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八)∵∵(第四集)∵∵2000/12/7∵∵香港九龙∵∵档名:12-036-0004

请看经文,海云比丘第一段第二个小段,我们还是把经文念一遍:

【善财闻善知识教,一心正念。随顺智慧光明。通达甚深解脱。忆持自在三昧。敬奉清净教海。观察诸佛威德。欣乐诸佛住处。解了诸佛轨则。思念诸佛出现。】

昨天讲到这个地方,今天再接着看最后这两句:

【趣入诸佛法界。安住诸佛境界。】

末后两句境界深广无际,首先跟诸位说明什么叫做『法界』。名词术语我们常常听到,可是很多同修对于它的意义依旧是很模糊。意思搞不清楚,对我们修学就产生障碍,所以名词术语的定义一定要搞得很清楚。经论里面说「法界」说得很多,通常我们同修们都知道佛法里面讲的「十法界」。《华严经》里面讲「四法界」,四法界所谓是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这是略举几个例子来说,总而言之,经论上说得再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一个是理、一个是事。

在事上讲,「法」是诸法,这是佛为我们讲经说法,用这个代名词来代表虚空法界,我们今天讲的宇宙、时空这里面一切事相。事相一定有理论,一切的道理、一切事相、一切的变幻,用一个代名词,称之为「法」。「界」,这是界限,每一法都有它的界限。像我们一个人的身体,头部跟身体有一个界限,手跟足各有界限。以此类推,万事万物都有个别的界限,所以我们称它为「法界」,这是从事上讲的。佛法里常讲的「十法界」,最高层次是佛法界、菩萨法界,佛跟菩萨有界限、有差别,菩萨与缘觉、与声闻也有界限、也有差别。往下六道,所以有天、有阿修罗、有人,再往下去有畜生、有饿鬼、有地狱,这是佛家讲的十法界。

现代科学家他们也发现,肯定这个世间确实有不同的界限,他们不叫「法界」,他们称之为「不同时空的维次」,所谓是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末后有一篇文章,这里面跟我们介绍,西方科学家承认世间至少有十一种不同的空间存在,但是现在还没有方法突破。如果能够突破,对于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就清楚、就明白了。从理论上讲,法界是无量无边。科学家也承认空间维次是无量无边的,从理上讲。

我们要问,这些事相从哪里来的?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法界,不同的空间维次?我想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决定是有的,但是没有答案。我们在科学里面、哲学里面都找不到答案。一些科学家、哲学家们在推测,也说出一些理论,但是说得不圆满,很难教人接受,尤其是不容易教人心服口服。而这些疑问、答案,全都在佛经里面。非常可惜,世界上许多大科学家都没有读过佛经。他们如果有机会读佛经,我相信对他们的科学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肯定有相当幅度的突破。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法界原本是一真,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理法界」,在理上讲是「一」。也许诸位常常听宗门有一句话:「万法归一。」「万法」是事,「归一」是理,理上确确实实是「一真」。「一真」为什么会变成那么多的法界?我们要把这个道理找到,知道无量无边的法界从哪里来的。佛告诉我们,从众生的妄想、分别、执着里面生出来的。这正是世尊在许多经典里面常常跟我们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把一真法界变成了无量无边的法界。妄想、分别、执着无量无边,所以事法界没有边际,道理在此地。

科学家没有办法突破不同维次的空间,佛有方法。佛用什么方法?用禅定。禅定可以突破空间的维次,所以你在定中,你能够见到天道,你能够见到饿鬼道,你能够见到地狱道,把这个空间突破了。天道、饿鬼道、地狱道跟我们是不同空间维次,所以你一定要了解它,它是怎么形成的,把形成的原因消除,境界就突破了。禅定功夫有浅深不相同,小定能够突破一层、两层,甚深的禅定就可以能突破多层,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满的大定,把空间维次全部都突破了,其实就是这么个道理。我们仔细去思惟,虽然不是我们的境界,想想佛讲的话合情合理,合情合理我们就可以相信,我们就可以接受。佛法的殊胜,不是说说就算了,说说算了那是玄谈,得不到真实的受用。佛法所说的这些道理,所说的这些方法,我们完全能够受用得到,这才是真实智慧,真实的教诲。

