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七)∵∵(第二集)∵∵1999/7∵∵香港九龙∵∵档名:12-025-0002

请看讲义,「法界人类」,昨天跟诸位介绍了五大类。今天我们看第六是:

【童男。】

第七是:

【童女。】

在这个法会里面,『童男、童女』数量也是很多。这两类人,要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年轻的男子、年轻的女子,我们现在称之为青少年。青少年的男女众数量很多,这些人多半是在学,所以这两类我们可以把他看作是学生,正在学校读书上学的学生。这其中也有许许多多佛菩萨示现在其中,示现好学生,模范学生,他们都能够孝顺父母,尊师重道;不但学业好,品德好,身体好,样样都做到圆满,学生里面的好榜样,这是菩萨学生。当然他们是接受佛陀的教诲,佛陀的教诲有父母教导他,有长辈教导他,也有老师教导他。现在在社会里面,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对于伦理的教育,可以说是已经逐渐逐渐淡薄,甚至于我们也见不到了。可是好的学生,依旧在每一个场合当中,每一个校园里面,依然还能够看得到。诸位想想,这是我们一般人讲天赋,不是学得来,他稟赋就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好学。

我们学佛的人知道,最浅显的佛告诉我们,子女跟父母家庭四种缘结合: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一类的好儿孙,不需要教导就那么样的善良、那么样的温驯,这是报恩来的,孝子贤孙。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得这样的好儿女,一定要懂得对一切众生布施恩德,以后报恩的人才多。如果你要不布施恩德,你跟众生没有恩,谁来报你的恩?如果你跟众生结的怨多,看这个人也不顺眼,看那个事也不如意,将来你家里儿孙就是来报怨的,冤家对头来了,凡事都有因果。我往年,二十多年前,在香港蓝塘道光明讲堂讲经,讲堂有一副对联,好像是寿冶老和尚写的,上联写的是「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下联写的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这两句话我记得很深刻,二十多年还能够想得起来,这话是佛说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孝子贤孙,我们对众生布施恩德多,生生世世行善积德,才有这个果报。

第二种往深处去观察,佛菩萨乘愿再来,如果不是佛菩萨乘愿再来,诸位想想,今天的社会是个大染缸,很少有不被污染。在这种环境当中,五浊恶世,浊恶到极处,还能保持清净,不被污染,不是再来人,做不到。有这些佛菩萨以童男、童女身,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以儿女的身分、学生的身分,在同一类当中,做这种潜移默化教化众生的工作。这些人知不知道他是佛菩萨再来?不见得,所作所行确实是菩萨道,自己并不知道是菩萨再来。如果他能够不退心,他能够不退转,能保持、能精进,他的福慧逐渐增长,一接触善法他生欢喜心,接触佛法他就想修学,学业、道业自然成就了;没有人去督促他,自自然然成就。这就是诸佛如来、菩萨化身,以这种身分出现在世间,这种身分的人,我们知道很多。

所以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在学生的时代,要懂得孝亲尊师。孝亲尊师这四个字意思很深,在佛法的教学当中,可以说从初发心,儿童开始,一直到圆满菩提,都没有离开这个教学的宗旨,没有离开修学的準绳。童年的时候爱父母、敬父母,这是天性,你看看哪个儿童不爱父母?哪个儿童不敬父母?所以这是天性。如何保持这个天性,发扬光大这个天性,要靠后天的教育。后天教育的成功,让他的天性永远不灭,永远不消失。古时候的教学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佛家的教学更是重视,也就是要养他的孝道。孝道的发扬光大就是圆满的菩萨行,这个我们在讲席里面讲得很多了。

在青少年的时代贪玩,常常喜欢往游乐场所,这也是人之常情,尤其是现代社会,诱惑青少年这些事情是愈来愈多。尤其是最近这些年来,科学技术发达,有些人利用这些科学工具,凡是青少年喜爱的,他没有想到这些事情后果如何,只顾到眼前的利益,所以许许多多伤害年轻人身心的娱乐层出不穷。有一些作家长、作老师的,遇到我跟我谈这些问题,他们也小心的防范,防不胜防。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在讲席当中也曾经多次的提到过。

