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第一集)∵∵2000/2/24∵∵香港九龙∵∵档名:12-031-0001

请看讲义第二页,下面这一段是第六大段「大圣重教」。在前面我们介绍过,文殊菩萨在大会当中教诫大众,有许多重要的教诲我们都应当牢牢的记住,认真来学习。今天这是这一章里面第六段,也是最后的一段,这段的文比较长一点,我们节录了七个小段,诸位请看第一个小段: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如象王回。观察善财。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欲亲近善知识行菩萨行。问诸菩萨所行之道。善男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集一切智。最初因缘。由乐亲近善知识故。令一切智疾得成满。是故于此。勿生疲厌。】

这是第一段。在这段经文里面,菩萨跟我们说的话都非常重要。前面三句我们能够体会到文殊菩萨得到善财这样的学生,感到无比的欣慰快乐,字里行间都能看到。『尔时』,这是指当时。『如象王回』,这句是形容菩萨的动态。诸位想想,也许大家在动物园看到大象,我们仔细观察,它给我们一个什么感触?稳重。大象要转过头来,是慢慢的全身回转,它不像我们一般人总有轻率,看那一边,头马上就转过去,象是整个身体转过去,动作缓慢,显得稳重。『观察善财』,在这个动作里面,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菩萨心情的欢悦,喜欢!好的老师遇到一个好的学生,这是很难得的,古人常说「可遇不可求」。学生求一个好老师,很难!好的老师要能够得到一个好学生,更难!师资道合,无比的欢喜。看了之后,这就给善财童子说话了。

首先称赞他『善哉善哉』。这两句话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太好了,连续说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称他作善男子,善男子这一句我们在佛经里面可以说是常常读到,印象深刻。可是要问善男子标準在哪里?那能够解答的人就不多了。善的标準在什么地方?我们能不能称为善男子、善女人?如果我们也能够有《华严经》上的标準,是《华严经》佛菩萨所称的善男子、善女人,那我们就是《华严经》的当机者;也就是说,我们有能力、有资格来修学这个法门,来接受这个教学。这是大乘法。

我们在讲席当中跟诸位多次的介绍,佛经里面称善男子,善的标準有三个,这三个标準就是《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净业三福」。我们具足第一条,是小乘经上所称的善男子、善女人。第一条里面有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四句里面前面三句都以十善业来落实,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能够认真修十善业,孝亲尊师就不能落实,慈悲心也不能落实。由此可知,这四句是孝亲、尊师、慈悲,落实在日常生活里面就是十善业道。十善分为身、口、意。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不贪、不瞋、不癡。真正做到就是佛经上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这是最低的标準。比这个标準高一层的,三福里面必须要受持第二条。第二条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佛在经典里面称声闻缘觉为善男子、善女人。大乘经教必须三福圆满具足,第三条有四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华严会上称善男子、善女人,必须将这三条十一句统统做到。这个地方文殊菩萨称善财童子为善男子,我们就晓得善财童子「净业三福」圆满的做到了。我们读经这些地方要特别留意,我们的修学功夫才得力,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才能够成就殊胜的功德。

菩萨叫着善财童子,告诉他说你难能可贵,你已经能发无上菩提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一句话是梵语,可以把它翻成中文,为什么不翻?尊重不翻。因为这一句是佛法里面修学的总目标。人家问你,你学佛学的什么?学佛就是要学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佛?成佛就是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你得到了,你就成佛了。所以佛法修的是这个,求的是这个,得到的也是这一句,所以非常尊重保持原来的梵音,音译,然后再加以解释。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菩提心。「阿」翻作无,「耨多罗」翻作上,「三」翻作正,「藐」翻作等,无上正等;下面的「三」翻作正,「菩提」翻作觉,完全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那个心是中国字,无上正等正觉的心,这句是这个意思。

