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六)∵∵(第三集)∵∵1999/6/3∵∵香港九龙∵∵档名:12-024-0003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掀开讲义,第三页第二段里面的第三句:

【寄人历位,故称为渐。非于证中有渐顿也。】

『渐顿』二法,在大乘佛法里面讲得很多,此地文字是相同,意思不一样。《华严》是圆教,不但是圆教,古大德几乎共同都把它看作***一乘法门,比大乘讲得还要圆满,还要究竟。在中国古大德认为一切经中,一乘经只有三部:《华严》、《法华》、《梵网》,这是称为一乘大经。他们的看法不能说没有道理,足以提供给后学人做参考。《华严》里面虽然讲「顿渐」,渐中有顿,顿中有渐,它讲的是法法圆融,我们掌握住这个纲领,才能够了解教义。

『寄人历位』,昨天略略的跟诸位介绍过了,这是末会跟本会在形象上不相同的所在,实质上没有两样。实质上末会比本会还要殊胜,为什么?末会是把整个的佛法,圆圆满满都落实在群众的生活当中,这才是真正可贵。我们说群众,大家好懂,而实际上比群众这个意思还要深。我们讲群众,只是讲人道,它落实在十法界一切众生生活当中,这个范围多大、多么圆满。我们如果能体会到这个意思,才知道《华严》之可贵、《华严》之殊胜。所以此地讲『渐』,不是说『证中有渐顿』。大乘法里面是讲证果的时候有渐证、有顿证,此地这个「渐」不是这个意思。此地渐证是因为它以许许多多人来做代表,代表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信仰,种种不同,用五十三个人来做代表;在佛法里面也代表种种不同的法门,修行的方法。所以这里面它是圆融的,没有顿渐好说的,此地说这个渐,意思在此地。我们看底下这一节:

【前明不异渐之顿。】

『前』是指本会,本会是如来会。说明显示本会是顿,顿不异渐,渐不异顿,顿不异渐;渐即是顿,顿即是渐。这才是圆教。

【故多门而众人同契。】

这在本会里,我们看到这个境界。这是前几次给诸位报告过,特别是前天,我们看到本会最后的一段,这做一个很好的说明,本会最后的一段。

【此明不异顿之渐。】

『此』是指这一会,这一会是末会。

【故一人而历位圆修。】

差别在此地。我们在本会里面,看到许许多多人同在一会,修行契入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而在末会里面只用一个人做代表,用意非常之深。用一个善财童子,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修学,从初发心到十信心满,然后出去参学,经历五十三位善知识,圆满成就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得究竟圆满;告诉我们,一生成就。善财能够一生成就,我们又何尝不能一生成就?如果我们修学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善导大师讲的话,「遇缘不同」。真正的因素是在遇缘不同,如果遇缘殊胜,一生决定有不思议的成就。善财童子显示的「圆修圆证」。

【渐顿无碍,方真证也。】

如果有渐、有顿,这个法不圆。何以不圆?妄想、分别、执着还没有断尽。妄想、分别、执着断尽,就平等法了,渐顿平等,这才叫『真证』;渐不是顿,顿不是渐,那不是真的证果。佛不是众生,众生不是佛,这个人成佛了,成的什么佛?藏教佛、通教佛,没有超越十法界,那不是真证;天台大师判作相似即佛,不是真佛,相似。真证决定是平等的,凡是不平等,都不是真的证果,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再看下面第三大段,「五相分别」。五相是五十三参里面五个大段,第一个是:

【寄位修行相。】

『相』是修行的状况,修行的形相。这一段人数很多,概括了三贤位的菩萨,三贤十地,一共是四十个位次,都是『寄位修行相』:

【高行。】

『高』在什么地方?我们世间人常说「清高」,清就高;换句话说,浊就不高。诸佛菩萨这个「高行」,比我们世间人所讲的清高,还要殊胜。我们看这四十位法身大士,实在说,这四十位善知识都是诸佛如来化身来的。他们的身分,男女老少都有,德生童子、有德童女,是少年人,这是说男女老少。从行业上来看,各行各业都有。五十三参里面的善知识,出家人只有六个,其余全是在家人,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他们从事各种不同的行业,各种不同的工作,每个人生活都不相同,甚至于信仰不相同,宗教不相同;我们看到有婆罗门、有遍行外道,这是说明宗教不相同。示现的跟我们凡夫生活没有两样,菩萨跟众生和光同尘,随类化身。他行高在哪里?高在事相上跟我们凡夫完全一样,内里面他的心清净,一尘不染,这个就高。我们凡夫有分别、有执着,这就不高;他们的示现,没有分别、没有执着,那个行就高了。

清净心从什么地方表现?生活当中,从工作里面,从应酬、处事待人接物之间,世法里面的礼俗,他都到了,完全做到了,而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所以他们修的是什么行?净行,净行这是高。我们凡夫做善有善业,造恶有恶业,招来祸福吉兇不自在的果报。人家的心是净心,修善不着修善之相,造恶不着造恶之相。五十三参里确实有造恶的,胜热婆罗门愚癡,伐苏蜜多女贪爱,甘露火王瞋恚,有修贪瞋癡的,他那个贪瞋癡是佛法,是净行,高行,我们要干这三样,必定堕地狱。人家用这三样是度众生的手段,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有些众生要用善方法度他,有些众生他不听善的,那就恶度。菩萨的心是慈悲,心是清净,他用贪瞋癡的方法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超凡入圣,人家无量功德。顺逆都是菩萨道,顺逆都是菩萨行,这个行叫高行,高在这个意思。

【会缘入实相。】

在这一段里面有十一位善友,这是等觉位。四十一个位次,为什么会有五十三位善知识?『会缘入实』里面有十一位善知识,以佛母摩耶夫人来带头。这个行是:

【大行。】

等觉菩萨位。第三:

【摄德成因相。】

这是弥勒菩萨一个人代表。善财童子参访弥勒菩萨,瞻仰弥勒楼阁,楼阁就是他的道场。『摄德成因』,成什么因?无上正等正觉之因,究竟佛果之因。德无圆满,怎么能成佛?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德没有圆满,断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修德才圆满。性德是本具的,没有修德,性德不能现前,这一点我们要牢牢记住。在修行过程中当中,决定不可以得少为足,自己修行有一点成就,自己以为了不起,其实差得远。能够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在修行过程当中,即使证到等觉菩萨果位,也不会生骄慢心,也不敢轻视任何一个众生,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许许多多修行人的失败,都是在得少为足;自己没有成就的时候,还知道谦虚,还知道忍让,稍稍有一点成就,就自以为是,贡高我慢的态度不知不觉就起现行,这是修行中途失败主要的因素。

过去倓虚老法师,在香港佛七当中讲开示。他讲过好几次,说到谛閑老和尚,谛閑是他的老师,谛閑老和尚有几个徒弟,有一个参禅的徒弟,有个念佛的徒弟。参禅的徒弟,以后不错,在金山寺当了首座,这地位很高,地位仅次于方丈,傲慢心生起来,以后堕落了,就作土地公去了。你看看一生的修行,修到最后果报当土地公去了。而念佛这个徒弟,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着往生。倓老常常用这个话勉励我们,他老人家这个录音带,我把它做成CD,希望能够永远流传,诸位都可以听听,很值得警惕。

所以《华严经》读到之后,傲慢心就不会再生起来,知道人上还有人。到如来果地更谦虚了,我们中国古老谚语也说,「学问深时意气平」,真正有学问、有德行的人,永远是心平气和。《论语》里面,孔夫子的学生,对老师的赞叹,老师有五种德行,「温良恭俭让」,没有傲慢的习气,说孔老夫子一生为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哪有一点骄慢的习气?慢是大烦恼,障碍人的修行,不但修行不能成就,我常说解门都不能成就。你有傲慢心,不但你读佛经读不懂,讲给你听,你也听不懂,可见得傲慢的障碍有多么大。

