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

列表

民国年间的上海佛学书局

文化杂谈“民国年间的上海佛学书局”。民国年间的上海佛学书局∵高振农上海佛学书局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一所专门编辑、刻印、流通佛学典籍的出版机构。1929年(一说1930年)创办于上海。在此之前,虽有1866年杨仁山居士在南京创立的金陵刻经处和郑学川(出家后名妙空)在扬州设立的江北刻经处。此后又有北京、天津、重庆、常州、苏州、杭州、广州、...

浅谈吕澂对玄奘翻译的评价

文化杂谈“浅谈吕澂对玄奘翻译的评价”。浅谈吕澂对玄奘翻译的评价∵高振农吕澂(1896—1989年)是我国着名的佛学大师。他精通英、日、梵、巴(巴利文)、藏等多种文字,对印度佛学,中国汉地佛学和***佛学都有深刻的研究。他毕生以佛学为科学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勇于探索和创新,终于闯出了一条新路,在整理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攀登了近现代佛...

民间年间的上海佛学书局

文化杂谈“民间年间的上海佛学书局”。民间年间的上海佛学书局上海佛学书局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一所专门编辑、刻印、流通佛学典籍的出版机构。1929年(一说1930年)创办于上海。在此之前,虽有1866年杨仁山居士在南京创立的金陵刻经处和郑学川(出家后名妙空)在扬州设立的江北刻经处。此后又有北京、天津、重庆、常州、苏州、杭州、广州、福州等地...

阿育王像的初步考察

文化杂谈“阿育王像的初步考察”。阿育王像的初步考察王剑平∵雷玉华[摘要]阿育王像是阿育王造释迦牟尼佛像的略称。在中国东晋、南北朝至隋代的中国帝王、僧侣阶层和信众中有特别的信仰和崇奉。据记载,中国出现阿育王像的时间最早可以推溯到东晋时期。目前,国内出土的阿育王像实例只发现于成都地区。从文献的记载看成都地区出现阿育王像的时间似亦可推溯...

谈辽金时代的石经幢

文化杂谈“谈辽金时代的石经幢”。谈辽金时代的石经幢北京戒台寺内有一座辽代经幢座,在幢座的八面上浮雕有八位伎乐天人,分别持琴、琵琶、笛、排箫、笙、贝、拍板等,正在演奏,余者一位伎乐袒上身,赤足,双手各持帔帛一端,一腿屈膝,一足外伸,正在翩翩起舞。∵戒台寺幢的幢身部分是元代建月泉新公禅师灵塔的塔身,与幢座不是同时代之物,但幢座从浮雕风...

俗讲和讲经文

文化杂谈“俗讲和讲经文”。俗讲和讲经文古代寺院中的僧侣为弘扬佛法,时有讲经之举。而讲经又有“僧讲”和“俗讲”之别。“僧∵讲”以讲解经文为主,对象为僧侣,主要用于宣扬佛门义理,类谈空有。“俗讲”是以讲说∵佛经故事为主,但并不局限于佛教经义,对象为世俗男女。“俗讲”是由正式讲经转化出来∵的,《资治通鉴?唐敬宗纪》宝历二年(826...

玄奘及其法相宗的历史反思

文化杂谈“玄奘及其法相宗的历史反思”。玄奘及其法相宗的历史反思∵邢东风(日本爱媛大学法学院教授)内容提要:玄奘及法相宗的命运表明,宗教团体不同于靠国家权力强行维持的行政机构,它是靠信众自发的共同信仰自愿组合而成。教团的信众有自己的价值标准,也有各自的地缘界限,甚至还有各自的集团利益,信众真正崇拜和拥护的往往是那些既符合他们的价值标准、又...

梅庵初谒六祖

文化杂谈“梅庵初谒六祖”。梅庵初谒六祖少年时,看到身边的大人拜神礼佛,第一反应就是,那是封建迷信活动,是不科学的,是应该批判的。随着年岁的增长,慢慢地这种认知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拜神之举虽是少有,礼佛之心却也常在。况余心中之佛亦只是一种参悟、觉悟而已。余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故惹尘埃”一偈而接触佛学,因接...

“度人”思想与道教笔记小说

文化杂谈““度人”思想与道教笔记小说”。“度人”思想与道教笔记小说神仙思想是道教的核心信仰,追求长生成仙是道教徒的终极目标。在道教产生之前,神仙思想就已经非常流行。当时的方士和神仙家一般只热衷于个人成仙,或者帮助帝王、贵族成仙,而对救度普通人没有多少兴趣。道教产生后,这种追求“自度”的神仙思想发展成为一种更为精致的、对成仙充满自信的“自力...

梁启超谈佛教修养

文化杂谈“梁启超谈佛教修养”。梁启超谈佛教修养∵解脱,梵名木叉Moksa,译言离缚得自在。用现在话解释,则解放而得自由。详细点说,即脱离囚奴束缚的生活,恢复自由自主的地位。再详细点说,这些束缚,并非别人加之于我,原来都是自己找来的,解脱不外自己解放自己。因为束缚非自外来,故解脱有可能性。亦正惟因束缚是自己找的,故解脱大不易,非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