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戒疏本地分戒品叙说(五)

默∵∵如∵

又诸菩萨性好悲憨,以调伏法调伏有情。若诸有情有下品过下品违犯,内怀亲爱无损恼心,以软呵卖而呵责之。若诸有情有中品过中品违犯,内怀亲爱无损恼心,以中呵责而呵责之,若诸有情有上品过上品违犯,内慎亲爱无损恼心,以上品呵责而呵责之。如呵责法,治罚亦尔。若诸有情有下中品应可驱摈过失违犯,菩萨尔时为教授彼及余有怜,以怜愍心及利益心,权时驱摈,棱还摄受。若诸有情有其工品应可驱摈过失违犯,菩萨尔时尽寿驱摈,不与共住不同受用;怜愍彼故不还摄受;勿令其人于佛圣教多摄非福;又为教诫利余有情。

此为十一相中第十相,慈心处罚犯者。惩罚的因缘,由于有情

违犯戒规。文中说:有上中下的三品过失,上中下的三品违犯

:犯罪因缘叫做过失。所犯的罪,犯罪自体,叫做违犯。此皆

各可分钦三品。调伏法,是调伏有情的方法,调伏有情,是所

调伏的有情。处罚有情的办法,文中说有三种:一、呵责:就

是对犯者用口语来教训他:这也有三种:一、软品,轻言巧语

的在耳边提醒他,要他注意忏悔。二、中品:比较明白的告诉

他听,不可如此做。三、上品:声色俱厉的痛斥他。在摄事分

陵本八十六卷廿二页云:如正呵责犯戒声闻:一曰:汝期鄙劣

活命。二曰:汝意乐不清净。三曰:汝以活命意乐行非法行。

二、治罚:是对犯者的体罚,这属于身业,加以辛楚加行。我

看见行事钞中说,不可用杖等打人的,只是叫犯者劳役或是做;贱行的事就可以了。如将治罚分上中下三品,就难说了。三曰

:驱槟,是使他离开本常住地,不同受用不共住:这有二种:

对下中二品的犯者,暂时驱槟,过后,再行允许回寺共住。上

品犯者,永远逐出,不准再回,回来,不改习性,多造罪过,

而又损害大众,菩萨对犯者虽作如此治罚,都是本着慈悲怜憨

心的,意在摄化有情维护当众谐和保持团体秩序而已。

文中处罚有三种,犯罪者有上中下的三品,该以三种处罚对洽

三品犯者。而文中却又在三种处罚中,前二种中有三品,驱殡

有二种,并未将三种处罚各所处罚的对象来一个说明。怎样是

呵责的下中上的三品,怎样是治罚的下中上的三品呢!

又诸菩萨,为欲饶益诸有情故现神通力。或为恐怖,或为引摄。谓为乐行诸恶行者方便示现种种恶行诸果异熟,谓诸恶趣,小那落迦,大那落迦,寒那落迦,热那落迦。既示现已而告之霄:汝当观此,先于人中造作增长诸恶行故,今受如是最极暴恶辛楚非爱苦果异熟。彼见是已恐怖厌患,离诸恶行。复有一类无信有情,菩萨众中随事故问;彼作异思拒而不答;菩萨尔时,或变化作执金刚神,或复化作壮色大身巨力药叉,余其恐怖;由是因缘,舍慢生信,恭敬正答。其余大众,闻彼正答,亦皆调伏。或现种种神通变化;或一为多或多为一;或以其身,穿过石壁山崖等障往还无碍。如是广说,乃至梵世身自在转,现无量种神变差别。或复现入火界定等,或复示现共声闻等种种神通,方便引摄,舍诸有情踊跃欢喜;诸未信者方便安处信具足中,诸犯戒者方便安处戒具足中,谙少闻者方便安处闻具足中,多怪吝者方便安虚舍具足中,诸恶慧者方便安处慧具足中。如是菩萨成就一切种饶益有情戒。

