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我如何“不思考”?

文:小西

人是喜欢思考的动物。记得小时候,每次晚饭当我想得出神、双眼定目看着前方,我的爸妈总会问:“又在想些什么?”当时想些什么,现在倒没印象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出神之际,就算还在进食,也已忘掉了眼前的食物。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我自少肠胃特别差。其实,这种废寝忘食、因非眼前事物而忘记现前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罕见。希腊大哲苏格拉底便曾经讲过一个有关思想家泰勒斯(Thales)的故事:一夜,泰勒斯因为非常专注于观察星空,而不小心掉进井里去;一个色雷斯(Thracian)女仆嘲笑泰勒斯,说他因为专注于天空,而没有意识眼前和脚下发生的事情。哲苏格拉底接着说:“这种嘲笑适用于所有搞哲学的人。”其实这种情况也适用于一般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类似的经验,那就是满以为可以到戏院好好的看一出电影,但甫进戏院,什么工作计划、要做的日常要务等一大堆杂念,都会不请自来,在脑海盘旋不去。每当重要的念头闪过,你一就是暂时打断观赏兴致,摸黑把念头记录下来,一就是等待散场后赶快追记刚才所想及的。在大部份的情况下,由於戏院中的光线微弱,能够即场笔记思绪的机会不多。结果,散场时往往已将念头忘了一大半,而演出也错过了一大半。近读日本人气法师小池龙之介的两部著作:《不思考的练习》与《超脱烦恼的练习》,他便提到,人类的问题正正在于“思考”。

常言道,人类乃万物之灵,而人类之所以比其他动物优越,在于他们懂得“思考”。表面看来,的确是“思考”让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创造历史长河上一一个又一个的“文明”;∵的确是“思考”让人类科技发展自十八世纪以来突飞猛进,是“思考”让我们现在能够通过资讯科技,跟世界各地不同的人差不多“并时”沟通,也是“思考”让我们找到医治不少疾病的方法;当然,也是“思考”让我们创作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艺术、哲学与宗教作品与著作。

人类的问题在于“思考”

然而,小池龙之介却认为,“正是因为思考的缘故,才会使我们的专注力降低,并且感到焦虑或困惑。”他更称这为“思考病”。他举例说,现代人愈来愈不懂得听他人说话,原因到底在哪里?他指出,平日通过打坐,长时间观察自己的意识,会发现意识时刻都以极快的速度活动着。即使有人找你聊天,你正尝试专注地“聆听”对方的话,但在意识转换之间,大量细碎的杂讯却夹杂其中:“在处理讯息的过程中,微乎其微的极短时间内,偶然想起自己喜欢的食物,或是一瞬间回忆起某人曾说过什么不中听的话,或是闪过梦幻般的奇特情景。”(第21页)这些杂讯以极快速度在意识中闪过,而聆听亦随即被短暂地中断。若果不晓得观察与控制这些杂讯,零碎的讯息会不断累积,而我们的注意力亦会不住地被中断。

小池龙之介指出,人在冷静时,愈不会胡思乱想,人愈是烦躁,思考的量便愈多,花上愈多的精力和时间。而当人完全陷溺于思考,便会暂时忘掉了很多现前的事情。或许,我们都有过跟别人开午餐工作会议的经验,结果往往是脑筋愈活跃、谈得愈有兴头,我们便愈是食不知其味。我敢打赌,有时会议过后,我们会连自己刚吃过些什么,也想不起来。而小池龙之介正正希望教导我们如何减少无谓的“思考”,正念察知自己的每个“当下”。

行住坐卧都是禅

但“正确地思考”需要练习,关键在于只思考当下最基本与必要的事情。例如洗碗时,只思考最有效、用水与洗洁精量最少的方法,不要因为看见剩下来的食物,而开始思考明天该如何弄午饭。当然,我们最终还得考虑该如何弄明天的午饭,但不是在洗碗的当下。小池龙之介在《不思考的练习》中,提供了大量的练习,可让我们在日常生活观照自己内心的一举一动,∵行住坐卧都是禅。

虽然市面上也有不少类似的禅修普及著作,但小池龙之介作品的好处,是能够以无比清晰的语言,指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可循的解决方法与禅修练习。在《不思考的练习》中,小池龙之介便就“说”、“听”、“看”、“写、读”、“食”、“舍”、“触”与“育”(培育慈悲心)等八个重要面向,探索人类众多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对治之道。除此之外,小池龙之介更就“呼吸”、“嗅味”、“笑”、“计划”、“料理”、“购物”、“等待”、“休息、玩乐、逃避”与“睡眠”等课题,加插了好几段日常生活禅修小百科,读来趣味盎然,又不失生活实感。

例如“食”,小池龙之介便建议我们进食时,该尝试敏锐地感受每一个动作,而不要一边进食却同时心不在焉地想着其他事情。他指出,要将食物送进口里,我们需要一连串的动作,而练习的目的则是正念察知其间的每个动作与相应的感受。他建议,当我们充分感受到由拿起餐具把食物送入口的一连串动作后,不要立即咀嚼,要先将手上的餐具放回原位,然后才开始咀嚼。

小池龙之介建议的这练习,看似简单,但要真的实践起来,倒不容易。记得早前当看我刚读到这一节,便曾经尝试午饭时间也来实践一番。结果,我常常在胶筷还没有放下,已开始急不及待地开始咀嚼了;而食物还没有完全吞下,手已不由自主的拿起餐具再取食物。不过,因为是练习,对自己的每个动作的察知还是有点不同。例如,同样是餐具,拿钢匙的时候,自己肯定比拿胶筷时知觉来得更分明,我会对放下钢匙的动作更注意。相比之下,由于胶筷太轻了,轻到一个地步,在我还未察觉到相关的动作前,胶筷已归位了。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出错,动作重叠,动作与意识都无法了了分明。

做这样的练习,其中的一个结果,是进食的过程变慢了,且吃得专注,留意进食的每个动作与感受。于是,食物吃来也比较美味,而且由于咀嚼得仔细,肠胃也比较舒适。

又例如“行”。有一天,我忽发奇想,如果依据小池龙之介所提倡的原则,把行禅应用于日常走路中,将会有何效果?跟日常不一样,当天走路的规则是这样的:我决定把视线一直保持在眼前不远的地面上,只有当察觉到有人迎面而来,或快要过马路时,才抬头张望。有趣的是,由于少了平日不自觉的四下张望,接收到杂讯少了,身与心也较平稳。不过,后来发现走路老看着地,也不大好(例如碰到小偷便糟了),于是改而把视线锁定在再远一点的前方。实验证明,人很多无谓的杂念,都跟日常生活中所接收的种种资讯有关。只要一个日本料理的广告,便足以撩起你原本还未出现的“食欲”。

禅修很难吗?说难不难,说易不易。现代人的福报其实不薄,资源随手可及。小池龙之介这位帅哥法师的著作,大概是不错的选择。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