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二、生(分二科)∵∵寅一、征

云何生?

这是第二科「生」。「意地」里面分五科。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第五科作业里面,分二科。第一科「约通相辨」。第二科「约最胜辨」,这个「最胜辨」里面分十五科。第一科是「分别所缘」。到第十四科,是「死生」。「死」,前面讲完了,究竟「死」是怎么情形,说完了。现在是第二科,说到「生」,一个生命的开始,是怎么一种情形?分二科。第一科是问,「征」。「云何生」,前面一大段说死明白了,「生」又是怎么个情形呢?下面解「释」,解「释」里面分二科。第一个是「略」。第二科是「广」。略说「生」的道理,分二科。第一个「标所由」,「标」出来「生」的原因,为什么会「生」呢?

寅二、释(分二科)∵∵卯一、略(分二科)∵∵辰一、标所由

由我爱无间已生故。无始乐着戏论因已熏习故,净不净业因已熏习故。

「由我爱无间已生故」,这「生」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我爱」。执着有我,爱着我的自体,是「我爱」。这个就是末那识,第六识当然也是有「我爱」,通于六识的;从无始劫来就有这种「我爱」,从来就是不间断的现起这样的「我爱」,这是第七末那识,这样子。「已生故」,久远以来就是这样子,这就是生死的一个原因。生命开始的一个原因,这是第一个原因。

「无始乐着戏论因,已熏习故」,这是第二个原因。就是从无始劫以来,久远以来,「乐着戏论」:「乐着」,也就是爱着、也就是染着、也就是执着,执着这个「戏论」。「戏论」,就是一切因缘生法,都是空无所有的,都是虚妄不真实的;但是我执着它是真实的,这就是「戏论」。在执着的一切法相上,安立种种的名句文。依名句文而有种种的语言分别,从语言分别上,又引起种种的执着烦恼,不断的这样虚妄分别,这都叫做「戏论」,都是不真实的,这样子「乐着戏论」。你不断的这样「乐着戏论」,就在阿赖耶识里面,熏习了名言种子。使名言种子,亲生一切法的力量,它是亲生一切法的力量,那么就叫就「因」。这种「戏论」是一切法生起的原因。

这种「因已熏习故」,就是在得果报之前,久远以来不断熏习,已经熏习成就了,这「因」已经成就了。这是第二个原因。第三个「净不净业因已熏习故」,或者是染污的、或者是不染污的,这样的业就是内心里面有目的,而表现在身、口上的行为,这叫做「净不净业」。这样的「净不净业」,它也是受生死的一个原因,也是「已熏习故」。实在这就是《摄大乘论》里面的那个三种熏习。

这个「净不净业」,就是那个有支种子。「无始乐着戏论因已熏习故」,名言种子。「由我爱无间已生故」,就是我执种子。就是《摄大乘论》的三种熏习,一样的。「无始戏论因」,这是因缘;「净不净因已熏习故」,是增上缘;那么「由我爱无间已生故」,它也是增上缘。这是「标所由」,就是立出来生死的原由,就是因为这三种熏习,才有生命的开始。

辰二、释得生

彼所依体,由二种因增上力故,从自种子即于是处,中有异熟无间得生。

这是解「释得生」的情况。有了因就有果,果就是所生,因是能生,这个「释得生」。「彼所依体」:这个「彼」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我爱。就是我、我执,它所依之体就是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因为色、受、想、行、识是所爱的,这个「我爱」,是能爱的。这所爱的体,这我爱的所爱的体性,就是这个果报,就是色、受、想、行、识的果报。

这个「生」,「云何生」:这个「生」,就是指生命体的出现,叫做「生」。就这个色、受、想、行、识,由无而有了,就叫做「生」。这所依体的这个色、受、想、行、识,怎么出现的呢?「由二种因增上力故」,就是由前面的名言种子、这个有支种子,这个「净不净业」,这两种因的力量;这个「增上」,表示这个力量很强大的。前面列出来三种,而这底下只说二种,而实在这个「我爱」是通于下面名言种子,也通于「净不净业」的。因为你名言戏论的时候也以「我」为基础的;造作净不净业的时候,也是以「我」为基础的。