此为第十一相,现通方便教化。菩萨现通,志在饶益有情,并

非游戏,显示自身的能力。现通有两种意思:一是恐怖,使令

恶行的人不敢作恶,一是引摄,使令不信佛法的人启发正信。

为何要叫他恐怖呢?有些作恶的人,以为作了恶,任何人都无

办法对他的,菩萨不得不方便显现神通来威赫他。或者现大地

狱相,小地狱相,寒地狱热地狱相。并警告他:汝在世作恶造

罪,所以现在要遭受到如此辛楚苦痛之报。有的见闻了如此悲

惨难堪,身毛恐怖起来,便不再行作恶了。还有些人,不以为

然,菩萨复现天神,威容森严,凶怒神情,彼等见到如此可怕

的神情,便能舍慢生信。菩萨神通力恐怖有情,因此收到两种

效果:一是以后再不好乐作恶,一是由不信佛法,改为崇重三

宝。其次:菩萨现通是引摄有情的:菩萨由胜解意力的作用,

能现出种种神通来:或一为多或多为一,多少随意转变,这是

隐显神通所摄。一为多,隐一而显多;多为一,隐多而显一。

或以其身,穿过山壁山岩等障,往还无碍,这是往来神通所摄

。如是广说,乃至梵世身自在转。由于身体不为物障,好似电

力一般,轻快飞速的往还无阻。“如是广说”,不单山石岩壁

不能障,任何空界都能到达。“乃至梵世”,一个须弥山是一

个世界,梵世是三千大干世界。这么大,这么多的世界,菩萨

的通力都可往还无阻的。或复入火光定,或复现出和声闻相共

的神变——菩萨现这些神通,总说是引摄有情的,因此,收到

两种效果:一是使令有情生起欢喜心来,一是安住有情,深入

透进佛法之中,未信者使他正信具足,少闻者使他多闻正法,

怪吝者使他大发舍心,恶慧者使令开显正慧。这样:便是菩萨

所成就的一切种饶益有情戏。

是名菩萨三种戒藏,亦名无量大功德藏。谓律仪戒所摄戒藏,摄善法戒所摄戒藏,饶益有情戒所摄戒藏。

此一段文,是三聚净戒最后的一个总结。因为本疏在这一切戏

中分这若干单元,而与伦记不同,此为第二个单元。在此三聚

的一切戒,只分戒体戒相的各三种。上来论文与末后是有起结

的。而本疏二则无起,故后无结,附在文之前后而已。

所谓无量大功德者,三聚戒,是统摄一切佛法中无量功德的。

能证无上菩提,饶益一切有情故。律仪成,安住自心:摄善法

戒,成熟佛法:利有情戒,广益众生,此所以叫做三聚净戒的

大功德藏。

伦记在未讲到受戒以前,曾先以三门来分别,兹录而明之:一

、受戒人的身份有六:一、要依大乘已发愿心者。二、界趣:

受菩萨戒者,通欲界四趣及色界(梵网经上说:十八梵天,及

一切鬼神,不说地狱及无色天,初二三禅各四、四禅六天。三

、明形相,通在家出家。四、明遮难:比丘不得与七逆人受戒

。七逆者:出佛身血,弑父母和上阁黎,破羯磨转***僧杀圣

人。五、明虚实:经说:乃至变化身亦得戒。六、约五蕴:要

有心识,无心不得戒,小乘说入灭定,唯有二蕴可得戒。二,

能授人:优婆塞戒经,二十师羯磨受。梵网经,于佛菩萨前自

誓受,见好相得戒,不见好相不得戒,若在戒师前受,不见好

相亦得戒的。问:为何声闻受戒需要十师,菩萨受戒只需一师

?答:声闻戒因力弱,必需假藉强缘,故有十师,菩萨菩提心

强,一师便可。又问准下文云:智者欲授菩萨戏,先应为说菩

萨成及犯戒相令自思惟我堪受戏,何故声闻受成为说四重四依

,菩萨先说戒及犯相。答:声闻法中若为先说恐成贼住,不得

先说。菩萨不尔,要须对面先为筹量,堪与不堪然后为授。(

伦记上的最后这一问答,在此处论文受戒中,看不到的。在别

行的羯磨文中可以看到。卍字续藏六十一册一百九十七页蕅益

大师菩萨戒羯磨文释可以查阅。该文在“启白证明”后,戒师

说四他胜处及犯戒相文,便是此“后问答”中所谓菩萨先说戎

及犯相——默)∵∵。三、戒因:从总相说,菩提因是戎因。别论

:即发三心为三聚因。就是断恶心,修善心,度生心。依摄论

:五根为三聚因:“精进”是初戒因,“智根”为第二戒因,

“定根”为第三戒因:信念二根通三戒因,以此一一根能通摄护

故。以上三门分别讫。

三、从他求受一切戒

此中大文分三:一、正受戒,二、受戒后,三、受戒前—。

一、正受戒∵

一、受戒者之前方便(远方便)

一、发∵∵愿

若诺菩萨,欲于如是菩萨所学三藏戒藏勤修学者,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于无上正等菩提发弘愿已。

要发心求受菩萨大戒,必需先要发大心、发大愿。没有大的愿心,是不克修行菩萨的。文中说:先于无上正等菩提发弘愿已。无上是佛的菩提是超过一切菩萨的,菩萨之上还有佛,佛之

