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是剧场,菩萨是勇士,轮回是战场,每时每刻上演的都是新鲜生命演绎的真实故事。我们时刻都与内在的烦恼之魔搏斗,如果胜了,就是菩萨。不知诸位是勇士?还是那战场上的怯懦者?

今天的讲座分为七个方面:修学佛法所应具有之见地、何为菩提心、菩提心是菩萨行法的根本、菩提心的殊胜利益、菩提心的种类、发菩提心的因缘、菩提心的观修法。

一、修学佛法所应具有之见地

这一讲从佛陀出世之本怀、心地法门——依一心开成十法界、依众生根性开演五乘教法、大乘佛法之要素等四个方面展开。

(一)佛陀出世之本怀

释迦牟尼佛说法度众生的本怀是什么?《法华经·方便品》记载:“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这段经文可以提炼为四个字:开、示、悟、入。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

《华严经》里佛陀成道时说:“奇哉!奇哉!一切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自然现前。”每个人都具有跟佛陀同等无二的、无差别的智慧德相,就是真如佛性、佛性种子!众生内心被无明、烦恼所覆盖,使真如佛性无法发挥作用。佛陀开示了种种法门,教我们去除烦恼、开启真如佛性,这就是“开示佛之知见”,佛陀出世的本怀就是开启每个人对自我生命的认识,让我们用佛法智慧来对治心中的烦恼、无明,让我们内心清净,成为世尊那样的生命。

(二)心地法门——依一心开成十法界

佛法修学的重心是解决人类的心灵问题。人类心灵品质的高低差别演变成不同生命状态:六凡——天、人、地狱、恶鬼、畜生、阿修罗,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请看十法界图:

一心开显出十个不同的法界,展现出生命品质状态的十个层次,六凡、四圣皆由心的品质不同来决定。

(三)依众生根性开演五乘教法

五乘佛法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跟菩萨乘。人天道奉持五戒十善教法;声闻、缘觉修观四谛法、十二缘起法;菩萨道广修六度万行。

佛陀根据众生根性差别开演五乘佛法。《法华经》讲:“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其他的教法都是方便引导,最真实的皈依处是菩萨道。人天道奉持五戒十善法,解脱道谛观四谛缘起法,发出离心。菩萨道广修六度万行法,发菩提心,自利利他。

(四)大乘佛法之要素

菩萨道象征着大乘佛法的精神。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大乘佛法的要素:

(1)菩提心——菩萨的生命起点。(2)∵菩萨行——以无尽的利他行落实菩提悲愿,来完成最初所发的菩提心,圆满菩提悲愿。(3)般若见——以般若智观诸法空,不着二边,行于中道,导万行以入智海。般若见是以般若智慧指导菩提心的发起;没有般若见难发无缘大悲菩提心,就无法落实菩萨行的行持。

《大日经》说:“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菩提心是菩萨的生命起点,“大悲为根本”就是完全利益众生,“方便为究竟”是讲如何在人世间落实菩萨道,彰显菩萨的生命精神。

般若见是生命思想的至高点,是整个生命行为的指引,没有般若智慧,菩萨行就没有办法做到圆满。

二、何为菩提心

“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这个发心就叫“菩提心”,“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作佛的目的是度化众生。菩提心就是利益一切众生,上求无上佛道,圆满自己的生命;下化众生,实现自己的悲心,弘扬正法,让法相续存在人间,利益更多的人。这就是菩提心。

三、菩提心是菩萨行法的根本

省庵大师说:“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修菩萨行必发菩提心,未发菩提心,生命就少了终极目标,所以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没有菩提心,我们所有的行持,都不能汇归到一个生命的终极点,纵有修持,也无法让你成就圣道,只能种下一些善根、结一些善果。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魔与佛的差别是内心当中没有正见,却拥有殊胜果报所携带的能量,“这”就是魔业!所以省庵大师说:“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发菩提心是修菩萨行的前提和基础。

“菩提心是安一切佛法根本,一切法住菩提心故,便得增长。”

以菩提心为根本的行持,能使我们所修的任何善法都汇归到究竟无上的佛道。“欲修菩萨一切行愿,先当发起菩提之心。”我们要以菩萨作为我们的生命榜样,就必须先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欲转于***,欲触上菩提,须发菩提心。”转***,就是说法、度众生、成就正觉。假如我们没有承担和做菩萨的勇气,就无法开启菩萨的修行。

印光祖师说:“如来圣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可以了生死,成佛道。”这是非常好的总结。只要你以菩提心作为动力和依据,那么日常生活中行持任何善法,都可以汇归到无上菩提道,若发菩提心,十善业的行持、八正道、四圣谛,乃至修任何法门都可以成就解脱,都可以成就无上佛道。法无顿渐差别,差别的是发心。

四、菩提心的殊胜利益

菩提心的殊胜利益不可思议。将《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关于菩提心的殊胜、功德、利益的内容重新总结归类,分为六个方面:

(一)能生一切功德益利

“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则为良田,长养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则为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则为虚空,诸妙功德无边际故。菩提心者,则为和香,出生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则为妙德,庄严一切诸功德故。菩提心者,则为无坏药王树根,长养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则为尊主,于余一切莫能胜故。菩提心者,则为如意珠,具足一切功德利故。”佛陀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菩提心功德的殊胜。

(二)速断一切罪业烦恼

“菩提心者,则为净水,洗濯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则为盛火,能烧一切邪见爱故。菩提心者,则为善知识,离一切恶诸恐怖故。菩提心者,则为良药,疗治一切烦恼病故。”菩提心可以清洗内心烦恼污垢、去除无明、使人充满力量!“菩提心者,则为利剑……悉能除灭烦恼尘故。”忘失菩提心会产生烦恼,安住菩提心,烦恼就不再是烦恼。

(三)超声闻、缘觉之智德

“菩提心者,则为大王,胜诸声闻缘觉心故。”这是讲发心的原因。“菩提心者,则为最胜,成满一切无比愿故。”这是讲菩提愿。“菩提心者,则为大海,悉能容受诸功德故。”菩萨的内心装的是正法、众生。“菩提心者,则为命根,任持菩萨大悲法故。菩提心者,则为寿行,不取声闻诸解脱故。菩提心者,则为伊尼罗宝,胜诸声闻缘觉智故。”由此得知发起菩提心的菩萨,他的智慧、德行、果报都能超越声闻、缘觉二乘。

(四)培育菩萨的一切胜德

“菩提心者,则为大乘,容载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则为门户,令入一切菩萨行故。菩提心者,则为胜宅,一切众生所归依故。菩提心者,则为依止,因修一切菩萨行故。菩提心者,则为守护,能满菩萨诸大愿故。菩提心者,则为慈母,增长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则为养育,守护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则为安住,出生菩萨之所住故。菩提心者,则为庄严

具,严饰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可以培育菩萨的生命胜德、度脱众生,这是菩提心的胜德。

(五)成就一切无漏智

“菩提心者,则为大道,皆令得入一切智城故。菩提心者,则为净眼,悉能覩见邪正道故。菩提心者,则为雪山,长养智慧清凉药故。菩提心者,则为莲华,不染一切世间法故。菩提心者,则为须弥山王,等观众生心不动故。菩提心者,则为涌泉,清冷智慧无穷尽故。菩提心者,则为净镜,显现一切诸法门故。”发起和修持菩提心时,若有般若见,能成就一切无漏智慧的功德。

(六)成办利他之圆满

“菩提心者,则为法鼓,觉悟烦恼长寝众生故。菩提心者,则为归依,悉能救护诸众生故。菩提心者,则为无上塔,一切天人应供养故。佛子,菩提心者,如是无量功德成就。”菩提心可以破除烦恼,救众生脱离生死轮回;菩提心能够成就菩萨的种种胜德,能够度化有情,成就无上的佛道;它是生命当中的支撑点、是生命的动力。

五、菩提心的种类

菩提心的种类差别,在大乘经论中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简要地说,可以归纳为三类:愿菩提心、行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

(一)愿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寻求无上菩提的发心,它是凡夫相续中可以生起的相似菩提心,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是将菩提心转化为愿力。没有证到初地菩萨之前,我们所有的菩提心,行菩提、愿菩提都是属于世俗菩提心,我们的发心只是跟菩萨相类近,不圆满究竟。

(二)行菩提心

愿只是一个志向,唯有践行才能利益更多的人。所以发愿后要付诸实践,这叫做行菩提。六度四摄都是关于行菩提具体的内容,《华严经》里讲的《普贤菩萨行愿品》,这都是属于行菩提的一个内容。

(三)胜义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是菩萨以般若智之空性见来指引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的实践,在行持中远离凡夫二乘的种种执着,无有我、人、众生等执着。初地菩萨,证得平等无别的空性后,才能平等对待众生,具备这一见地基础所发的菩提心才是胜义菩提心,所修的菩萨行才是无漏圣贤行。

六、发菩提心的因缘

关于发菩提心的因缘,在不同的经典论着中有不同的说法。

(一)发菩提心所应具有的胜德

菩萨发菩提心,必须具备十种胜德:“若菩萨亲近善知识,供养诸佛,修习善根,志求正法,心常柔和,遭苦能忍,慈悲深厚,深心平等,信乐大乘,求佛智慧。若人能具如是十法,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生命具有这十种胜德,才能承载得了菩提心的殊胜。我们对照衡量自心,若有欠缺,应依法奉行。只有这样,才能发起菩提心,践行菩萨行。

