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志——佛教

第一节佛教

佛教传入漳浦很早,唐垂拱年间建县,就建中峰庵等佛院,开元间建开元寺。贞元二年(786年)因州治奉旨迁移,该寺随州治移于龙溪。景福元年(892年)在县治后的仙云坊兴建兴教寺,为三间二进寺。城西另建罗汉寺。五代后梁明宗天成元年(926年),御赐“兴教寺”匾额一面。翌年,因闽王王延钧好佛,漳浦各寺院都有寺田(或山地)可收租,僧尼大增,着名的寺院兴教寺、罗汉寺、海云寺等有高僧闻名于世。

宋代,漳浦县境建有应城寺(在城东)、清泉庵(在梁山北麓)、海月庵(在梁山南坡)、青阳院(在杜浔)。

元代,增建隆兴院(在八都)、白云庵(在北郊东罗山)、悟道庵、金仙庵(均在大帽山)。

明代,漳浦设僧道会,置僧会一员,管理佛教、道教。县境增建九云庵(在东郊麦园埔)、紫薇寺(在乌石紫薇山)、鹿溪庵(在鹿溪桥边)、海屋寺(在旧镇)、绕江庵(在甘林鹿溪之滨)、水光庵(在鹿溪南岸后港附近)、天湖庵(在大帽山)、纺车庵(长桥附近驿道上)、报德庵(在大帽山麓)等。

清代,沿设道会司。历代遗留至清初顺治年间的寺庙田、地、山产共1.28万亩,康熙元年“迁界”,划在“界外”的寺庙田产1.08万亩报荒,复界后寺田多被垦户占有,后经开垦有田、地、山8000多亩,但垦户均报民田,以致寺租无著落。以后,寺庙多破落失修。增建的仅县城准提佛室一座。

民国21年(1932年)国民党十九路军进驻漳浦时,破除迷信,一部分佛像被毁。大部分庵寺,也因年久失修而倒塌,佛像残缺不全。据民国26年调查,全县庵寺仅存9处,僧28人,尼姑全部还俗。

新中国成立后,佛教仍在活动,笃信之家,在农历初一、十五日仍焚香礼拜。“文化大革命”中,寺院多受“红卫兵”冲击,佛事活动处于停止状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活动开始恢复,焚香礼佛的人逐年增加。1982年6月(农历闰四月),兴教寺由僧正仁等募款重建于县城北门大亭村。全县仅有少数受戒和尚,尼姑仅一人。

三、寺庙

威惠庙在县城西郊西宸岭,祀开漳圣王陈元光。唐开元四年(716年),朝廷追封陈元光为颖川侯,诏立此庙。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重修,占地8000平方米。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重建。1985年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泗洲岩寺位于长桥乡庵内村,始建于唐代,为观音庵,明弘治四年(1491年)改建,供奉玄天上帝。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和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两次重修。庙向东南,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前厅深1间,后堂进深3间,为抬梁式结构,雕龙石柱。保存较好,1985年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赤水岩寺位于赤湖镇赤水村,元代始建,占地面积7600平方米,面阔3间,为抬梁木式结构,清乾隆后期重修。现仍完好。

旧镇妈祖宫在旧镇镇城内街道北侧,占地面积100平方米,木石结构,面阔3间,前轩深一进,后堂二进。前轩为四石柱卷棚式木梁架,雕刻精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建,民国21年(1932年)旧镇建街道,妈祖庙按原材料、原庙型迁建于后街北侧,保持原状,1989年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东罗岩寺亦称白云庵,在县城东北的东罗山。元代僧人始建,明嘉靖间邑人王成修。庙二进,1958年第一进被拆,1980年以后台胞捐资修复。1985年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海月岩寺在沙西乡土楼村公路北侧。寺为天然石洞构成,顶棚是一块宽15米、长30米的天然巨石,石洞深、宽各10米形成殿堂。殿前砌墙,筑上寺门,墙上粘出檐的琉璃瓦,瓷花彩龙。门顶石棚侧刻“海月岩”3字。殿内东墙底部有石洞可通岩顶。殿左侧“澹云室”。主殿与澹云室之间为梁山神祠。是进岩寺之通道。主殿右侧是东碧寺,为土木结构。海月岩始建时间不详,宋咸淳间重建。明万历间,僧人重建。清同治间,僧人扩建。海月岩寺于1979年列为漳浦县文物保护单位。

玄天上帝庙在旧镇镇甘林村,北宋太平兴国间(977~984年)建。座北朝南,占地面积760平方米,中殿是悬山顶,正殿歇山顶。雍正、乾隆间重修。今保存尚好。

海云岩寺在旧镇镇山兜村北。始辟于南宋。在海云山南麓的天然石室筑寺,寺后筑有2里长石水渠至石室,寺前有2庙。还有书院遗址及多处摩崖石刻。

清泉岩寺亦称清泉庵,在大南坂农场下布村南,建于宋代,明嘉靖年间重建。1985年后修葺一新。庙后有削壁,清泉自数丈高处直泻。

青阳院位于杜浔镇近城村,宋淳熙元年(1174年)建,元至正六年(1346年)重建,明弘治年间重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再修。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土木结构。现保存完好。

关帝庙在六鳌城北门10米处,明隆庆五年(1571年)建,面朝西北,占地面积105平方米,前后二进,深15米,面阔3间,4支木柱于清光绪间换为石柱,全庙保存完好。

威奕庙在赤湖镇东北,建于元代,明、清均有重修。占地面积250平方米,面阔3间,前轩深2间,正堂深3间,侧设厢房,保存基本完好。

青龙岩亦称龙岭岩,在石榴乡龙岭龙头山公路东侧,建于元代,明代重修。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现存一进三开间。

长兴庙在石榴乡长兴村,建于元代,占地面积440平方米,土木结构,分前轩、后堂、两廊。1980年后乡人重修。

境内保存较完好的古寺庙还有慈后宫、南门妈祖宫、驿内庙、山头庵、雨霁庙、盘陀关帝庙、乌石紫薇寺、金塘圣王庙、龙兴庙等。

八、塔

西塔又称玄天塔,在西街准提室巷塔仔内,石构七层六角塔。底层供奉石雕玄天上帝像,刻纪年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塔角雕龟蛇。“文化大革命”时拆毁。

东塔在府前街东端,1950年尚存2层,“文化大革命”时拆除。

北塔在北街东埔巷前端南侧,1950年尚存1层,“文化大革命”时拆除。

新塔在麦市街驿内巷对面,1950年尚存3层,“文化大革命”时拆除。

聚佛宝塔在湖西乡赵家堡内,明万历年间建。塔为四方形,石构实心,高5.95米,7层,二至六层四面刻佛龛,第七层四面分别刻篆书“聚佛宝塔”四字。现保存完好。

石矾塔在云霄与漳浦交界处的漳江口,清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陈天达募建。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云霄诸生集资重建为7层,白石砌成,最顶层刻“斯文永昌”四字。现保存完好。嘉庆间元霄厅同知薛凝度立碑记于北岸(今漳浦地界)。今犹存。

坂上塔在旧镇镇坂上村南径口山上。高10米,石构实心,下层条石刻“第一峰”,上款“明天启甲子”,下款“元春坂上立”。现保存完好。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