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月26日文章,原题:建在繁荣但污染基础之上,中国最大城市试图走向绿色∵漫步在重庆市中心,人们很难想像这是座走向绿色环保的城市。通往每个方向的道路都有交通堵塞,起重机向地平线延伸,展示当地工业品的巨幅海报表明该市爆炸性经济增长源自哪里。

但重庆还有你看不到的内容。在遭受酸雨和有毒烟雾侵蚀几十年后,重庆一直努力寻找净化空气的方法。它在彻底修正对能源饑渴的经济,以耗能较少的工业为基础进行重建。走上这一转型道路的不光只有重庆,它只是中国领导人去年挑选的几个试点省份和城市之一。

专家把中国的这一新渴望归因于以下事实:中国的环境和自然资源再也承受不起高污染和能源密集型发展带来的苦果了。而且其他国家要求减排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但实现转变绝非易事。城市很难铲除数十年的经济基础,此外还要冒收入损失的风险。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低碳产业还不能马上弥补关闭高耗能工厂留下的空白。而且从传统产业转向绿色产业还会损失一些就业机会,水泥厂可能雇一些几乎没有技术的工人,但是太阳能生产商却不能。

重庆面临的挑战深植于过去。在上世纪30年代后期,成千上万家工厂从日占区向重庆转移,很快就把重庆变成一座工业城市。工厂在上世纪60年代又成倍增加,使重庆成为全国工业中心之一。但这一切代价沉重。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本世纪初,重庆1/3的庄稼被酸雨毁坏,2004年重庆居民吸入的致癌污染物是世卫组织安全标準的6倍。

近年来,为使天空变得更加洁净,重庆更换出租车燃料,并沿着多山的街道建起轻轨,吸引私家车主转乘公交,下令重工业搬到远郊工业园区,实行更严格的环境控制措施。再加上其他减污措施,这为重庆带来更多阳光明媚的日子,而且还改变了当地人雨季的习惯。

“20年前我在重庆上大学时,我的雨伞很快就被酸雨弄坏了,”金瑞东(音)回忆说。为保护雨伞,在每次用完后他要把雨伞清洗一遍。“但现在,不管我用多久,也不用清洗,我就能带回一把干净的雨伞。”金说,“重庆的空气质量大大改善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