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七、彼异名(分二科)∵∵申一、略标

又此中有,有种种名。

这是说中有。中有在有色界里面才有,一共是分七段,现在是第七段。「未七、彼异名」,「彼」中有的不同名称,分两科。第一科,「申一、略标」。「又此中有」,又这里边说的中有,有各式各样的名称的,什么名称呢?这底下列出来。

申二、列释(分四科)∵∵酉一、中有

或名中有,在死生二有中间生故。

「或名」字叫做「中有」,为什么立这样的名称呢?「在死生二有中间生故」,因为他在死有和生有,这两个有的中间出现的,所以名之为「中有」。这个死有,就是本有的最后一刹那,这个生命结束的时候,名之为死有。这个生有,就是生命开始的那一刹,名之为生有。在这两个有的中间,也有生命存在的,那么就叫做「中有」。这个名称就是这样的原因安立的。

酉二、健达缚

或名健达缚,寻香行故,香所资故。

这第二个名称叫做「健达缚」。「健达缚」翻到中国话,「寻香行」,他就是这个名字。就是他也要吃饭,他也要饮食,维持他的生命的,但是他和我们的饮食不一样,就是「寻」找「香」的味,或者是好香,或者是恶香;福报大就是好香,福报差一点就恶香了,他就是「行」,就是去各处走走,去「寻香」,为了寻找这个食品的香,以香为食,所以去寻,「寻行」,所以叫做「寻香行」。「香所资故」,他的生命要香的气味来滋养的,所以叫做「寻香行」。

酉三、意行(分二科)∵∵戌一、标释

或名意行,以意为依,往生处故。

「或名意行」,这是第三个名字,就是先「标释」。他这个「中有」的名字,也名为「意行」。因为什么叫做「意行」呢?「以意为依,往生处故」,因为中有,他是以「意」为依止处的,以「意」去往生投胎的那个地方去,到受生的那个地方去,那么所以叫做「意行」。

戌二、料简

此说身往,非心缘往。

这底下第二段就是「料简」,再重新简别一下。这个「意行」这句话会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呢?「意」,就是心。我心到那个地方去了,那么叫做「意行」。但是这里又不是这样意思,是「身往」。他到那个受生的地方去,是他全部的色、受、想、行、识的五蕴身都去了,不只是心。

「非心缘往」,不是心里面打妄想,想到那里去,不是这个意思;是全部的身体都去了,所以叫做「身往」。「身往」可是「以意为依」;这个「意」,就是内心的思想为主要的力量,他心里一想就全部的身体都到了。不只是心,像我们这个人坐在那里打妄想,心里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我们人是有这种境界,但是身体没到,只是心到而已;但是意生,这个中有不是这样,中有他心里想到,就是全部的身体都到了,所以这个这要加以简别,名字叫做「意行」,但实在是身行,实在是「身往」。

酉四、趣生

或名趣生,对生有起故。

这是第四个名称,叫做「趣生」。这「趣生」是什么意思呢?「趣」者,求也。这个「趣」是求。中有这个时候,他就是急急的希求到一个地方去受生去,所以叫做「趣生」。或者这个「趣」字,当「往」字讲,就是往,到那个受生的地方去,所以叫做「趣生」。

这个「趣生」他有一个意义的,就是「对生有起故」,就是对那个生有,中有的下一个情况,就是生有,就是下一个生命开始了,而那一个生命的开始呢?就是由中有到那去,他才能开始的。所以这个中有,他是对「生有」而成立的,而建立的,所以叫做「对生有」而现起的,或者这么说。所以叫做「趣生」,就是趣求这个生有的现起,他希望这个生命能够成就,新的生命能够正式的现起来,所以叫做「对生有起故」,安立名字叫做「趣生」。还是当求字讲好,「趣」者,求也。求得生有的现起,就是求得新生命的成就,所以叫做「趣生」。新生命就是生有;这样说这个生有就是所求的,中有就是能求的。中有是个求者,他求什么呢?要求得这个生有的现起,就是对这个生有安立,叫做「趣生」。

午二、无色界无

当知中有,除无色界,一切生处。

这是第二段。前边第一段是「有色界有」,欲界是有色界,色界也是有色界,这两个世界的众生死亡的时候,都有中有。那么「无色界」天呢?是没有的。所以叫做「无色界无」。这「无色界无」,是「当知中有,除无色界,一切生处」:这个「中有」这个生命是要减除去「无色界」的「一切生处」,是没有生命的,没有这个中有的。「无色界」的「一切生处」,就是四空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这四个生处,就叫做「一切生处」,是「无色界」天的「一切生处」;包括了所有的「无色界」的「一切生处」了,这「一切」的「生处」,是没有这个中有的。因为「无色界」天,他只有受、想、行、识,四个蕴,没有色蕴。中有里面是有色的,所以「无色界」的众生是没有这个中有。