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就是我们讲的成佛。这句里面也有三个层次,我们从下面说起,「三菩提」翻成中国意思叫正觉。什么人得到正觉?在佛法里面讲是阿罗汉,这是佛陀教学里面第一个学位,最低的一个学位。就如同我们现在学校,现在的大学学士学位,你要是把课程修学完毕,考试及格了,你就得到学士学位。在佛法里面,你要是证得三菩提,就是证得正觉,你就称为阿罗汉。所以阿罗汉、菩萨、佛陀是佛教里面学位的名称。这个诸位统统要记住,你才晓得佛家没有迷信,学位的名称。阿罗汉相当于现代人称学士,菩萨相当于硕士,佛陀相当于博士。佛家讲一切众生皆当作佛,这个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当受高等教育,每个人都应当拿到博士学位,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它不是宗教,宗教里面不可以说每个人将来都作上帝,这个话讲不通。所以佛法讲每个人都可以拿博士学位,这行!这没有问题,所以它是学位的名称。

怎样才叫做正觉?在佛法里必须要把见思烦恼断尽,你才能得到这个学位。什么叫见思烦恼?用现代的话来说,见烦恼就是错误的见解,你对于宇宙人生看法错了;思烦恼是思想,你对于宇宙人生的想法错了。你看错了,你想错了,因此你也就说错,你也做错了。这个错在佛家叫业,你做错了,你就造业。六道众生见解、思想都是错误,不但我们人间,天上,天很复杂并不单纯,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他们的想法看法全都是错误的。为什么说他错误?与事实真相不相应。佛法里面的标準是讲诸法实相,也就是我们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你的看法、你的想法与真相相同那是正确的,与事实真相相违背是错误的。佛这个标準,我们听了心服口服。

不是佛的标準,释迦牟尼佛的看法就是正确的,我们看法是错误的,我们不肯承认;释迦牟尼佛想的就是正确的,我们想的就是不正确的,我们也不服,一定要跟事实真相相应。譬如现在大家都晓得地球是圆的,你一定说地球是方的,这就不相应。你说是方的,那你就看错了,你就想错了。所以佛的标準不是他自己的标準,不但释迦牟尼佛如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诸大菩萨无不如是,都是讲事实真相,绝对不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没有这个道理,决定是事实真相。可是事实真相,这个问题就深了,不是个容易事情。我们一定要细读大乘经,深入去研究,然后你仔细观察我们现前的世界,仔细观察一切众生的状况,跟佛所说的相应不相应。佛要我们亲证,佛的考试,并不是说你读的这些东西,你记得很熟,佛来问你,你都能够解答,不是的,这个不算数,佛要你亲证这个境界。

说见思烦恼,对初学的人来讲比较难懂,所以我也为了在讲演的时候,特别是帮助初学同学容易明了,容易体会,我把这些名词都用现代话跟大家说出来。见思烦恼就是执着,尘沙烦恼就是分别,无明烦恼就是妄想,所以我用妄想、分别、执着,这个大家好懂。换句话说,我们对于所有一切现象、一切法都不执着,把执着放下了,你就得正觉。如果执着没有放下,你是凡夫,你是不觉;纵然你有觉悟,在佛法里面讲你是邪知邪见,你不是正觉,正觉的人决定没有执着。这个话听起来好像容易懂,其实很难。

执着里面最严重的、最根本的是「我」,你看看哪一个人不执着这个身是我?佛说这是错误的看法,你能相信吗?全世界的人都把这个身体当作我,你说这个身体不是我,恐怕你有问题,问题不是我,你头脑有问题。这是佛法头一个关口,这个关口如果突破,后面就一帆风顺。学佛的人多,证果的人少,什么原因?这一关过不去,始终依旧肯定这个身是我,见思烦恼里面第一个身见不能突破。我们这才晓得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每位同修不是今天才开始学佛,不是这一生才开始学佛,我们在座的每个人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修行,无量劫来积集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今天才能够在此地聚会一堂。你要不相信,外面马路上走的人多少,他为什么不进来?你愿意在这里坐两个小时,外头人为什么不肯到这个地方坐两个钟点?这才体会到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深厚。

过去生中累劫修行,为什么今天还变成这个样子?给诸位说清楚就是这个身见没有能突破。虽然生生世世修行,依旧执着身是我,所以才变成这个样子。假如你知道这个身不是我,你就证阿罗汉,你就成菩萨。你成不了罗汉,成不了菩萨,就是不肯把这个身放弃,你没有了解事实真相。《金刚般若经》里面佛教菩萨,不但教菩萨,教声闻亦复如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头一个是无我相。无我相那有没有我这个身?有。有,为什么叫无我相?无我是不执着是我,不要执着这个身是我,身在,身不是不在,不可以执着这个身是我,这叫无我相。到底有没有我?有,肯定有。大乘佛法里面讲「常乐我净」,那怎么会没有我。

