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县志——佛教

佛教

佛教传入平和的时间无考。据志书记载,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禁止佛教,沙汰僧尼;驻锡于漳州半云峰下“三平真院”的杨义中禅师(俗称三平祖师),率其徒众,徒步进入平和的文峰选择大柏山麓的龟、蛇两峰之间建立寺院,仍命名曰“三平”。此时前来避难和皈依的僧尼达300余人。义中禅师就在这深山峡谷之中继续聚徒讲课,宣扬佛法,大乘一脉的真传不但得到保存,而且得到传播。

不久,唐武宗死,宣宗即位,佛教重新兴起。漳州刺史郑熏又恭请禅师主持开元寺,并奏请敕封,赐号“广济祖师”。从此,佛教不但盛行于漳州,而且深入于内山。平和因三平寺的影响,几乎到处都有庵堂、寺庙。较着名寺院还有:大溪赤安高隐寺,大峰山的灵通岩、朝天寺、云来寺(壶嗣山埔),文峰的坛岩,山格的慈惠宫、观音亭,小溪的侯山宫,崎岭的天湖堂,安厚的大径庵,龙头的振峰庙、和美岩(岩前有一株铁树,相传为林太师所植),芦溪的髻仔山洞、碧水岩、黄泥尖庙,九峰的罗寨庵、城隍庙、威惠庙,霞寨的石晶宫,大坪的新寨庙,双溪的心田宫,小溪的威惠庙、地藏王庙。

民国以后,寺庙的香火渐衰,但部分寺院仍有主僧:三平寺有净一师,大径庵有受戒僧百喜师,天湖堂有和美师,侯山宫有安师。一些寺院有职业和尚(世袭)。

解放后,一部分寺庙被毁或封闭,有的则作别用。1978年后,贯彻落实宗教政策,许多庙宇进行整修、重建,其中三平寺、灵通岩为千年古刹,进香的香客逐年增多。三平寺每年香客高达数十万人,其影响所及,除漳、泉、厦及其他县市外,远至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1982年,坂仔公社梨洋、东坑、南胜公社子坑3大队广大民众集资兴建“南阳宫”,奉祀“大道公”。1987年***同胞开始到大陆探亲,双溪心田宫、小溪侯山宫、芦溪石鼓楼庙,皆由台胞捐资修建;安厚乡龙头振峰庙由林姓集资及***林姓捐资重建。

寺庙祠阁

三平寺中国佛教禅宗名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文峰乡三坪村,唐高僧杨义中建。寺庙倚山而建,座北朝南,总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布局依次为山门、大雄宝殿、祖殿、塔殿,俗称“三进半”。大雄宝殿面阔3间,比山门高1米多。两廊对峙,右廊壁上镶嵌清乾隆年间宰相蔡新等篆刻的《重修三平寺碑记》、《重兴中殿碑记》。殿堂中原有宋塑贴金“三宝佛”泥像。祖殿即广济大师杨义中地殿舍,面宽3间。塔殿基座高2米,重檐,面宽3间。两侧有台阶,香客须由边门直入殿堂。殿堂正中石龛里供杨义中大师趺坐像。塔殿两侧有明李宓手书重镌的《唐王讽碑》及清蔡新、刘勃、王材等人所书的记事题刻十数方。寺庙附属建筑还有莲花池、钟鼓楼、僧房、斋堂等。寺东南500米毛氏洞外,竖有宋代石构经幢1座,高3米,八角形,雕有佛像20多尊。

三平寺复建于唐咸通七年(866),后朝代更迭,屡毁屡建,近200年间修建情况如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7),重修祖殿;四十九年重修寺院;嘉庆二十三年(1817)重修塔殿;咸丰三年(1853)重修石桥;民国26年重修寺院;1982年,重修祖殿、山门,耗资4.5万元;1984年,重修大雄宝殿,耗资20.8万元;1988年,由香港陈景福、黄秀华夫妇捐资21万元,重修塔殿。

文庙即大成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九峰镇今县第二中学校园内。明正德十二年(1517)议设县时,巡抚王守仁命南靖知县施祥督建。后多次重修,清乾隆二十三年(1760)时最为完整。文庙布局,中为大成殿,东为教谕斋,西为训导斋、明伦堂,前有棂星门及泮池、牌坊等。旧县志载:“庙宇轮奂,甲于他邑”。现仅存大成殿,面积500平方米。座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式。殿前有一对龙柱,周长1.58米,用材较大,保留明代梁架风格。另有小龙柱、龙壁、石兽等文物,散见于校园操场两侧。

