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志——佛教

一、源流

佛教于隋末传入将乐。前唐间,“有异僧经此,覩山之形胜,遂构庐以居。时贤相与辟址建刹”(、②清乾隆《将乐县志》卷四。),讲经兴佛事。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县城含云寺禅师庆真“得宗旨于江西之泐潭月禅师,乃大振宗风”②,传承禅宗南派。明代,县内佛教界流传罗孟鸿创立的“罗教”,亦称“无为教”、“悟空教”,与禅宗南派相近。字辈为:悟觉圆明,法慧空真,见闻清静,道德宗心。罗的第八代弟子真常大师郑天寿(邵武人)把罗教从邵武传入将乐。其高徒见峰大师(俗名陈朝敦)为将乐罗教第一代传播者。后县内佛界不再提倡信仰罗教及其“五部六册”经,而提倡诵持大乘佛经。许多寺庙另定法派字辈为:慧元通大兴,法界一鼎新,通天并地,耀古复腾今。1990年,将乐佛教界又为后代拟定法派20字辈:今日禅宗振,宏开洞上传,正中妙挟旨,虚融照独圆。

二、活动

隋代,将乐就有佛教活动。唐代,县内佛教流传较广泛,先后兴建正果寺、金泉寺、含云寺、灵山寺、大施寺、圣水岩庵、五台山庵、龙津岩庵等寺庵。五代十国时,闽王及其家族笃信佛教,全闽增建佛寺。将乐新建修福寺、望江院等寺院。宋代,佛教在县内继续发展。全县先后兴建崇业院、瑞光塔院、五灵庵、四望台庵、青云堂等46座寺院庵堂。元代,县内又新建普济寺、西山院、紫清庵、兴望庵等12座寺院庵。

明代,中央与地方均设佛教管理机构。县内设僧会司,管理佛事。明中叶,县内佛事活动为鼎盛时期。寺院庵堂遍布各乡,境内名山名岩寺庵多为僧尼所居。民间佛教信徒有吃花斋、太阳斋、十斋、三官斋、观音斋等。清康熙、乾隆间,佛教继续兴盛,重修瑞龙院和新建云林庵等寺院庵达35座。全县共有寺院庵堂134座,其中寺11座、庵116座、堂7座。清末,由于社会动乱,佛事活动渐衰,不少寺院毁坏。

民国9~10年(1920~1921年)间,复光禅师(俗名杨瑞丛)四处筹款,重建证觉寺。随后,他受戒于鼓山涌泉寺,回县在证觉寺主持佛事,曾任6县(明溪、泰宁、建宁、沙县、顺昌、将乐)佛教分会理事长。他遵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百丈清规,率众僧参加耕作、植树种茶、栽竹育花,美化寺庙。城关僧人先明受复光之托,一路风餐露宿,前往印度取经,带回《大藏经》,并在印度佛界资助下,购回汉白玉释迦牟尼、如来、观音像各1尊。佛界开展讲经书守戒律等活动。然因军阀混乱、灾荒、瘟疫,一些寺院荒废或被毁被占用,佛事仍衰落。民国38年初,全县寺庙77座,僧尼、居士1155人。

解放后,不少僧尼退教还俗,参加农业生产。有的寺庙破败失修,无人住管,被拆毁或改修作他用。1959年调查,全县寺庙66座,其中寺14座、庵40座、庙12座;有人住管的26座,其中寺5座、庵18座、庙3座,有和尚24人、尼姑16人、斋公16人、斋婆2人。1960年后,佛教活动逐渐恢复。1965年,全县有寺庙83座,其中有人住管的52座,有教徒800余人,其中和尚54人、尼姑24人。“文化大革命”期间,佛教活动被视为“四旧”遭到打击,许多寺庙的佛像被捣毁,和尚、尼姑被赶下山,房屋占作他用,一些佛教徒被批斗、游街示众,正常佛教活动中断。少数信徒在家里诵经烧香,从公开转入暗地活动。

