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的大悲怙主

忙着观自在

吉祥地指示莲华生

来到了清凉的金刚窟

现起了大梵天王的四面看看

看看东台南台西台北台

只见中台端坐着

大圣文殊菩萨寂静地向东北

轻埋伏藏

止止止

这一切是梦是幻梦

看看自心依旧

中台东台南台西台北台

与诸佛从来没有任何不同

于是

大圣文殊师利只是我自心中的一片情怀

莲华生大士在尸陀林中修习,安住于甚深的大圆满禅观当中,生起了微密的大悲境界,在刹那之间与诸佛悲心的总集——观世音菩萨相应。

这时,伟大的大悲怙主观世音菩萨,了知莲华生大士与中土的因缘,于是决定策励莲华生大士前往汉地中国,随从文殊菩萨在清凉山中修法。于是他如同大力士伸屈手臂一般迅速,忽然示现在莲华生大士的面前。

莲华生大士亲睹了观世音菩萨的圣颜,十分欢喜地向圣者顶礼。大悲怙主教诲莲华生大士道:“吾子莲华生!从无量劫来,我发起广大菩提心,要救度一切众生;而为了永断一切众生的轮回,曾经施予无穷的救度。但经过长远的时劫,我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之后,我以为如此一来众生界即将减损,不再有众生继续轮回,都应当圆满解脱了;但是没有想到,当我重登普陀山上观察之后,却发现众生界不增不减,而为烦恼所迷惑的轮回众生还是如此众多。此时我不禁十分的悲伤,泪流成河;所以立即生起不退转的广大悲心,愿意舍弃此身心,为众生做究竟圆满的祈请。

“现在,吾子!你是我的清净幻化。在无数无数的大悲幻化当中,你也应当去救度这些轮回众生。现在这些世间的众生,由于愚痴的缘故,需要具足伏藏星相卜筮之学加以调伏,来改变他们短暂时间中的生命因缘条件。虽然依佛法究竟的意义而言,所有的因果实相是如实不变的,但是在这世间的愚痴众生,如果能够赐予他们短暂的福分,或许能够使他们发心,随从于吾等真实地修行;这就是‘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的道理。现在整个天下众生是如此的不安,你应当幻变成为大梵天王,具足缘起之相,前去随学于文殊菩萨,并发掘文殊菩萨所埋藏的伏藏,以便救度一切众生。”

观世音菩萨宣说完毕之后,就以广大的神变威力弹指一声,整个文殊菩萨的清凉金色世界,就宛然现前了。莲华生大士只见到在中国汉地的五台山上,宛若海印明镜一般明显现前;智慧圆满成就的文殊师利菩萨,就正如同《华严经》所授记一般,在被称为清凉山的圣地金刚窟中,率领着一万名伟大的菩萨众,精进地修行。

在这座外现为五台山,而内密却实为清净圣地的处所,一切智慧怙主文殊师利菩萨宛转在此山中示现教化。文殊师利菩萨,全身金光万丈,从无生的法界当中,依诸佛智慧圆满示现,在清净的莲花藏世界海当中,自在游戏,教化一切众生,并以五台山作为随缘教化的根本要地。

他具足一切清净,不染一切世俗的污秽。他右手举起智慧的宝剑,左手捧着代表一切智慧的经典,而梳卷出具足智慧清净的乌巴拉花;他的顶髻隐隐现出青靛色的光芒,如虹光般闪烁;整个身体在五彩虹光当中,自在地隐没。

智慧怙主文殊师利菩萨,在观察汉地的因缘之后,了悟到必须以世俗谛的星相、卜筮来作为缘起教化此地众生的方便;所以在此,他就将一切的天文、易数乃至种种算术、数学,圆满地从他的清净心当中流出了。