如果若「无我」的时候,就是圣人的境界了。圣人的境界那是第一义谛的境界,就不会有名言的戏论,也不会去造作「净不净业」的这种事情的。所以「我爱」,是名言戏论、「净不净业」的基础,是这样意思。所以说到这两种也就包括了「我爱」了,包括「我爱」在里面了,由这两种的力量,也就是这三种力量。「∵从自种子」,这彼所依体,这个五蕴,这个果报身体,就从它自己的种子那里就出现了,这个就是「无始乐着戏论因」,是这个五蕴的种子。「净不净业」,是帮助这个种子,帮助这名言种子去得果报,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从自家的种子,就出现了它的果报了,但这里边是怎么回事呢?

「即于是处,中有异熟无间得生」:这个「是处」,就是这里,就是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你若是造了净业,那就是在人天这个地方;你若造不净业,那就是在三恶道那个地方。所以「是处」,就是六道的地方了。在这个地方,「中有无间得生」、「异熟无间得生」。这个「中有」,就是中阴身,中阴身就出现了,「无间得生」。那个「死有」就结束了,有生有、本有、死有、中有,四个有。这中有,我们前面解释过,死有和生有之间那个生命叫做「中有」。这个「异熟」,就是果报,就是生有和本有,叫做果报。那么这个死有的一刹那灭掉了,「中有」就「无间得生」;中有死掉了,这「异熟无间得生」。这里说是同时的。「中有无间得生」,从自种子「无间」而生中有,「无间得生」异熟的果报,是这样意思。

这个怎么生呢?就是这么生的,就是你有「我爱」、我执的熏习,有「乐着戏论」的熏习,有「净不净业」的熏习的因,所以就生出来果报了,这是「略」解释,简略解释。这以下第二科是「广」解释。

卯二、广(分二科)∵∵辰一、总明五趣(分二科)∵∵巳一、中有生(分二科)

午一、有色界有(分七科)∵∵未一、彼生时

死生时如称两头,低昂时等。

这以下是第二科「广」解释,「广」解释又分两科。第一科「总明五趣」,那么没有列出阿修罗的名字,所以就是五道,先「总明五趣」。这分两科。第一科说「中有生」。第二科说「异熟生」。现在说「中有」。「中有生」分两科。第一科是「午一、有色界有」,那么无色界就是没有了,先说「有色界有」。这一大科里分七科。第一科是「彼生时」,彼中有生起的时间。「死生」同「时如称两头,低昂时等」。「云何生?」那么中有生了,异熟也生了,这个生和死是对论的;而死和生是同时的,一刹那间死了,就那一刹那就是生了,是这样意思,死、生是同时的。说一个譬喻:「如称二头,低昂时等」,像我们人用它来量物的轻重的时候,轻重的时候是用这个「称」。那个「称」是「两头」的,一头「低」、一头「昂」,一头高、∵一头低,这高和低是同时的。现在这里我们原来这个生命体,在死亡的那一刹那,同时就是生的一刹那,也是这样死生是同时的,这么讲法。

未二、彼根形(分二科)∵∵申一、根

而此中有、必具诸根。

第一科是「彼生时」。第二科是「彼根形」。说到这个中有的「根」、中有的「形」相,说到这两件事。这两件事第一科,先说「根」。「而此中有,必具诸根」,先说这个中有,异熟现在不说。中有生的时候呢?「必具诸根」,一定是具足六根,六根都是具足。这个中有是化生,胎、卵、湿、化四生。这四生之中它是属于化生,化生是无而忽有,就是原来没有忽然间就有了,和胎生、卵生、湿生,不一样。它无而忽有,这业的力量,由净不净业的力量,无而忽有,身分顿起,这身体忽然间就出现了;所以决定是具足六根的,是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具足的,这是说到「根」。