我在早年亲近方东美先生的时候,曾经有人向方老师请教,美国是现代世界第一强国,但是我们根据历史的经验,古代的罗马是世界最强的国家,罗马也灭亡,他们问:美国将来灭亡,第一个因素是什么?方先生很冷静的静默几分钟,这种静默是教学的手段,让大家心定下来,聚精会神听他讲解。他答覆两个字:电视。美国将来亡国,亡在哪里?电视。你看看他们电视里头内容是什么?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从婴儿出生下来的小孩,两、三个月睁着大眼睛就看电视,满脑袋里面的杀盗淫妄,所以美国还有下一代吗?方先生说的这个话,语重心长,美国人对这个疏忽了。

商人只知道赚取利润,不知道戕害青少年的身心,所以青少年的犯罪率愈来愈高。你们常常在资讯里面看到,学生随便开枪杀人,常常有。我在美国,听说美国的学生,三个人当中有一个人身上带手枪,真枪,不是假的。美国的手枪太便宜,听说卖枪械弹药店里头随便可以买,一枝手枪大概二十块钱。长枪、短枪,连机关枪,那个店里头都有的卖,他们枪枝是自由买卖。所以美国,每一个人家里面有个几枝枪,那是很正常的现象。每天看电视看这些暴力他就学,看到电视上杀人,他也学着杀人,你说这怎么得了?这社会怎么能安全?所以有人说,西方世界儿童的天堂,青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这是西方人的观念,也是事实。

在我们古代的中国;外国有些东西可以学,有些东西不能学,不是外国的样样都好,不如我们中国古代东西很多很多。我们要学外国人,学他的长处,要舍弃他的短处,保存我们传统的好处,舍弃我们传统里面不好的地方,我们的前途才一片光明,这个道理总是要懂得。中国人古老的观念,少年、青少年时代,奠定福慧的基础,所以很勤苦的学习。古时候,我想也有不少同修常常听到「十年寒窗」,那是青少年重要的学习工作。所以青少年时代是奠定福德的根基,中年为社会造福,晚年享福。少年是栽培,中年是长成,晚年就结果,所以晚年是享福,不是坟墓。外国人没有这个概念,不懂这个道理,他也没有看过这个事实,这是中国优良的传统,我们要保持。

所以青少年在东方,生活非常谨严,确实不像外国小孩天真烂漫。但是诸位想想,晚年的结果,中国人享福,外国人坟墓,不能比。那个享福,福的根源,青少年时候奠定的,教孝、教悌,伦理、道德都是从小培养的。佛菩萨示现童男、童女,做青少年学习的好榜样。诸佛菩萨无处不现身,应以什么身度化,他就什么样的身分。在学校里面、在家庭子弟当中,应以童男、童女身而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度脱之。教学有理论、有方法,但是更重要的要有典型、要有模范,如果没有人出来做榜样、做模范,理论与方法就很难让人接受。有好样子在,大家一看,没错,他是做得很好,容易接受,容易信服。所以佛菩萨慈悲,示现童男、童女身。第八、第九:

【天男。天女。】

这在六道里面是天道。天男、天女范围就很大,比我们这个世间的范围大得太多太多了。我们知道欲界有六层天,这六层天里面都有男女之相,色界以上没有了。欲界有男女之相,为什么?男女的淫欲没有断。如果五欲:财、色、名、食、睡,这五欲断掉了,不生欲界天,生色界天,那个高了。我们看到天男、天女,就晓得这是欲界天;后面讲外道婆罗门,那是讲色界天、无色界天,范围都非常非常广大。诸佛菩萨教化的范围,不只在人间,天上佛菩萨也常去。所以有很多其他的宗教徒,他们信仰非常虔诚,我们遇到他,要鼓励他、要帮助他,帮助他生天。那要说,你为什么不劝他学佛?他不肯相信,相信天,你就帮助他生天。到了天上之后,有佛菩萨在天宫里面讲经说法,他到那里再学,不是一样的吗?何必我们现在一定要强迫现在学?要懂这个道理。

