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一)∵∵(第二集)∵∵1998/5∵∵香港九龙∵∵档名:12-019-0002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

昨天我们将什么是佛法,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我们既然明了佛法是佛陀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学,必须要认识清楚,它不是宗教,确确实实不是宗教;它也不是哲学,它是最圆满的教育,教导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就在自己生活当中,工作里面,去修菩萨道,去作佛、作菩萨。

佛跟菩萨的意思,昨天跟诸位都报告过,他们是人,不是神仙。佛教既然是教育,佛教育的内容是什么?这是我们不能不晓得的。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没有中断过,所说的内容实在讲是非常的丰富。在我们这个世界,自古至今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释迦牟尼佛,天天说,说不厌,说不倦,他真做到了。

四十九年所说的这一切经法,世尊灭度之后,大家知道阿难***这一些大弟子们,来从事于集结经藏的工作。集结的再完整,也没有办法把世尊每一天所讲的都记录下来,这是我们能够理解,不可能做到的。只可以说把每一会,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每一个单元,做一个概略的覆讲,而不是完全的覆讲,完全的覆讲做不到。要是完全覆讲,世尊说四十九年,那阿难***覆讲也要讲四十九年,这个我们在史传里面没有看到。世尊四十九年所说,阿难***决定不可能在两、三年当中就讲完,这是绝对做不到的。所以我们要明了、要清楚,不要迷信,阿难***与大阿罗汉所集结的经藏,是世尊每一会所讲的重点,我们听了会点头。阿难报告这些纲要、重点,都经过同学们给他做了印证,证明阿难所说的没错,这样才流传于后世。

当年集结经藏是用古印度的梵文写出来的。佛灭度一千年之后,佛法流传到中国,这些经典有一些是印度高僧带过来的,有一些是我们中国高僧前往印度去求学带回来的。所带回来的分量,我们也能够想像得到,决定不可能把印度所有的这些佛经全部带过来,这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如果要想将所有的经典带回来,都要抄写,那个时候没有发明印刷术。这个抄写,诸位想想,需要多少时间?多少人工?纵然你雇很多人,你要花多少的成本?我们要想想这桩事情,就知道非常非常的艰难。所以高僧大德带到中国来的经典,是在印度那边选了又选,选重要的、选好的、选适合中国人根性的,选这类东西带过来。所以经过了一次的筛选,我们能够想像得到,大概真正传到中国来的经典,不过是十分之二、三而已,十之七、八没有办法传过来,分量太大了,交通运输极不方便。

十之二、三传到中国来了,通过中国的翻译,翻译也不是把他们带来的所有经卷统统翻译,也做不到;翻译的时候,再经过一次的筛选。所以传到中国来的经卷,没有翻成中文的,实在讲也没能保存下来,两千年来也都失传了,非常非常的可惜。这样把它译成华文的经卷,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藏经》,大家看到这个数量非常可观。其实你要知道这一套《大藏经》,是经过多少次的筛选,是佛经里头的精华,并不是世尊当年四十九年所讲的完整的经卷。我们今天能够得到,应当值得庆幸,确确实实是如开经偈上所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虽然不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全部,可是在这一部分当中,我们就能体会到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中国古圣先贤常讲「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是会读书、会学习的人,从点点滴滴就能体会到世尊所说的全貌。

四十九年所说的这一切法,如果我们用一句话说出来,成不成?成。哪一句话合适?太多了,随便举一句都能够代表世尊四十九年的圆满教学。《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这一句很好!「诸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实相」就是真相。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是什么?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我们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人生」是我们本人,这个说法大家就更好懂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什么?讲我们自己跟自己生活的环境。这多亲切!这多重要!