1979年后,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归还被单位和个人占用的寺庙房产6处,信徒募捐修复被废除寺庙,僧尼逐步回寺,恢复正常佛教活动。1985年8月,将乐县佛教协会成立,制定《将乐县佛教活动条例》,倡导爱国、守法、爱教,维护安定团结,促进“四化”建设。有的寺庙走“农禅并举”之路,不仅做佛事,还开荒种地,解决部分经济来源,改变单纯靠布施为生的陋习。1986年,全县有寺庙50座,其中37座经批准作为佛教活动点,有和尚29人、尼姑15人,住庙居士56人,在家佛教徒1200多人。近年来,有的信徒到佛学班学经深造,到福州、莆田等地寺庙受戒。1990年,全县佛教活动点38处,即古镛镇城区西门观音庵、新路村九仙万缘庵、桃村普陀岩庵,水南农场白云庵,高唐乡常源村云衢山庙,漠源乡湖管村圣者岩庵,光明乡洋源村普度寺、各布村回香寺、台上村宝台庵、际下村南山庵、阳加村鸣鼓庵,南口乡蛟湖村太平庵,白莲乡天许村龙岩寺、大里村新华寺,黄潭乡谢地村际上寺、黄潭村太平庵、将溪村上岩庵、上峰村观音庵、东华岩庙、吴村九峰山庙,万全乡常安村证觉寺、良地村莲花山寺、阳源村牛岭庵、杏溪村中隆科庙,万安镇万安村居士林寺,大源乡大源村三宝池寺、廖家地村林峰寺、长甲村极乐寺、崇善村下寺庵、东岭村五龙庵、山坊村葡萄庵,安仁乡石富村白莲寺、半岭村南华寺、大坪村起头庵,余坊乡朱岭头村保安寺、横溪村圆通庵、周厝村栖鹤名山庵,龙栖山自然保护区余家坪村仙人塘庵。

三、主要寺庙

含云寺位于县城含云山麓,始建于前唐。宋代,该寺就颇有规模,“闽之上游列刹相望,而是寺实称最”(清乾隆《将乐县志》卷四。)。元大德十年(1306年)毁于兵燹。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重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整修,并增建3个殿,共有金刚殿、罗汉殿、观音殿、地藏殿、三宝大殿和如来佛大殿。各殿阁庄严巍峨,构成长方形院落,占地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殿内菩萨、罗汉雕刻精美、金碧辉煌。寺正门系用砖砌成的牌坊式建筑,门上端架2米多宽、4米多长的条石一块,上镌“含云寺”大楷3字。民国23年,寺院毁于一场大火。民国27年,重建观音殿、地藏殿。70年代初,该址建县人民武装部。

证觉寺原名正果寺,位于万全乡常安村太平山麓,始建于唐武德三年(620年)。历经唐、宋、元、明、清5代,几经兴毁。民国19~20年间重建。因其年代久远,建筑精美而扬名。寺规模宏大,有“千柱落地”之美称。整个寺宇分上、中、下3殿,形似“观音莲座”,雄伟肃穆。1958年被占用,作为上海劳教农场坑塘分场场部。“文化大革命”期间,寺院被拆毁。1979年开始集资重修,先后建起观音殿、大雄宝殿、禅堂、僧房、斋房等。现为开放寺庙、旅游胜地。

白云庵原址在“孔山之阳”,即今三涧渡附近。北宋廖无隅所建,庵名取狄梁公“望云思亲”之意。同代名儒杨时作有《白云庵记》,盛赞廖之德,云“用狄梁公之言名其庵,其志远矣……,君能用其言而思其人,慕其大节以自立,则异时有望云而思亲,将必犹今之视昔也”。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重建,后毁。解放前,迁址于水南虎头山南面山凹,后毁。1984年,水南居民捐资重建。

仙人塘庵位于龙栖山自然保护区主村余家坪东北8.8公里处。庵址可俯瞰白莲乡主要村落。天气晴好时,在白莲可遥望庵址山峰。唐开元二年(714年)在此建庵,后几经兴毁。20世纪80年代重建。因山高路远,建材搬运极其困难,殿宇建筑较简朴,然香火十分旺盛。其庵门朝南,故香客来自明溪、清流、宁化、永安、连城诸县。

观音庵又名西竺庵,位于县城五马山麓(今城西和平街)。宋咸淳元年(1265年)建,后几经兴毁。清乾隆年间重修。“文化大革命”期间,庵堂被胜利大队占用,园地亦被占建房。1982年修复,尼姑回庵。1985年成为开放寺庙。县佛教协会设此,并在此创办佛学培训班。1990年,拆迁原址上民宅,增建藏经阁、五观堂。

云衢山寺位于高唐乡常源村,海拔1166米。始建于五代十国显德七年(960年),后经数次修葺,至今完好。寺周围林木繁茂,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虎头岩庵又名龙头岩庵,位于下水南金溪南岸山崖(今石灰厂附近)。宋元丰六年(1083年)始建。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毁。明成化十年(1474年)募建,后经3次修建。此庵背山面溪,风光宜人。明杨叔京有诗道此庵之景:“寺对清溪水绕关,冷然钟鼓翠微间,楼台无影日移岫,松桧有声风满山。猿啸石亭游客散,龙归云洞老僧闲,诗成一笑归来晚,独棹扁舟泛月还。”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洪水浸入,损毁严重,后募众鼎修。解放初期尚存。石灰厂建后,因采料而庵废,现已无迹。

