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第三集)∵∵1999/10/7∵∵香港九龙∵∵档名:12-028-0003

请看讲义,「比丘会」最后两段:

【得此三昧力故,即时获得十千真实菩提之心,成就十千甚深三昧,具足十千诸波罗蜜,圆满十千智慧光明,发起十千自在神力。身心柔软微妙,增长信乐,住菩提心,坚固不动。】

这一段经文说明『得此三昧』,所获得的真实功德。这个「三昧」是「见一切佛境界无碍眼」,前面跟诸位报告过。经文里面每一句都讲『十千』,「十千」是代表大圆满,并不是真实的数字,把它看作数字,那就错了,是表圆满,大圆满,用这个来做代表。《华严经》是用数字来表法,所以处处都是给我们讲「十」,十是圆满,「十千」就是究竟圆满的意思。

第一句是讲真实的菩提心,我们懂得表法的意思就容易体会了,圆满的真实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悟之心,菩提这两个字是梵语,翻成中国就是觉悟的意思。觉悟确确实实一定要到见性才是圆满,我们在经论里面常常看到始觉,始是开始,什么时候叫始觉?天天都始觉。菩萨位次上,从初信位的菩萨,一直到等觉,每一个位次都是始觉,这开始觉悟了,所以菩提心确确实实有许许多多程度上的不相同。菩提心一发,真的发了,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华严》圆教初住菩萨叫发心住,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发了是什么样子?同学们如果读过《大乘起信论》,你们想想这个题目「大乘起信」,刚刚生起信心,不是很高的,是大乘法里面初入门的教科书,《起信论》上所讲的就是发菩提心的样子。再看看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无过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上所讲的境界,也就是圆教初住菩萨的境界,并不很高;换句话说,就是刚刚明心见性的境界。这些都足以供给我们做参考,我们如果真正发起菩提心,就契入这个境界。

《金刚经》上所说的,菩萨如果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个即非菩萨是什么?即非真实发菩提心的菩萨。不能说他不是菩萨,但是这个菩萨发菩提心了,不是真的,不是真发。不是真发,他也发了,这个话怎么讲法?我们如果用天台大师六即佛的说法,大家就好懂了。六即佛里面,第一句要记住,「理即佛」。什么叫理即佛?就是佛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大家都是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虽然本来是佛,可是现在迷惑了,是个迷惑颠倒的佛,是个头脑不清醒的佛,一天到晚造罪业的佛,我们现在搞成这个样子。从佛性上说,从心性上说,我们跟十方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我们修行能够成佛就是依这个条件。

《起信论》里头也说,马鸣菩萨讲「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就是自性佛,就是天台家的理即佛,本有,一切众生个个都有,人人都有佛性,可是现在我们迷了,不觉。不觉本来没有,本觉是本来有的,我们要相信这个道理,整个佛法的信心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深深相信自己有佛性,自己本来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楞严经》上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我们才变成这个样子,愈迷愈深,每况愈下,落得如此地步。总算我们过去生中还有深厚的善根福德,这一生当中遇到佛法,知道回头了,这也是始觉,这开始觉悟了。

觉悟之后,这才学佛。也发了心,有多少同修发了心,受三皈,受五戒,受菩萨戒,这一受菩萨戒,那就是菩萨了,不过对于菩萨的法式不清楚、不明白,菩萨的境界、菩萨的心行一无所知,只是受了个菩萨戒,挂了个菩萨名,这天台大师讲你现在在什么位子上?叫「名字菩萨」,名字菩萨是有名无实,出不了三界。天天读经拜佛修行,功夫不得力,一天到晚还胡思乱想,处事待人接物依旧妄想分别执着,这叫名字位菩萨,还是继续搞六道轮回。如果你的觉悟提升了一层,高一等了,你真用功,你知道三界很苦,你知道佛陀的教诲非常宝贵,你信佛,读经求解,我不但要读,经里面所说的意思我要懂、我要明了,不但要懂,要深解义趣,我要解得深,要理解得透彻,我也肯认真努力去做,这个地位叫「观行菩萨」,六即佛里头观行即佛。这是功夫得力了,能够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控制住,虽然烦恼习气没有断,但是不会现行,这样的人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得生,生凡圣同居土。为什么?你烦恼没断;烦恼习气没断,只是控制住而已,你有定慧力把烦恼习气控制住。这是观行位的菩萨,也发了菩提心。