等觉位里面弥勒菩萨来示现,显示出「摄德成因」的殊胜,弥勒菩萨示现的;弥勒是等觉菩萨,娑婆世界的后补佛。这个地方,我们还得多说几句,「成因」是成佛之因,成佛之因是德、修德,修德要跟性德相应,这才是成佛之因;修德要跟性德不相应,就是六道轮回之因。我们摄什么德?今天我们所取的是念佛法门,净土法门,这个法门殊胜,这个法门所修的是「一行三昧」、「一相三昧」。在无量三昧当中是无比的殊胜,这个名词不能细讲,细讲这两个小时都讲不完,好在我们平常讲经的时候都曾经讲过。这种三昧,它的定义就是一门深入、专修专弘。我们今天采取一门,一门入不进去,这个难了。为什么入不进去?烦恼、习气、业障太重,造成修学重大的障碍。试问问我们想不想生净土?真想!往生净土八万四千法门第一殊胜,为什么?往生就作佛了,其他法门作不了佛。《华严经》上你慢慢去修,见思烦恼断了,十信菩萨证七信位;尘沙烦恼断了,证十信位;破一品无明,证初住位;再破一品无明,二住位,搞到什么时候,你才能成就?

可是念佛往生的人,实在讲,烦恼一品都没断,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上说得很清楚,「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什么样的菩萨?七地以上,这种便宜事情到哪里去找?找不到!一切经论里头都没有。所以这个法门十方一切如来都赞叹、都推崇,都非常热心劝导一切众生,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要了解这个深义,下定决心要往生。要往生头一个条件,我们虽然不能够断烦恼,要把烦恼控制住,净宗叫带业往生,不是叫断烦恼。这烦恼习气可以带去的;带,只能带旧的烦恼,不能带新烦恼,不能带现行,只能带种子。种子跟现行,这是佛教的术语,种子是旧的,你可以带去;现行是新的,新的不能带去。所以这个法门是伏烦恼,不是断烦恼;断太难,我们这一生做不到,伏可以,控制住。那得用什么方法控制住?根性利的人,一句佛号就行了。

什么叫烦恼?念头。念头才起来,不管念头是善念、是恶念,不要去分别它,不必去执着它,念头一起来,「阿弥陀佛」,把念头压下去;这就是宗门常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来没有关系,念头一起来,一句佛号压下去,石头压草,把它伏住,这就行了。上根的人他能做到,再跟诸位说,下根的人也能做到,你看很多不认识字,没有听过经,根本不懂佛法的,教他念阿弥陀佛,他老实念。刚才讲的谛閑法师那个念佛往生的徒弟,下根人,没念过书,不认识字。学佛,实在讲他什么都没学会,他出家了,出家是赖着谛閑和尚,非跟他出家不可,谛閑法师搞得没有办法,这收了他。他跟谛閑法师从小一起长大,在农村里面长大,小的时候,在一块的玩伴,你说这种关系有什么法子,谛閑法师没有办法推辞。

但是出家有条件,他也同意了,他说:「你要出家,拜我作师父,那你要听我话,我怎么教你,你就要怎么样接受」,这个徒弟说:「可行,没有问题,我既然拜你作师父了,你说什么,我都听,我都照做。」就这么个条件。「中年出家,你没有念过书,学教,当然不行。年岁大了,你要是在寺院里面,至少你得上早晚殿,早晚殿你也学不会,法器你也不会敲,这不能住。」最后想个什么方法?宁波乡下有很多小庙没人住,破庙找一间,让他一个人住。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教他老老实实去念,念累了,你休息,休息好了,再念,就教这么一个法子。他就真听话,一天到晚就念一句阿弥陀佛,真的,累了就休息,休息就再念,不分昼夜,他念到三年,你看看人家功夫成熟了,预知时至,站着往生,还站了三天。人家去观宗寺报告谛閑老和尚,老和尚来给他办后事,老和尚来时,他已经死了,站了三天,你看有没有本事?死了站三天,了不起!所以上根人行,下根人行,中根麻烦;中根这一句佛号念不好,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所以上根跟下根好度,中根是最麻烦的。我们是哪一个人?中根人,最麻烦的这一类。

