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的“名色”义

名法和色法,就是精神和物质。名色的表达在佛世之前的印度就已经被使用了。我相信婆罗门教圣典奥义书中就已经用到,“名色”是古老的印度人对极复杂的宇宙现象的一种表达。“rupa”中文翻成“色”,在我们眼前可见的种种物质都可称为“色”。“名”(nama),原义就是“名字”,即将我们心理的活动经验概念化,且能标名出来。例如杯子,透过其颜色、形状及外表的样子,我们标名它为“杯子”,讲出杯子就叫做“名”。这是印度婆罗门时代对“名色”很粗略的解释。很显然地,佛世时的“名色”是很普通的用语,佛陀也使用“名色”二字,并赋予它不同的意涵。

佛教的“名色”义

佛陀以这二字指称心理和生理的运作,指出有情的生命体是心理和生理所组合。有些经典中使用名色,偶尔会有类似古老婆罗门教的用法,指所有的经验现象。但大部分的“名色”内涵为:有情的生命是由名法和色法所组成的。沙利子依着佛陀的教法将名色这个复合词分成名与色两组。

名是心理的活动

第一部分是“名”。名为心理的活动,分为最基本的五个活动:受、想、思、触、作意。很有趣的是这五个心所的活动,具有指称的功能。所以,佛陀所诠释“名”的新意涵很接近于“名”的字义。

“名法”包括一群和“心识”共同活动的心所。在这些心法当中,佛陀特别指出了五个重要的心所----受、想、思、触和作意。佛陀为什么特别称这五个心所为“名”,因为这五个心所,是我们将事物概念化,或指称或命名所需的五个主要心所。经由这五个心所的工作,将我们的经验转成有意义的知识,包含命名、分类、标签。

色为物质

第二是“色”,即物质,包含四大及“四大所造色”。四大就是地、水、火、风四大。四大是物质的四种特质。“地大”指物质的固体特质,包含硬和软。“水大”为液状的特质,包含流动、黏、聚合。“火大”指的是温度,包含热、冷的特质。“风大”为推动、延展跟收缩的特质。经典中并没有提到“四大所造色”,但在阿毗达磨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四大所造色”与前五根有关,即眼、耳、鼻、舌、身,也包含了外尘,就是色、声、香、味、触。五根所对的五尘中“色、声、香、∵味”是属于四大所造色。但“触”属四大,而非“所造色”。

把不同的色法与名法聚在一起,就会组成不同的“名色”法。“名色”法聚集、连结,就构成了六处,或称六入的缘。我们这个肉身就是一个物质,由“四大”和“四大所造色”(由四大衍生的各种物质)所组成。

“名法”为何不包含“识”?

在佛陀的系统中,“名色”意指身体和心所的综合体,但不包含“识”。在经的文献中未记载“名法”包含“识”,可能是因为“名法”在缘起脉络中总是以“识”是“名色”的缘而被说明。因此,“名法”不包含“识”。

但在注解书或注解书之前,如《弥林达所问经》中,“名色”常代表整个个人,因此,“名法”则包含“识”。在经典的内容中,视“识”和“名色”互相为依止的缘。但注解书则提出:一为“名法”(包含“心所”与“识”);另一为色法,彼此也互为依缘。注释书不同于经典的原因,是为了方便修观,因此简化五蕴中的受、想、行、识蕴为名法,色蕴则是色法。这不是基于反对,而是目的不同。

《俱舍论》提及缘起中“色”是色蕴,“名”是五蕴中的后四蕴,这样的解释与经典不同。早期汉译大乘经典中有关缘起部分,提及“名法”不包含“识”,是比较接近巴利文献的。

名色是六处的缘

个体生命得以发展,是再生(受孕)时名色开始在这有情中作用。投胎(再生)时的色法,只是非常简化的受精卵,仅包含在六处的五个物质型式中的身处(身根)。

随着胚胎的发展,器官开始成长,其他四根也跟着“身根”成长而发展。在经过几个月的发育后,眼、耳、鼻、舌等器官开始分化完成。“意处”在投生的第一刹那就已产生。“意处”即是潜意识心相续流,也就是阿毗达磨所说的“有分心”。随着胚胎的发展,“意处”开始发展,同时其他处也开始发展。总括来看,“六处”的∵产生与发展,是因为“名色”这精神与物质的复合体在投生时生起,并且持续在发育的过程中作用。