更高一层是相似位的菩萨,跟真的菩萨有一点像,也就是说他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也断了,他的果报在四圣法界,不在六道,超出六道。十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他在这个法界里头。当然他们也有菩提心,他们有觉悟,比我们高明得太多太多了,但是不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境界,还不算。《金刚经》上讲菩提心的境界是什么?一真法界的境界,超越十法界,所以四相破了,真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但四相他放下了,连四相的念头都没有,《金刚经》的后半部,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才是真的菩萨,这个就是发心住的菩萨。所以此地讲『即时获得十千真实菩提之心』,圆教初住以上,法身大士,他们超越十法界了。这一句境界我们要明了、要懂得,这都是华严会上的法身大士,初住以上的菩萨。

『成就十千甚深三昧』。「三昧」是梵语,意思是正受,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正常的享受。不但是正常的享受,甚深的正常享受,这是什么意思?用浅显的话来说,十法界里面的依正庄严,他都不起心动念。我们凡夫眼见色、耳闻声、舌尝味,六根接触外面境界都会起心动念,今天人家请我吃饭,这一道菜味道不错,动念头了,这就没有三昧。三昧是什么?境界现前,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叫三昧。起心动念就没有了,起心动念是凡夫。佛讲凡夫的受:苦乐忧喜,合自己的意思乐,这个菜好吃,合自己的口味,不合自己的口味就讨厌。每个人口味不一样,我们中国人跟印度人口味就完全不同,印度人吃辣,烧烤、咖哩、辣椒,我们吃那个菜很苦,吃不下去,他们吃得津津有味。由此可知,每一个人苦乐忧喜的标準都不一样,这是凡夫的受。

诸佛菩萨觉悟的人,他的受是平等受。到什么时候我们要入这个境界,吃印度餐不辣,吃得也很舒服,那就行了。无论什么样的菜,我们吃起来都一样,你就得平等受。可是我们现在确实功夫不到家,我们真的受不了。上个月我们有个机会到澳洲去旅游,有些小城市没有中国菜,我们吃外国的烧烤,有几个同修回到新加坡之后,火气上升满口都起泡。人家当地人,天天吃那个没事,我们吃了两天就受不了。这就是我们凡夫有受,这个受不是正常的受,佛菩萨的受是正常的受。我们想佛菩萨何以能受得了?佛菩萨没有分别心、没有执着心,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所有一切受都是平等、都是自在,这叫三昧。

「甚深三昧」,这个境界就深了、广了,尽虚空、遍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他都能平等受。我们要学,可是有很多同修说学不来,你为什么学不来?你的念头没有转过来。什么念头?我们是轮回的念头,你要把轮回的念头转成菩提的念头,问题就解决了。把轮回心转变成菩提心,问题才能解决,就不难了!所以说来说去,总而言之,要转念头。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常讲,学佛要改心理,把凡夫的心要改成佛菩萨的心,我们修菩萨道就不难。心不改过来,难了,太难太难了!宗门教下祖师大德都教导我们从根本修,从根本修是改变心理,然后无论什么境界,你接触到都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叫极乐。十千是圆满的,圆满的正常享受。

第三句『具足十千诸波罗蜜』。「十千诸波罗蜜」,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无量法门。大乘法里面,佛常说六波罗蜜,六度万行,十千波罗蜜就是万行,这一句具足成就六度万行。六度万行是什么样子?完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迷,都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统统与佛法相应,那就是圆满波罗蜜多。这不是凡人能做到的,法身大士他们成就「见一切佛境界无碍眼三昧」,所以他做到了。这是过佛菩萨的生活,也就是觉了「大方广」,契入「佛华严」的境界,过佛华严的生活,这样的圆满。

下面一句『圆满十千智慧光明』。前面「十千诸波罗蜜」,是自性德能圆满的流露,这一句「圆满十千智慧光明」,是自性般若的流露。我们要问学佛为什么一定要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有什么好处?心地不明有什么不好处?你读读这些经文就明白了,心性不明起惑造业,你免不了三途六道的苦报。明心见性之后,自性里面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统统显现,好处就在此地。

