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法相品第四

心意识相品,虽已说明生死解脱的根本,但于佛法的全体,显了究竟的真义,还没有谈到。全体佛法,不出生死流转的杂染法,涅盘还灭的清净法。正确的认识一切法,不起坚固执着,是还灭;错误的认识一切法,生起言说执着,为流转。流转与还灭,可说是建筑在认识论上的。有情的认识,含有错误的成分,认有作无,认无作有,所以就在生死海中流转。三相显了义,即以三相来具体的连贯的说明杂染与清净,真实与虚妄,生死及涅盘,自性之有无,所以这在佛法中是个重要的课题。释尊的一代时教,如来的说法本怀,教理的浅深,空有的诤论,了不了义的辨别,澈不澈底的说明,都在三相中。他是佛法的全体,空有的总枢,治佛学者不可不于此深切注意!

一切法相,微细分析,森罗万象,无量无边,要是一一的予以叙述说明,真是说不能尽。所以瑜伽师地论中,摄诸法为六百六十法;后来世亲感到六百六十法,仍不易受持,乃又约为百法;可是本经把一切法,略说为遍计所执相,依他起相,圆成实相的三种。为什么要把诸法略为三种呢?无性摄大乘论说:“略有三种者,谓一切法要有所应知、所应断、所应证差别故”。所应知,是依他起相,所应断,是遍计所执相,所应证,是圆成实相。本经的目的,即在使人遣遍计,了依他,证圆成,所以综一切法相而为三种。

三相,唯识、中观两家的看法不同。龙树从一法上观察三相:一切的缘生法是依他起;在依他的缘生法上认识错误,非有执有,是遍计执;缘生法的实性,即一切法的空性,是圆成实。无著从一切法上观察三相:谓遍计执的一切法,依他起的一切法,圆成实的一切法。从一切法上说三相,佛法中是有的,像本经就是从一切法上显示三相,如下经文说三相时:“谓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别乃至为令随起言说”;“谓一切法缘生自性”;“谓一切法平等真如”。虽然如此,但主要的还是以一法为出发说明三相较好!

丁三约三相显胜义

戊一直申显了教

己一疑问

尔时,德本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于诸法相善巧菩萨’。于诸法相善巧菩萨者,齐何名为于诸法相善巧菩萨?如来齐何施设彼。为于诸法相善巧菩萨”?说是语已。

直申显了教的当机众,是德本菩萨。功德的根本,叫德本。什么功德是功德的根本?人天功德吗?不是!有漏功德吗?不是!要通达胜义谛后,以无漏慧领导所修习的六度万行,才是功德的根本。经说:般若是功德本,大智本行是万行本。德本菩萨这时起来禀白佛陀说:世尊!如你曾经说过的于诸法相善巧菩萨,所说于诸法相善巧菩萨的这话:一、要怎样方可叫做于诸法相善巧菩萨呢?二、如来看他具有怎样的资格才施设他叫做于诸法相善巧菩萨?这我很不明白,请佛为我及诸大众慈悲开示!

诸法相的相是体相或体性,也可约相貌讲,就是诸法的不同形态。性相是一还是异呢?有说是异的,如性相二宗的水火不融;有说是一的,如性相融通论者。从外表的形式及性相的对立看,二者是有差别的;从内在的理性及唯说性说相看,二者是可通用的。如法相,有处就说法性,三相,有处就叫三性;虚妄相或叫虚妄性,可见性相是不可分的。一切法,是蕴、处、食、界及三乘的圣法。分别这一切法的体性相貌,理解这一切法的真实体相,名为善巧诸法相。

己二佛答

庚一长行

辛一赞许

尔时,世尊告德本菩萨曰:“善哉!德本!汝今乃能请问如来如是深义;汝今为欲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愍世间及诸天人阿素洛等;为令获得义利安乐,故发斯问。汝应谛听!吾当为汝说诸法相”。

辛二正说

壬一诸法相

癸一法说

“谓诸法相略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遍计所执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圆成实相。云何诸法遍计所执相?谓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别乃至为令随起言说。云何诸法依他起相?谓一切法缘生自性,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乃至招集纯大苦蕴。云何诸法圆成实相?谓一切法平等真如。于此真如,诸菩萨众勇猛精进为因缘故,如理作意,无倒思惟为因缘故,乃能通达。于此通达,渐渐修习,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方证圆满。