城隍庙、在九峰镇东门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清康熙、乾隆年间重修,面积1400平方米。庙宇座北朝南,4进。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牌楼、前厅、中堂、后殿。两侧有回廊。前厅9檩,中堂11檩,后殿7檩。面阔均为3间,进深3间,抬梁式。整体建筑保存完好。

曹岩寺在文峰乡前埔村东2公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建于唐宝历三年(827),为广慧禅师驻锡处。清末毁。殿堂原有3进,现可见第2进,面阔32米,3进基础依次高3米。寺内残存有大圆柱、石墩、佛像。和尚沐浴石槽完好犹存。遗址西南路口及东南山沟,镌有6组石刻,楷书,字均盈尺,字迹清晰。

威惠庙祀开漳圣王陈元光。平和县内威惠庙有三处,一在九峰东门外,为平和建县时兴建的四大庙之一。庙面积168.7平方米,2进,庙堂中有一匾“威镇南闽”,系清道光年间探花何冠英所书;一在小溪镇府前街,建于明代,庙深3进,总面积650平方米。今仅存中座完好,面积375平方,杉木砖土结构,其周围已辟为旅社;一在霞寨乡大坪(建设村)象岭山南麓,原名州主庙,创建时间不迟于元代。至明万历十四年(1586),大坪黄氏第八代孙新寨房,捐地扩建州主庙,改名新寨庙,面积290平方米,砖木结构。庙2进,中天井,两边走廊,墙上皆有壁画。县内外及台、港同胞每年有上万人到此旅游、朝拜。

心田宫在坂仔乡心田村象鼻山,为明代建筑物。清嘉庆元年(1796)重修。后屡毁屡修,以1984年修葺后最为完整。宫室2进,正堂面阔3间,进深3间,祀保生大帝。旁边有护室3间。宫建筑总面积350平方米。心田宫为***台中市元保宫的母宫。1988年农历四月和十一月,元保宫由赖焕樟、赖坤鎕分别率领20多人前来心田宫进香和参加心田宫建醮大典。同时捐资整建心田宫戏台和周围设备等。1992年农历三月,由***省议会议员赖诚吉为团长率领的进香团一行220多人,前来心田宫进香和主持心田元保小学教学大楼剪彩启用典礼。

侯山宫在小溪镇西林村,创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民国前的修建情况无考,民国28年修建一次。1988年,由群众和台胞捐资重修。宫室面积304平方米,前为天井,后为正殿,奉祀赵光明(俗称玄坛)及关圣帝君。创建侯山宫的同时,毗邻又建碧云斋,面积137平方米。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同胞来侯山宫接玄坛神像到***草屯建庙奉祀,遂在台中、宜兰、彰化等各地续建宫寺奉祀。1988年以来,台胞和日本华侨纷纷前来侯山宫进香,并资助修建宫寺和西林小学。

石晶宫在霞寨乡黄庄至大协关的高山峡谷间(为从前通往旧县城九峰的要道),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宫长7.3米、宽4.3米,祀观音菩萨。左右两侧各有护室。宫后有一泉水,称“石晶甘泉”,为大坪八景之一,闻名遐迩,过往行人都以一尝甘泉为快。明崇祯九年(1636),漳州府通判、平和县令朱统鈨作七律诗《题石晶泉》,为之赞颂。

九女仙师庙在芦溪乡西新村仙洞山上。仙洞山海拔1530米,与永定县交界。庙状如洞,由石材砌成。长4.7米,宽4.5米,高4.7米,顶部拱状,由23条石板覆盖。庙中有2石碑,其中一块石碑上书“九女仙师”。中有两桌,供奉九尊菩萨,高约30厘米,旁有两床。庙外有石板埕,面积187平方米,周有围墙,墙高1.5米至3米不等。

榜眼府在霞寨乡钟腾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系清乾隆武榜眼黄国梁宗祠府宅。面积600平方米,砖木结构,座向东南。布局依次为门楼、照壁、前厅、大堂。两侧各有5间厢房。门楼较为奇特,以座向右侧而立,照壁嵌入前围墙。前厅面阔3间,进深3间,两侧为卷棚式走廊。大堂面阔5间,进深3间,空间较大。府宅保存完好。

