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县志——佛教

第一节佛教

一、传入、发展

佛教传入县内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据文献记载,唐贞观二年(628年)在常坪村焦溪始建圣水岩石佛庵(又名三济祖庵)。唐开元九年(721年)在枫溪境内建聚龙寺,为县内最大寺院之一。宋代,该寺僧人将佛教传至瀚仙乡洋龙建觉圣寺(又称觉林堂),同时传至宁化县城建光严寺。宋末,聚龙寺余姓僧人(江西人)又在盖洋湖上建聚灵寺(俗称余公堂)。在此前后,该寺弟子又先后将佛教传往建宁、将乐、长汀、连城及江西石城、广昌和广东等地。明、清时期,县内佛教大兴。明成化六年建县后,城乡纷纷建立寺庙。据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归化县志·寺庙·山川》记载,全县有寺、庙、庵、堂45座。县设僧会司(驻觉圣寺)。清末,为便于佛事活动,在坪埠福林寺设祝圣道场。僧会司配僧会一人,明成化六年(1470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的228年间,先后僧会为:释崇林、宗瑶、通茂、洪琏、法兴、永忠、海梁、明秀、照昆、照选、道恩等11人。清末民初,是县内佛教最兴旺时期,民国32年(1943年)《明溪县志·寺庙》载,全县有寺、庙、庵、堂93座,仅城区周围就达20多座。抗日战争时期,县内佛教渐趋衰落,除较大寺院外,一般庙宇大多倒毁或移作他用,僧尼减少。民国35年,全县寺庙仅存28座,出家僧、尼113人(僧68人、尼45人)。为振兴佛教,民国37年11月28日,明溪县各界人士、27个寺庙的僧、尼代表104人,在觉圣寺举行明溪县第一次佛教会员代表大会,成立“中国佛教协会福建省分会明溪县支会”。选举产生了释瑞忠等9人为理事,并选出监事3人,候补监事3人,候补理事2人。会址设觉圣寺。

解放后,实行土地改革,部分僧尼下山还俗或成家,住寺僧尼分得土地自耕,自食其力。***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寺庙和教徒的信仰在法律上受到了保护。1957年,觉圣寺住持释明能(俗名伍华明)曾出席在上海、杭州举行的佛教代表大会。1958年“大跃进”中,由于“左”的影响,全县佛教徒大减,一般大庙僧尼大多还俗。1960年后,全县佛教热又一次兴起,仅夏坊和盖洋两个公社就新建和修建寺庙18座,部分僧尼逐渐返回寺庙。1965年,全县有寺庙46座,僧尼172人(僧87人,尼85人)。其中解放前入寺的85人,解放后入寺的87人。1961~1962年间新入寺的有41人。

“文化大革命”时期,聚龙寺、觉圣寺和其他一些寺院被拆毁或改作他用,全县佛教徒集中县城,强迫开荤还俗,佛教活动停止。1978年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聚龙寺、觉圣寺等被拆毁的寺庙相继重建。1985年12月,经中共三明市委批准“聚龙寺”作为明溪县第一批对外开放寺院。县政协、县委统战部派员参加仪式,并送贺匾;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特为该寺题额“大雄宝殿”。同年,聚龙寺住持释广涌作为佛教代表,被选为县政协委员。至1990年,全县有住寺僧尼的寺庙44座,僧58人,尼45人,流动20人,共123人。

二、信徒

县内佛教属曹洞宗。信徒主要分僧尼和居士两大类。一类为出家僧尼,须落发、停嫁娶、长年菇素、皈依受戒并易父姓为“释”。受持十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髟曼、不视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出家后的沙弥(男)、沙弥尼(女)以后还须受具足戒。受过具足戒后,男的称比丘,女的称比丘尼。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有380条。出家人依戒法规定,受持此戒后,即取得正式僧尼资格,成为正式教徒。县内僧尼每日须在寺院内定时诵经拜佛,即早晚上殿,念诵“五堂功课”,礼祖供佛,严格遵守教规。也有少数僧尼为丧家诵经拜忏,替死者超度亡灵。