今天有人问我:「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人生的价值又有什么?」这个问题不新奇,实在讲,老问题。古今中外,我相信很多人想到这个问题:「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为什么?有人享乐,有人受苦,每个人生活状况不一样,每个人面貌不相同,每个人生活环境也不一样。到底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他们来问我:「佛法怎么讲法?」佛法的说法跟中国古圣先贤的讲法非常接近。诸佛菩萨、古圣先贤教导我们,到世间来要做一个明白人,作明白人就有意义,不能做个糊涂人。人从生下来到老死,对于宇宙人生一无所知,迷惑颠倒,所谓是「醉生梦死」,这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了。纵然你在世间得到大富大贵,大贵是你的社会地位崇高,大富是你有亿万财产,你对于人生一无所知,不晓得生从哪里来,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不知道来到世间干什么,依旧迷惑颠倒,可以说没有意义,也没有价值。由此可知,人生要富有意义、富有价值,一定要受教育。教育,教导你做个明白人。

诸佛菩萨、大圣大贤,他跟我们的差别在哪里?他明白,他不糊涂,他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般若经》上常讲的「诸法实相」,他通达明了,他清楚,这样的人我们称他为觉悟的人,觉者。「佛陀」名号是梵文音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觉者」,就是明白人。「菩萨」,玄奘大师翻译叫「觉有情」,觉是觉悟;有情,众生。觉悟的有情众生,印度梵语称「菩提萨埵」,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尾音省掉,称「菩萨」。菩萨的意思是觉悟的众生,没有觉悟则称「凡夫」。佛陀是一个究竟圆满的觉者;菩萨虽然觉悟,不圆满。我们从这些地方冷静去思惟观察,知道人生的意义在觉悟。

我们要问:人生的价值在哪里?我们再仔细观察,《华严》是无比的殊胜。我们现在学的这一段「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是一个大乘学者的代名词,凡是修学大乘的学者就称作「善财」。为什么用这两个字?修学大乘的人,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善根。「善」是讲善根,要有善根;「财」是代表福德。有善根、有福德的人,称之为「善财」,所以这个名号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是学大乘的,就称作「善财」。「童子」的意思是表天真,表纯洁,一丝毫污染都没有,心地真诚清净平等,称为「童子」。所以他是表法的,我们一定要懂这个意思。

我们今天遇到佛法、遇到大乘,认真努力的修学,我们就是「善财童子」。他所参访的五十三位善知识,这五十三位都是佛陀,五十三尊佛。在经文里面我们看到,这五十三尊佛现的相不一样,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这些人都是诸佛如来化身,就是诸佛如来本人。你看看他示现什么样的身分?从事哪一种行业?他怎么生活?他如何工作?如何处事待人接物?从这里面去观察,知道人生价值何在。我们仔细观察,归纳到最后,一句话,为人民服务,为众生服务。服务的范围太大太大了,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价值在此地。

服务有什么好处?值得我们去做吗?值得,非常值得!众生苦,佛教我们离苦得乐。乐在哪里?为别人服务,快乐!古人常跟我们讲:「助人为快乐之本。」诸佛菩萨快乐,他能离一切世间苦,常生欢喜心。他的快乐从哪里来的?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而来的。我们的日子过得很难过、很痛苦,没有快乐可言。什么原因?你从来不肯为人服务。

过去我们从新加坡带了一个VCD,光碟,在此地放过很多次。新加坡有个许哲,一百零一岁,一百零一岁的年轻人,她快乐!她为什么快乐?为众生服务。她没有想到自己,每天就想到世间有很多很苦的人,很穷的人,老人、病人,她每天为他们服务。她一百零一岁了,为什么活到这么大年岁,还那么样年轻?她把自己忘掉了。我们为什么年岁大了会老?天天想到「我老了,老了!」想老了。一切法从心想生。她天天光想别人,把自己忘掉了,她就不老了;她没想老,不知道老,她就不老。

人老了,总会想病痛,所以病就来了;本来没有病,想来的。病多了,就想死,死就来了。人本来不死的,他为什么会死?他想死,有什么法子!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什么它就来什么。所以佛跟我们讲,你为什么不去想佛?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了,你每天念佛、忆佛,大势至菩萨教我们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你就成佛了。为什么要想老?为什么要去想死、要去想病?我从来不想这个,所以就不老、不病,跟诸位说,也不会死。