事实上,莲华生大士更观察,到一切南瞻部洲的有情,也都是从文殊师利菩萨的清净教诲中,随闻了俗谛的天文易数,以及人间风水卜相等各种学问;而在广大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由于文殊菩萨现观到:如果最殊胜的佛典没有宏扬,而只有世谛的教学,却得到大众的欢喜,如此一来,会使究竟的佛法逐渐地淹没。所以文殊菩萨经由仔细思维的结果,就将所有天文星相,占卜易数中最深密的经典,全部藏含在铜质的宝盒里,并埋藏于五台山的东北角之中。

莲华生大士观察至此,不禁为伟大的文殊菩萨的智慧赞叹不已。此时观世音菩萨又再叮咛道:“吾子!在久远恒长的教化当中,此时三界的众生,又逐渐地示现出寿命短促,疾病增多,而人的数量逐渐减少的恶劫之中了。所有农人的庄稼,已经不能够丰收;而牧民的牲畜也日渐稀少;战争盛起,饥饿、百病兴起,使人间充满了愁苦。你应当向文殊菩萨祈请具足世间的力量来救度众生。”

观世音菩萨在如实的教诲之后,就刹那之间返回了普陀山光明中。

其实观世音菩萨的密义即是希望莲华生大士,能圆具一切世、出世间的广大智慧,就宛如在《华严经》中,究竟位的菩萨,也必须能够具足一切世谛的学问,才能导引这所有信仰世谛的行者,渐趋证入佛法;从俗谛中的逐渐导引,慢慢转入解脱的真谛,最后成就究竟的圆满佛智。而为了使莲华生具足出世间悉地与世间悉地的成就,所以才要他从世俗谛的如幻数字因缘当中,体悟一切世出、世间都是究竟一如的实相境界;更从如幻无生的性空当中,含摄一切的妙法。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在人间的位置是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为五台山脉的主峰;山势雄伟,五峰耸立,峰顶平缓如台,因此得名。又因山中气候清凉宜人,故又名清凉山。其五峰分别为北台叶斗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东台望海峰与中台翠岩峰。五峰皆由中峰发脉,而以北峰最高,海拔三千余米。

佛陀在《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告诉金刚密迹主菩萨说:“我灭度后,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而《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也宣说文殊菩萨住于东北方的清凉山,领导着一万名大菩萨精进修行。

在汉代之前的中国,佛法尚未传入汉地,所以五台山的圣境,当然少人听闻。当时五台山五百里内林木茂密,虎豹纵横其间,而五台山峰渺无路径,人迹罕通。而住在平原的农夫们,每当远望五峰之时,都看到祥光焕发,神灯夜流,他们都认为这是神仙所居的地方。

而且自古相传,山中有仙人,头发结成五髻,身披三衣,有时独自一人,有时一群童子相随,游行在五峰山顶之上;远望十分清楚,而走近之时,就忽然消失了。农夫多以为他们是素衣仙人。在中国晋朝之时,赵无恤曾看到紫云瑞相,所以登于五台,见到了一位神仙,身穿素衣,容貌若紫金,十分的庄严;后来见到了《文殊宝藏经》才知道这位五髻的童子,是文殊菩萨的幻化。

另外,传说佛陀的亲子,亦即密行第一的罗睺罗***,也曾化迹在五台山上。所以在五台山上有一首《赞肉身罗睺》的诗:

罗睺***化身来,

十二年中在母胎。

昔日王宫修密行,

今时凡室作婴孩。

瑞严肉髻同千圣,

相好真容现五台。

能与众生无限福,

世人咸共舍珍财。

而佛陀的真身舍利更在无忧王时,就传说已在此建立舍利塔。所以五台山上有阿育王塔,其赞诵为:

如来真塔育王明,

分布阎浮八万城。

震旦五峰添圣化,

满朝七日放光明。

云霄感得楼台观,

宝刹标题善住名。

无限梵香诸道俗,

龙华三会必同住。

可见得五台山圣地,也是佛陀真身与诸圣者所欢喜之地。

五台山在密义上,即是文殊菩萨自身;五台宛若文殊菩萨的五髻,也代表着诸佛如来的五种佛智。《清凉山志》上记载,东汉明帝时,已有迦叶摩腾来到此山建立灵鹫寺;而且自北魏孝文帝游中台时创建了大孚灵鹫寺后,至盛唐时山中的寺院已有三百六十座。历代以来有许多修行人在此成就,来自印度、中国***的朝礼者,更是络绎不绝,菩萨化现圣迹更是不可计数。