在此世的过程,即便是此时此刻六处的生起,也都是依赖着名色。“色”即生理物质的身体,是由四大和四大所造色所组成。依恃着这个活的身体,其他的五根(感∵官)得以产生作用。如果生命断灭,则感官不能有作用。我们能分辨出这是一个身体,是因为身体是活的,也因有这活的身体,其他的感官才能发挥功能。死尸虽有各种器官,但已无法发挥其感官的作用(无六处的功能)。

“意处”即是“有分心”,在每一有分的刹那生起中,都会与五心所共同活动,这五心所是触、作意、受、想、思。因此可说意处依赖名法。

基于以上的探讨,可以知道“六处”是依赖“名色”而生起的。

名色如何为六处的缘∵菩提长老∵提要

从胚胎发展的角度看

当“识”连接新受精卵之时,入胎便开始。启始怀孕的是入胎。此“识”来自先前死亡的某个有情。此时,名色=开始怀孕所呈现的身心组织。在这情况之下:

1、在入胎的那一刹那,四大种与各种类别的所造色支持身处,“处”便开始存在,随着胚胎发育,四大种与所造色也开始支持其他的“入处”(眼、耳等),它们会渐渐呈现。

2、当“识”开启了怀孕的过程,“名”便开始存在,新生命第一刹那的“识”,伴随着名法的要素:受、想、思、触与作意。有分流的向前运作----由此意识的主动过程生起,称之为“意处”。这“意处”并非身上的一种器官,而是一种心识,与它自己的受、想等一同生起,因此以名法为缘。

☼∵如果名色不在母亲的子宫中显现,六入处将不会出现;若名色在子宫内中断,也就是怀孕因任何方法而终结,六入处也不会形成。因此,我们可说六入处以名色为缘。

从分析的角度看

1、前五处以色法为缘:前五处严格来说,是在粗糙的身体感官中的净色。这些净色全部依靠其他种的色法----四大种与其他所造色才能存在。因此,眼净色与四大种、命根、色、香、味等共存,其余的净色亦是如此。所以说六入处以色法为缘。

2、意处以色法为缘:在人类的生活中,意处的生起要依靠色身,色身由四大与所造色所组成。因此,意处以色法为缘。

3、前五处以名法为缘:举“看见”为例,名法的要素(受、想等)以眼睛为缘,而非眼睛依靠名法的要素。然而,我们也许会说眼睛只在依靠受、想、思、触与作意之时,眼睛才有眼的作用。即眼(与其他色法的入处)以名法为缘。

4、意处以名法为缘:解释同上栏的第二点,但这里是属于个体存在的过程,而非胚胎发育期。

识为名色的缘

我们再进一步回溯到名色的缘,在经文中,沙利子问:“什么是名色?什么是名色的集?什么是名色的灭?什么是名色灭之道?”沙利子接著作了解释:因为有“识”的生起所以有“名色”的生起,“识”为“名色”特别的缘。

然而“识”如何成为名色的缘?在经文中分析了什么是识(六识),却没有明确解释“识”如何成为名色的缘。

识启动胚胎的发展

在∵《长部.大因缘经》中,详细地解释了:什么是“识”及“识”如何成为名色的缘。在这部经中佛陀对阿难达***提到:如果“识”没有投生母胎,就没有“名色”∵在母胎中形成。如果“识”在母胎中被中断的话,就不可能有“名色”的发展;或者说有个小男婴或小女婴的“识”被外力终止,那么他的“名色”也不可能再成长。

