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五)∵∵(第一集)∵∵1999/5/4∵∵香港九龙∵∵档名:12-023-0001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居士:请掀开讲义第一面,这是第六段「偈颂赞德分」。在这一段里面,我们节录了十三句,请看第一小段:

【说偈仪中,〈承佛威力〉,表无我慢,法有本故。〈观察十方〉,示无偏心,欲普被故。亦可承佛威力,示无偏心,遍承十方一切佛故。普观十方,亦无我慢,不谓大会傍无人故。】

这一段是说礼貌,我们应当要学习。这是菩萨在说法之前,『承佛威力』,这表示谦虚,不是自己有能力说法,也不是自己有能力赞佛,赞佛说法都是得诸佛如来威神的加持。我们在讲席当中,曾经跟诸位多次报告过,不但说法的人,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能力,乃至于听法,我们能听懂了,听了能生欢喜心,也是佛力加持。佛力不加持,说实在的话,我们也听不懂,可见得说听都要求佛加持,这是这一句里面所含的深义。不但凡夫如是,华严会上这些菩萨都是法身大士,不但他们超越六道轮回,而且超越了十法界。你看看还是这么谦虚,这是现身说法,以身作则,做一个榜样来给我们看。我们想想,我们学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障碍?我们做一桩好事,为什么会有许许多多的折磨?仔细去思惟,我们的态度不好,惹人嫌弃,所以才找了许许多多的麻烦。看看诸佛菩萨,他们为什么做什么事情都能一帆风顺?他们谦虚。换句话说,无论在什么场合,姿态都很低,所以得到一些大众敬仰,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第二个意思,『法有本故』。我们为一切大众介绍佛法,佛法从哪里来的?佛法是佛说的。「承佛威力」,这就是我们自己说法,给大家介绍佛法,这个佛法是有来源的,不是自己随便说的;换句话说,是有根据的。这个意思也非常好,说明决定不是随顺自己的意思,不是随顺自己的知见,原原本本将佛法,佛所说的,祖师大德所给我们讲解的,这样子介绍给大众。纵然自己有见地,有证入,还是这么样的谦虚。在接触广大群众的时候,态度一定要真诚,我们以真心对人,以清净心对人,以慈悲爱心对人,就能得到一切大众的欢心,『观察十方』就是这个意思。在场每一个人,我们的眼神都照顾到、都看到,这是表示关怀,表示平等,没有私心,不偏在某一个角落上。所以大师在此地讲,显示一个普被一切众生,这是一个说法。另外一个说法,也可以说「承佛威力」,这是显示我们没有偏心。为什么?介绍佛法是普遍承蒙十方一切诸佛的加持。所以我们拜佛,第一拜拜本师释迦牟尼佛,第二拜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就是这个意思在。「普观十方」,显示决定没有傲慢心。不可以说大会当中,我们自己的态度显得倨傲,目中无人,这个就错了,仪式里重要的意思在此地。我们学会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应当这样作法。第二小段:

【叹菩萨便为赞佛。定智甚深,寂用无碍,无心普周。】

经论内容非常丰富,文字也多。我们这一会时间不长,所以完全介入经中最重要的经文跟注解,来给诸位做个报告,句句话我们学了都用得上。赞叹菩萨就是赞叹佛,菩萨是佛的学生,赞叹学生当然就是赞叹老师。同样一个道理,我们赞叹人家的子女,岂不就是赞叹他的父母吗?你们经商在店里面做个老板,我们赞叹你的伙计,不就是赞叹老板吗?我们到一个地区去旅游观光,赞叹这个市民就是赞叹他的国家,赞叹他的领导人,同一个道理。要学会赞叹人,你赞叹别人,人家也赞叹你,这个样子社会它才有和睦融洽。佛家常讲:「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赞僧。」出家人彼此互相赞叹,佛法就兴旺了。而不是出家人各个自尊自大,瞧不起别人,这是个衰相。这个话的意思很深很长,说明家庭也好,团体也好,乃至于社会国家,如果互相赞叹,这个社会一定是安定的,一定是和睦的,一定是共存共荣,所以我们要在这个经典里面,学着赞叹。