而隋文帝更曾因感应下诏在五台山的五峰山顶上建寺,供奉五种文殊的化身,即:

东台一望海寺一聪明文殊菩萨

南台一普济寺一智慧文殊菩萨

西台一法雷寺一狮子文殊菩萨

北台一灵应寺一无垢文殊菩萨

中台一演教寺一孺童文殊菩萨

恒年献祭至今不绝。

莲华生大士在怙主大悲观世音的教诲下,幻变为众生之祖大梵天王,具足四面二臂,右手结着施无畏印,左手持着***,来到了五台山上。

他只见到半空山麓之上,没有广大的林木,只有细软如绵的香草。而五台之上的溪壑之间,生有赤色的小树及各种异草杂花,不可称记;尤其灵芝神药遍满山间,食者能开启广大的智慧。莲华生大士在五台山中广览了灵山净气,心中十分地欢喜。

这时,忽然远远地传来嘹亮的歌声,抬头一望,只见一群童子一面嬉戏,一面唱着:

大圣堂,非常地。

左右龙盘,为有台相倚。

岩岫嵯峨朝圣地。

花木芬芳,菩萨多灵异。

面慈悲,心欢喜。

西国真真僧,

远远来瞻礼。

瑞彩时时岩下起。

福祚当今,万古千秋岁。

上中台,盘道远。

万仞迢迢,仿佛过天半。

宝石山岩光灿烂。

瑞草名花,似锦堪游玩。

玉花池,金沙畔。

冰窟千年,到者身心战。

合掌望空重发愿。

五色祥云,一日一回现。

上东台,过北斗。

望见浮叶,海伴龙神抖。

雨雪相和更霖薮。

雾卷龙收,化现千般有。

吉祥鸟,狮子吼。

闻声孤宜,便往那边走。

才念文殊三五口。

大圣慈悲,方便来相救。

上北台,登崄道。石径峻层,缓步行多少。

遍地名花唯软草。

定水潜流,一日三回到。

骆驼墕,风眇眇。

来往巡游,须是身心好。

罗汉岩前观奈何。

不敢久停,为有神龙澡。

上西台,真圣境。

阿耨池边,好似金桥影。

两道圆光明似镜。

一朵香山,嶂屼堪吟咏。

狮子踪,深印定。

功德泉中,甘露常清净。

菩萨行时龙众请。

居士谈扬,为有天人听。

上南台,林岭别。

媚境孤高,岩下观星月。

远眺霞方情思悦。

不听神钟,感贵捻香爇。

蜀锦花,银丝结。

供养诸天,涵箔无人折。

惭愧尘劳罪消灭。

福寿延年,为见真菩萨。

莲华生大士听着这群可爱童子的歌声,音声悦耳,宛若天乐鸣空,不觉坐于岩石之上,心中思维:“这歌声隐约透露相迎之意,这应当是文殊菩萨已了知我的来意了吧!”

童子们嘻嘻笑笑地来到化身为四面二臂大梵天王的莲华生大士前,十分欢喜地逗弄他的天衣、法器。其中上首的童子,微笑地向莲华生大士说道:“梵天主!大圣已经知道你来了,特别派我们前来迎接你;大圣是永远的童子,欢喜带着我们一起嬉戏,安住在童真三昧当中,希望你不要见怪与拘束。”

“圣者!其实我也是安住于童真位的行者,与你等是完全相应的。”

“那太好了,大圣要我们先带着你遍游清凉山的金色世界,请你体解金刚圣地的因缘。”

说着,就牵着莲华生大士的手,引步向前,其他童子也嘻嘻哈哈地争相拉着他的手臂,牵不到的只好牵着他的衣服,去游历五台圣境了。他们唱着:

游五台游五台

国里何物最惟高游五台

须弥山上最惟高游五台

七宝山里最能明香花供养佛

弥陀佛国甚快乐游五台

舍利佛国最饶人香花供养佛

太子六年持苦行游五台

餐松茹柏链其身香花供养佛

六时行念波罗密游五台

夜乃转读大乘经香花供养佛

文殊普贤相对问游五台

八万徒众竟来听香花供养佛

娑婆众生多五浊游五台

文殊师利下生来香花供养佛

努力前头心决定游五台

莫退菩提萨埵身香花供养佛

莲华生大士一路上见到五台峰顶,岁积坚冰,飞云清凉毫无炎暑。而五峰耸出,顶上并无林木,宛若垒土成台一般,十分奇特庄严。这时,上首童子忽然看到地上一朵宛若宝莲的花,欢喜地告诉莲华生大士说:“这是金芙蓉花,只有五台山上才有生长,其他地方则没有,可以说是陆上的莲华生了。”

莲华生大士仔细地观察金芙蓉花,确实珍贵殊胜,端严无上,宛如清净佛智一般。

莲华生大士问道:“除了金芙蓉花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殊胜的花呢?”∵。

“五台山上特有的名花共有八种,就宛如法界胎藏的八瓣宝莲一般。五台山的菊花,昼开夜合殊胜无比,是第一种名花;而金芙蓉可称为陆上宝莲。另有宛如天注花雨、云流妙香的百枝花及零苓香花;还有能驱众邪,所谓“神诃诸怖远,僧定百魔休;一夜生灵草,犹令鬼见愁”的鬼见愁花;五百罗汉在中台结夏安居,遗留下钵囊所幻化的钵囊花;具足吉祥的大吉玉仙花;具有天地灵气的天花等八种。这是因为大圣加持,才有这些殊胜的名花。”

“除了这些名花之外,尚有哪些灵物呢?”

“名花之外,当然有异草。如鸡足草、菩萨线草、瞢□草,都是奇特无比。五台山上更有二十五种珍贵的药草,极为灵效,如茯苓、长松、黄耆、黄精、天麻、百合等等,更有天然灵秀的钟乳药石。所以就是凡夫俗子,长住此地,也能长寿自在的。”

“五台山除了外相所显现的五峰之外,其内义为何呢?”

“五台的五峰,即是如来五智,亦是五方佛五智如来的表征。所以五台山密意亦即金刚峰顶,即是金刚法界宫,亦是五方佛的净土。这也是文殊菩萨顶上现起五髻五智的标帜,同时,亦表征大圣文殊具足如来五眼,圆证三世诸佛之究竟。”

莲华生大士与诸童子,虽然漫步游历,但神通威力,依旧不可思议,所以往来登顶无比自在。他们登上东台之时,只见峰顶入于云霄,宛如鳌背一般。安立峰顶,心澄气爽;东望明霞,犹如明镜,如观大海。所以中国宋朝的宰相张商英曾经咏赞东台说:

迢迢云水陟峰峦,渐觉天低宇宙宽。

东北分明观大海,西南咫尺望长安。

圆光化现珠千颗,旭日初升火一团。

风雨每从岩下起,那罗洞里有龙蟠。

登上了南台时,只见山峰耸峭,烟光凝翠,而细草杂花千峦弥满,宛若铺上锦锻一般。

“南台宛若锦绣,所以又名为锦绣峰。这里在大圣的加持下,可说是‘临池为鸟皆称佛,虎狼狮子念弥陀’。而金芙蓉花在此长得最可爱了。”童子们笑嘻嘻地摘下了一朵宛若心莲的金芙蓉花,供养莲华生大士。这座南台真可说是:

披云蹑雪上南台,北望清凉眼豁开,

一片烟霞笼紫府,万年松径锁莓苔。

人游灵境涉溪去,我访真容蹋顶来。

前后三三知者少,衲僧到此甚徘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