如果我们依《无量寿经》三种真实来说也行,实在讲也是这个意思。「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般若》讲的「诸法实相」,说的话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这是第一个真实。第二个真实,教我们「住真实慧」,我们的心安住在如来的智慧。又教给我们「惠以真实之利」,惠是布施给我们,佛布施给我们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好处。

《无量寿经》上这三种真实,实在讲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就是这个意思。十住是什么?住佛之住。佛住在哪里?佛住在真实智慧。行佛之行,佛的行是什么?佛的行是「上求佛法,下化众生」。十回向是什么?十回向是你自己。十信、住佛之住、行佛之行达到圆满之后,倒驾慈航,广度众生,这就是回向。不再为自己了,起心动念为社会、为佛法、为众生。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是这样修学成就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佛教育里面的宗旨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觉悟了,明白了,在佛经里面称这个人,称作菩萨,称作佛。菩萨、佛,昨天给诸位报告过,是佛教学里面三个学位的名称。如果对于宇宙人生真相,不明白、不觉悟,佛称这一类的人叫凡夫。凡夫是人,佛也是人,菩萨也是人,佛菩萨是人做的。佛的教学,就是希望我们从凡夫位转变成佛菩萨,佛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这种教学的说法跟中国古人的讲法,没有两样。我们中国古人的教学常讲「读书志在圣贤」,古人确实如此。古人读书的目的何在?目的是作圣、作贤。作圣作贤就是作师作范,给社会大众做一个很好的榜样,很好的模范。又说「读书在变化气质」,我们佛门里面讲「转凡成圣」。我们今天读佛经、读佛书,读佛书的目的何在?目的要转凡成圣,要将我们现前过的这种凡夫生活,把它转变成佛菩萨的生活,我们修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佛的经典概略的说有四种,任何一部经里面都含四个意思,我们不能不懂。经典的文字是教经,教学,语言跟文字都是教学的工具,我们称它作「教经」。文字里面有很深的义理,很深很广的道理,这个理我们称之为「理经」,理要明白。明白道理之后,佛又教给我们如何落实在生活当中,这叫「行经」。你在生活当中应该怎样去做,要把它做到,这一部分我们就称之为行经。最后一部分叫「果」,你依照这个方法去做,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所以那一部分叫做「果经」。经有「教、理、行、果」,一部经有一部经的教理行果,一品经有一品经的教理行果,乃至于一句经文,一句经文里头也有教理行果;乃至于一个字,我们说「佛」这个字,这个字里头就有教理行果,佛法真的是非常微细。

我们要跟同修们介绍,自己要修学也有四种方式。经有四种,我们讲解修学也有四种,这四种就是「信解行证」。我们对于教经要相信;对于理经要透彻了解,佛在经上常教给我们深解义趣,你要了解、要明白;行经要认真去做;果经我们要把它证实,要去证明。

经的四个意思与我们修学的四种方式是交叉的,这一交叉里面,就像佛经上比喻,如同大梵天的罗网一样重重无尽。经里面「教理行果」重重无尽,我们修学的人,或者你讲解的义趣,也是重重无尽。这一个景观,《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显示的非常圆满。所以这种经教,人一入进去之后,就不想走出来,法味之浓,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我们读经,实在讲是自己太粗心、太大意了。经里头,别说深的味道没尝到,浅显的味道也没尝到。天天听讲经,天天学佛,也好像有那么个样子,真正佛法一口也没尝到。法味是什么?不知道。你要是尝到一点法味,你就证得少分,这才能得佛法真实的利益。所以经典的义趣,真是如经所说「不可思议」,无有穷尽。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味,没有法味来得浓,没有法味那么样的厚,可惜我们没尝到。

那要问你为什么尝不到?因为自己有障碍。什么障碍?妄想、分别、执着。只要你有妄想分别执着,给诸位说,别说我说这个味道你尝不到,诸佛如来给你说法,你也尝不到。障碍是在我们自己这一边,不在佛菩萨那一边。只要我们把自己的障碍能够放下、能够舍弃,味道就尝到了。

这是藉这个机会给诸位透一点消息,晓得佛经的内容、佛经的体例是无比的殊胜。我们初初能够了解,我们会对于经典生起尊重之心,不敢轻慢,不敢小看,然后再虚心认真的去学习,我们才能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刚才说过,「教理行果」跟「信解行证」是交叉的,任何一个字里面都含摄其他的七个字,它们的关系是永远分不开的,犹如帝释天的罗网重重无尽。

佛法最讲求的是「解行相应」,这很重要。「解」是对于事理真正的明白明了了,不疑惑,清楚了;清楚之后,怎样把它落实在生活上,这是「行」,我们通常讲修行。「修行」这两个字怎么讲法?修是修正,行是错误的行为,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这两个字我们要认识清楚。现在大家修行都挂在嘴皮上,什么叫修行?实在讲含糊笼统,没搞清楚。以为每天念几卷经,念几声佛号,每天拜几拜佛,这叫修行。古人说得好,说那个念佛的人,一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十万声佛号,对他什么批评?「喊破喉咙也枉然!」你每天拜佛,一天拜三千拜、五千拜,头磕破了也枉然。为什么?你还是胡思乱想,还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不是修行,这个没用处。

