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第九讲)

智敏***∵∵讲授

1.回顾、复习(述记原文、名相注释)

[名相注释]

《成唯识论》卷二云:“有情本来种性差别,不由无漏种子有无,但依有障无障建立。如瑜伽说,于真如境,若有毕竟二种障者,立为不般涅盘法姓;若有毕竟所知障种非烦恼者,一分立为声闻种姓;一分立为独觉种姓。若无毕竟二种障者,即立彼为如来种姓。&rdquo

证转依果:《成唯识论》卷九云:“由数修习无分别智,断本识中二障粗重,故能转舍依他起上徧计所执,及能转得依他起中圆成实性,由转烦恼得大涅盘,转所知障证无上觉,成立唯识,意为有情证得如斯二转依果。&rdquo

[述记]中边等说二取非有,依他二取,其体非无。摄论等说,唯二等故。若无依他见相二分,即违厚严及诸圣说唯量唯二、能所取缠见种种等。故今唯有非有似有依他内识三分而生,都无少分离心之外徧计所执实二取现,故无少法能取少法。说唯识言,令其了达,不生愚昧,谓彼为有。

[名相注释]唯量唯二,能所取缠见种种等《成唯识论》(卷八二十九页)云:“诸圣教说唯量、唯二、种种,皆名依他起故。”《摄大乘论》(卷二所知相分第三)云:“唯识、二、种种。”彼云唯识,此言唯量;彼言二者,此言唯二。彼自解言,唯量者,无境故;唯二者,有见相故;种种者,种种行相而生起故,由有见相,得成二种,故见相分是依他起。《佛地经》云:现身土等。及前第二卷所引四圣教,皆有二、三、四分,故言种种,皆名依他起故。又种种者,是见分相分,各有种种行相,义如《摄大乘论》说。

[述记]论曰:唯遮外境,不遣相应。问:何名相应?答:成唯识论第三卷说,谓心心所行相虽异,而时、依同,所缘、事等,故名相应。即具四义,除同行相,乃名相应。

[回顾]此中二取,都无少实,唯有自证,似彼而生,唯取自体,故无少法能取少法。愚者不知,谓离识体有实二分,故说唯识,令其了知。

[名相注释]故无少法能取少法《成唯识论》卷七云:“谓识生时,无实作用,非如手等亲执外物,日等舒光亲照外境。但如镜等,似外境现,名了他心,非亲能了。亲所了者,谓自所变。故契经言:‘无有少法,能取余法,但识生时,似彼相现,名取彼物。’如缘他心,色等亦尔。&rdquo

[述记]

量云:……此成心外境,非内心所缘,次成心内境,定不离于识。量云:……又亲所缘,决定不离心及心所,所缘法故。

如世有人,眼有眩翳,意识遂于空中见有发蝇等。等者等取空花黄色、第二月等,眩是乱病,翳是障疾。眼病为缘,意见发等,此中都无少分实义。由眼有病,以眼为门,意见蝇等,非即眼识,能见发蝇。如以手等按一目时,意识便见第二月现,非即眼识,见第二月。第六意识,以眼为门,同时明了,状如眼见,实非眼见,以五识中无慧执故。成唯识说:现量证时,不执为外,后意分别,妄生外想。故自相分,识所变故,亦说为有;意识所执,妄计度故,说之为无。此护法等说唯六七有执者,解摄大乘说能计度者是意识故。若安慧等说八识中皆有执者,以此等论诸文为证……。

广此等诤,如成唯识。瞿波论师同护法释,以眼为门,意识能执。无有道理五识缘无,无分别故,一向缘实。如阿毗达磨经偈中说:无有眼等识,不缘实境起;意识有二种,缘实不实境……。唯缘实境,妄习内缘,所见外境,皆非实有。亦如发蝇,所见蝇蛇喻亦如是。故成唯识云:如患梦者,患梦力故,心似种种外境相现,缘此执为实有外境。虽有此喻,理仍未显,应更立量。

2.正讲新文(述记原文)

今言唯识,但言三界,且略但依染依他说,妄执分别,唯染污故,理实亦有净分依他。净分依他,唯识异说,至下当叙,不繁烦显。然心、心所,依世俗谛,非真实有,依他起故,如幻事等。若依胜义,非实非不实,心言绝故。

依清辨等,破有为空: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彼似比量,非真比量。若我真性,离心言故,有为非空;若汝真性,非极成有,唯是空故。故今所说,于理无违。为遣妄执心心所外实有境故,说唯有识;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

问:虽知离心实境非有,心内之境,为如于心,亦是实有,为有异耶?