下面一句『发起十千自在神力』,你的德能,自性的德能现前了,你得到真实的受用,这才是真正幸福美满的人生。我们世间人常讲真善美慧,世间人有这四个字,有名无实,你什么时候看见哪一个人过真善美慧的生活?不但人间没有,天上也没有。不但天上没有,跟诸位说,声闻、缘觉、菩萨都没有,十法界里头统统没有。真善美慧哪里有?明心见性就有了,法身菩萨有,一点都不假,他们现在证得,他们过的是真善美慧的生活。他的境界,他的智慧,他的德能,我们凡夫怎么想也想不到,我们的想法全是属于妄想。「自在神力」,力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能力。力,为什么加个神?神是超出我们凡夫的能力,神是所谓神奇莫测,他这个能力太大了、太微妙了,我们凡夫比不上、办不到,他都能办,他得大自在。

下面给我们略举他的德用,『身心柔软微妙』。不但是德性,而且是德相,觉悟的人跟不觉悟的人,这个地方也就有很大的差别。觉悟的人「身心柔软微妙」,说明什么?他没有烦恼,不但没有烦恼,习气也没有。我们凡夫有贪瞋癡慢,所以凡夫之人刚强自用,自以为是,处处总觉得高人一等,贡高我慢。看看诸佛菩萨,人家身心柔软,没有这个习气,你跟他们相处,平易近人,一丝毫的习气都没有,处事待人接物柔和爱语。我们在世法里面看,真正这些领袖大人物,他们对待下人都是很柔和的,摆着官架子,打官腔,说话严厉,是什么?小官,地位不高。这个显示什么?他没有福报。做大官的,大的领袖,他有大福报,人家显示出心平气和,量大福大,纵是下属有忤逆、违背,也有冒犯,他也没有在意,对人总是笑容、总是柔和。这个人我们一看,这人有大福报,你们要不相信,你去念《了凡四训》。

袁了凡先生他看人观察入微,他举出的例子很多,而且都是做学生时代。这些学子去赶考,或者是考秀才,或者是考举人,或者是考进士,他跟他们接触,看到这个人温文儒雅,心情平和,待人有礼谦虚,他的判断,这个人这一次考试一定得中,将来的前途一定是无量的。都被他料中,这个观察这叫学问。所以有学问的人,有德行的人,看人一看就清楚,你有多么大的前途,你有多么大的福报,一眼就看穿,还有什么好计较的?没有好计较的。我们学佛要从这些地方学,学身心柔软。明心见性之后才有微妙,我们现在学柔软,微妙是自然成就,那是学不来的。

『增长信乐』。你只要肯认真的学习,你的信心确实会增长。人与人之间相处,难!古人常讲做事难,做人更难,尤其是做现代的人。昨天我们讲完之后我出去,有个同修告诉我,他说中国有一些很有修行的老和尚,他们说不久的将来这个世界上还有灾难,灾难发生的时候,每个人头脑都迷惑颠倒、都神志不清,这个很可怕。但这种情形有没有?很可能。你看看一个地震,我们人被地摇几下,头脑就不清楚了,惊慌失措!所以这些事情很可能的,平常我们要「增长信乐」,就能够应付这些灾难。

道场,道场愈是大,人多愈复杂,人多意见多,每一个人都自以为是,每一个人都不服人,你想想今天这个道场建立多么困难!有一些人受不了这些气,掉头而去,他就走了,不到这个道场来了;甚至于本来发心在这儿作义工,做得很欢喜,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算了!下次不来了。每一个道场都有这个情形,有人来告诉我,我劝导他们,那一些刚强狠戾自用之人,很难相处的人,我们今天学佛要把他当作佛菩萨来看待。佛菩萨为什么用这个方法来对待我?要我修忍辱波罗蜜,他这个气焰摆在这里,看看我受得了、受不了,我不能离开他,离开他,忍辱波罗蜜没地方修了。忍辱波罗蜜要是没有的话,什么事都不能成。佛在大经上讲得很好,布施是修福,忍辱是保持,你虽然有福,你保不住,随修随失掉,最后还是受苦受难。

