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心真为佛弟子

【核心提示】:小沙弥就很疑惑,问罗汉:“师父,您为何一会儿让我走前面,一会儿让我走后面呢?”阿罗汉答道:“你从一开始发菩提心到退心再到重拾菩提心,心量在不停变化,我只是二乘罗汉,你发菩提心,虽未行持,但功德已超过我了。所以让你前面走。”

博客兴趣小组此次从《大学》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为引子,接着研学“入大乘门&rdquo

李响:“有两个关键词,‘本末’、‘始终’,本是生长的本源,末是事物的结果。佛法讲六道升沉以心业力为本而四大为末,出家修行持戒为本,修大乘行发心为本等。师父讲要分清本末、总别、轻重、缓急。和同学讨论这个问题时,有人问我什么是桌子的本末,什么是黑板的本末,当时我答不出来。后来我请教法师,得到一些启发,事物最重要的部分是本,有本就能有末,但是有末不能生本。比如举办法会,与众生结缘、种善根就是本,住宿条件啊就是末,稍微差一点没关系。‘始终’则为佛教中的次第,万物万事,皆有先后,把握先后次第才可入道。&rdquo

ldquo;佛法讲《大学》”环节之后是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入大乘门的部分。原文载于《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八(二零五页),原文如下:

如入行论云:「发菩提心刹那後,诸囚系缚生死狱,然应称为善逝子。」又云:「今日生佛族,今为诸佛子」,此说发心无间,即为佛子。圣弥勒解脱经云:「善男子!譬如破碎金刚宝石,然能映蔽一切胜妙金庄严具,亦不弃舍金刚宝名,亦能遣除一切贫穷。善男子!如是发起一切智心金刚宝石,纵离修习,然能映蔽声闻、独觉一切功德金庄严具,亦不弃舍菩萨之名,能除一切生死贫穷。」此说虽未学习胜行,然有此心便名菩萨。《龙猛菩萨》云:「自与此世间,欲证无上觉,其本菩提心,坚固如山王。」金刚手灌顶续云:「诸大菩萨!此极广大,此最甚深,难可测量秘密之中,最为秘密陀罗尼咒大曼陀罗,不应开示诸恶有情。《金刚手》!汝说此为最极希有,昔未闻此,此当对何有情宣说?《金刚手》答曰:《曼殊室利》!若有正行修菩提心,若时此等成就菩提心。《曼殊室利》!尔时此诸菩萨行菩萨行、行密咒行,当令入此大智灌顶陀罗尼咒大曼陀罗。若菩提心未圆满者,此不当入,亦不使彼见曼陀罗,亦不於彼显示印咒。」故法虽是大乘之法,不为满足,最要是彼补特伽罗入大乘数。

大家一起读两遍之后,听了讲解录音,展开了讨论。

贤耿师说:“这一段比较长,引用经论比较多。大概分为三个层次,前面讲发菩提心成为真佛子,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弟子。其次讲菩提心胜过别的一切发心,唯有菩提心能遮蔽一切金庄严具。&rdquo

贤仁师说:“这里接着讲菩提心的重要。有一个公案可以比量的说明发菩提心的功德。阿阇世王用了一百斛麻油灯供佛,从他的宫门一直点到佛陀讲经说法的地方——祗园精舍。其间距离共有六里路。在这六里路中,到处都有阿阇世王的油灯。

当时有一位贫穷的婆婆,看到国王这么发心,她在内心感叹自己的命运和贫穷,无法大量布施,但终于拿出她储蓄的两个铜钱买油供养佛陀。本来两个铜钱只能买到二合的油,因为卖油的人被老婆婆的虔诚感动了,又自动加送了三合油给她。

那位老婆婆心里想着:这五合的油点不到半夜就完了。于是她私自发了一个誓愿:‘假如我将来也能成为像佛陀那样完美的圣人,希望我点一盏油灯通宵都不会熄灭。那天夜里,国王所点的油灯有的亮一点,有的暗一点,情况很不一致。只有贫穷的老婆婆所点油灯,光明达旦,目连***想用袈裟扇灭那油灯,那油灯反而更明亮。佛对目连***说:‘这盏油灯不是你的力量可以吹灭的。这位老婆婆过去世已亲近了一百八十亿完美的圣者,她再过三十劫以后,就会成佛,佛号叫做须弥灯光如来。因为她的殷重发心,所以你用再大的神通都不能灭掉。表明发心的功德,是非常巨大的。何况发菩提心的功德。&rdquo