这在《大毗婆沙论》上说的很清楚,因为无色界天的众生,假设在人间修四禅八定,得到色界四禅,进一步就在色界的第四禅里面修四空定,在色界的第四禅里边修这空无边处定成功了,就识无边处定,再进一步修无所有处定,再进一步修非想非非想处定,这四个空定你修成功了,死亡的时候就在那里,就是无色界天;并不是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若是欲界和色界呢?那是有变动的,有变化的。这个《大毗婆沙论》说到举一个例子。

譬如说一个人,或者是男人、或者是女人死掉了,他就变成虫,变成一个虫子。变成一个虫子,而它就在它这个死尸的身体里面,身体上面,那么虫子是属于三恶道,那么它死亡的时候是从足,这个最后业。这个识,阿赖耶识从足,从脚那里最后面,那么这个虫子就从足那里开始,它的生命在那里开始,有中有。中有就从足那里爬到头上那个鼻子来,爬到鼻子来,那么这个从足到鼻子中间的,中间这个生命就是中有。由中有,由足到鼻,这一段是中有;到了鼻以后,正式得到虫的生命体,就是生有了。就是这么远,这一个人的身体从足到鼻,要由中有到那里去,不能够只是识,从足到鼻的,所以它一定有中有。

但是无色界天的众生,这种有高深禅定的人,他若是在那个地方死了,那里就是无界天,不需要移动,不需要移转到另一个地方去的。他也是不需要有中有,一方面也是没有色的关系;一方面也不需要假藉中有去移转,所以他是没有中有的。有这种修行的人,多数不是在聚落,不是和人同住的;这个有色界定,得到初禅的人,或者是再进步二禅、三禅、四禅,乃至到四空定的这种人,无形中这种人就孤独。他和别人不能够共处,这个不是他心里孤独,因为他的生活情况自然是孤独,他一坐,一入定最少七天,那么谁和他来往呢?你打电话是不能连络他的,他也不和你连络,他没有时间,他也无所求于你,因为他那个生活太快乐了,他孤独。

所以这样子的人,自然也就不在聚落里住,他也厌恶人的这种尘劳的这种境界,他也不欢喜,所以他自名之为净。色界天以上都称为梵,梵者,净也。这个里面味道,就是高慢的意思,就是你们都不净的,他是净的。除非是佛教徒观察无我,是没有我慢;不然的话他和人不同住,自然是在深山里面,在深山里面那就是无色界天,原来这无色界天是这样子。所以是「当知中有,除无色界,一切生处」。

巳二、异熟生(分二科)∵∵午一、那落迦及鬼趣一分(分二科)

未一、举那落迦(分二科)∵∵申一、标业类

又造恶业者:谓屠羊、鸡、猪等,随其一类,由住不律仪众同分故,作感那落迦恶不善业,及增长已。

「又造恶业者;谓屠羊、鸡、猪等」,这底下是「已二、异熟生」。前面是「中有生」。这是「异熟生」。前面是说中有是一大段。现在这里说这个正式得果报了,「异熟」,就是果报,得到果报了,分成两科。第一科是「午一、那落迦及鬼趣一分」,这一科说这一件事,说他的果报,分两科。第一科「未一、举那落迦」,又分两科。第一科是「申一、标业类」,说出来他业的类别。「业」,是各式各样的「业」,现在说他是什么「业」呢?

「又造恶业者」,这个众生在世间,他就是造这个罪过的事情,什么事情呢?「谓屠羊、鸡、猪等」,就「屠羊、屠鸡、屠猪等」,以此为生活,以此为职业,做这种事情,以杀生为职业的。「随其一类,由住不律仪众同分故」,随这个人,他在做这「一类」的,或是屠羊、或者是屠鸡、或者是屠猪;或者又屠羊、屠鸡、屠猪等等,这一类。「由住不律仪众同分故」:这个「众同分」,就是这么多的人,彼此有相似性,彼此有相通的地方,就叫做「众同分」。譬如说是老鼠和老鼠,就是「同分」。譬如说老虎和老虎,它们是「同分」;人和人是「同分」,而人里面又是各式各样的情形,譬如说是读书的人,在教育界里面做事的人,在科学界,或者是做律师的,做画宅师的,就是一类一类的,那么彼此相通的,那叫「同分」。