(二)发菩提心的具体因缘

《华严经·离世间品》说菩萨发菩提心有十种因缘。菩萨发菩提心的因缘就是要调伏一切众生、除灭一切众生苦、给众生一切安乐,引导众生发菩提心、恭敬供养诸佛、皈依三宝,这是十种发菩提心的因缘。

佛陀在《华严经》中关于菩萨发菩提心的因缘讲得特别多,我只是摘取两则,一则是《离世间品》,一则是《入法界品》。“欲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承事供养一切诸佛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灭一切众生诸烦恼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拔一切众生烦恼习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的所缘境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上求无上佛道、誓求一切佛法、度化一切众生。

七、菩提心的观修法

我们今天的主题叫做“菩提心修学要义”,那就要涉及到一个具体观修的可操作方法。我们刚才讲道菩提心有三种: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我会引用经典当中的内容,作为我们这三种菩提心具体修学方法的根据。

先看愿菩提心,愿菩提心的修法分为两类:总持观修法、个个别修法。

(一)愿菩提心的观修法

(1)总持观修法:是根据四弘誓愿具体去观修。

“一切菩萨复有四愿,成熟有情住持三宝,经大劫海终不退转。云何为四?一者誓度一切众生,二者誓断一切烦恼,三者誓学一切法门,四者誓证一切佛果。”后三者为自利,唯初誓为利他。经常要读诵、观修、思维这四大菩提心,这个总持的观修法,就是说你有一个整体的菩提心的印象跟理解,以及时刻要把这总持的菩提心,安住在你内心当中,时刻都把这四种菩提心护持着。

(2)个个别修法:我依《华严经·净行品》来讲个个别修法。《华严经·净行品》总共分为一百多个愿。具体怎么修?我们可以通过在家十一愿的方式,让大家有个初步的了解。《华严经》里文殊菩萨告智首菩萨:“善哉,佛子,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隐,哀愍世间,利乐天人,问如是义。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关键在于“善用其心”,“云何用心”?

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着

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稳∵伎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妓非实

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于圣地∵永除秽欲∵着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

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爱着

众会聚集∵当愿众生∵舍众聚法∵成一切智∵若在户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

舍居家时∵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心得解脱∵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

这是讲在家的信徒修习愿菩提心的方法。若有“众会聚集,当愿众生,舍众聚法,成一切智”,今天我们来听闻佛法,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你有没有发菩提愿心?把所见所闻,都变成修持菩提心的一个所缘境,就叫作“善用其心”。

“着璎珞时”,每个人都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带漂亮的首饰……此时,是否发菩提心:“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穿好衣服、戴漂亮首饰的时候,是否想到这是我们的一个修行入手处?

生活中随时随地、所见所闻都是修菩提心的契机,如此修行成佛很快!建议大家以《净行品》为功课,早晚读诵,在读诵的过程中,接受教法,建立修持菩提心的观念并能具体运用。

修行佛法的人,内心当中有两种力量:追求佛法出世——正觉的力量;来自六道轮回——业力的力量。这两种力量时刻在我们内心当中抗争。正觉力量获胜时,生命呈现出菩萨的气息、菩萨的智慧。烦恼统治生命时,整个生命展现出十足的凡夫相。若能善用其心、修持菩提心,这一生一定能获得究竟解脱。修学佛法要具足信心,信心具足时,菩提心就会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持续贯穿下去。

(二)行菩提心的修持法

我以《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的十大愿王作为行菩提心的修持方式。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行菩提心的修持要突破我们的所缘境。

大家怎样礼敬佛陀?要突破我们的所缘境,礼敬的对象是无限的,能礼敬的你也是无限的。无穷无尽的你在礼敬无穷无尽的佛陀!这就是修持普贤行法的关键点!

“虚空界尽,我礼乃尽”。虚空有没有穷尽的地方?众生有没有穷尽?众生的烦恼有没有穷尽?这些都永无穷尽。我们的行持也永无穷尽,这就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建议大家读诵《华严经》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它是大乘佛法“行菩提心”修行方法的着力处、突破点。

(三)胜义菩提心的修行方法

以空性见来指引菩提心的修行,一方面是帮助我们解除我法二执,一方面是指导我们如实观照世界。

一切法无自性是佛法最根本的正见。拥有正见,就拥有了智慧,打开了走出轮回的大门,打破世间与出世间的隔阂,超越生死与解脱、烦恼与菩提的对立,因此,因地的菩提心行就成就了果地的功德。有了般若智慧就可以突破烦恼与菩提的对立,在生死当中就可以彻证解脱,在烦恼当中就可以彻证菩提。

总结

菩提心的修持:从有限到无限的修持;从有间断到无间断的修持;从凡夫心升华为菩萨行的修持。

菩提心是我们每一个扮演菩萨行者的修行的起点,同时也是菩萨修行的终点。在我们修持菩提心的过程中,如果始终贯穿着般若智慧的观照,就可以时刻体现菩提心的精神、菩提心的功德,就可以帮助我们成就圣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