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指导

列表

解读原始佛教(潘桂明)

修学指导“解读原始佛教(潘桂明)”。解读原始佛教潘桂明佛教的创立是东方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不仅丰富了古代印度思想文化和社会历史的宗教内容,而且也影响了古代亚洲许多国家的宗教哲学和文化艺术。印度佛教自创立至衰落,经历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密教等若干个历史时期。当它传入中国时,已进入大乘佛教时期。原始佛教是指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

大乘佛教的缘起论(孟领)

修学指导“大乘佛教的缘起论(孟领)”。大乘佛教的缘起论∵∵∵∵∵∵∵孟领一、大乘与小乘的根本区别乘原指车乘,佛教之大乘喻指能救度更多众生出生死苦海,它把以前的部派佛教贬称为小乘。[1]大乘佛教脱胎于部派佛教,但二者有很大差异。“人们一直没有充分意识到,那改变了佛教世界的,是一场多么激烈的革命。直到公元1世纪,长时期以来一直隐伏在佛教运动...

大乘佛教主要论点研究(王文雄)

修学指导“大乘佛教主要论点研究(王文雄)”。大乘佛教主要论点研究王文雄大乘佛教的本质主要在于中观及唯识,中观思想见于阿含经的中道、般若经、金刚经、中论、七十空性颂论等,主要在说明一切的存在是因缘所生,所以没有长久不变的物质。在为已习行有大心堪受更深法者,以大乘法说以因缘相。如中论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

大乘佛教起源的探讨(梁茂良)

修学指导“大乘佛教起源的探讨(梁茂良)”。大乘佛教起源的探讨梁茂良大乘佛教的兴起明显与部派佛教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自佛陀创立佛教以后,对教理的追求渐成为教众的修行焦点。其实,在原始佛教时期,着重的是现世生活上的解脱。在阿含经上,每说到佛陀说法完毕,教徒都是欢喜奉行的情况,可见一斑。虽然,在这时期亦有对教理的解说,如四谛、五蕴、八正道、十二因...

部派时代的无为观(演培法师)

修学指导“部派时代的无为观(演培法师)”。部派时代的无为观演培法师一∵绪∵说佛法所说的问题,虽则是很多的,但扼要的归纳起来,实不外于现象界与理体界的两类。现象界,佛法说为有为的事相,理体界,佛法说为无为的理性。从一般思想说,现象与理体,有着密切而不可分离的关系。离现象不能显示诸法的理体,离理体不能说明诸法的事相。依佛法敌理说,有为与无为,同...

部派时代的轮回观(演培法师)

修学指导“部派时代的轮回观(演培法师)”。部派时代的轮回观演培法师一∵绪∵说吾人生命出现到这世间,不唯是这现实短短的一个时期。向前看,有其生命所自来,不是无因无缘的突空而有,向后看,有其生命所当往,不是生命结束了就成过去,当知这就是佛法所常说的生死轮回。所谓生死轮回,在时间方面说,是三世连续而前后无间断的;在空间方面说,是以五趣四生为轮回的...

守护根门(释净智)

修学指导“守护根门(释净智)”。守护根门∵释净智楞严会上,十方如来,异口同声告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净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可见,升华还是堕落,就看我们大家如何使用六根了。其实,很多修行都是从六根中选择一门深入的,如安般的鼻根法门,观音的耳根法门...

部派佛教对知识论的探讨(陈雁姿)

修学指导“部派佛教对知识论的探讨(陈雁姿)”。部派佛教对知识论的探讨陈雁姿香港新亚研究所1∵引言印度佛教中的小乘有部和经部的学说,对大乘的中观与唯识学派影响最大。本文旨就部派佛教时期有关知识对象的真实性质、形式结构、知识对象与客体对象的关系,知识的基础等方面的探究,从而条理出部派佛教有关知识论的核心问题,以见其义理发展是紧密地连系着大、小乘的教...

部派佛教内部的理论分歧(潘桂明)

修学指导“部派佛教内部的理论分歧(潘桂明)”。部派佛教内部的理论分歧潘桂明佛教创立初期,以及在佛陀逝世后的近一百年内,佛教弟子们严格奉行佛陀的教法,教团内部比较统一,还没有出现意见分歧,这在佛教史上被称为“原始佛教”时期。但在此后,佛教教团内部因对教义和戒律的不同理解而产生了分裂现象。先是分裂为“上座部”(以资深的长老为主,比较保守)和“大众部...

部派时代的业力观(演培法师)

修学指导“部派时代的业力观(演培法师)”。部派时代的业力观演培法师一∵绪∵说依佛法说,有情是有各式各样的,且各有其不同的活动,而高级的人类其所有的活动,尤有突出的表现。在人言人,人类的行为活动是什么?大体说来约有两类,就是外在的行为与内在的行为,亦即佛法术语所常说的身语意三业。虽同样的是三业行为活动,但就合不合乎道德律来说,又可分为善不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