答:成唯识论第十卷中,略有三说。第一师说:然相分等,依识变现,非如识性依他中实。不尔唯识理应不成,许识内境俱实有故。

第二师说:或识相见等从缘生,俱依他起,虚实如识,唯言遣外,不遮内境。不尔真如亦应非实。境既同识,何名唯识?应名唯境。虚实同故,识唯内有,境通外故;恐滥于彼,但言唯识。或诸愚夫,迷执于境,起烦恼业,生死沉沦,哀愍于彼,但说唯识,令自观心解脱生死,非说内境如外都无。虽有内境,亦不如心,此中但说如心实者。

第三师说:或相分等,皆识为性,由熏习力,似多分生,真如亦是识之实性,故除识性,无别有法。此第三师安慧等,前二师义护法等宗,然有别说。合而论者,第二师说胜,无过失故,识者自知。然佛地论,但有一说,同第一师。

论:即于此义,有设难言。

述曰:上来总辨初立论宗,唯识无境。自下第二,释外所征,广破外执。于二十颂中大文有七。此下第一有十四颂,小乘外道,四事难识境无,却征实境执。二、“诸法由量刊定有无”下有一颂半,释小乘等以现量证境有,返破忆持执。三、“若如梦中虽无实境”下有半颂,释小乘外道以梦例觉时应知境无失。四、“若诸有情由自相续”下有半颂,复释外难二识成决定,外境非无失。五、“若如梦中境虽无实”下,次有半颂,复解外难梦觉心无异,造行果差失。六、“若唯有识无身语等”下,次有二颂,又释外难无境杀等无,返诰他宗失。七、“若唯有识诸他心智”下,次有一颂,又释外难不照他心智,识不成失。

丙一∵破小乘外道四事难识境无,却征实境执∵分三

丁一∵初六颂四事问答外境无∵分二

就第一中文复有四:初有一颂,小乘外道四事难境无,证知非唯识;第二“非皆不成”下,次有五颂,释四难非理,故知是唯识;第三“此教非因”下,次有三颂,释有情法二无我教,引教难不成,故知唯有识;第四“复云何知佛依如是”下,次有五颂,返破外人外境非实有,故知唯有识。或分为三,合初二段,总为一段,四事问答外境无故。

于初难中,先标外难,后叙难。今“即于此义,有设难言”者,标外难也。谓此所难,无实外征,论主假作经部诸师,为此问意,故言设难。又设谓施设,即实经部施设此难。

附[科判]

乙二∵释外所征∵广破异执∵分七∵……………………即于此义,有设难言

丙一破小乘外道四事难识境无,却征实境执∵分二

丁一初六颂四事问答外境无∵分二

戊一先一颂难…………………………………若识无实境,即处时决定,

相续不决定,作用不应成。

戊二后五颂释分二

己一初二颂答非不成分二

庚一初一颂答别难不成………………处时定如梦,身不定如鬼,

同见脓河等,如梦损有用。

庚二次一颂答总难不成………………一切如地狱,同见狱卒等,

能为逼害事,故四义皆成。

己二次三颂破外救义分三

庚一初一颂破大众部犊子部计………如天上傍生,地狱中不尔,

所执傍生鬼,不受彼苦故。

庚二次一颂破有部计…………………若许由业力,有异大种生,

起如是转变,于识何不许。

庚三后一颂破经部计…………………业熏习余处,执余处有果,

所熏识有果,不许有何因。

丁二次三颂释外所引有色等教为证不成∵分三

戊一初一颂说色有别意………………………依彼所化生,世尊密意趣,

说有色等处,如化生有情。

戊二次一颂说色有密意………………………识从自种生,似境相而转,

为成内外处,佛说彼为十。

戊三后一颂说色有胜利………………………依此教能入,数取趣无我;