县佛教协会

1985年8月,县佛教协会成立。该会制定《将乐县佛教协会章程》、《将乐县佛教活动条例》、《将乐县佛教徒须知》等,并沿用佛教界《百丈清规》,规范佛教僧众的佛事活动。是年,各乡(镇、场)和部分村相继成立佛教组。县佛协每年召开一次乡镇佛教组组长会议。乡镇佛教组每半年或每季度召开村佛教小组长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皈依佛教徒会。为保证寺庙安全,县佛协制定《将乐县寺庙安全管理条例》,加强佛教活动场所和防火等管理。1990年,县佛协有会员1000余人。

古佛堂塔

古佛堂塔位于古镛镇和平村莒峡山。据传唐时在此建有古佛堂,塔建于堂后,故名。该塔为7层六角塔,属明代建筑。塔体用砖石砌筑,高20米,内径2.5米,斜度角52度。塔体内面雕刻花卉图案,架木旋梯,自下层拱门入可登塔顶。塔檐砖雕斗拱。每层窗翕依次交换方位。塔下古道旁原先立石佛像1尊。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立石佛处建继善亭1座。1990年,塔顶和塔内梁板被拆,底层西门右上方卷砖部分脱落。

古寺庙

县内保存的古寺庙建筑有城西观音庵、常源云衢山寺、龙栖山仙人塘庵(见《风俗宗教》卷)和圣水岩庵等11座。

圣水岩庵位于龙栖山自然保护区圣水岩峰顶,海拔1561米。唐贞观二年(628年)建,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重建。该庵系由石门、石壁、石瓦构成的石拱无梁建筑。屋面铺石。庵内有石供桌、石香炉、石花瓶、石塔等摆设,均系花岗岩精雕而成。正堂端坐1尊1米许石佛像,下有石刻莲花佛座。两侧石壁上有1尊石刻天王像,高110~114厘米,还有4块佛龛等浮雕。堂两旁排列38尊石佛,最小30厘米,尊尊神态逼真。有的佛像眼睛用黑宝石镶嵌而成。但由于年代久远,风雨侵蚀,石屋顶已塌陷,部分石佛受损。1987年5月,三明市***根据此文物地处高山、难以保护的情况,决定拨款修复石屋,由市博物馆收藏石佛,进行整修并复制。

真武庙位于南口乡温坊村西侧。该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后几经修葺。庙坐西朝东,由门墙、殿堂、回廊、天井组成,占地面积374平方米。殿屋单檐硬山顶,正堂端坐真武大帝木像1尊。大门上方砖墙雕有龙等图案,门顶屋瓦面向正堂竖1块牌匾,上书“威镇乡邦”4字。现保存完好。

水南观音庵位于水南农场溪南路68号。该庵属清代建筑,为土围墙穿木结构,单悬檐山式,2层3开间3进深。原祀陈公摅之神,后增塑观音像。民国11年(1922年)重修。1989年,经整修,底层殿改为老人俱乐部。

水南天后宫位于水南农场二管区。此宫始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为单檐穿木构架,占地69平方米。该庙面对金溪,坐于桥上,桥下为码头台阶。正厅内祀供妈祖像。咸丰元年(1851年)重建。1990年,该建筑已破旧。

将军庙位于水南农场四管区。此庙系为纪念刘琼将军而建,属清代建筑。单檐单层硬山顶土木结构,前为路亭,后为大殿。1990年,仍保存完好。

八角楼位于大源乡肖坊村南侧。清同治五年(1866年)建,为3层8角建筑物,高14米,内祀供佛像。该楼系单檐尖顶筒瓦木构架,飞檐翘角,逐层内缩。每层均有花窗回廊,窗棂轩敞。1986年,整修一新。

白莲寺位于安仁乡石富村西。该寺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由殿堂、厢房、斋堂等组成,单檐穿木构架,风火墙为夹砖墙,占地面积510平方米。殿堂祀供佛像。后几经修葺。1986年扩建。现保存完好。

万安天后宫位于万安镇万安村下市南街31号。此宫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244.8平方米。庙面对安福口溪,坐东朝西,内有殿堂,面积103.6平方米。正堂祀供妈祖像。殿木柱底座呈八角形,直径20厘米、高60厘米,各侧面均雕有鹿等动物图案。檩条雕龙、花卉等图。殿左侧挂古钟1个,直径70厘米,高80厘米。殿前天井两侧有厢房4间。后几经修葺,保存完好。现改祀供佛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