现在这里说这个「众同分」,是「不律仪众分」,「不律仪众分」。这个「律」这个字是什么呢?制恶之法名之为律。制恶、制止,停止一切有罪过的事情,不许做恶,这样的法,就是也这样的戒,这叫做「律」。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这个「仪」是什么意思呢?行于律戒,我们的身行、语行、意行,这三业要随顺于律,能这样随顺了呢?就叫做「律仪」。这个「律」,是指法上说的,这个法在人的身、口、意上实行了,那就叫做「仪」,叫做「仪」。那么这是一个解释。

或者说是内调三业。内外的内,调伏的调,内调身、口、意三业;或者是内净三业,内里边我清净我的身、口、意三业,这叫做「律」。外应真则,名之为「仪」。外应真则,外呢?就是应,是符合的,符合佛所说的,佛所闻导的那个真实法则,真实的法则,符合佛说的戒法,符合佛说的戒法。

是内净三业,外应真则,这叫做「律仪」,这叫做「律仪」。这是在《大乘义章》上解释,《大乘义章》,就是慧远法师,慧远法师就是净影寺那个慧远,〈地论宗〉那个慧远法师,他是有智慧,「律仪」解释的非常好。这个灵芝律师解释,他是说是通禁制止,通别的通,通达的通,这里通禁制止,这个通,应该是普遍的意思,普遍的制止我们的罪过,禁止我们的罪过,不可以做,通禁制止名之为「律」。造作有相名之为「仪」,造作有相名之为「仪」,这样讲。通禁制止说明为「律」。造作有相,也还是在身、口、意上奉行佛的戒法,这是有一个清净的相貌的,这就叫做「仪」。总而言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守护佛的戒法,叫做「律仪」。

现在这一类的人,「屠羊、鸡、猪等」的人,他是不律仪,不律仪、不守佛的戒法,他那就要做恶事了,屠猪、羊、鸡、狗,那就是做恶事了,叫「不律仪」。这个「住」这个字呢?《披寻记》上解释的好,《披寻记》解释「住」呢?他心甘情愿,他欢喜他自己愿意,好!我就终生的以此为职业,做这个「屠」,杀鸡、杀羊、杀猪,做这种事业。心里面很欢喜的做这种事,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是「不律仪众同分」了。他一直的不弃舍这种事,不弃、不舍,这叫做「住」。不弃舍,那么这叫做「住不律仪,众同分故」,就是这一类的人,这一群人都是有这种「众同分」的,做这种恶事。

「作感那落迦恶不善业」,这「住」这个字,「住不律仪,众同分故」,后边说是「作」,有一点分别。就是他从他开始入这一行,开始入这一行里面,愿意很欢喜做这种恶事,这个时候就有不律仪的无表色了,这也就是有了戒体,有了那个体,这是不律仪的体。那么这就等于发心了,发心做这件事,做以后呢?他就「作」这种事,做这个屠羊及猪这种事,做了这种业。这个业力就「感那落迦恶不善业」,他这个「恶不善业」就是有罪过,没有功德,这种业力能够招感「那落迦」的苦恼。「那落迦」,就是地狱,这个有罪恶的人到那个地方去,所以叫做「那落迦」。

「及增长已」,他一直的做,这个罪过一直在长。这是举这个「业类」,他这个罪业,是属于这种有罪过的这一类的,杀业特别重。

申二、明趣生(分二科)∵∵酉一、由眼见(分二科)∵∵戌一、喻见相

彼于尔时,犹如梦中,自于彼业所得生处,还见如是种类有情,及屠羊等。

「彼于尔时,犹如梦中」:这是第二「明趣生」,就是到那个受果报了,这里面分两科。第一科「由眼见」,「由眼见」这种事情分两科。第一科是「喻见相」,这是说这个「见相」。

「彼于尔时,犹如梦中」,说这个人到临死的时候,就像在做梦里边的境界。「自于彼业所得生处」,他自己对于他所造的那个恶不善业,所得受生的地方,就是地狱了,那么在那个地方。「还见如是种类有情」,他自己像是做梦似的,本来那是地狱,但是他没看见地狱,他看见什么呢?看见「如是种类有情」,就是看见有很多鸡、很多猪、很多羊,也有很多杀猪、杀羊的人在那里。「及屠羊等事」,再看到那个地方,有人在那里屠羊、杀鸡、杀猪看这些事情,这就是眼见的事情;其实这眼见的都是虚妄的,真是唯心所现,那里有这个事情,就是这个现象。