德本菩萨请问齐何名为于诸法相善巧菩萨;如来答为于诸三种法相善巧者是,所以此下就来说明三种法相。

一者遍计所执相:所执二字,是奘译特有的,余译只名遍计相。所执二字的有无,在意义上很有出入。只名遍计相,是侧重所遍计境说;名遍计所执相,就侧重能遍计心说了。遍计即遍所计。谓能认识的心识,在所认识的境上,周遍所计,叫遍所计。遍有种种的意思。如意识,有思惟、考察的种种行相,如是周遍的生起计执,名为遍计。如眼识见各式各样的物相,耳识听各式各样的声音……,身识接触各式各样的触相。都含有遍计的作用。摄论说到唯有识时,有唯一、唯二、唯种种的不同,唯种种,就是周遍所计。遍计相的相,就所遍计说,是在认识境界时,内心上觉得怎样的相貌,是为遍计的相。

遍计,有能遍计、所遍计。能遍计,是能认识的心心所法;所遍计,是所认识的一切行相。一切行相是所遍计,学者没有异议;心心所法是能遍计,见解就有差别了。有漏心心所,八识论者看来,有八个心王及其相应心所,但诸心心所,是否都可为能遍计呢?安慧说:有漏的八识心心所,都是能遍计,因同以虚妄分别为自性的,同有似能所取现起的,即阿赖耶也以遍计种为所缘的。所以他说:执我执法的是第六识,执我不执法的是第七识,执法不执我的是第八识及前五识,我法俱不执的是无漏清净识。护法说:有漏心心所,能有遍计作用的,唯只执我法的六七二识,无执的前五及第八识,是没有能遍计的作用的。因能周遍计度分别执为我法的识,必定是慧,且与无明相应的。所以他说:六七二识执法,五八诸识不执我法。二师异见,表列如下:

二者依他起相:一切有为诸法,仗因托缘,依他而起,叫依他起,相是依他生起的诸法不同相貌,名依他起相。摄论说:“从自熏习种子所生依他缘起,故名依他起;生刹那后无有功能自然住故,名依他起”。这意思,是论师的另一解说,本经中看不出这种说法,所以也就不去谈他。

三者圆成实相:圆有普遍的意思,即在一法上是这样,在一切法上亦然。加深了也是奘师加添的,余译没有。成是成就,谓诸法的体性,本来如此。实是真实,谓诸法的体性,不虚不谬。合言之。一切法的真实性,本来如是,普遍如此,名圆成实性。摄论说:没有变异而为清净所缘善法最胜的实性,名圆成实。成唯识论说:二空所显的那圆满成就的诸法真实性,叫圆成实性。

平常说的虚妄颠倒,有两个意义:一是似有的,二是非实的。似有,谓本来没有,但在错误的认识上,觉得他好像是有。非实,谓似有的法,究其真实,是没得的。众生根机不同,如来解说即异。般若说一切法是因缘所生,皆所生的诸法现相,是假名不实的,若把他当实在看,就要起惑造业流转生死了。唯识说诸法是因缘生的,缘所生的诸法,不是没有,没有的是内心想象怎样怎样的那颠倒虚妄。所以,因缘现起的依他起相是有的,妄所计执的遍计相是无的。从胜义谛说:龙树主张胜义就是空性,毕竟空性即胜义谛。真常唯心者说:胜义就是空性,是不了义的,因为诸法实性,不但是空,同时也是不空的,像后期大乘的如来藏、佛性等,都是从这空中不空而建立的。从世俗谛上产生的假名有与依他有的思想,是性空者与唯识者两大思想的基本不同点。性空者是自空派,即因缘生的诸法,本身是空的;唯识者是他空派,他把世俗分为两分,一是缘起的,是有;一是假名的,是空。本经属他空派的唯识思想。

什么叫做遍计所执相呢?谓一切法的名假安立及假名安立的自性、差别,……为令随起言说,叫做一切法的遍计所执相。一个有情,不论是天、是人、是畜生,在他认识上觉得怎样,要以言语说出这是什么,那是什么,都各有他的名称。如说这书就是这东西,这东西就是这书。内心上有这想象、感觉,就是假名,不一定要口头说出来,才叫假名。依此起名、假义、假相安立的诸法自性,诸法差别,是遍计所执。自性是自体的意思,自体上有众多的差别义,叫差别。如色法,青黄赤白是他的自性;可见不可见、可对不可对;有形没有形,……是他的差别相。自性、差别,依假名安立,离了名义,自性、差别是不可知的。胜义谛相品的幻师喻,就是依错误认识的名义假设的,离此,大象身想、大象身的差别想,是都不能存在的。