另一类为不出家的居士。居士仅受具“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淫、戒妄语、戒饮酒);也有的居士只受菩萨戒。居士不受严格的教规约束,不落发、婚嫁自由、饮食可荤可素。凡长年菇素者称“吃长斋”;定期间歇性食素者称“吃花斋”。“花斋”又有“地藏斋”、“三官斋”、“观音斋”、“早晨斋”等。居士多在家中设立佛堂,除念经礼佛外,经常自发组织宗教礼仪活动,县内女信徒念弥陀之风尤盛。

每逢宗教节日,僧尼和居士都要举行佛事活动。尤其四月初八释迦牟尼诞辰日、七月十五盂兰盆会、二月十九观音诞辰等法会及佛像开光大典,仪式特别隆重,庄严肃穆。僧尼活动,解放前依靠寺庙的田产收入为主要经费来源;其次是群众乐捐。有的僧尼为群众做佛事活动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土地改革后,僧尼仍按当地群众标准,分得部分土地耕种,加上群众的捐助以维持寺内活动和僧尼生活。

三、主要寺庙

聚龙寺位于枫溪与里地间的聚龙峰上,距县60多公里。始建于唐开元九年(721年),俗称瓦子坪。历代均有修缮,后毁。明天顺七年(1463年)重建,清代改名“聚龙禅寺”。该寺风景瑰丽,庙宇宏伟,居全县寺庙之冠。在宁化、建宁、泰宁等邻县中享有较高声望,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殿、下殿、斋堂、客厅、藏经阁、卧室等100多间,占地3000平方米,民国17~27年,极盛之时,住寺僧众达180多人,曾被誉为福建上四府第一大刹。明溪、宁化、建宁、泰宁、以及江西等地前来朝拜的香客,络绎不绝。民国20年、24年、27年曾数次举行过规模盛大的皈依受戒仪式,每次来自县内和其他邻县受戒的僧尼达400多人。民国22年,建荣法师在该寺设坛讲经,各地僧众300多人前往听讲。该寺名僧辈出,圆澈法师、广贤法师、盛慧法师等均先后在此出家。抗日战争时期,该寺僧众流散外地,至民国35年寺内僧侣仅剩16人。1958年,全体僧侣下山集训。1959~1966年6月,寺内僧侣10~20人不等。“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寺僧侣被迫还俗,佛像、经书烧毁、寺庙被拆。1978年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1984年原聚龙寺僧人释广涌(现为该寺住持)在该寺旧址按原貌重建庙宇,重塑神像。已建成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厨房、卧室等50余间,建筑面积2295平方米。1987年1月5日广贤法师由美回国,在圆澈法师的陪同下到该寺拜祖,并题诗:“寿山顶上聚龙寺,境腾人呼雅徵坪;古刹重开空界净,法雷再震梵音清;翠环千嶂云浮练,秀拱三门锦作屏;北美儿孙影祖塔,可知重洋遍寰赢。”该寺于1985年12月对外开放,有僧侣14人。

圣水岩石佛庵又名三济祖庵。唐代始建。位于县西北盖洋镇常坪村焦溪。该寺风景秀丽,为县内古寺之一。明正德《归化县志》载:县北五十里,为里之柳杨地。穷崖绝壑,高约千丈。中有圣水岩,里人创庵,以为揽胜者栖息之所。该庵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历代均有续修。前面为花岗岩石墙,顶部用长条花岗岩代瓦,为无梁石拱建筑。庵内大小石佛37尊。焦溪群众多在此进香。详见《文化志·文物》。现该寺石佛已由三明文管处收藏。

均峰寺在夏阳紫云,唐代建。民国《明溪县志》记载:“均山,即紫云台山之最高峰,又名‘双牛斗力峰’。峰顶俯视云台三村,形成一小‘品’字。举头四望,则东之三元,南之永安,西之县城,北之将乐均收归眼底。其平窝处,唐时曾建神庙一座,规模宏敞,‘显盖紫云’中有大匾一方。上刊篆文印鉴,文曰:‘御驾南巡’。字为宋文丞相墨迹,颇堪宝贵。讵于民国辛酉(1921年)十月既望,祝融肆虐,仅存遗址,良可惜也。”