我们必须了解,是“识”启动了胚胎的发展,而这个“识”是来自于刚死不久的某个有情。这个“识”并非灵魂也不是一个不变的实体,而是不断地变化与生灭。

那么投胎所指为何?投胎就是“有分心”从一个过世的有情投生到母胎中,开始了一个新的生命,这就是“受孕”。当“识”与受精卵结合时便称为受孕,这新的受精卵就是“色”,也就是新生命的身体。

胚胎“名色法”的运作与发展

而当“识”与新的胚胎连结后,触、作意、受、想、思就依其生起,这就叫做“名法”。所以,当受孕(意即在非常早期的生命)后,这胚胎就已经具有心理功能。即使是只有几个细胞的胚胎,也就已经具有些许的感受,例如刹那的快乐、痛苦的“受”等,或许也会对外在环境有一些“想”,一些“思”的作用,即意志作用,想继续活下去。可能也会有一些伴随着经验产生的“作意”心所的作用。这些心所就是“名法”。当识与胚胎结合时,名色就会生起。在母胎九个月的胚胎发育期中,∵“识”持续扮演着整个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只要有“识”在,“名法”与“色法”就会生起,于是,这胚胎的受精卵细胞就会展开分化、成长、发育,慢慢成为一个小婴孩。

现代生理学的解释

接着我以现代生理学的角度解释。当胚胎渐渐发展,复杂的脑神经系统就会发展出来,以维持生理的功能。“识”也会随着这复杂的系统发展出来,其本身会更完整、成熟。例如,我们听过肚子中的胎儿会对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感应,也会对不同的语言有所反应,如对温柔或凶恶的言语等有不同反应。当这个胎儿出生后,一生中只要有“识”的作用,名法与色法就会有功能。由于现在生起的“识”,让身体保持是活的状态。如果没有“识”,虽然这个身体可以称为色法,但它再也不是“名色”中的“色”法。没有识的色法只是物质,就像桌子、杯子一样是没有生命的。“识”支持着色法持续活着的肉体状态,也支持着所有的名法—触、作意等的作用。因此,可以总结地说:识是名色的依止缘。

在第一刹那的投生,“识”即成为这期生命名色法的缘。或许有人问:为什么“有分识”会在这特定的因缘当中投生?为什么“有分识”会在某一特定的“界”中生起?为什么这“有分识”会被引导投生到某个特定的家庭呢?为什么这“有分”会具有某些特定∵的潜能,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才能、个性、天赋?这答案就在接下来的说明。

名色与识相互为缘∵菩提长老∵提要

识为名色的缘

名色为识的缘

从胚胎发展的角度看

当识连接新的受精卵时,怀孕便开始了。此识来自新亡的某个有情,名色是随怀孕开始而展现出的身心组织,名色由于缘此识而开始显露。在整个怀孕期与生命的过程中,只要识能维持多久,名色便能维持多久。

为了能启始新生命,识必须在名色中得到立足点。以人为例,意指是必须与提供色所依的受精卵连接,而且当识以受精卵为基础而生起,会伴随着受、想、思、触与作意。接着,整个胚胎的发展过程,识一直依靠着胚胎的生长力,也就是以名色为其依止缘。

从分析的角度看

任何经验中,识都是名色的缘:只要名法的五要素(受、想等)依靠识,且无识便不得生起,识便是名色的缘。识是色法之缘,是色法的功用之一,因为当有识存在的情况,即使睡梦中或定中仍然有识,只是不觉知外境,色身的色法才有身体的作用,无情物当然也是色法,但并非名色的一部分。

任何经验中,识都是以名色为缘。人类的识依色身这特殊的根门、神经系统和脑而生起,这些都是色法。识永远伴随着受、想等名法的附属物。名法与识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因为色法比识先生起,又比识变异的慢,但原则上,可以说它们是相互依止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