名假安立,通有漏的心心所,较口说的语言,广泛得多,如二禅天的有情,言说虽不起了,但假名安立还是存在的。又如现见的猪马牛羊,微细的昆虫蚂蚁,言语虽很欠缺,而感觉是有的,有感觉就不离名假安立。外国人同我们说话,不知说的什么,于是就觉得他说的没有意义,后来了解了,方知不是没有意义。又如婴儿,最初什么也不懂,吚吚唔唔的说东话西不知说的什么,后来认识丰富,就可明确的说出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所以名假安立,主要的是认识问题,不是言说问题。言说只是思想的表面化,是彼此传达意义的工具。实际所说的话与法毫无关系,不过习惯久了生起共同见解,一说什么,就对那个生起某一种的认识。

什么叫做诸法依他起相呢?谓一切法的缘生自性。这个有时那个就有,这个生时那个就生,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招集纯大苦蕴的十二因缘,是为依他起相。佛教唯一的特质及不共世间的正法,就是缘起。有情的生命相续,也就以这十二缘起而建立的,所以佛教以众生生命为说明的中心。有了有情,自然就有为有情往来的世界;因此,佛教不多谈世间。此有彼有,是说无明有、行就有,……生有、老死就有;此生彼生,是说无明生、行就生,……生生、老死就生。纯大苦蕴,是十二因缘的总句,因为由烦恼业招感五蕴的苦报身,纯粹是苦的,所以名为纯大苦蕴。

此有彼有、此生彼生的‘生’‘有’二字,有什么不同?缘起,是因果法的联系,有因决定有果,有果决定有因,因果是相互依存的。有,是存在的意思,有时表面上看似没有,但潜存的势力未失,由此潜力,将来就可感果。此有彼有的宣说,是对治无因论的,他说无因可以有果,佛说无因即无果,要因有果才有。有是存在,为永久不变的存在?还是有变化的存在?很多哲学家说:诸法的生起,各有他的本体,本体是诸法的特定本因性,永久不变的。像常因论的数论外道说:万法从自性出发,由自性与勇麈闇三德发生关系,就现起一切法。所现起的一切果法,有变化的,能现起的因性,是永恒不变的。佛教说果存在因就存在,因若灭亡果也不存在。所以此生彼生的宣说,是对治常因论的妄执的。由于常因、无因论的不能建立因果的联系,所以佛才以众生的惑业因性,招感五蕴苦果,建立依他起的缘起因果。

什么叫做诸法圆成实相呢?谓一切法的平等真如是。平等,就是遍一切一味的无差别无高下的胜义谛性。菩萨行者,第一要以勇猛精进的因缘去实践,第二要以如理作意无倒思惟的因缘去观察,然后方可于一切法的平等真如通达、修习、作证。诸法的实相,是凡夫所不知而唯菩萨始能了达的真理,如不精进不退、勇猛不懈、实事求是的实行,固不能通达;若但一味实行而不明白他的道路,亦复不能证得,所以须要无错乱无颠倒如法合理的作意思惟。通过这两步骤,就能通达遍一切一味的平等法性了!通达,是大乘初地见道时的见道位。由此进一步的渐渐修习,入于修道位,即为十地。在修道的过程中,一层深一层的认识诸法的实相。到了最后,就于无上菩提,圆满证得了。本经虽说法无性为三乘同证,但究竟圆证无上菩提,唯佛与佛,非二乘所能。

本经的三相,是在一切法上开显的,所以说一切法名假安立,一切法缘生自性,一切法平等真如。三相既在一切法上开显,那要怎样才能理解他呢?唯识学者说,由遍计执去了知。凡夫认识上觉得怎样,有种种的计执,这是遍计的名义性。因为所认识的是名义性,所以不能证见依他、圆成;虽然如此,但也多少知道依他一点影像。外在的山河大地、内在的精神肉体,他的存在,是不是因认识而存在的?当知有认识时,固有一切法的存在,无认识时,法还是存在的。这存在的一切法,就是依他的缘起性。错误认识的遍计名义性,虽不是实在的,如幻现起的依他缘起性,却是因果相织相成而存在的。由此可知,在依他的缘起性上,能显示遍计的名义性,在遍计的名义性上,能反应依他的缘起性。不过真正了知依他,必待通达真如以后,所以说:“非不见真如,而能了依他”。比方水中的树影,不是树的本质而认为树,自然是错误(遍计)的;但岸上确有真树在,没有,水中不会有树影的。所以见到水中的树影,多少可知真树的本质是怎么回事。从认识探究一切法,是错误的,不实在的,但实际上要有如是因如是果,才能成为生死流转。若要从生死流转中解脱过来,还灭涅盘,须从依他的缘生性上,正确的理解成实的寂灭性。如此,方知建立三性的所以。不然,就不理解为何要说三相了。

癸二喻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