所以《金刚经》,佛教菩萨讲六波罗蜜,布施、忍辱讲得最多;由此可知,菩萨的修学这两点非常重要。我们喜欢布施,前面我跟诸位讲,你在此地作义工为大家服务是布施,我们不是用金钱布施,用我们的劳力来布施,我要怎样策画护持这个道场,是用我智慧来布施、用劳力来布施,这叫内财布施,比出一点金钱,那个功德还要殊胜。金钱是外财,外财比不上内财。如果遇到几个人对待你面色不好看,你受不了,你不来了,你把在此地修布施、修忍辱的机会失掉了。所以我们要把这些人,侮辱我的人,甚至于毁谤我的人,常常找我麻烦的人,对我毫不客气的人,我把他看作菩萨,我成就我忍辱波罗蜜。我绝不离开他,使我有机会修布施波罗蜜,又成就忍辱波罗蜜,有什么不好吗?要知道正法道场这个缘很难遇到,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一天我就修一天福,决不能把这个机会错过,决不能受外缘的障碍,顺逆外缘都是考验自己,我们要能受得了才行,这样子「增长信乐」,增长信心,增长法喜。

『住菩提心,坚固不动』。自己真正安住在觉正净,真正安住在利乐有情,所以学佛没有别的,处处收歛自己,恒顺众生,我们才能够成就佛法,才能得佛法真实殊胜的利益。末后这一句好,「坚固不动」。坚固我们信心,坚固我们的愿心,坚固我们的修行,不为一切境界所动摇,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再看最后这一段:

【文殊菩萨具足安住真实吉祥微妙功德,普贤胜行。劝诸比丘安住普贤胜行,入于甚深广大愿海,得心清净,身清净,得身轻利,广大不退神通,普于十方一切世界诸如来所,悉现其身,具足成就一切佛法。】

这一段菩萨修学一切功德落实了,落实才是真实的圆满。『文殊菩萨具足安住』,「具足」是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安住在『真实吉祥微妙功德』,什么叫「吉祥」?你应该得的福报,你得到了,这是吉祥。不应该得到,你得到,不是吉祥。那是什么?祸根,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凡是不应该得到的,不可以取,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种种享受,只能够取我们应该得到的,这是吉祥。应该得到的,自己能够不受用,能够布施供养别人,那就是大吉祥、大福德。所以世出世间这些圣贤,他们的福德,智慧圆满,福德圆满,虽然具足大福德,他们还是节俭,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为什么?将他自己这个福报布施给一切众生。

我们要学习,我们没有福德,而且喜欢浪费,那怎么得了?不但来生果报不堪设想,怕的是这一生到晚年就没有福报了。现在年轻体力还强壮,受一点苦难,算不了什么。所以有福要想到晚年去享,晚年体力衰了,需要人照顾。少壮的时候要懂得节俭,少壮时候浪费,我们看的例子太多,古时候的例子,现在眼前,诸位都能看到,到年岁大了,福报享尽,真可怜,人太多太多了!我们能保得住,我们自己福报到晚年还享受不尽?靠不住,一个大灾难来了,不知道产生什么变化。所以积德累功,勤俭修福,比什么都重要,你才真正得到吉祥的功德,文殊菩萨教给我们的。

文殊菩萨教学的纲领:十波罗蜜,这在《华严经》上。通常大乘经上只讲六波罗蜜,十波罗蜜是后面又加了四条,按照这个顺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愿、力、方便、智,文殊菩萨教给我们十波罗蜜。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是十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常随佛学」,句句都重要,「请转*轮」。我们到这个地方来,这些同修请我们来讲经,这是属于请转*轮。后面「请佛住世」,这个现在讲,请法师来讲经,讲个几天,讲几个月,短时间的。几个人能在短时间就开悟、就证果?这不可能。

我在求学的时候,老师曾经问过我:你将来学成之后有什么打算?我给老师说,我说:我学成之后,每个地方到处去弘法,把佛法介绍给广大的群众,推荐给广大的群众。老师听了摇头,「你只可以自利,不能利他」,我听不懂什么意思?他说:你可以自利,不能利他。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我为什么不能利他?他说:你想一想有几个人听一部经就开悟、就证果?我想想真的,是难!我说:那怎么办?你要住在一个地方,不要动,讲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那个地方人才会有成就。我明白了,李老师在台中住三十八年,在那个地方讲了三十八年,所以台中往生的人很多。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