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思想

对于「苦」的看法,佛不以「无快乐」为苦,也不以肉体或物质为苦因,佛认为「苦」的原因,在于我们精神的主观,并不在客观的事物上。「苦」是由于某些条件形成的现象,并非实在的东西。&rdquo

印度所有外道的思想归纳成三种观念――修定、苦行、享乐。

佛陀并不以为没有快乐是苦,也否认物质和肉体是痛苦烦恼的原因。他认为痛苦的产生是我们心灵意识对一切物质(包括自己身心)的分别贪爱执取所致,由于错误的观念导致了精神上主观的错误分别,才产生了执着爱染贪取占有。当不能达到这个欲望时就产生痛苦,所以这一种痛苦反倒是由于我们精神的主观而引起,并不是在客观的事物上。

在《杂阿含经》里,外道问佛陀苦乐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本来就有或是真实存在于什么地方的?佛陀回答说“苦乐从缘起”,是缘起条件来组合的。由某些因缘条件才产生苦或乐,所以并不是永远存在或本来就存在的东西,这就叫缘起。比如说当你看到某一件物品或人,符合你的欲望想象和习性,就认为很棒,然后又得到了,就很满足觉得很快乐。这就是有这些条件的组合,才使你感到满足而产生乐的感觉;如果你想要的得不到,就会瞋恨而产生苦的感觉;或者是你得到了很爱的东西,还想永远保留,但忽然间又失去了,于是就产生了痛苦。所以苦乐的感觉是由于种种条件因缘而造成的,不是本来就存在的,也不是谁给你的,或是从哪里忽然间产生的,也不是永恒的存在。佛法不会把苦乐当作是永远存在或本来就有的,这是重点所在――苦乐从缘起,并非实在的东西。

“所谓条件,即是我们主观上一种期待或要求的心理状态。苦的发生,有「外缘」和「内因」,「外缘」是老、病、死、怨憎会、恩爱别、所欲不得、无常等人生必然现象;&rdquo

人生最大的苦就是生老病死。对于生,我们没有很深刻的感觉,但人人面对的最大的苦确实是老病死。也许有的还很年轻,身体也健康,还不至于感觉那么深刻。但是如果到我们这个年纪以上的慢慢就体会到了,眼睛开始看不太清楚了,牙齿掉了,走路不方便了,浑身酸痛,那还只是刚开始的讯息而已。等到医生宣布:噢,剩下三个月了。苦啊!不知道怎么办了!这是每个人一定要面对的,谁都逃不掉。

“怨憎会”也是一个苦,讨厌的人偏偏每天要看着他;“爱别离”更苦,最喜欢的爱人、父母子女、亲戚好友,却偏偏要生离死别。因为人是无常的么,一定会跟亲人离别的,而且越亲越爱的人,到离别时更是不得了的苦!还有“所欲不得”苦,就是你所想要的却得不到,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最大的苦就是无常,无法固定在圆满幸福的状态,因为一切无常变化故,人人都逃脱不了无常法则。众生最喜欢的就是这个肉体,把它叫作“我”或“我的”,所谓“我”就是常恒不变主宰之意,可是事实上不可能让它不老不病不死,每一个人都一定要死的。无常是宇宙本来如此的真理法则,我们都活在无常的法则中,谁也逃不掉!前面虽说有七种苦,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无常”二字。

“「内因」是潜伏在人的心底,以享乐主义为本的不老、不病、不死、怨憎不会恩爱不别、所欲可得和常恒不变等「欲望」。&rdquo

只要内心潜伏着永恒不变生存并保持快乐幸福的那种希望,那就非苦不可了!因为一切法无常,不可能保持恒常。所以只要你想永恒存在、永远保有,那就必定要苦!有一天,你一定会失去的,这就是内在最根本的苦因。其实这里已经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永恒存在的意欲。宗教说天国是永生的,道家炼法要长生不老,佛教也有说到往生到那一个地方去是无量寿(等于是永生),而且永远没有烦恼,人人都非常幸福快乐自在。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个?如果天国不是永生的,谁要去?如果极乐世界不是永恒的,谁愿去?我们都要求那个永恒的,到底是为什么?其实在我们内心,不管有意无意都潜伏着这个观念――我见、我执,这叫俱生我执。这个我见我执是生下来就有的,不但人类有,连猫狗甚至蚊子都有。佛法一句话就讲透了,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这个我执,如果没有永恒生存的意欲(我执),哪里会有一切的斗争和占有?从哪里产生造业的因缘?

佛法完全否定这个东西――我、永恒存在的灵魂、不变的主宰本体!这是事实真相,是宇宙的真理法则。然而众生不明白本来如是的真理,却每天修练想到某个地方去安住,死后到那里长生不灭。佛陀悟道后告诉我们,那个欲望就是我执我见,是生死的根本!