所谓的修行,就是把我们对宇宙人生,种种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说法,错误的行法,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那我们说念佛算不算修行?念佛算修行。应当怎样念才算是修行?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现在这个社会花花世界,《楞严经》里面跟我们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你们见到没有?也许你说:「我没有见到。」你是没见到,我可见到了。我一九七七年在此地讲《楞严经》,我在界限街「中华图书馆」讲两个月,然后就搬到香港南塘道「光明讲堂」又讲两个月,我讲了四个月。这四个月当中,在界限街这两个月,那个时候有翻译,翻译成广东话;到南塘道,大家就说:不要翻译了,耽误时间。所以我到香港讲经最初两个月有翻译,两个月以后大家听得很习惯,不要翻译了。我不会讲广东话,你们讲广东话我听得懂;你们不会讲普通话,我讲普通话你们也听得懂,这我们就可以沟通了。

《楞严经》上所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个邪师是指什么?诱惑。你走上街头,你眼睛所看的,耳朵所听的,你所接触的,都在那里诱惑你,那就是邪师,叫你起贪心、起瞋恚心、起嫉妒心、起傲慢心。眼见的一切色在迷惑你、在鼓动你,耳听的音声,舌尝味,六根所接触的所有这些境界,统统是邪师。你看看,是不是恒河沙?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这种诱惑从来没有中断过,你在这个世间,你能够说你不受诱惑吗?我们应该怎么办?念佛是个办法,心里才一动念,「阿弥陀佛」,把这个妄想分别执着压下去,这叫修行。

念佛号不是念给佛听的。现在很多人搞错了,我一天念几千声佛号,几万声佛号,念给佛听的,佛一定很喜欢我。错了!所以古人才讲你「喊破喉咙也枉然」,佛哪要听你这个东西?你读经也不是念给佛听的,佛才不要听。

于是我们才晓得,我们读经也好,拜佛也好,念佛也好,持咒也好,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是对治我们烦恼习气的。什么叫用功夫?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才起心动念,古德所讲「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念头起来这是烦恼习气,自自然然它会起来的;它要不起心动念,那你就不是凡夫了,你是佛菩萨再来的,凡夫决定会起心动念。所以起心动念不怕,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念头压住了,不叫它继续起作用,这叫修行。起心动念如是,言语造作也是这样。我这个话想讲,立刻要觉悟到该不该讲?如果不该讲,「阿弥陀佛」,就把它压住。我这桩事情该不该做?不该做的,决定不能做。该不该做,该不该说,标準在哪里?在佛经里面,《无量寿经》就是最好的标準。

我教同修们,如果你们发心修学净土,第一个科目先把《无量寿经》念熟,不必要刻意去记,刻意的记诵很辛苦,佛法要学得很自在,学得很快乐,不必那么辛苦的去背诵。你每天念个一遍、两遍,念上三年自然就会背了,熟透了,不用刻意的去背,每个人根性不相同。我在美国休士顿遇到一位同修,这位同修有五十岁左右,他在休士顿开一个餐馆。诸位晓得,开餐馆的工作很辛苦、很忙碌。他念《无量寿经》,念了三个月他就会背,太希有了!背的一个字不错。我问他:「你念了多少遍?」他说:「大概五百遍。」他并没有刻意去背它,念了三个月自然就会背,这是一个最快的。我还遇到一个很笨的同修,他告诉我,他《无量寿经》念了六千多遍才会背,念了好几年,这是一个很笨的。所以每个人天赋不一样,都不必刻意去求,自自然然就会背。

会背之后,有什么用处?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要用《无量寿经》的教训在做标準。我这一动念,就想到佛在经上说这个念头应不应该动?我想说这个话,就想到佛在经上说这一类的话可不可以说?我想做一桩事情,佛有没有让我做这个事情?所以你才有标準。如果你这个经不熟,那标準在哪里?没有标準了。经典是我们修行的标準,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要认真努力把它做到;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一定遵守决定不去做,这就是好学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