智者大师对我们这一类的人,提供一个好的方法,而且他自己给我们做模范,不但教给我们,他自己做个样子给我们看。智者大师是念佛往生净土,天台宗的祖师。他往生的时候,学生向他请教,「老师,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品位?」智者大师答覆:「我是五品位往生」,品位不高。五品位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但是要晓得决定得生,智者是我们的好样子。五品位,我们每个人都能去,真的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问题是你肯不肯修,我们能做得到。五品位的预备功夫,是要修「五停心观」。五停心观是基本的德行,五种方法把我们的妄想杂念停止住,控制住,没有叫断,叫停,停止住,这样让我们的心,逐渐逐渐恢复到清净。我们实在没有办法,就得要采取智者大师的方法,对治我们烦恼习气。

「五停心观」里面,头一个是「不净观」。不净观不但是观我们的身不净,这很容易观察的,我们住在亚热带,天气炎热,现在在香港,一天不洗澡,身上就臭,那怎么干净?不干净,对这个身体不要生贪爱之心。如果你要是观心,心就更骯脏了,我们今天讲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生理的污染,很严重。不净观在今天,我们把它引伸出去,我们的生活环境不清净,地球污染,水污染,我们日常生活必需品,饮食、稻米污染、蔬菜污染,肉类的污染更不必说了。所以现在人生的是都是奇奇怪怪的病,病从哪里来的?饮食里面来的。以前李炳南老居士讲经,我常常听他说,「现在人可怜,哪里是吃饭,三餐服毒」,你们想想看是不是?三餐在服毒,这都属于不净观。不但对身体没有贪爱,对我们居住的环境也有没有贪恋之心,还是赶紧移民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世界上没有好地方。

现在有很多同修认为澳洲、纽西兰是世界上的一块净土,还没有被污染。但是我们看看古老的预言,看起来很可怕,我们这个地球会有一个很大的转变,南北极会颠倒,版块会大幅度的移动,纽西兰虽好,将来能不能还存在?会不会沉到海里面去?很难讲,所以真正的净土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今天想到澳洲、纽西兰不容易,到极乐世界容易。到地球上找一块净土,未必能找得到,西方极乐世界是肯定可以得到的,为什么不去?不净观,停止我们的贪心,对于世出世法贪爱之心断掉了。

第二个:「慈悲观」。慈悲观停止我们的瞋恨心,瞋恨是大烦恼,地狱的业因。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教人,「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修行人,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什么行为是错误?一天到晚看到别人的过失,心里老是记住别人的过失,口里面谈着人家的过失,一天到晚造罪业,这不是修行人。修行人要做一个大转变,把人家的过失忘得干干净净,看到人家的过失绝不在意,绝对不放在心上;反过来念念,念一切众生的好处,念念,念一切众生的恩德。这个观念转变过来之后,你的生活就自在、就快乐了。你生活在和睦、感恩、吉祥的境界之中,有助于你道业的增长,你会身心健康,自在快乐,念头转过来就行了。无论什么人毁谤我们、侮辱我们、陷害我们,统统把它忘得干干净净,而要想到这些人的长处,这些人的优点,你看我们的心多快乐!世间圣人都说「仁者无敌」,仁是仁慈,一个仁慈的人,他心里面永远没有冤家对头,没有敌人。心里面还有冤家、还有对头、还哪个跟我过不去,你这个人不是仁慈的人。在佛法讲,你没有慈悲,有慈悲怎么能记别人过失?有慈悲的人念别人的长处,念别人的优点,念别人对社会、对众生的贡献。我们修行要从这个地方修起,修慈悲观,止住、停止自己怨恨之心;这个怨恨就是不平之心,要把这个停止住。