申二、形(分二科)∵∵酉一、别辨相(分二科)∵∵戌一、造恶业者

造恶业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阴暗夜。

这底下是第二科是「形」,就是中有的「形」相,中有是什么样子呢?这是说一说,分两科。第一科「别辨相」分两科。第一科「造恶业者」,或者是造善业。这个「造恶业」的中有是什么样子呢?这「造恶业」的人,他所得到的中有的生命,「如黑羺光」,就像黑色的羊的光那样子。这个「羺」,我查字典是胡羊,胡不是汉人,就是蒙古人。匈奴,古代是匈奴,后来说是蒙古。蒙古他们的那个黑色的羊,黑色的羊,那黑色的光。这个中有就是黑色的羊。「或阴暗夜」,或他那黑的颜色,就像黑暗的夜间,是没有月光、也没有星光,黑暗的境界的样子,这个中有的样子,就是那样了,是黑色的。

戌二、作善业者

作善业者,所得中有,如白衣光、或晴明夜。

「作善业者,所得中有,如白衣光」,说这个人,他不做十恶业,不做五逆十恶,受持五戒十善,修学善法;那他所得到的中有,「如白衣光」,像这个白色衣服那样的光,像那样子,是个白色的。在四川有一个姓朱的是个大学教授,他曾经有一本书,也流行一个时期,好像这个人是抗战时期还在。说他死的时候,白光冲天,那可见这个人是很有一点修行。「如白衣光」。「或晴明夜」,没有云,而有月光,那样的夜间的一个形相。这个中有的相貌是那样。

酉二、明为境

又此中有,是极清净天眼所行。

前面说是辨中有的形相,这一科完了。现在第二科「明为境」,说他是「天眼」所见境界。「又此中有」,说人死了,是有「中有」。我们不要误会,中有不是鬼;中有是通于地狱、饿鬼、畜牲、人、天的,没有正式得果报之前,先是中有的身体,是这样子。那么你说有「中有」谁看见了?「是极清净天眼所行」,这是「极清净」的「天眼」通所见的境界,你没得「天眼」通的人不得见,是不得见。

这个「极清净」的「天眼所行」,是得到四禅的人,得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个禅里面,你得到一个禅,你再修天眼通成功了,你就有天眼通了。这个「极清净天眼所行」这个意思,就是你得的这个禅要特别清净。这个意思这个禅,有味禅、有净禅、有无漏禅。这个味禅就是得了禅的时候,爱着禅的味,爱着禅这个轻安乐的味道,那就不是极清净的禅。若净禅就是不爱味、不爱着也不生高慢心,这样子的禅,叫极清净的禅。由这样的禅去修天眼通成功了,有天眼通了,那叫「极清净天眼」。就是这样意思,「即清净天眼」。

这样的禅,多数那是要佛教徒才行,佛教徒得到四禅的时候,在四禅里面修四念处,就能够把爱着禅的这个爱着心取消了,清除了,那么这个禅就是净禅。但是这个时候还没能得圣道,得圣道就是无漏的。所以这是「极清净天眼所行」的境界。这个中有是这样的天眼才能见到的,一般人不得见,见不到。

未三、彼爱欲(分二科)∵∵申一、离先我爱

彼于尔时,先我爱类不复现行,识已住(往)故。

这个木版本的《瑜伽师地论》,是「住」,「识已住故」。这个《披寻记》上面是个「往」。「识已往故」是「往」。「彼于尔时,先我爱类不复现行」,说到中有的时候,就是已经死亡了。前面假设他是人的话,这个人已经死了,死了以后才出现中有的,所以说到中有,已经弃舍了原来的果报了。这样子这个时候说「彼于尔时」,「彼」那个有情的众生在那个时候,就在中有出现的时候,在中有出现以后。「先我爱类不复现行」,在中有之前叫做「先」,就是临死还没死的时候。这个「我爱」,长时所习的「我爱」就活动起来,我要死了!没有了!这样一想,反倒爱着这个臭皮囊,叫「爱」,那叫「先我爱」。

这个「类」,「先我爱类」,这个「类」,是类似。这个类似怎么讲,这个「我爱」,第七识有「我爱」;而这个第六识也有我爱,它们是一类的。第六识的我爱,和第七识的我爱相类似,是相类似,所以叫做「类」。但是第七识的我爱,是俱生的;第六识的我爱,是分别的,也有俱生的我爱。第六识的我爱分两种:有俱生的我爱、有分别的我爱,分别所生的我爱。第七识没有分别,它是俱生的我爱,但是都是我爱,都是一类,彼此相类似,相类似还是不一样的。