印度的六师外道、婆罗门教或其它宗教的思想都在建立一个灵魂上,投射到外面就是大梵天或主宰的上帝。其实那是人们求不到内在的永恒,于是投射到外面就变成上帝了。在这里得不到永恒的安住,那就希望死后去一个永恒的地方。基督教说上帝创造万物,其实是人创造了上帝。人们不能满足内在永恒存在的意欲,于是就投射到外面,想象有一个上帝。现在西方人说上帝已死,我感到奇怪:上帝从来就没有存在过,怎么还会死?这里点出了重点,外在的因缘还不是直接引起痛苦的条件,最直接的内因条件是潜伏在人们心底,以为可以不老不病不死永恒存在的欲望,这就叫我执我见,才是我们生死的根本。

“换言之,苦不是客观的实在,而是主观上的观念罢了。&rdquo

都说“痛苦”二字,把“痛”和“苦”连在一起,其实,痛也可以不苦的,那些变态的被虐待狂,虽然痛却不苦;还有家里可爱的幼童与你玩,打你一巴掌,你虽痛也不苦呀,还说好可爱。世间还有把“痛”与“快”连在一起的――痛快。

苦不是客观的存在,虽然人生是苦,但知道了苦的内涵,明白了身心的作用,能悟到法的实相,马上就可以超越出来,就是在这里超越解脱的。阿罗汉体会实相后,身苦心不苦,身体有病甚至癌症,身体的功能会感觉到痛,但心灵却不苦,那是阿罗汉的大解脱。很多人不了解,以为阿罗汉或佛等圣者,不会生病,不会痛,那是错误的观念。身体五蕴功能的感觉还是一样的,只是圣者的心灵超越了束缚,他知道苦的内涵和原因条件,明白苦的心灵作用后就超越出来了,虽然痛却不苦。

如果苦是客观的存在,谁都不能避免也不能超越了。因为它是缘起的条件组合,只要变更调整那些条件,就可以超越苦,这是绝对可以办到的,否则佛法所说的解脱离苦得乐不是唱高调吗?学佛法确实有其内容和实践体验的方法,的确可以超越生死的苦迫,自有其内涵。也绝对不是拜一拜求一求就可以得到的。

“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和「爱」。&rdquo

这就是缘起的最主要的两个重点。对一切法执着产生爱染是产生痛苦的因缘。追溯爱染的根本原因就是无明。无明用现代语来说就是无知,对宇宙真理、身心的苦、生死轮回的实相的不了解。由于无明无知产生颠倒执着才会产生爱染,错误的观念造成了人们错误的行为。

“「无明」是对人生现实,缺乏正确的认识,一种盲目的意志。&rdquo

比如不了解我们身体的功能以及观念形成的原因,不明白形成痛苦烦恼的原因,如何能超越?为什么有人幸福有人痛苦?为什么有人解脱有人却依然生死轮回?差别就在于明与无明:“明”是对真理的清楚探讨和相应;无明就是不清楚真理(尤其是我们的身心功能),凭自己主观意念和社会风俗习惯,带来的就是传统的观念,每天都在拼斗,为的是爱取有。所以最重要的是先要明白我们身心五蕴的功能。

“「爱」是观念上的一种期待和欲求,求什么呢?求常恒的满足,永久想支配一切的一种欲望。”爱的背后,已预期有「不变的实体」或「常一主宰的我」了。如没有此预期,就没有「爱」的发生,也就没有「苦∵」了。&rdquo

爱是观念上的一种期待与欲求。求常恒的满足,是一种永远想支配一切的欲望和期待,希望控制支配一切而不希望失去。这里就点出一个重点:爱的背后已经预期有不变的实体或常一主宰的我了。我们欲求占有并希望永恒存在,在这样的爱染后面就是希望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能控制主宰,那就是“我”的本质(“我”的意思就是主宰)。在社会上我们即使不能当总统,在公司当董事长也是主宰,在社会上实在没机会,回到家里做老大或对儿子也是主宰,反正任何场合找个机会做主宰,再不行对自己养的动物也要主宰,世俗的人类要离开这个主宰欲真是很不容易啊!我们只要时时刻刻反观一下,就知道自己一直落在主宰的观念中,都认为我比你强,比你高,我要主宰控制你,你要听我的,如果你不听我的,我就生气。其实这个主宰欲就是我执我见。我们很少了解佛法所讲的缘起法的内容,不知道缘起的一切万法都是平等的,是相依相缘的存在。

当我们与明相应,体悟了真相,那个我执就消失了。就明白万法(包括人)都是缘起的,一切人事物之间都是相依相缘的存在,绝对不可能单独存在的,是互动的关系,而不是独自高高在上不依靠别人。譬如农民种稻,工人制造车子做衣服等,每一个行业合起来,大家才能共享互助和乐。如果人人都是高高在上的大企业家,没有清道夫,城市的垃圾谁来处理?所以清道夫也很重要,他们和我们是平等的。现在的厕所都是抽水马桶,过去是挑肥的,还要去作肥料,我们在小时候看到挑肥的来了,都会捂着鼻子跑到旁边去。懂缘起,就知道任何一个职业都是平等的,社会国家不能缺少某一种人,如果每一个人都当总统,那就不像国家了;每一个都当董事长,谁来做职员?每一个都当老师,谁做学生?每一个人都是出家人,天下成何体统!