戌二、显受生(分二科)∵∵亥一、略标所由

由先所习喜乐驰趣,即于生处境色所碍,中有遂灭,生有续起。

「由先所习喜乐驰趣,即于生处境色所碍」:这是第二段是「显受生」。他还没有受生,先看见那个相。这底下正是他要受果报了,分二段。第一是「略标所由」,简略的说出来,为什么会到那边去。

「由先所习喜乐驰趣」,就是由于他在生前的时候,他是做这种事情的,现在一看见这种事情,心里面很欢喜,就是「驰趣」,还不能慢慢的去,很快的跑到那里去。「即于生处境色所碍」,就在受生的那个地方,那个境界那个地方,那个境界当然是有色相,就障碍住了,就不能到别的地方,就在这留下来了。这可见做了罪业的人下地狱的时候,自己是很欢喜的去的,这表示这个意思很欢喜的,哎呀!这个众生的世界是这样的。「喜乐驰趣,即于生处境色所碍」。∵∵「中有遂灭」,这个时候一欢喜,「中有」就闷绝了。他这个「中有」有是色、受、想、行、识,也是有眼、耳、鼻、舌、身、意的,他一欢喜那个境界,「中有」就闷绝了,就死了,「中有」就死了。「生有续起」,那么地狱的那个生命,一刹那的,无间的就相续的现起了,就得了果报了。这是「略标所由」。底下是第二科「别释二相」,别别的解释这个中有的一个「相」,生有的一个「相」。现在这第一科解释这个中有的这一部分的事情,「中有摄」。

亥二、别释二相(分二科)∵∵天一、中有摄

彼将没时,如先死有,见纷乱色。如是乃至生灭道理,如前应知。

「彼将没时」,这底下再详细说,前面说个大概,这底下详细说。「彼将没时」:「彼」那个造那落迦业,感那落迦恶不善业的那个众生,「将」要死「没」的「时」候,「将」要死「没」的「时」候,那个中有还没出现。「如先死有」,就像前面说这个中有的时候,「死有」那个时候。「见纷乱色」,见到一种不正常,变怪的一些杂乱的境界。

「如是乃至生灭道理」,见到那个就是一种苦恼的境界出现,苦恼而死,就是那个境界。「乃至生灭道理」,前面说「死生同时,如称两头低昂」等等,那么就是「生灭道理」。前面又说「由二种因增上力故,从自种子即于是处,无间得生」就是这个意思,这个道理。就是他有这个名言种子的熏习,加业种子的熏习,这两种力量使令他去得果报了。「如前应知」。

天二、生有摄

又彼生时,唯是化生,六处具足。

这是这个「如是乃至生灭道理」,这个「灭」,就是中有灭了;生有现前,名之为「生」。这个第二段就是「生有」,属于「生有」这一部分的。「又彼生时,唯是化生,六处具足」:这个「生时」,就是指生有生的时候,生有现起的时候。「唯是化生」,这到地狱去,地狱里面没有胎生、卵生、湿生,「唯是化生」,就是无而忽有。无而忽有,就是那个业的增上力,诸根顿起,他的眼、耳、鼻、舌、身、意,这个身根一下子就现起了,就出现了,这「六处」都是「具足」的。而人那个胎生,就是慢,他要逐渐的一点点、渐渐的成熟。而地狱的「化生」,不是。一下子就出现了。

酉二、由心倒(分二科)∵∵戌一、正显(分二科)∵∵亥一、趣欲

复起是心,而往趣之。谓我与彼嬉戏受乐、习诸技艺。

前面是「由眼见」,是「由眼见」的境界。这以下说「由心倒」,是由于他内心里面的颠倒。其实「眼见」和「心倒」是一回事,那么这里分两科。第一科是「正显」,正显此事。分两科,第一科是「趣欲」,第二科是「妄见」。

「复起是心,而往趣之」,就是在中有的时候,他眼见了,他看见了那个境界了,他心里面就是妄想,就是颠倒妄想。他就生起了这样的心情,就跑那去了,向那去了。「谓我与彼嬉戏受乐」,他心里想,那里那些人在那杀猪、杀羊,他正合我意,他也就到那,我和他们在一起,去「嬉戏」,会得到快乐的。「习诸技艺」,可以习学很多的技能,那一行都有那一行的技艺了,这样子。这是这个「趣欲」,就是到那去的欢喜心,愿意到那边去。

亥二、妄见

彼于尔时颠倒,谓造种种事业,及触冷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