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刚山,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当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下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母腹”,无数革命先烈曾经用鲜血浸透了这片土地。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近5万名英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1.5万余名,绝大多数均为无名烈士。1962年,朱老总视察井冈山时,称井冈山为“天下第一山”。的确如此,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井冈山在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曾经创造了许多个“第一”。“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块军事根据地”、“第一支工农武装”、“第一次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等等。

其实,之所以把井冈山称为红色的土地,除了这里有极为深厚的红色底蕴之外,还因为这里的土地原本就是红色的。一踏上这片热土,你便会真切地感受到这片褐红色土壤中厚重的内涵与坚实的品格。红土地、红米饭、红军桥、红色歌谣等,还有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一道道夺目耀眼的红色风景。

这还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井冈山森林资源极为丰富,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5.6%,植物种类3800多种,因此有着“天然氧吧”和“绿色宝库”之美誉。走进井冈林海,松涛阵阵、绿浪翻滚,令人心潮起伏。这里盛产杉、竹、松、楠、梓、柏、油茶等用材林和经济林。在这众多的植物种类中,有许多不乏是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说到这片浩瀚的绿色,尤其应当提及的是井冈翠竹。这里除了生长着大量的楠竹之外,还有方竹、紫竹、苦竹、淡竹、寒竹、实心竹、观音竹、罗汉竹……我国现有的250多种竹子中,井冈山就有120余种。倘佯在竹海之中,竹影婆娑、竹香阵阵,缕缕金色的光柱穿透随风摇曳的竹林,切换出一幅幅变幻莫测的光影图,让人有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

井冈山的翠竹不仅为这片红色的土地增添了无穷魅力和勃勃生机,更加令人称道的是,当年的竹子还为赢得革命斗争的胜利发挥过特殊的作用。竹林曾是红军隐蔽藏身的场所,竹钉曾是红军战士为敌人布设陷井的利器,竹竿作过军民挑粮的扁担,竹笋曾是红军野炊充饑的食物,竹篾编织过红军的斗笠,竹叶传送过红军的哨令,竹筒盛过当地群众为躲避敌人封锁检查给红军送去的盐巴……

这更是一座崛起的城市。2009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53亿元,10年平均增幅达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6.5%;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76亿元,10年之间增长了5倍;2000年~2009年,全社会固定投资141.7亿元,年增幅达52.1%,超过改革开放以来前20年的总和。车行沿途,一栋栋建筑风格别致的农家小楼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像是一幅幅流动的画,又像是一首首凝固的诗,让人真切感受到了“风景这边独好”的意境。当地***积极改善民生,注重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尤其是通过对茨坪、龙市城区的改造,交通、环保、旅游、文体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一座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城市已经展现出她那独具特色的魅力。

与经济发展的成就相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井冈山人在发展进程中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进入井冈山的沿途,不少地方都写着“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等保护生态环境的口号。从其获得的一系列国家级荣誉称号来看,井冈山人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历史性课题上,已经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1965年,毛泽东同志在时隔38年之后,故地重游,为眼前发生的一切有感而发,遂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诗中写道:“……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