「心想」比什么都重要!佛家修行,修行最重要的是「观想」。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修行,八万四千法门,观想是中心、是枢纽。我们念佛的人,《十六观经》里面讲的,那个观想是十六大类,每一类里头无量无边。所以聪明人、有智慧的人,会用我们的观想。我们想佛、想菩萨,想佛菩萨什么?想佛菩萨的智慧,想佛菩萨为一切众生服务。我们学佛学什么?学佛菩萨的智慧,学佛菩萨的能力,学佛菩萨为一切众生服务,不为自己。

我们真的有这个心,这个心念念不舍,至少我们今天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要为地球上所有的众生服务。我们想想,现在这个世间众生最需要的是什么?最需要觉悟。不觉就迷了,迷的人自私自利。迷才会自私自利,觉悟的人不会自私自利,觉悟的人大公无私,觉跟迷差别就在此地。怎样帮助别人转迷为悟?唯一的办法,教学。要教导他,让他明白,让他觉悟了,他就回头。觉悟之后他的思想、他的愿行就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也能像诸佛菩萨一样,为一切众生服务。

可是今天我们想想,这世界上的众生这么多,迷得太久了,迷得太深了,哪一个人不在追求名闻利养?我们要怎样去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这个事情难。虽然难我们不能不做,我们一样要认真努力的去做。从哪里做起?从自己做起。自己没有觉悟,要想帮助别人觉悟,没这个道理,那是不可能的,首先要自己觉悟。自己怎样才会觉悟?依教奉行,这一点同修们总得要知道。学佛不能迷信,迷信是愈学迷得愈深,那不能解决问题。学佛要觉悟,决定不可以迷惑。觉悟要从经典里面学,所以诸位要知道,经不是念的。

古时候人讲「念经」,没错!现在讲「念经」,大家把「念经」的意思完全曲解扭曲了。古人念经开悟,现在人念经迷惑,愈念迷愈深。你说这个麻烦不麻烦!为什么说古人念经,他愈念愈开悟?什么叫「念经」?你看看「念」字怎么写法。「念」是「今心」,那个「今」就是自己的心,「心」就是佛陀的经,开悟了!现在念经怎么样?口念,有口无心,念的什么经?莫名其妙经。绝对不是佛的经,也不是自己的经,不叫莫名其妙吗?所以我们学教、研究经典,第一桩大事,懂得经典讲的道理。那个道理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就是佛所讲的道理,你心里头真有这个道理在,这叫念经。

经典里面讲的方法,方法就是我们的行为,佛菩萨的行为。浅而言之,像《无量寿经》上常讲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个方法,这是佛的行为,我真的做到了,这叫念佛、这叫念经,这一段经文你心里头真有。经典上讲的境界,是我们的享受;生活当中的享受,工作里面的享受,处事待人接物的享受。我们现在念的是什么经?从「如是我闻」念到「信受奉行」,没错,一个字也没念错。「什么意思?」「不懂。」白念了!你自己念的不懂,说老实话,你念给佛菩萨听,佛菩萨也不懂。所以我说你念的经是莫名其妙,佛菩萨也不懂。我们这样的学习,全搞错了!从头错到底,你怎么能开悟?

所以佛教,我说了几十年,我上台讲经都四十一年了,佛教是佛陀的教育,现在时髦的话,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不是宗教。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教学,教化众生。教是教学,化是变化。学生接受老师的教导,就产生变化,转迷为悟,这变化了;转恶为善,转凡为圣,转变是化,转化了。释迦牟尼佛天天教,学生天天有进步,天天在变化,这叫念经,心里头真有。把自己的心,把自己的愿,把自己的行为,转变跟佛菩萨一模一样,他就成佛、他就成菩萨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依教奉行,这叫念经。由此可知,念经不是口头上念的而已。

由此可知,学佛每天要读经,要读得很熟,佛在经上的教诲,都能记得住,道理要很清楚、很明白,我们的境界就转过来了。自己能转境界,当然你就能帮助别人,自行化他。帮助别人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一个,是身体力行,我要做出来给大家看,做出榜样给大家看。「不贪」,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种种享受,确确实实不贪,连贪爱的念头都不起,我们的心清净了、平等了;「不癡」,世出世间一切事理、现象、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丝毫都不迷惑,叫不癡;「不瞋」,我们自己生活环境纵然是很清苦、很贫贱,看到别人过的富裕生活,决定没有嫉妒,决定没有瞋恚,生活得快乐,生活得自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