十法界里面哪一界都有佛菩萨现身,哪一类里面、哪一个族群里面都有佛菩萨,所以我们心量要拓开,诸佛菩萨恒顺众生,我们为什么不能够顺从众生?你喜欢什么宗教,我遇到我都称赞、我都欢喜,我都会热心的帮助你,我不会劝你改变宗教来学佛,这不可以的。他自己愿意改变,那是他的事情,那个可以。我们不能劝导他,不能勉强他,更不能够逼迫他,那你就完全错了,佛家常讲随缘而不攀缘。因为我们晓得诸佛菩萨无处不现身,学佛的机会很多,能在人道得人身、闻佛法,发心学佛,这是大事因缘,这种大因缘不是世间每个人都具足,说实在的话,少数,不是多数。

我们明白,正如《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由此可知,你得人身、闻佛法,听到净土法门,能信,能愿,肯修学这个法门,发愿往生,你是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圆满具足,非常希有,不是偶然,也不是个容易事。这三个条件缺一条,这一生都不能成就。所以有许多宗教信徒希望生天,我们要帮助他,我们要鼓励他,我们知道诸佛菩萨在欲界天、色界天,也常常示现度化天人。释迦牟尼佛被我们称作天人师,他是天上的老师,也是我们人间的老师。天上的环境也相当复杂,也是个多元文化,所以我们仔细观察,释迦牟尼佛的身分,确实是一个义务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者。第十是:

【外道。】

这个外道,我刚才跟诸位说过,是色界天、无色界天。他们修行的功夫令人赞叹,但是不能修成正果,什么原因?心外求法。所以外道是心外求法,就叫外道。诸位同修要记住,我们学佛的人,如果把佛菩萨看作是我们心外之物,我们自己也就变成外道了。观音菩萨在哪里?观音菩萨在南海,心外求法,不能成正果。要到南海去拜观音,累死了,跑那么远。不知道诸佛菩萨在哪里?诸佛菩萨在你心里头。所以佛法叫内学,佛法是心学、内学,不能向外攀缘的。确实有人见到观音菩萨,见到阿弥陀佛,有没有这个事情?有。这个事情不是幻觉,这个事情是感应。感应从哪里来的?第一个过去世中的善根,遇到缘的时候,你看到佛菩萨,所以你晓得那是感应;第二你心里头有佛,所以与十方法界志同道合的这些佛菩萨起感应道交,道理在此地。他来给我们做证明,我们修学理念、方法没有错误,所以更应当生起坚定的信心,认真努力修学,这就对了。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明白给我们开示,「平直是弥陀,慈悲是观音」,这个话说得好。平是平等,直是正直,平等心、正直心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自己待人接物要能够用平等心、用清净心,《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用清净、平等、正觉,我们自己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千百亿化身,我们这个身是千百亿化身之一。所以我们修净土的人供养佛像,供养佛像是什么意思?怎么供养法?你把佛菩萨当神仙看待,每天恭敬供养,香花、水果供养他,求他保佑,保佑你升官发财,心外求法。没有这回事情,这种求法错误,这是迷信,这就是宗教。等到哪一天你在佛菩萨面前求,求不到,你就不相信,佛菩萨骗我,谤佛、谤法、谤僧,你就造无量的罪业了。你不知道你所求的不如法,不如理、不如法,过失在自己,不在佛菩萨,佛菩萨没有这种教导你。

所以学佛的同修,世尊照顾得很周到,佛在入灭之前教给我们「四依法」。第一条「依法不依人」,希望后世的学生们,不要走错路,不要迷失了方向,法是什么?法是经典,一定要依据经典教诲来修学,你就没有错。净宗的典籍最少,容易受持,总共才只六种,五经一论,分量都不多,理依这些经论,方法依这些经论,境界依这些经论,决定没有错。如果有人讲解,有很多人注疏,与经典的本文义趣相违背,我们不能相信,我们依法不依人。他的讲解、他的注疏与经义相应,我们可以拿来做参考;诸位要记住参考而已,依据决定是经典的本文,我们在末法时期,才不至于走错路。

又有人怀疑,释迦牟尼佛的经典传下来已经三千多年,何况又经过翻译,我们现在念的是华文本子,不是梵文的原本,翻译有没有翻错?这又有问题了。也有很可能,一种原本有很多不同的译本,像《无量寿经》,古时候记载有十二种译本,《金刚经》现在《大藏经》里保存着六种译本,《般若心经》有十几种译本,我们打开来看,每一个译本都不相同,这怎么办?佛帮助我们解决了,「依义不依语」。文字是语言的符号,翻译的时候意思对了就行,文字长短没有什么关系;长说也可以,短说也可以,只要意思对了就行,佛给我们解决了。