上,再没有能加乎其上的。正是别于外道,外道的菩提是不正

的。等是别于声闻,声闻只觉无我,而不能平等了知一切法空

的,唯佛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受菩萨戒者,所谓先于无上正等

菩提发弘愿者,这有双关的意思:一是指着要在无上正等菩提

的佛前发弘愿求受菩萨大戒。一是要受者自己切实诚恳的发起

无上菩提的成佛大愿。要能发此大愿,才能受菩萨戒。大愿是

受菩萨戏的远方便。

二、从师求授

当审访求同法菩萨,巳发大愿,有智有力,于语表义能授能开,于如是等功德具足胜菩萨所,先礼双足。如是请言:我今欲于善男子所,或长老所,或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净戒,惟愿须臾不辞劳倦二崁愍听授。既作如是无倒请已。

此中从师求受,对师先礼双足。是身仪。如是请言,是语业。

我今欲于下,是表明请求的是受戎之事。惟愿怜愍是请求其允

予所请。

已经受过菩萨戏者,叫做同法。叉此菩萨于菩萨戒藏中菩萨学

处及犯处相能正教授,能正开示,这叫做能授能开。于如是等

功德具足胜菩萨所,如是即却大愿,有智有力等而言。有说是

六度等功德,六度当即摄在有智有力中了。叉云:于语作业,

叫做能授,于语作业所诠义,能令他开解故。称戒师为长老大

德,当可适用。善男子的称呼,佛典上,原为美称;今日习俗

上,是僧对俗的用语,或上对下的称谓。

三、念佛功德运心供养

偏袒右屑,恭敬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世尊,已人大地得大智慧得大种力诸菩萨众。现前专念彼诺功德。陪其所有功德因力,生殷净心,生少净心。

偏袒右肩,身仪。恭敬,意业。供养,香花灯茶叶等供品。十方世尊、大地菩萨是所供养者。当供养时,现前专念彼诸功德是怎样呢?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佛性,即是一切佛性,一法性,便是一切法性,一一法中,具足一切佛。佛与法性交遍互容,作如是观,见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地菩萨,亦作如是观,尘刹互遍,无量无边。诸佛有相好庄严,三身四智十八不共法等功德。大地菩萨,由初地至十地,成就大神通大智慧。此时恭敬供养,对于这些佛菩萨的功德智慧很明了的显现在意念之上,专念此一境界,不起他想。由此缘观为因,生起殷重的清净的信心来,或生起少少的清净心来。

在别行文中:此处有一段文,在本论中移植在本疏“受戒前”一科中。今因文章的连接关系上,把他抄录此处以便阅读:“若诸菩萨,欲授菩萨戒时,先应为说菩萨法藏摩怛理迦,菩萨学处及犯处相令其听受。以智观察自所意乐,堪能思择受菩萨戒,非为他劝非为胜他,当知是名坚固菩萨;堪受菩萨净戒律仪,以受戒法如法正投”。

此一段文,伦记认为是戒师的远方便。可是上三小段,都是戒子的受戒的远方便,在此抄录文后,才是戒子受戒的近方便。于中夹此一段戒师远方便文,分科稍感不便。但因文章的连接上,所以权宜抄附于此。

二、受戒者之近方便

一、求授菩萨净戒

某受戒菩萨,复于彼(此八字,依别行本加入)∵∵。有智有力胜菩萨所,谦下恭敬,膝轮据地,或蹲跪坐,对佛像前作如是请:唯愿大德,或言长老;或善男子,“哀憨授我菩萨净戒”。

上文散花烧香供养诸佛菩萨,是对三宝的虔敬,培植自己的清

净心,目的则在求授净成,故诣戒师前求受之。

二、专念长养净心

如是请已,专念一境长养净心,我今不久当得无尽无量无上大功德藏。即随思惟如是事己,默然而住。

对戒师作了如是的请求,就把心系念在这一种求受净戒的事境

上,再不作其他的想念。祈求诸佛的加被,认为不久即可得大

功德藏。此大功德藏,是统合三聚净戒而成的。一受永受,从

今生直至佛身,是占着无尽的时间性,所以说是无尽。所持的

昆奈耶,对空间一切空间的众生是负责任的。比方,不杀生,

不是专对某一有生命而不杀害,凡空间的无量的有情都不去杀

害。盗摇也都是遍法界的。法界众生无量,所以说是无量。又

,大乘戒,是佛道无上誓愿成,不比声闻戒的限于小果,而菩

萨戒是证得无上菩提大果的,所以说是无上。专念佛菩萨的功

德,专念自己的菩提的心愿,如此相续不断的唯在这一境上转

,把自己的殷重净心如是如是的长养培植起来了。就这样的思

惟着,沉默的正念住着。

摘自《海潮音》第67卷第5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