后面这三句话,意思就很深了。『定智甚深』,定是禅定的功夫。说禅定,又怕诸位产生误会,你每天盘腿面壁去参禅了,我说禅定不是那个意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很好,什么叫禅?禅是外不着相;什么叫定?定是内不动心。一切时,一切处,能够真正做到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这叫禅;自己在境界里面能够如如不动,那叫定。可见得禅定不是盘腿面壁,盘腿面壁,心里在打妄想,那有什么用处?所以真正禅定,是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相,不被诱惑,不动念头,这个就很深,这功夫很深。『寂用无碍』,是讲他处事待人接物。「寂」是心地清净,起作用是和光同尘,跟大家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会做得很认真,很努力,很自在,很快乐,又不失自己的禅定。

其实,六祖大师讲的禅定,是《金刚经》上的两句经文,是释迦牟尼佛教给须菩提***,怎样弘法利生?怎样跟大众在一块相处?佛说了八个字,「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禅,如如不动就是定。六祖是从《金刚经》开悟的,所以他的很多教诲,都是渊源于《金刚经》而来的。「寂用无碍」,『无心普周』,「无心」是没有私心,那个用心才周遍,才面面都顾到。诸位都知道,现在这个世界灾难很多,大家每天在新闻广播电视里面,都得到许许多多的资讯,所以「念佛」、「行善」比什么都重要。这些年来,我们特别提倡四好,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好的标準是什么?佛给我们讲的「五戒十善」,我们要把五戒十善真正做到,那就是四好的标準,所以提倡念佛。

这个地方,我们每个月在此地讲三天经,前几天我才知道,我们租借这个道场,是租它一整天的。我原先以为跟美国一样,晚上讲两个小时就租两个小时,不是租一整天的。一整天我们只用两个小时,那多可惜!所以我劝请这边同修们,这个地方白天念佛,大家到这边来念佛。听说报名有七、八十个人,明天是头一天,明天我打斋请大家。凡是到这边来念佛的,我供斋,请大家吃饭,茶水我们都招待,第一天我请客。你们来念佛的人都是佛子,都是菩萨,我明天来供养,来供众。所以到「无私」才能够「普周」。我们念佛,诸位一定要发心,要发「寂用无碍,无心普周」之心,发这个大心。不是为自己念的,是为整个香港念的,是为整个中国念的,是为全世界苦难众生念的。如果为自己是私心,那个功德很小。我们为香港,为中国,为全世界,这个功德就很大,所以每一句佛号都具足无量功德。你们有这么大的心量,做这么大的功德,我的供斋功德也就大了。好,再看第三小段:

【彼现不去,此现不来。不依于体,不着于相。断分别根,为究竟离,故能普现。】

这是说明佛菩萨们,他为什么能够到处现身。就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他现身很自在;应该给众生说什么法,他随缘说法。他这么样的自在,道理何在?我们要从什么地方去学习?这个地方给我们说出来。『彼现不去』,彼是他方,他在那个地方示现,并没去。像我们举个例子,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现身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了,在西方极乐世界那里看,阿弥陀佛没去,这才能普遍现身。从我们这个地方看到,阿弥陀佛来了,示现在我们面前,是不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来了?没来。没来,那里不去,此地也没有来,他怎么能现?其实,这种境界在过去很难想像,现在不难了。你们每天打开电视机,看到电视的画面,你又问一问,电视机里面,你们譬如说看到美国总统了,在这个画面上出现,他来了没有?他没来。在美国讲,他没去。此地他没有来,他为什么就出现了?同样一个道理,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电视是平面的,将来科技再发展,我很相信会有立体的电视出现。在美国已经有了,但是很少。立体的电影,不是平面的。将来电视也可能会走上立体的,那就跟佛法里面讲的很相似,没有来去,遍法界现身。

下面说『不依于体,不着于相,断分别根』,这几句话都是讲的清净心。其实,哪能不依体?不依体怎么会现?此地讲「不依于体」,体是自性,性体。如果我们有一个念头要示现,那就不行了。你起了这个念头,你就着了相,着了体的相。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够随意现身?毛病就是着相。我们很想不着相,但是不行,念头才动就已经着相。所以诸佛菩萨他们高明之处,他没有念头,没有依自体的念头,也没有相的念头。「断分别根」,分别的根本是什么?是无明。因无明你才有分别,无明断了,分别就不会再有。所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它是『究竟离』,它离得干净,离得彻底,连「离」这个念头都没有。我们今天要离相,还有个离的念头,离了没有?没离,你还有个离的念头在。能大师在《坛经》里面给我们讲的「本来无一物」,我们有个离的念头,还是有一物,不是究竟离,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清净心是多么重要,心地清净平等,就能够『普现』尽虚空遍法界,哪个地方有缘,哪里就现身,这把道理说出来了。底下第四小段说:

【即体之用,故能普诣。即用之体,故不分身。由离有相故能不分,由离无相故能普诣。是自在也。】

这些话都是说明,佛菩萨随类现身的道理。我们明白之后,对于佛菩萨随类现身,随机说法,就不会怀疑了,断疑才能够生信。『体』是一念自性,有体它就有用,作用就是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古人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我们把月亮,天上的月亮比作一念自性,地面上的水比作众生有感的那个心,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你这个地方有水,那个月亮影子就在水里面,月亮没有到水这边来,没有来去之相。诸位从这个比喻里头细心去体会。

第二句说『即用之体,故不分身』。说分身无量无边,这是随俗说的,不是事实真相,是随着众生的妄想分别执着讲的。真相有没有分身?没有,身哪里还要分,不需要分。佛法里面常讲「法尔如是」,自自然然是这样的。所以哪里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都能见到佛菩萨的形相。每个人感应的程度不一样,因此所见的佛菩萨形相也不相同。有一年我在香港讲经,圣一法师来看我,这个话总得有十几年了,十几年前。他老人家告诉我,他跟另外两位法师三个人去普陀山朝圣,在梵音洞里面,在这个洞门口拜观音菩萨,希望观音菩萨现身。他们拜了半个小时,总算是很诚心,观音菩萨现身了,三个人都看见了,都非常高兴。回来的时候三个人在一起谈,你见到的观音菩萨什么样子?结果三个人一说,见的不一样,圣一法师见到的观音菩萨是戴毗卢帽,金色的,全身都是金色的。另外一位法师见到的,就像我们普通看到的白衣观音,白衣大士那个形状。还有一位法师看到的,现的身是出家比丘相。三个人确确实实都见到的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每一个人感的程度不一样,所以菩萨现相,应的那个现相不相同。三个人都见到了,见到的相不一样,说明菩萨确实随类现身。现身也是说法,所以不能说他是分身,分身是我们随俗说的。

底下说『由离有相故能不分』。如果讲分身,分身已经着相了,有相才会分身。菩萨有相无相统统都离了,离有相所以不能说他是分身,离无相所以他能够有感应,跟一切众生有感应。这就是『自在』的意思。我们《心经》念得很熟,第一句「观自在菩萨」,所以观世音菩萨也叫观自在菩萨。第四小段就说到此地。再看第五小段:

【法身报化,皆等真法界。世间唯假名,拂其言迹。既理智契合,性相一如。说有三身,随俗说耳。】

这些话我们都应当记住。法身、报身、应化身,这是我们常讲的佛的三身。佛有三身,我们有没有三身?有。哪个没有三身?法身当然有,你要没有法身,我们这个身从哪来?法身是理体,依法身而有报身,而有应化身。我们虽有,自己不能觉察,自己不知道。报身,佛的报身是圆满智慧;我们现在这个身也是报身,我们这个报身是业报身,不是智慧报身。如何能够转业报成智慧,这就是学佛,这就是学佛的功夫,学佛的成就。学佛最后的目的,就是转业报身为智慧报身,我们一般佛法里面术语称之为「转凡成圣」,就是这个意思。佛法的教学,就它的目的而论,把它总归纳不外乎三个目的:第一个是转恶为善,也就是常讲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是我们学佛第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是转迷成悟,我们现在对于宇宙人生事实真相,一无所知,迷惑颠倒,如何能够对这些道理,这些事相,能够清楚明白,佛家讲开悟了,开悟是明白了,这是第二个目的。第三个目的是转凡成圣,我们通常讲得道、证果。得道证果,三身就现前。所以说法身、报身、化身,『皆等真法界』,等是完全相等,完全相同,就是法界,虚空法界。

