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翠微寺(散文)

去年去黄山,有意避开繁华和喧嚣,没有走热闹的南大门即汤口温泉,也没有走已经开发并有索道上山的北大门,而是去了没人去的西大门,即从原太平县焦村入山的古道。

西大门果然冷清,几乎是无人世界,但这里的大门也有人在守着。稍远处是苍苍茫茫的林海,沙土和石板小路上则是苍苔露冷,石头上长满了青苔,一进这里便有一股强烈的清冷之气,使从酷暑中走来的我,顿时一身清凉,如沐甘露,这时我才明白寂寞也确有寂寞的

妙处,它会使人清醒,使人冷静思索,使人领悟人生。

据说西大门的古道直通西海的梦幻景区。一路景色异常美妙,神秘莫测,可是我已经无力探险了。但是使我惊喜的是,发现在西大门外最有名的山峰翠微峰下的一座翠微寺,这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寺庙了,但最妙的是这里居然还有立志要修复这座古老名寺的有志僧人。

这在现在的黄山,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这真是令我既好奇又尊敬。

提起僧人自然就想起佛教,想到黄山的最早的开发者,想到那些道教的道士和佛教的和尚。他们是最早认识黄山的人。是他们认识了黄山,因而黄山才逐渐被世人所认识,他们是黄山的开拓者。

据史载:远在南北朝时期,那时的黄山还是一块未被认知的处女地,即有僧人在钵盂峰下建有新罗庵。到了唐宋时期,黄山已建成有寺庙十九座,其中有七座还受过朝廷的赐额。翠微寺即建于唐中和二年,还是由一位印度僧人修建的。这些古庙宇和历代名僧,对于黄山早期的开发和宣传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是他们披荆斩棘,开辟了黄山之路,把人们特别是信徒带进黄山的,在这以前,黄山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云雾苍茫的神秘世界。

不仅如此,黄山许多有名的景点,也都是有名的庙宇地址。这些佛教高僧,是非常有眼光的,有句老话,叫“天下名山僧占多”,所谓僧占多,实际上就是对名山名景的发现。在黄山也是如此,凡是有名的景点最早都和佛教徒和僧人有关,如文殊院,即现在的玉屏楼;狮子林、狮林精舍,即现在的北海一带;掷钵庵即现在的云谷寺,还有如慈光阁、大悲院、松谷庵、桃源庵、翠微寺等等,还有各种小庙小庵、茅蓬等佛家修行之地,无不是现在的风景名胜之地,连莲花峰下也有佛家的茅蓬。可见这些佛教徒是多么有眼光。他们的庙宇选址,都是今日的风景绝佳之地。他们不仅是黄山的发现者,还是黄山风景最早的开拓者。

遗憾的是,现在的黄山除了翠微寺,别的地方只有庙名而没有和尚了,这可能也是时代发展使然。我记得黄山的庙宇在五十年代还有一些残存,我那时到黄山就看见不少和尚。狮子林有,云谷寺有,半山寺有,慈光阁也有。后来他们就逐渐消失了。对于他们的消失,使得黄山有庙无僧,或是有庙名而无庙,我都感到有些惋惜和无奈,因为我觉得他们的前辈,对于开发黄山之功,我们不应忘记,而现在没有了他们多少有些缺憾。

现在我终于看到了古庙重修而且庙里终于有了和尚,而且是相当有志向的和尚,有志创业的法师,化缘重修了翠微寺,终于打破了黄山有庙无僧的局面。

我兴冲冲地到了翠微寺,看到了已经修好的部分,殿堂整洁,佛像庄严,很有气势。还有一部分正在修建。这翠微峰下,因为有了这翠微寺,也顿时使人感到这里是绝妙的自然景观和佛境结合于一体了。前人有诗云:

花雨蒙蒙湿客衣,

岩云重复锁禅扉,

游人首觅黄山径,

直指钟声自翠微。

我在翠微寺前遥望翠微峰,翠微峰上云雾缭绕,翠微寺里钟声飘悠,空山鸟语,涧水奔腾,这使我又回到当年的黄山境界。所谓当年的黄山,即是黄山没有旅游开发,没有游人如织时的黄山,即是有山有庙有僧人的黄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我的心态的一种回归吧。这种回归可能是不合时宜,不合时代要求的,但从个人领略大自然的原本状态,从这里享受一种心净意纯的境地,享受翠雨洗尘,清风拂心,从而如我佛所云:远离颠倒梦想,这不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