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如火宅,人生是苦海,人们总是这样感叹。五浊恶世,业障深重,修行证果很困难,需要三大阿僧衹劫的漫长时间,学佛人总是这样洩气。在家人不能证阿罗汉果,又是重重的一棒打过来,几时才能见得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呢?

这些都是事实,但讲多了反而成为障碍。现代心理学说,负面思想会使一个人变得消极悲观;佛教唯识学也说,现行薰种子,种子起现行,因缘和合就有果报呈现。

胡适先生说了一句名言:「要怎么收穫,先怎么栽。」佛教弘法师如果老是把负面的话挂在嘴上,信徒的心理阴影就会加深,学佛的信心就会受到严重打击。

二○○七年,马佛青总会在吉隆坡举办「佛法与心理谘商国际研讨会」,一位在新加坡从事末期病人照顾工作的朋友说:「佛教徒最不能坦然面对死亡。」在世界各大宗教之中,佛教对死亡的了解最彻底,也提供实际可行的解脱生死之道,而且强调涅槃寂静可以在活着时证得,不像其他宗教必须等到死后才能蒙主宠召,可是为什么佛教徒最不能坦然面对死亡呢?

其他宗教不认为现世可以得到救赎,只有在死后才可藉着神的爱而永生,到天堂去享福。也许这就是他们能够坦然面对死亡,或甚至期盼死亡的原因吧!

佛教的业感缘起、自作自受、三世因果、六道轮迴等理论,固然道尽人生宇宙的真理,却也形成不可承受的重。难怪很多人学佛了反而不开心,虽然听了很多的佛法,拜了很多的忏,参加了很多的共修活动,但逆境现前时,还是仓皇失措,更何况是面对死亡!

如此说来,修行真的是很难哦?

二○○九年五月二十九日至六月四日,马佛青柔佛州联委会邀请我在马佛总东甲支会讲解《百法明门论》,一位学佛二十余年却还嗜肉如命的朋友,在课程结束后告诉我:「老师!我决定要素食了,也不再吃宵夜了。」多年习气在几天之内断了,念头一转就海阔天空,可见得修行并不难,完全看有没有决心和毅力。

《百法明门论》开宗明义就说:「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为一切法?云何为无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分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

五位百法中的前四位九十四法,说明人生和宇宙的真相,属于世间的有为法;后一位六法属于出世间的无为法。从表面看,有为法缘起缘灭千差万别,无为法不生不灭不差不别,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但从究竟的真理看,无为法是「四(指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等四位九十四法)所显示故」。换言之,有为法所显示出来的就是无为法。

哪里找无为法?如何证入涅槃寂静?必须上山下海才能找到无为法吗?必须粉身碎骨才能证入涅槃吗?

其实,无为法到处都是,无为法就在五蕴、六根、六尘、六识、四谛、十二因缘之中,因为有为法的体性就是无为法。我们生活在有为法的世间,只要有智慧,就等于生活在无为法的出世间。

体会了有为法的无我性,就拿到了进入无为法的签证,因为无为法也是无我。一切处都是道场,一切时都可以修行,因为我们生活在空间和时间之中,而空间和时间既是有为法,又是无为法,证入涅槃寂静何难之有?

布袋和尚有个偈子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箇灵山塔,好去灵山塔下修。」灵山塔指的就是身,灵山指的就是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修行就从身心的净化开始。前念迷是凡夫,后念悟是佛。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破万劫愚,业障深重何惧之有?

学佛人要有顶天立地的承担和信心,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思维无我,当下就化烦恼为菩提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