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什么样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在哪里?”这两个问题,恐怕过了青春期,大家都会慢慢淡忘,而渐渐忙碌于纷繁复杂的现实了吧!可作为医生——特别是急症、心脑血管或肿瘤科的医生,每天都可能是别人最后一段生命的见证者,不得不思考和面对这两个问题。

还记得在急症病房里看到:一位50多岁的男病人,昨天还是神采飞扬的公司老总,今天却因急性脑出血而重度昏迷,经抢救命是保住了,但是从此意识障碍、形同废人;一位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因丢了一部手机而想不开,患上自闭症,任谁叫都不理;刚结婚的女人,因为老公和她散步时走得太快,觉得对方不爱自己,难过得大哭不止,导致过度换气竟到了呼吸性酸中毒的地步;一位高考生的母亲,由于女儿高考自己过于紧张而突发美尼尔综合症;一位中年妇女,因为怀疑丈夫有外遇而在颐和园跳湖自杀;抑郁躁狂症的病人,每天都不敢出门,觉得一出门就要碰到人,碰到的人都会欺负她,她就生气懊恼得忍不住要去打人;还有药物依赖的病人,天天缠着医生给他开麻醉药,一家医院一家医院地跑……

在医院,人间的温情与悲情毕现,生的欢愉和死的痛苦,病愈的感激和别离的悲伤在同时进行。一位患胰腺癌但不知自己病情的27岁女孩对我说:“我就不服气,我的病为啥好不了?”一位晚期膀胱癌的病人回家时感激地握着我的手说:“医生,我会一直感激你的,如果死了就什么都没了,那没办法;如果活着,我会一直想着你的。”每每这时,我总觉得自己的力量太小、智慧太浅,我只能尽力认真负责,以我的微笑、关怀、理解来温暖他们。但是这力量实在太有限,我多么想力挽狂澜,让他们都能离苦得乐、自由自在,过没有病苦的生活啊!

病从何来?中医认为:外伤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还有金刃、过劳、纵欲等不内外因。若想健康长寿,必须懂得“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道理,这样才能志闲而少欲、心安而无惧、形劳而不倦。但在现代社会,人心不满、物欲膨胀、精神浮躁,仿佛物质越丰富、选择越多,烦恼也越纷繁复杂。那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呢?是有钱有地位吗?

眼见生死无常,什么名利、纠结的感情、矛盾的心情等等都是一场空。世间有很多美景、美人、美好的感情和心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毕竟不会长久,人们还是要面对别离的痛楚与伤心。那怎样才能不痛苦呢?通过佛学班的学习,我知道:这就是佛教所说的“苦、集、灭、道”四圣谛。苦来源于我们形形色色的烦恼,而“曾经拥有、现在失去”就是烦恼之一啊。曾经的拥有不过是机缘和合而结聚,本就不是恒久不灭的。所以,有生必有死,有成长必有衰败,就像四季更替,就像白天黑夜,强留是留不住的。

养生家、道家讲求清虚无为、恬淡虚无,是把消耗降到最低,以让身心合一、生生不息,但是仍逃不出生死轮回。而佛家的“灭”和“道”,却是能把人带出烦恼境地、带出生死海、带出轮回的明灯。学佛让人明理,让人能以长远、究竟的眼光看事情,不深陷悲苦哀伤;学佛不仅能让人静下来,细细体味静的美好,而且也能看到自己内心偏颇的想法、不满的欲求和矛盾的逻辑;学佛让人迷蒙的心逐渐清醒,并能自我警示,是真正治病救命的温胆汤、平胃散、天王补心丹。

原来以为,学佛的人分两种:一种是极有悟性,从小就入佛门,身心一尘不染的;一种是历经苦痛,看破世事,决定断绝红尘的。前者是另类的生活,后者是逃避的自封。但是,经过佛学班的学习,加上医院所见所闻,才发觉是佛法不离世间,世间融入佛法!只要是人,都要面对病苦、生死。而病苦多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逆行:生气郁闷、紧张焦虑、吝啬计较、死要面子、劳心劳力、纵欲过度、起居无节、好吃懒做、饮食无度、争强好胜……点点滴滴逐步积累起来,终于从量变到质变,酿成身体的大祸。高明的医生是防患于未然,如何不生烦恼、养成正确的生活和思维习惯是最好的预防,而不是什么高科技保健品、珍贵的营养品可比拟的。能够对治自己的劣根,让自己的善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才是预防疾病、解决人生困惑的大道。这样说来,其实,佛陀才真是一位大医、明医,让人未病先防、已病救治,让每个人都能靠自己的力量彻悟并实践,给人以信心、启迪和感动。

如果一位医生不能明白病的由来,只执着于疾病本身,只计较于对治的药物,即使极其勤奋敬业,也不能称为“明医”——因为他不是真正完全的明白。就像如果生产产品的机器出了故障,每个产品都在同一个地方出现瑕疵,“明医”会去修理机器的故障,而“一般医生”只会一个一个地修理生产出来的次品。同样,一个人如果老是犯同样的错误、生同样的烦恼,因同样的烦恼而生同样的病,做医生的不去追溯根源,而一次次地见病治病,在我看来也是不明智的。

即使一位医生了解一些生老病死的道理,但没有恒心参悟生命,也没有智慧让自己和病人把所悟的道理付诸实践,那他的所学永远是纸上谈兵。我不想纸上谈兵,我知道,无论是医学还是佛法,都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互相推动和逐步深入。我的理想是做个明白的人,做个明白的医生,希望能深入到医道和佛法中,能有智慧和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能够普度众生。

人的一生很短暂,也很不确定。365日为一年,3650天为十年,除去已过的日子和老年痴呆的日子,恐怕能深入经藏、探索实践、为人诊治的日子也就一万多天了吧。学习医道,学习佛道,学习生命之道,而同时还要对治自己的贪、嗔、痴、慢、疑、懈怠、懒惰、依赖、懦弱,真不容易啊!屈原的一句话说得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