郜旭说:“我也来讲一个公案,故事讲的是一位修习二乘的大阿罗汉和一位刚剃度的小沙弥。大罗汉有一次带着小沙弥出去参访,阿罗汉走在前头,小沙弥自然背着行李跟在后面。小沙弥边走边思考:‘我既然已经出家了,就要荷担如来家业,成佛度众生。’大阿罗汉已经证果有大神通,阿罗汉发现小沙弥的想法后,立即让小沙弥走在前面,自己背着行李跟在后面。小沙弥又继续想:‘成佛度众生那么辛苦,还要经历三大阿僧只劫,那么漫长,我看还是算了吧,自己解脱就行了。’大阿罗汉观察到小沙弥心里想法的变化后,又让小沙弥背着包裹走在后面。走在后面的小沙弥还在思考:‘众生那么苦,我只寻求自己解脱,不度众生,实在是愧为沙门,佛子就是要行难行之事,不舍众生。’阿罗汉见小沙弥改变想法后,又让小沙弥走在了前面。小沙弥就很疑惑,问罗汉:‘师父,您为何一会儿让我走前面,一会儿让我走后面呢?’阿罗汉答道:‘你从一开始发菩提心到退心再到重拾菩提心,心量在不停变化,我只是二乘罗汉,你发菩提心,虽未行持,但功德已超过我了。所以让你前面走。’所以说,发菩提心,功德无量啊。&rdquo

思维非常活跃的贤耿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罗汉知道发菩提心的功德,为什么罗汉不发菩提心呢?”引发了大家激烈的讨论。

贤仁师说:“我觉得是等流的问题,小乘行者长期串习自我解脱,即使知道成佛好,也难以真心求佛道。就像舍利弗发菩提心,布施眼睛最后还是退心了。像舍利佛这样的大***都有过退失菩提心,可见发心甚难啊!据说对入定的罗汉,佛菩萨也会唤他出定,然后引导发心成佛。&rdquo

贤耿师:“听了这么多的公案,突然发现学佛修行啊,除了发菩提心,行大乘道,再没有别的路好走了……&rdquo

李响说:“《百业经》里面讲过,同样都是供佛的功德,因为发心不同,最后的果位就不一样。如果发心消除自己的痛苦,最后就证得阿罗汉;如果发心像佛一样利益众生,那就行菩萨道最后成佛,如佛广度无边无量众生。因为最初发心不一样,所以不断不断串习,最后就很难改了。&rdquo

贤耿师说:“有的时候觉得应该发菩提心,有时又觉得自己解脱了算了,有时还觉得人天乘也不错。&rdquo

李响说:“这就是不定根性吧。&rdquo

赵斌说:“对我们来说,可能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还是一张白纸,可以随意引导。可以引导入大乘门。&rdquo

郜旭说:“我问过贤书师二乘修行人难以‘回小向大’的原因,贤书师这样讲到‘修二乘的人,心只缘自己,视三界如火宅,如粪坑,一但证果,便脱离不再回来。大乘种性的人,从一开始就发菩提心,串习大悲心,心中时刻缘着众生,他自己脱离‘粪坑’时,心中仍有想着许多在粪坑中受苦难的众生,便会义无反顾地转身重返粪坑,救度众生。’&rdquo

贤仁师说:“有法师讲过,我们对任何一个法,一但有觉受,马上回向佛道,否则证果的时候马上就想出离,一秒也不愿多待,就像我们出家的时候,觉得世间的苦空无常,那种迫切的心理。就算我们修苦空无常,也要不断串习大悲,产生一种力量。&rdquo

贤耿师说:“考驾照,发心考A照,然后慢慢从C照开始,好像道次第的修下士、修中士、修上士一般。修行就像高铁一样,一旦方向错误的话,越快越出问题。要不断地提策自己,才提得起心力。&rdquo

赵斌:“所以说啊,无论学哪个法门,不是讲这个方法如何珍贵、高级,而是要看我们的发心是否真正进入大乘的中心——菩提心。若缘菩提心,虽修小乘法,仍可入大乘,反之亦然。&rdquo

所以,我们平常一定要发菩提心,观众生苦,提策自己,不断发心,共成佛道!

结行:伴着耳边清脆的打板声,众人合掌回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