所执法无我,复依余教入。

丁三后五颂返破外人外境非实有∵分三

戊一初一颂合破外小…………………………以彼境非一,亦非多极微,

又非和合等,极微不成故。

戊二次三颂正破小乘∵分二

己一初二颂破极微有合无合不成∵分二

庚一初一颂设答不成…………………极微与六合,一应成六分;

若与六同处,聚应如极微。

庚二后一颂破救不成…………………极微既无合,聚有合者谁;

或相合不成,不由无方分。

己二后一颂破极微有分无分不成…………极微有方分,理应不成一;

无应影障无,聚不异无二。

戊三后一颂正破外道设破小乘………………一应无次行,俱时至未至,

及多有间事,并难见细物。

丙二释外人难现量证境有返破忆持执∵分二

丁一初一颂释现量证……………………………现觉如梦等,已起现觉时,

见及境已无,宁许有现量。

丁二后半颂释忆持执……………………………如说似境识,从此生忆念。

丙三释小乘外道难以梦例觉时应知境无失……………未觉不能知,梦所见非有。

(半颂)

丙四复释外难二识成决定外境非无失…………………辗转增上力,二识成决定。

(半颂)

丙五又释外难梦觉心无异无造行果差失………………心由睡觉坏,梦觉果不同。

(半颂)

丙六又释外难无境杀无罪返诘他宗失二

丁一初一颂解……………………………………由他识转变,有杀害事业;

如鬼等意力,令他失念等。

丁二后一颂诘……………………………………弹咤迦等空,云何由仙忿;

意罚为大罪,此复云何成。

丙七解释外难不照他心智识不成失……………………他心智云何,知境不如实,

如知自心智,不知如佛境。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第九讲)

1.回顾、复习重点内容

今天我们讲课的方式要改变一下。很多人反映,消化不良了,听讲之后,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消化、查资料。我们今天开始,把以前积下来没来得及抄的笔记,利用这个时间抄下来。松一点,不要那么紧张。另外,我们试行一下,讲经的时间有所调动,讲一天、消化一天。那么讲的这一天内容要比较多一点,加深一点了;还有笔记,也要有点时间去整理一下,在讲课的第一天或者第二天,先抄笔记,有些笔记该抄的就抄一下,不抄的话,我念一道,大家心里边就没有一个底。这样子时间充裕一些。真正要用功的人,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如果是在常住里担任了比较繁忙的职务的人,确实自己参考的时间就很少。我自己就有这个感觉,我是吃老本,这些都是以前在南普陀备了课的,如果是现在来备课,那是来不及的。一天到晚接待什么的,还要写信,还要接电话,还有很多事情都要干,看书的时间确实很少。这个(备课)一天至少要两小时到三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够找到一些资料,匆匆忙忙地哪里去找呢?真正要学好的话,时间要充裕一些。

现在我们讲课是放慢了,两天一次,但要求高了。这样子有充裕的时间参考、复习、讨论的情况下,学习的成绩、效果会提高一点。会自己参考、会用功的人,就要在小组复习、讨论的时候带动大家如何用功。有一些人从来没有自己自习的习惯,学校里读书时就没有,到了出家之后更没有,这样子的人,就要希望人家带动了;自己不会,要人家帮带了。那么人家带的时候,自己要有一个要求,希望自己在人家的带动下,也能够走上学习的正道。

《唯识》这一门功课,在学校里是大学的哲学系的功课,并不是很低的。如果自己感到是小学水平或者初中水平的,不会没有困难。有了困难怎么办呢?克服啊,靠自己的努力来克服,靠人家的帮助来克服。我们第一是讲课,第二是讨论,讨论中间比较有水平、水平高一点的就可以辅导;在辅导之下,自己再回去用功,不懂的再提问,翻来覆去地把它研讨,总会搞懂。这是我们的要求(期望)。

