论要解》第四卷中论要解∵作者:释智谕∵观如来品第二十二∵问曰:汝虽种种说一切法空,但如来世尊应有。答曰:[非阴不离阴此彼不相在如来不有阴何处有如来]金刚经云,无来无去是名如来。无来无去,即不生不灭义、毕竟空义、法身义。毕竟空中实无来去,而空性随缘,现有生灭来去。空性随缘假现,乃有生灭来去。生灭来...

中观庄严论释科判(3)

中观“中观庄严论释科判(3)”。万法若有一成实,诸所知成永不现,万法无一成实故,无边所知了分明。奇哉!彻知诸法之法性不可思议、妙不可言的如来所演说的等性狮吼声,一经传入耳畔,便使智慧的身躯力大无穷,似乎无边无际的虚空也能一口吞下。但愿如此身强力壮的我们,手中紧握可顷刻斩断现有一切戏论深不可测之正理的文殊宝剑,能令众生对一法不成实有...

中观庄严论释科判(5)

中观“中观庄严论释科判(5)”。如果有人问:倘若虚空不存在,难道不是与世间中将它列为五大种之一、论典中也以其作为比喻等相违了吗?作答:正如上面所说,虚空只不过是对无触碍的这一分而假立的,从未经观察而认为的侧面而如此表达罢了。如果详细观察、分析,则无有能建立虚空存在的正量。由于虚空无有自相,因此以眼识等境证现量无法证实其成立,原因是...

中观庄严论释科判(6)

中观“中观庄严论释科判(6)”。一切法的究竟实相也不可能逾越真如佛智的唯一境界,如实照见的智慧也是唯一的,即是独一无二的一切种智。为此,金刚乘中说“佛与众生仅是觉与未觉的差别”,依此也能认识到金刚藏的甚深之处。正因为这一点,声闻、缘觉、菩萨依次照见实相的障碍越来越清净,诸位菩萨也是以地的差别而呈现逐步向上的趋势。最终如实现前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