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了这么多的经,我们的寿命有限、能力有限,不能够完全学,我到底学哪一个法门、哪部经好?世尊也给我们答覆,慈悲极了,佛告诉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叫了义经?凡是我们依照这个经论修学,这一生当中决定有成就,这个经就是了义经。如果这个经好,理论也好,方法也好,我们照这个修学这一生不能成就,对我们来讲这个经就是不了义。这句话让我们在所有法门里面去选择,教我们一个选择的办法。

我们就可以想到,现在我们生活非常繁忙,工作量很多,很少有时间来学习。年轻的时候学校的功课是很大的负担,做学生的人,哪有时间来学佛?学校毕业之后踏上社会,自己结婚,生儿育女,要养家活口,努力工作,在现前这个社会,一个人工作不能养家,夫妻两个都要去工作,他哪有时间?所以我们在法门选择要选择最简单的,经典分量要选择最少的,我们修学起来容易成就。分量少,简单容易,而且还希望有高成就,这才选择了净土法门。净土法门这六部经的经文,如果不用注解,单单经文,六样东西印在一起薄薄的一小册,分量不多,非常适合于现代人修学,所以这是了义经。在末法时期一切众生,非常适合于这个法门,佛家讲契机契理。

夏莲居老居士,那也是佛菩萨再来的,不是凡夫。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介绍这个法门是多次宣说,不同于其他法门,其他法门世尊一生只讲一次,没有重覆过。唯独《无量寿经》讲过很多遍,所以佛灭度之后,弟子们集结《无量寿经》,有很多种不同的版本。传到中国来,中国隋唐时候的古大德,从中文译本来看,判断《无量寿经》梵文本传到中国,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本子,证明释迦牟尼佛多次宣说。因为多次宣说,在中国有多次的翻译,翻译译本多了,我们看得眼花撩乱,无所适从,到底哪个本子好?

宋朝时候王龙舒居士,就发现我们初学人有这个困惑,他老人家发心做了一个会集本。在他那个时代,以他的地位、身分,他是个很富有的人,是一位长者,在世法里面他拿到进士学位,在当时最高的学位,进士及第。他家里面生活能过得去,虽然中了进士,他没有作官,他学佛,所以将净土的经论做了一次会集。他会集的时候,只看到四种原译本,唐朝翻译《大宝积经》里面的「无量寿会」,这一份他没有看到,他是四种原译的会集本。《大宝积经》里面还有一些话,是其他四种里面没有的,所以他这个本子就有遗憾,不圆满了。可是会集得好,收在干隆《大藏经》里面;日本许多种《藏经》,也都搜集他这个本子。

因为他这个本子不圆满,所以清朝咸丰年间,魏源居士做第二次的会集。不错,魏源居士五种本子他都看到了,他是以五种本子来会集,会集的内容当然比王龙舒好,但是对于五种原译取舍方面还不完善。用字的方面,他把原译本的有些字改动了,这是印光大师所反对的;印光大师反对是反对这个事情,不是反对会集。正因为前面两次的会集都不完善,夏莲居老居士才做第三次的会集,把前面两种的弊病革除,全经的经文都是原译本的文字,没有改动一个,做一次集大成的工作,五种原译本集大成的工作,做得好。可惜这个本子,印光大师没有看到,这是印光大师往生之后才完成的。这个本子出来,得到许许多多人的赞叹;但是谚语当中常说「好事多磨」,依旧有反对的声浪,此伏彼起,障碍重重。

我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也是夏老的学生,这个本子传到***之后,李老师将它做了一个眉注;这个本子诸位同修都看到了,我把它印得很多;在台中亲自讲过一遍。以后佛门里面反对的声浪太大了,所以李老师就把这个本子收起来,我到台中亲近他老人家,他把这个本子交给我,我看了之后非常欢喜,特别有缘。所以我在台北讲经,那一年韩馆长五十岁,我说:好,你过五十大寿,印经布施。印什么经?《无量寿经》。我就劝导她印夏莲居的会集本,印了三千本。她请我在台北讲这个经,我到台中把这个意思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说现在还不行,时机没有成熟,他说:你可以讲其他的经典,等待机缘成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