佛又告诉我们,什么叫做「我」?大乘经上讲了八个意思,八个意思里头,最重要的两个意思我们总要把它记住。第一个「我」是主宰的意思。我们想想,我自己这身能不能作主,如果能作主的话,哪一个人不希望年年十八?你一天一天在衰老,你做不了主。剎那剎那在变化,那我在哪里?主宰在哪里?所以从佛这些定义里面细心去观察知道,确实这个身里头没有我。第二个意思「我」是自在的意思,自由自在。我们今天这个身不自在,每天要吃三顿饭就不自在,疲倦了要睡觉就不自在,我就没有了。佛说有我,有真我,你必须把假我丢掉,真我就现前了。真我是有主宰,真我是大自在,我们无始劫以来,就把假我当作真我,真我完全迷失了,迷而不觉。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法身是真我,般若是真我,解脱是真我,这叫三德;法身、般若、解脱。每一条里面都具足「常乐我净」,常乐我净在我们这个身体里头找不到。

从这些开示,让我们细心体会到、认识到,身确确实实不是我。这个身是什么东西?身是业报,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家有所谓「借假修真」,这个假的也很有用处,如果我们用得非常正确,用得非常妥善,用这个假的可以证真,可以把真我找回来,禅宗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就是真我。我们用这个假的我,把真的我找回来,这就是转凡成圣。小乘的圣者,这桩事情做得不错,做得很圆满,他觉悟、明白了,所以称之为正觉,这就是三菩提。

「三藐三菩提」,三藐是正等,三藐三菩提是正等正觉,这是菩萨。阿罗汉的觉虽然称正,但是他跟如来果地上的大觉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不能相等。菩萨的觉悟提升了,如何提升?菩萨比阿罗汉放下得愈多,阿罗汉只是把执着放下,他还有分别,所以他只是正觉不能正等;菩萨把分别心也放下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分别。为什么他不分别?为什么他不执着?他真的明白了,佛讲的话没错,确实是事实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亲自证得这个境界。所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虽然跟大家在一起相处,他没有分别心,没有执着心,这个人叫菩萨。放下分别执着,正慧现前,我们今天讲正觉,真实的智慧现前了。正慧能破无明、能断妄想,达到最高的层次,那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的修学功德才圆满。佛法里面最高的学位我们拿到了,那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我们讲修行成佛的条件,修行成佛的层次,都在这一句里面显示无遗。

善财童子在此地只是发心,你看他的发心,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心难!所以文殊菩萨赞叹。我们同学学佛的人很多,你可以去问问那些学佛的人,你为什么学佛?我听到很多人回答我,为求消灾学佛,为求免难学佛,为求升官发财学佛,为求自己家里平安学佛。你去问问看有几个人说,我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学佛,你去问问看有没有?我们为保平安、为健康长寿、为升官发财,文殊菩萨听了也点头,绝不赞叹你,你为了要成佛来学佛,他就赞叹你了。

我过去读经,最初读经第一部读的是《六祖坛经》,我看六祖那个口气,我就非常惊讶。六祖到黄梅去参礼五祖的时候,五祖问他:你到这个地方来求什么?惠能大师回答「我来作佛的」,这了不起!问你到这个寺庙里面来干什么?我来作佛的,跟善财童子发心完全相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来求作佛的。他学佛是为了来作佛的,所以他能成佛。我们学佛为什么成不了佛?因为根本就没有发作佛的心,甚至于一听说作佛,都吓得赶快跑了,这不行,我怎么可以作佛,我怎么可以作菩萨。吓跑掉了。发心不一样,所以你看看老师得到这么一个学生,他怎么不欢喜。这是对他加以赞叹。这个发心难,几个学佛的同修曾经发过这个心?发心之后,还要认真去干,不肯真正去修学,这个发心,心是发了不能成就。善财童子发心,发心之后真肯学,这就太难得了。