慈惠宫原名马溪岩,光绪年间改名兹惠宫,俗名观音亭、大众爷公庙。址在山格圩米市街东向。初建于宋,元代毁于兵乱,至明代重修,清代再修,庙的规模渐次扩大。有宋代朱熹“怡性清心”、明代黄道周“白云深处”、张佐治“在云雾中”等匾额墨迹。宫二进三开间,1991年重修,增建台、亭、廊、阁。祀观世音,弥勒佛及大众爷。香客及旅游者颇多,尤其农历七月十九日更盛,为闽南着名古迹之一。

吴氏宗祠即***“阿里山之神”吴凤故里的吴氏宗祠,在大溪乡壶嗣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乾隆年间,面积500平方米。座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布局依次为照壁、前门、祠堂、照壁嵌入前墙,前门两侧有一对青石抱鼓,塑有“春宫献寿”人物浮雕。两侧走廊为7檩卷棚式。祠堂面阔3间,进深5间,为悬山抬梁式结构。明间空间较大,柱略呈菱形,保持明末清初建筑风格。宗祠保存完好。

林氏宗祠在五寨乡埔坪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顺治年间。面积843平方米,座北朝南。布局依次为门楼、前厅、正堂。门楼两侧有一对青石抱鼓,塑有人物浮雕。前厅门窗以缕空图案组成,两侧走廊为7檩卷棚式。正堂为17檩悬山抬梁式结构,明间金柱为菱形。宗祠内有林朝栋购公田为林氏家族祭祀用的“田产碑记”一方。

黄氏宗祠在国强乡乾岭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康熙五年(1667)黄梧建。面积300平方米,座北朝南。布局依次为拜亭、前厅、走廊、正堂。拜堂为7檩硬山式,两侧为边门,大门前有一对青石抱鼓。前厅面阔3间,进深3间,9檩悬山抬梁式。拜堂和前厅有两对石雕龙柱和凤柱,工艺精湛,为闽南所罕见。走廊为7檩卷棚式。正堂为11檩歇山抬梁式,面阔3间,进深3间,整座建筑保存基本完好。黄梧,原郑成功部将,降清后,赐爵一等海澄公。

杨氏宗祠又名追来堂,在九峰镇杨厝坪村路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康熙年间。面积5500平方米,座北朝南。布局依次为牌楼、正堂、拜堂、祠堂。牌楼前有一对青石抱鼓,双凤雕饰。正堂面阔5间,进深6米。拜堂为卷棚式。石柱和柱础均呈八角形,明间柱周长1.53米。山墙包住棵枋,正檩上绘有“遨游太极”图像,保存清代彩绘风格。现存清乾隆四十七年重修的碑记和匾额各一。整座建筑保存完好。

王文成公祠祀明左都御史王守仁(阳明先生),有塑像。祠在今九峰镇水轮机厂,已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崇福堂又名罗寨庵,在九峰镇复兴村,主祀晋谢安、谢玄叔侄。据考,初建于元。明洪武、清康熙、嘉庆等朝重修。堂为2进砖木结构,座北朝南,面积750平方米。正堂阔5间,深3间。堂前阶沿刻有“洪武四年蔡二三娘及张德妹所献”字样;堂内有石香炉3个,木匾3个及生轮壁画,是闽南地区元末明初寺庙保存较好的一座。

陈氏宗祠在芦溪乡漳汀村。明崇祯年间,陈氏族人为纪念大理寺正卿陈扬美而建。祠内保存石柱楹联数对。一是内阁大学士林钎赠联,联文:信友忠君,同寅钦正气;明刑除暴,执法着遗风。”又一联为“拆狱本光明,锄奸弃暴,刑部威名不朽;为官留洁白,蠲租免饷,温州利泽无穷。”另一是钦差福建巡抚部院路振飞赠联:“特诏诛奸,一代勋劳藏***;单旗挫贼,千秋义勇着军门。”

双塔在九峰镇塔仔山。明隆庆二年(1568),知县卢焕在西门外鸠工填造土山,名文峰,高15仞,周1200尺。万历二十四年(1596),教谕黎宪臣筑双石塔,命名文峰塔。民国7年农历正月初七,小塔毁于地震。民国18年,重建小塔。1966年,双塔俱毁。1988年,由群众集资重建一塔。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