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

列表

《中论要解》第四卷

中观“《中论要解》第四卷”。《中论要解》第四卷中论要解∵作者:释智谕∵观如来品第二十二∵问曰:汝虽种种说一切法空,但如来世尊应有。答曰:[非阴不离阴此彼不相在如来不有阴何处有如来]金刚经云,无来无去是名如来。无来无去,即不生不灭义、毕竟空义、法身义。毕竟空中实无来去,而空性随缘,现有生灭来去。空性随缘假现,乃有生灭来去。生灭来...

中观庄严论释科判(3)

中观“中观庄严论释科判(3)”。万法若有一成实,诸所知成永不现,万法无一成实故,无边所知了分明。奇哉!彻知诸法之法性不可思议、妙不可言的如来所演说的等性狮吼声,一经传入耳畔,便使智慧的身躯力大无穷,似乎无边无际的虚空也能一口吞下。但愿如此身强力壮的我们,手中紧握可顷刻斩断现有一切戏论深不可测之正理的文殊宝剑,能令众生对一法不成实有...

中观庄严论释科判(5)

中观“中观庄严论释科判(5)”。如果有人问:倘若虚空不存在,难道不是与世间中将它列为五大种之一、论典中也以其作为比喻等相违了吗?作答:正如上面所说,虚空只不过是对无触碍的这一分而假立的,从未经观察而认为的侧面而如此表达罢了。如果详细观察、分析,则无有能建立虚空存在的正量。由于虚空无有自相,因此以眼识等境证现量无法证实其成立,原因是...

中观庄严论释科判(6)

中观“中观庄严论释科判(6)”。一切法的究竟实相也不可能逾越真如佛智的唯一境界,如实照见的智慧也是唯一的,即是独一无二的一切种智。为此,金刚乘中说“佛与众生仅是觉与未觉的差别”,依此也能认识到金刚藏的甚深之处。正因为这一点,声闻、缘觉、菩萨依次照见实相的障碍越来越清净,诸位菩萨也是以地的差别而呈现逐步向上的趋势。最终如实现前实相、...

入中论讲记第四菩提心焰慧地

中观“入中论讲记第四菩提心焰慧地”。功德皆随精进行,福慧二种资粮因,何地精进最炽盛,彼即第四焰慧地。此一颂说焰慧地精进功德。谓精进炽盛如火焰故。此地唯有二颂。应精进理未广说者,上三地中所说应布施等之理,即是应精进行布施等之理,故不再别说。但总说一切功德,皆由精进引生。前三度为福资粮,后二度为慧资粮,此精进通五度,亦即通二资粮。功德者,...

中观论略释

中观“中观论略释”。中观论略释顶礼文殊师利童子!为消除违缘,求文殊菩萨加持,如是顶礼宣说诸法真实胜义实相之智慧本尊文殊师利童子。前言学习《中论》的目的,是要树立中观正见的。什么正见?正见就是对法和法性正确的见解,这种见解应超越一般知识而属于智慧。能否树立正见获得智慧,不仅讲者需要通达中观,对于闻者也是有要求的。《中观四...

中观入门(一)

中观“中观入门(一)”。中观入门(一)二○○一年三月六至八日讲于中广音乐厅颡东***◎讲述郑振煌居士◎口译谢雅玲小姐◎整理各位大德早安,我谨代表印度以及***所有人民,向诸位致意。我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再度来到***,跟这么多优秀的学生见面,共同研讨如何将佛法应用在日常生活上,以及佛法对一切众生的重要性。这三天的讲题“中观入...

中观入门(四)

中观“中观入门(四)”。中观入门(四)颡东***◎讲述郑振煌◎口译谢雅玲◎整理如何证成“人无我”我们早上谈修空性的要点,是要找出我们所要遮的对象。空性则是我们要证得的目标,为什么?因为自我无始以来,在业力的影响制约之下,时常在心中生起,“我”在业力的影响之下,就以为是自性有的、是独立有的、坚实有的,是离开其他因缘而独立存在...

掌中论一卷

中观“掌中论一卷”。掌中论一卷∵陈那菩萨造∵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论曰。谓于三界但有假名。实无外境。由妄执故。今欲为彼未证真者。决择诸法自性之门。令无倒解故造斯论。颂曰∵∵于绳作蛇解∵见绳知境无∵∵若了彼分时∵知如蛇解谬∵论曰。如于非远不分明处唯见绳蛇相似之事。未能了彼差别自性。被惑乱故。定执为蛇。后时了彼差别法已。知由...

中观的人生态度

中观“中观的人生态度”。中观的人生态度佛教徒究竟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认识世界?准确地说,佛教徒并不悲观、也不乐观,而是中观,即不偏不倚的人生态度。为什么说佛教徒不是悲观的?因为学佛修行的人,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对未来充满信心,所以佛教徒不是悲观的。在民国年间的人生观大讨论中,梁启超先生提出佛法为人心建设的准则,认为佛教不仅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