第三:修「因缘观」。知道一切法是因缘生的,万法不离开因缘。佛家讲「缘生法」,所有一切法众缘和合而成的。《金刚经》上讲这个世界是「一合相」,一合相就是缘生法。缘生之法,没有自体,当体皆空,了不可得,破我们愚癡、分别、执着。《金刚经》末后一首偈子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了,把这一句偈子好好念一遍,心就平了。梦幻泡影,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你就不会被境界所迷了;迷叫癡,癡迷,你就会觉悟。所以用这三种方法断贪瞋癡。

再用「界分别观」,教你观察十法界,观察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观察这一些,破我见。我见就是对于「我」的执着,你能够深入观察,晓得我们这个身,身没有我,五蕴和合,假相而已。五蕴分散了,就了不可得,组合的时候是个幻相,分散了之后,这个相就消失了。组合的时候,不生;散开的时候,不灭。用这种方法破我执、破我见。

最后用「数息观」的方法,对治我们的散乱心。我曾经教同学们,我们数息,不要去数呼吸,我们用念佛,用念珠来计数,计数跟数息观的效果相同,比数息观殊胜;因为念佛有佛力加持,数息没有佛力加持。但是怎样才能收效?我们今天念佛,念一声阿弥陀佛拨一个珠子,不行,不能摄心,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所以你功夫不得力。我们换个方法,念三声佛号拨一个珠子,就容易摄心。开头不要贪多,开头就是三声佛号拨一个念珠,如果一有妄想,你这个数就错了。这个比数息观功德殊胜,跟数息观能得同样的效果,使我们的精神、意志集中,收拾我们的散乱心,这五个方法好,我们真的能做到。

我记得我在此地也曾经教过同修们,有同修来问过我,他说,「那个冤家债主,我恨透了,没有办法把念头转过来,要用什么方法能叫我不恨他?」我教他一个方法,我说你家里是不是供了佛像?「有,供了佛像」。你把你的冤家债主写一个长生禄位,供在佛像旁边,每天拜佛也拜他,把他当佛菩萨一样看待。他就真做了,做了一段时期,告诉我,「师父,我是这样做了,我看到他还是恨他,怎么办?」我告诉他,你功夫还不够,继续再拜;你再拜两年、三年,见到他,不会恨他;你拜十年、八年,你见到他,会很喜欢他,境界就转过来。用这个基础,先把我们的烦恼习气停止住,然后五品功德就成就了。五品位在天台六即里面是「观行即佛」;也就是说,你功夫得力了,这是如来真正的弟子。我们现在是名字位,有名无实,天天干,功夫不得力,这有名无实。观行位功夫得力了。我们中根之人,真的是上不上、下不下,用天台大师这个方法,会很有效果。以「五停心」作基础,一定要用这个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五品位你还是得不到。

五品里面,第一个是「随喜」。我们今天采取的是净土法门,我们依据的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对于净土三经接触之后,能生欢喜心,能够深信不疑;生欢喜心,这就说明你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这是五品的第一条。我想第一条大家都有,这不成问题,可是第二条就有了问题。第二条是「读诵」,包括听讲。我们每天念经,就是每天亲近佛陀,跟佛见面,读经就是听佛讲经,天天听讲。因为现在说实在话,我们对于汉学的基础太差,古人读经,他懂,现在我们念经,不懂。念经不懂没有用处,得不到利益。念经,诸位要记住,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佛菩萨才不要听,念经是我们听佛菩萨的教诲。因此经义不明,一定要听讲,一定要看注解,能够有三、五个同修,志同道合,大家在一起研究讨论,非常好。纵然我们现在工作忙碌,不能每天聚会在一起研究讨论,一个星期至少有一天,几个好朋友,固定星期几,定一个时间,大家在一起研究讨论,这个效果非常殊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