对于大乘佛法稍稍涉猎契入,对于法身等真法界,大概都没有疑问,听了都会点头。至于报身等真法界,应化身等真法界,就很难懂了。这个道理,我们要用比喻来说,应化身就好比是我们电视机的画面,应化身;报身就好比广播电台的现场。报身好比现场,应化身好比是电视画面。现场藉由电波的媒体传播出去,诸位想想他是不是遍法界?任何地方摆上电视机,频道转对了,画面就现前,不会说这个地方有,那个地方没有。诸位要了解事实真相,佛如是,我们还是如是。众生跟佛没有差别,差别就是迷悟,诸佛对于这些事实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不知道。你要认为你的现相不能够遍法界,我问问你,你晚上睡觉会不会作梦?会,会作梦。你梦里什么境界?你晚上作梦,你梦里头有境界不是香港,你跑到哪里去了?一晚上做好多个梦到处跑,岂不是到处都现身吗?你细细去想想看,事实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佛的应化身遍真法界,我们现在这个身也遍真法界,就是自己不知道。佛不给我们说出来,真的,我们连作梦也想不到。佛给我们说出来了,我们还不相信,还怀疑。现前种种科技,对我们于佛法的理解,确实帮了很大的忙。佛讲三身,《华严经》讲十身,《华严》用十表圆满,说十种身。十种身归纳起来,还是三身。所以说三身,说十身,是一不是二,是一桩事情。这种说法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哪里有三?哪里有十?

『世间唯假名,拂其言迹』,这正是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的,他教给我们读经听教,听讲经,不要执着言说相,不要执著名字相,不要执着心缘相。这个心缘相,就是听了之后我们去想一想;不必去想,你真正能体会到意思。如果着相,如果去想一想,意思就想错了。为什么?着相,着相就错了。好,那我就不着相,我也不着言说相,不著名字相,也不着心缘相,行不行?你还是着相。着什么?着了「不着相」。总归你不执着有,就执着空,你总是执着。你要是真的不执着,是空有两边都不执着,那是佛菩萨真正的境界,我们凡夫不是落在这边,就是落在那边。说个不着,已经着了「不着」,这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入佛的境界,道理就在此地。

末后这一句『理智契合』,「理」是你所证之理,「智」是能证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把这些理搞清楚、搞明白。「契合」是什么?能证之智,就是所证之理;所证之理,就是能证之智,它是一不是二,这里很难懂了。所以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说「佛教不是哲学」。哲学里头有能证,有所证。佛法里面讲能讲所,但是它是一个,能就是所,所就是能,它不是两个,所以不是哲学,它也不是宗教。它是现代人必须要学习的,为什么?你学习了,你就能解决眼前许许多多的困难,能够消除所有一切的灾难。佛法确实能帮我们达到这个目标,破迷开悟,消灾免难。『性相一如』,性是能现相,相是现所现之相,能现跟所现是一不是二。古大德用金跟器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跟器是一,决不是二,让我们从这个例子里面去体会。

末后的结论讲『说有三身,随俗说耳』,我们就明白了,世尊在《华严经》上说有十身,也是「随俗说耳」。随俗是随顺我们凡情知见而说,样样都说十。所以十是个表法的意思,从表法里面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圆融,契入事实真相。第六小段说:

【经云:一切诸佛法,法界悉平等。言说故不同,此众咸通达。】

这两句是如来果地上亲证的境界。『一切诸佛法』,我们要问哪一法不是佛法?觉悟了之后,明白了之后,一切法皆是佛法。这个说法,还怕诸位同学有疑惑,我们分开来讲。什么叫做法?法这个字,是宇宙人生一切万物一个总代名词,用一个字代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个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相,我们今天讲的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在佛法用一个众生,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来代表。法比众生的意思还要广,包括什么?包括像虚空,不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也算是法,都包括在其中。什么叫佛?佛是觉悟、明了的意思,你对于这一切,你统统都明了,统统都觉悟,就叫做佛法。所以佛是觉悟明了,觉悟一切法,明了一切法,就称之为佛法。

一切诸佛法,『法界悉平等』,这一切诸法界限是平等的。有没有界限?有,界限决定有。动物跟植物有界限,植物跟矿物有界限,动物里面,人跟畜生有界限。所以界是界限,法确实是有界限的。在我们一个人身体上也是法界,头跟身有界限,手跟足有界限,这称之为法界。但是你要晓得,法界是平等的,不能说头最高,脚最低,在下面,这不平等。好了,不平等,头跟脚就要打架。头脚一打架,你就生病,就呜呼哀哉。所以你要晓得,我们身体每一个器官都第一。眼,眼跟耳有界限,耳跟鼻也有界限。眼,能见第一,见第一;耳,能听第一;鼻,能嗅第一;舌,能尝第一,个个都第一。个个第一,那就平等,「平等真法界」。不平等就变成十法界,就变成六道轮回,六道不平等,十法界不平等,平等就叫做一真法界。所以平等从哪里看?从我们自己一个身体上就能看到。诸位对于这个道理,事实真相,都要明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