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

列表

人间佛教与和谐社会

佛教史“人间佛教与和谐社会”。∵人间佛教与和谐社会内容摘要:人间佛教由近代太虚大师始倡,如今已蔚为当前教界和学界研究和探讨的中心。人间佛教由于在建设“人间净土”的目标上和当前我们建设的和谐社会的一致性,其通过“自净其心”和行大乘“菩萨行”而庄严国土的手段和途径不仅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所借鉴,而且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关∵键...

论佛教孝道观

佛教史“论佛教孝道观”。∵论佛教孝道观刘兴恩摘要∵近日读能海法师《三学讲录》至于“知母”、“念母”分时,深为佛教的大孝所感动。由于佛教主张落发出家修行,以至于历来受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关于佛教徒“不孝”的指责,本文就佛教究竟有没有孝的概念和思想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关键词∵佛教孝道观世间之孝出世间之孝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

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佛教史“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山东大学哲学系∵陈坚内容提要∵佛教就其本质而言乃属于解脱论而非伦理学,尽管它在实践上不无伦理功用。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与伦理学意义上的“善恶”并非是一回事。在佛教中,凡有助于解脱的就是“善”;凡有碍于解脱的就是“恶’,,这就是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基于...

佛教不拒载任何人

佛教史“佛教不拒载任何人”。如果你熟悉早期的佛教历史,你会发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里,几乎有来自所有阶层的人。在佛陀证悟之后,很多人向佛陀问道,他们之中有性工作者,有屠夫,有猎人,有乞讨者,有学者,也有外道。当然,还有很多国家领导人。他们之中有的每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有的则拥有整个国家。他们怀着各种不同动机来接触佛法,佛陀给予了他...

云门宗史话

佛教史“云门宗史话”。∵云门宗史话作者:∵冯学成劫后逢春净慧从如来禅到祖师禅禅宗的源头及历程六祖曹溪法门的建立禅宗的南北竞流盛唐时的南北竞流晚唐以来的南宗独盛云门道场和盛大的云门宗雪峰义存禅师“心不负人,面无惭色”马祖的再传弟子“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德山禅师空手去空手归扑朔迷离的云门大师云门大师于嘉兴出世云门大师什么时候...

马来西亚大专佛教青年概述

佛教史“马来西亚大专佛教青年概述”。∵马来西亚大专佛教青年概述/王忠文大马佛教青年运动的创始人为美籍的苏曼迦罗(V.∵Sumangalo∵1903-1963)比丘。他被誉为大马佛教青年之父。对于大专佛青活动的开展,这位美籍僧人可说是功不可没。他首先把青年团的概念带进大马,于1995年1月9日成立了第一个佛教青年团,即槟城佛学院青年团(...

佛教净慈观的伦理阐释

佛教史“佛教净慈观的伦理阐释”。∵佛教净慈观的伦理阐释陈永革在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活动的急速扩展,社会经济活动渗透于地球的每个角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大焦点。中国在日益融入国际社会的时代进程中,同样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考验。当前中国社会需要“建设生态文明”,以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作为中华文化之...

佛教净慈观的伦理阐释(续)

佛教史“佛教净慈观的伦理阐释(续)”。∵佛教净慈观的伦理阐释(续)陈永革佛教戒律作为一个包括受戒、学戒、持戒三者的整体有序过程,持受佛戒本身,就已表明佛教戒律具有严格的规范性与实践性特征,佛教戒律既是佛教修持的根本依据,故具有类似世俗法律的效用,同时也是贯穿于佛教修持的具有独立品格的伦理规范与行为准则。在此意义上说,佛教戒律既是佛教作为...

佛教的“仁、义、忠、孝”形成

佛教史“佛教的“仁、义、忠、孝”形成”。∵佛教的“仁、义、忠、孝”形成宋代在佛教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开辟了很多古佛教所没有的教义新领域。佛教的世俗化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大趋势,到了宋朝,又有了很多新的特点。宋代初年,王朝以儒治国,当下儒学大盛,一代文豪在其修撰的《本论》中,认为中国佛教为患,是“王缺政、礼义废”的结果,他认为只要“王政...

《清王朝佛教事务管理》序

佛教史“《清王朝佛教事务管理》序”。∵《清王朝佛教事务管理》序佛教传人汉地伊始,就受到封建帝王的关注。从东晋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对佛教采取的政策、策略,制定的各种管理原则、法规,实施的各项措施、办法,不仅为其整个宗教基本政策定下了基调,而且成为其整个宗教事务管理的主体部分或核心内容。一千多年来,与土生土长的道教,外来的天主教、基督教、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