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放生应注意的事项

放生物命不必须定,不应固定放生地点,及不应固定供货商,避免不法商人为谋利捕猎物命。可以亲到市场购买,选购笼中野生鸟或鹌鹑、鹧鸪等飞禽,或虾、蟹、鱼、螺等待烹煎煮炸之海中可怜生物,尽量选购非人工饲养物类。

放生前,为物命授三皈依法。为甚么呢?因为生命是有两种的,一是身命,二是慧命。授三皈依是慧命延续。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为物命说忏悔法并回向,尽此一报身,来世为人,得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极乐。最后为其念佛,让阿弥陀佛圣号注入其八识田中,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另放生时要选人口稀疏地点或地广水深处。

(六)历代祖师放生事迹

历代祖师放生事迹不胜枚举。试赞一二与众共勉。

隋朝天台山智者大师,是中国僧人中最早提倡放生者,他用斋僧钱赎取捕鱼的网具,兼为渔人讲《金光明经》。渔人闻法省悟,当下即去除杀业,及将临海溪流池塘中的捕鱼场六十三所,改作放生池,并且上书于京城让朝廷得知,使其严格禁止人民到放生池捉取网捕各种众生。现今之西湖乃是大师所创之古放生池。

宋朝永明大师未出家时是余杭县的库吏,他把自己的薪俸全部拿去买鱼虾等物放生,因为薪俸少,被网捕的生物又多,于是没钱时就拿公家的钱去买物放生。这监守自盗的行为最后被发现而被判死刑,虽然大家都知道他挪用公款是做善事,但律法难违,无奈亦要服刑。临行刑时他面无惧色,从容就义。别人怪而问之,他说:「以我的生命换取无数众生的生命,以此得生西方极乐世界,怎能不欢喜呢?」当时钱文穆王对大师的德行亦有所闻,于是派人暗中窥探,见他临刑如如不动,面不改容,因此下令无罪释放,更复回原职。大师则看破世情,往四明山依止翠岩禅师出家为僧,终得成道业,后世尊为莲宗六祖。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自从得到五祖弘忍大师黄梅心印之后,即为同门兄弟所妒恨,于是南下逃避,到江南后装成平民的样子,隐姓埋名,劳役于猎户群中。猎人将捕得的猎物交慧能大师看守,大师慈悲为怀,凡见被补之生物,都想办法偷偷放走牠们。他在猎户那里住了十六年,就放生十六年,救活无数的物命。最后更感动了猎人,放下猎具,改行向善。大师末后在曹溪弘扬禅宗,着有《六祖坛经》,是唯一中国人著作的佛教经典。

(七)佛说杀生因果报应故事

《佛说贤愚经》之「循环杀业」里有这样的一则公案。

舍卫城中有黎耆弥长者,育有七儿,其中最幼子之媳妇毗舍离不但贤淑,且见识广博,才艺超群,除尊姑敬翁,妯娌和睦外,尚能感化乡傥,善得人和。因此,黎耆弥长者决定将财产业权,交此贤媳妇管理。时波斯匿王亦慕贤亲访,且与贤妇义结金兰,并册封为义妹,拟藉妹懿德为全国妇女楷模。

毗舍离与黎耆弥幼子成婚后,育有三十二个健硕勇猛、相貌端正的好儿子。诸子长大后,相继娶妇,都是当时的豪贤女子。时值佛住世,毗舍离与佛有缘,敬备斋筵供佛及僧,佛为说法,于最幼子外,诸余人等均得须陀洹果。

最幼子无心闻佛陀说法,不一会就独自骑象往外溜,游到王城外大桥边,看见宰相的小公子,坐宝车上,幼子因贪玩故,在桥面上伸手将小公子从宝车上提起来,轻轻的往桥下濠沟一掷,虽未弄出人命,却已令小公子无辜受伤,宰相知悉事实后,愤愤不平,拟往问罪,但又碍于对方力壮及倚仗王室势力,于是暗下毒计,要陷害毗舍离全家。

宰相造了三十二条可装可拆的空心马鞭,里面放了三十二柄快刀,外面用好漆涂治,嵌上名贵美观的七宝,送予三十二子。诸子得鞭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携鞭出入王城,在王前经过也不回避,王亦因爱屋及乌,不予计较。宰相见时机成熟,向王进才言诸子势大,一人当千,且蔑视王室,鞭内暗藏利刃,意欲谋反,祈王注意。王闻言心怀恐惧,索鞭验看,果如所言。按当时律法,见不是不能带刀的,诸子触犯国法,被王问斩,并将三十二子头藏于盒内,送到毗舍离家。(未完待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