今天我们就把以前记下的笔记,抄好之后,略略地把它解释一下。第一个是什么呢?第一个是……这个次第也没有了,有些是前面的摆到后头去了,我们按卷页数的先后来说。

[回顾]《成唯识论》卷二云:“有情本来种性差别,不由无漏种子有无,但依有障无障建立。如瑜伽说,于真如境,若有毕竟二种障者,立为不般涅盘法姓;若有毕竟所知障种非烦恼者,一分立为声闻种姓;一分立为独觉种姓。若无毕竟二种障者,即立彼为如来种姓。&rdquo

这是我们以前讲的五种性的问题。难陀的看法是有新熏种子,无漏种子是可以新熏的——定性的声闻或者是定性的一阐提,他们可以熏成无漏种子,可以成就声闻、缘觉乃至菩萨的菩提、成佛的大菩提。就是说,无漏种子不是固有的、是能新熏的。这样的话基本上就把五个种姓都打破了。这是难陀一系的古学。而护法菩萨这一派,他们认为固然本来种子是有,新熏的种子也有,但是五种姓还是五种姓。那么这个“新熏”怎么熏呢?就这个问题,我们把一些资料抄给大家看一看。这都是《成唯识论》的东西了。

它说:“有情本来种姓差别,不由无漏种子有无,但依有障无障建立”,有情本来五个种姓的差别,并不在乎有没有无漏种子;本来没有无漏种子的,即使你新熏有了,也不一定能成就声闻、缘觉乃至佛,还要看什么?重要的是看什么?是看你有没有这个“障”!所以说不在于有没有无漏种子,主要是依靠有障、无障来建立他的种姓。有障,他就不能证涅盘;没有障,他就能证涅盘。有障里边(有两个障:烦恼障、所知障),有所知障、没有烦恼障的,能证声闻、缘觉的涅盘;两个障都没有的,能证佛的大般涅盘;如果两个障都有的,再怎么把无漏种子熏下去,也还是个一阐提,什么都证不到。所以他这样子建立,虽然有新熏的无漏种子,但是并不影响五个种姓。这是护法菩萨这一派的主张:依靠有障无障来建立五个种姓。

“如瑜伽说”,他根据《瑜伽师地论》说,“于真如境”,真如境就是空性,对这个证空性,假使“有毕竟二种障”(毕竟二种障就是不可克服的两个障,烦恼障、所知障的种子是具备的),那么这一些人就叫“不般涅盘法姓”——一阐提!他这个烦恼障、所知障的种子是毕竟消灭不了的,再怎么地把无漏种子熏进去,这两个障都给障住了,既不能证涅盘,更不能证菩提。这就是一阐提,永远的在生死轮回之间,不能得到涅盘性。这是最下的一种。另外一种,“若有毕竟所知障种非烦恼者”,他有不可克服的所知障的种子,但是烦恼障的种子是可以克服的、不是毕竟的,这一类人,“一分立为声闻种姓,一分立为独觉种姓”,烦恼障断了之后,钝根的,为声闻;利根的,为缘觉。这是烦恼障能断、所知障不能断的一种。“若无毕竟二种障者,即立彼为如来种姓”,若是烦恼障、所知障都能够断的,这两种障的种子都不是毕竟的,虽然有种子,但是能克服,那么这一类的人就是大乘种姓,他就能够证佛的果。

这样子解释之后,无漏种子的“新熏说”跟“五种姓”就不会打乱了。所以护法菩萨这一派认为五种姓是有的,尽管种子是可以新熏,但是并不影响五种姓,五种姓还是五种姓。所以玄奘法师,当他要回国的时候,他表示想弘扬一乘的说法,被戒贤论师骂了一顿,说:“你们支那的人没有什么很深的智慧,怎么可以乱套呢?五种姓是肯定的,不能抹灭的。”他就是根据这个理论,要看两个障的种子有没有。如果有的话,就不能证大般涅盘;假使不是毕竟的,虽然有种子,但是可以克服的,那还是可以证到涅盘。这一个资料给大家作参考:为什么有新熏的无漏种子,还要说五种姓不能动摇呢?就是这个道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