当我们了解一切都是相依相缘的缘起条件的组合时,自他间就没有隔阂,就不会有优越感和主宰欲了,对一切法就懂得尊重,唯有彼此尊重和合,人间才有真正的极乐幸福可言。相反,如果是自我永恒存在的主宰欲(即我见我执),带来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痛苦,整个人类的斗争烦恼也都是从主宰欲而来。听说人类自有历史以来只有两百多天没有战争的,国与国、人与人之间都在争斗,因为各个都有“我”,∵都想主宰。所以只有真正体悟明白宇宙真理法则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可言。现在表面上看来物质非常丰富,科学非常进步发达,但是人们的精神有没有真正解脱一点?物质生活确实改善多了,但是谁因为这样而幸福解脱呢?现在的人从孩童时代就开始自杀了,很苦啊!以前我们读小学时没有竞争,放学回来,书包一丢就打陀螺、玩纸牌等游戏,童年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可是现在幼儿园回来还要补习,笑死人了!小学开始就在摧残幼苗,很惨!虽然吃穿住条件都很好,但是有没有幸福?所以谈解脱不是只有注重外在的物质,真正的解脱是认清真相、了解真理,只有懂得缘起法,懂得真理法则,才能超越苦。也就是说,体悟真理超越虚妄的我执才能解脱痛苦,这就体现出佛法的重要性了。一般人以为佛法是搞迷信、崇拜、信仰,其实佛法研究的就是人生真正的真理哲学、生命哲学、智能哲学。唯有了解这些真理实相的人,才有机会超越痛苦烦恼和生死的束缚,这里一点迷信都没有。

我们从上课到现在一直都在破迷信,破除外道的思想,外道都在搞“祈求、开运、持咒、消灾”。而真正的佛法是探讨我们的身心五蕴,了解万法缘起的运作原理,众生生死轮回痛苦烦恼的真正原因。然后如何去转化原因,使得每一个人都能超越生死烦恼痛苦,佛法最终目的是要我们解脱,不是迷信崇拜。但是社会上普遍大众由于没有亲自研究佛法的法义,所以无法明白佛法的真正意义,一般看到的只是求啊、拜啦、寺庙的法会等这些现象,这是佛法的外壳。对于佛法真正的本质却理解甚少,误解很多。讲一句实在话,不学佛那才是可怜得很,因为痛苦永无出期,永远不能解脱。不管你钱财、地位、家庭如何圆满,但总会有老病死的一天,那时就苦不堪言了。学佛法,得正见,在自己的身心真正体验到生命的真相后,对生死就无惧了,超越了一切的痛苦和烦恼,活着幸福自在,死时毫无恐惧,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佛教中有一部份的思想,是将当时印度的学说,加以改良,重新组织而成的,如:1、人生是「苦」的∵∵2、应求「解脱」∵∵3、肯定四大说∵∵4、业是生死因∵∵5、以「禅」为主要的修行方法。

那末,佛陀独创的教义是什么?略说三种:∵∵1、无常观(否认实体的常住)∵∵2、修行上的中道主义(离苦、乐二极端)∵∵3、慈悲思想的广大。&rdquo

佛法中有些专门术语是原来印度思想界常用的,佛陀加以改良了。如:第一、人生是苦。这本来是印度普遍的思想,所以佛法也以苦集灭道的苦为根本。第二∵、应求解脱。佛法也讲解脱痛苦,集是苦的原因,所以找到苦的原因,而使苦灭、集灭就是“道”(方法),这是佛法的解脱内容,与外道有着根本的差别。第三、肯定四大说。万事万物都是四大所造,佛法把四大也含融了进来。第四、业是生死因。佛教也加以采纳,只是业的内容有所不同。第五、以禅为主要的修行方法。佛陀也是入四禅出来后思惟才开悟的,所以也重视禅修的方便。

上面这五种含摄了印度原有的思想,但佛法却有着自己的特质,佛陀独创的教义:

第一是无常观。即否认实体的常住,否定有一个永恒的灵魂(我),否定不变主体的存在。佛法不认为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所以说无常,其实无常的深义就是常不可得。

第二是修行上的中道主义,离苦乐二方面的极端。印度外道思想归纳起来有修定主义、极端的苦行以及享乐主义,快乐是一边,苦行是一边。而佛法是离开极端二边的中道主义,与外道不一样。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