『复欲亲近善知识』。这就是求学,求学要亲近善知识,好老师。佛家称老师为善知识,这个意义很深。「识」是认识,「知」是明了,对于宇宙人生性相、理事、因果,没有一样不清楚、不明了,这种人叫知识。「善」是什么意思?善是完全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叫善。你有学问,你有知识,但是你对于是非人我、名闻利养还没有放下,你是知识,不能叫善知识。善知识一切通达明了,决定放下名闻利养、是非人我,这个人才称为善知识,这是好老师。善财童子发心学佛,立刻就求亲近好老师。善知识就是佛菩萨,善知识是过来人,我们想成就,一定要亲近,跟他学习。

『行菩萨行』。菩萨是梵语,意思是觉悟,菩萨这个名词是觉悟,前面讲的正等正觉。「菩萨行」,菩萨的生活,这是我们现在要学的。菩萨行是些什么?我们可以说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教,全都是属于菩萨行。这样说太多太繁杂了,我们抓不住要领。世尊也非常慈悲,他把纲要告诉我们,给我们讲六条纲领,你能够把这六条纲领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里面,乃至于日常应酬之中都不违背这六个原则,你就是行菩萨行。这六个原则叫六波罗蜜,也叫六度。但是这六个原则一定要跟菩提心结合,才叫菩萨行。如果这六个原则跟菩提心不相应,这六个原则是善行,你是世间的善人不是菩萨。

菩萨一定要有菩萨心,就是菩提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们将菩提心简化写成这副对联挂在这两边,「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就是菩提心。真心,我们每个人统统都有,现在为什么没有?是迷了,迷了就没有了。破迷开悟,我们的真心就恢复,一切诸佛、法身大士都是用这个心。我们要学,把这个心落实在生活行为当中,与佛讲的六个纲领结合在一起,我们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哪有不成就的道理!现前你所显示的多智慧、多福德、多善缘,你现前就得到,我们世间人所讲的「真善美慧」全都落实了。如果我们不是用真心,真心就是菩提心,不能够守住佛教导我们生活的六个原则,真善美慧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在我们生活里头找不到。我们的生活愚癡迷惑,造作一切罪业,《地藏经》上所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罪福就在一念迷悟,觉悟,这一切是福德,迷了就是罪业。觉悟了住一真法界,迷了的时候,一真法界变成三途六道。境随心转,一点都不错。

在这个地方,善财做了一个好榜样给我们看。《华严经》是佛家最殊胜的课本,最完美的课本,这里面有理论、有方法,五十三参是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善财是什么人?善财并不是真正有一个人,你们要这样看,那也看错了。善财是一个修学大乘人的代表,你真正发心修学大乘,你就叫善财。「善」是说他有善根,「财」是说他有福德;有善根、有福德的人就叫做善财童子。「童子」是个美称,天真没有被污染,所以称他为童子。所以这个代表不分男女老少,只要你发心修学大乘,你具足善根福德,你就称为善财童子,全都是用的表法的意思,这在前面都跟诸位做过详细的介绍。他亲近善知识,又肯认真去行菩萨行。『问诸菩萨所行之道』,他要学习,所以他到处去请教,问就是今天我们讲的请教,去讨教。好学、真干,我们从这几句里面都深深的体会到。后面这一小段是文殊菩萨为我们说明,亲近善知识的重要性。

『善男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这一句里头特别要注重「亲近供养诸」这几个字。亲近是向他学习;供养是我们自己要拿出修学的成绩,这叫供养;诸是多。哪些是善知识?释迦牟尼佛在华严会上给我们显示,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善知识,这是不可思议!所以这个经叫「大不思议经」。学生只有我自己一个人,我自己一个人是学生,除我之外,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我的善知识。

「亲近供养诸善知识」这一句不能不多说几句。孔老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跟此地经文所说的意思完全相同。三人行,第一个人是自己,第二个人是善人,第三个人是恶人,这叫三人。所以无论你走到哪个地方,你就会都遇到三人。善人是我的老师,他的善良之处我们要学;恶人也是我们的老师,提供我们反面的省思,他有哪些恶我们不能学他,我们仔细反省有没有他的过失?有他的过失要把它改正过来,他也是我老师。他要不做那些恶事,我自己作恶忘掉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