「尔时,先我爱类不复现行」,不再活动了。因为那个已经离开了,把那个身体已经弃舍了,现在有新的生命,就是五蕴,有这个中有的这个生命出现了。所以那时候那个我,「我爱类不复现行」,不再现起了。这个话是那样说,在那个前一个生命要死,还没有死的时候,出现的那个我爱,当然也通于第六识,通于第六识的。那么那是好像猛烈了一点,那个我爱猛烈了一点,比平时的我爱强了一点,但是很快的,就入于无记。因为那个我爱的分别心出现了的时候,心里还是明了,这个明了心一过去,就变成无记了;变成无记,这时候开始死了,开始死亡了。那样的我爱不再现行了,这个「不」再「现行」也有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我爱没有不现行的时候,一直是我爱;一直是爱,但是有一点差别,就是有强弱的不同。这个中阴就是中有,这个时候也是有色、受、想、行、识,还是有我爱,但是这个时候,和前那个临死时候那个我爱,不那么强,有强弱的不同,应该是这么说。

这个这里我通常说守尸鬼,那就是得了果报以后,对前一个果报还有一点维护的意思,这样情形也是有,但是这个都不同了,和临死的时候,这个我爱类还是不一样,所以是「先我爱不复现行」。「识已住故」,这个「住」啊!我看那说「往」也是可以,比较好。这个《披寻记》上的解释是用「往」字来解释,而不是用「住」字。就是「识已往故」,就是他这个中阴身,中有啊!已经到受生的地方去了,不在那个死尸那里了,不在原来的生命那里,所以「先我类不复现行」这么样讲。就说这样说呢?这个「住」,应该是「往」字比较好,「识已往故」。这是第三科,一共七科。「有色界有」,一共是七科。现在是第三科,「彼爱欲」,说这个中阴身还是有「爱欲」。有「爱欲」分两科。第一科是「离先我爱」,原来那个我爱没有了。

申二、起现境爱

然于境界起戏论爱,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而生。

这是第二科「起现境爱」,是对现在所接触的境界有爱着心。说他没有我爱,并不是说他没有爱,这是境界变了,他心情上也是变了,只此而已,还是有爱,有境界爱。是「然于境界起戏论爱」,这个中阴,这个中有这个时候,他还是有爱的,先我爱虽然不活动,还是有爱。有什么爱呢?就是他接触的境界,他还是生起了「戏论爱」。即使没有好爱的,但是他还是爱,所以叫做「起戏论爱」。这个「戏论爱」的情形下面说的清楚,说的很明白,这个就是简单的这样说。

「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而生」这句话很重要。「随所当生」,这个中阴身,前边说出他的颜色,这个黑色的;若是恶业就是黑色的,像阴暗夜;若是善业,就是白色的、白光,但是究竟是什么样子?还没说得清楚,这句话说出来了。随这个中阴身,这个中有,随他的业力所应该投生的地方,投生的果报。或者是人间,或者天上,或者三恶道。「即彼形类中有而生」,他那个中有的样子,就是他当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果报,就是那一个形相,那一类中的形相的中有而生。

譬如说他是做老鼠的话,那个中有就是老鼠的样子。若是做牛的话呢?那个中有就像牛的样子。若做一条蛇就是蛇的样子。若做人,那中有就像人的样子。若做天,就是天的样子,就是这么意思。就是那样的中有就生出来了,这样说,我们对中有的面貌,就更清楚了一点,更清楚一点。「随所当生」的果报处,「即彼」果报的「形类」就出来了,出来了中有了,就是那样的中有。这是说这个中有的烦恼,中有的爱欲的烦恼,这是第三科。底下是第四科「彼眼摄」。

未四、彼眼摄(分三科)∵∵申一、见趣无碍

又中有眼,犹如天眼,无有障碍,唯至生处。所趣无碍,如得神通,亦唯至生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