月峰寺原名罗汉庵,座落在城关乡余坊村罗汉自然村的“三溪潭”。五代(907~960年)时,由当地十乡五甲群众凿山填潭,创建庙宇,取名“罗汉庵”。该处山水秀丽,风景幽雅,庵内香火鼎盛,远近闻名,古有“八闽胜景”之誉称。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曾慕名前往览胜,并为该寺题词:“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明代万历年间扩建,更名“月峰寺”。扩建后规模较前宏伟,飞檐翘角,画栋雕梁,有上下殿、左右庑、斋堂和放生池,占地计约3000平方米。每年正月初六为该寺庙会。是日设道场庆祝,邻县永安、清流、宁化和县内不少善男信女前往焚香礼拜,日达千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内佛像、经典被焚,僧尼还俗,殿宇大部倒颓,仅存上殿也成为牛棚,破烂不堪。1981年后,由当地群众集资修复。1987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觉圣寺位于县北3公里多之洋龙村。始建于宋,为宋代聚龙寺第三代祖师的大弟子所建。该寺离城1.5公里,建筑宏伟,风景清幽,为县内八景之一。后毁。元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又毁。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复建,清咸丰八年(1858年)再毁,最后重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该寺在全县颇负盛名。明、清时期,县僧会司设于此。民国37年,明溪县佛教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亦在此寺召开。“文化大革命”期间,僧尼还俗,寺庙拆毁。1980年重建,现寺中有僧尼5人。

聚灵寺又名余公堂。位于盖洋镇湖上村。宋朝末年,聚龙寺余姓僧人下山到此传佛建寺,是盖洋境内最大的古寺。“文化大革命”前有僧尼8人,“文化大革命”中全部还俗,寺庙改作移民用房。1978年落实宗教政策,尼盛戒、尼明福首先返寺。现在全寺有佛殿、卧室20间,有僧尼11人(僧4人,尼7人)。

福林庵位于城东1.5公里,今气象局山下东面。始建于宋淳熙二年(1174年),后毁。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建,清末复毁,仅存遗址。该寺原为县内祝圣道场。

其他有住寺僧尼的庙宇有枫溪福兴寺、官坊紫云山、鳌坑龙兴庵、龙坑陈家庵、城关西门福慧寺、雷西大明寺、盖洋云荫寺、夏阳永兴寺和福灵寺、御帘风云寺、岩里西岩寺、胡坊福民寺等。

四、名僧

妙莲法师俗名冯华标,明溪城关人。20岁左右出家,先后在福州涌泉寺、漳州南山寺、闽侯雪峰寺任过方丈,为全国着名高僧。清末,多次往南洋、新加坡、缅甸、泰国等地讲经化缘。光绪年间,捐款银元数万给清***救国赈民,被慈禧太后宣召入京,御赐《龙藏》3部、半副銮驾和袈裟,受到最高奖励。民国初年在涌泉寺圆寂。

盛慧法师明溪人,清末出家至聚龙寺,后在福州涌泉寺任方丈。民国29年前在涌泉寺圆寂。

妙湛法师明溪盖洋乡划桥人。30年代在涌泉寺出家,后在厦门南普陀任方丈。1987年返涌泉寺,任福建省佛教分会负责人。

圆澈法师广东梅县人。1948年至50年代中期,从江西广昌出家后在明溪枫溪聚龙寺。现为广东汕头市郊证果寺住持、闽侯雪峰寺首座。聚龙寺重建时,汇款3000元支持该寺,其在黑龙江等地的弟子也汇款资助重建聚龙寺。亲笔为聚龙寺书写“聚龙古寺”匾额。

广贤法师建宁均口人。40年代出家在聚龙寺。现为北美佛教协会会长,纽约福寿寺方丈。1987年回国时,专程往聚龙寺拜祖,并捐款1000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