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八、念

念云何?谓于串习事,随彼彼行,明了记忆性。

这是第三科「随应广」,「随应广」里面分二科,第一科「约行相辨」,第二科「约作业辨」。现在是「约行相辨」,就是解释这个心所法它的活动的相貌。

「念云何」,这个念心所它的行相是什么样子呢?「谓于串习事」,连贯地学习的事情,不只一次的学习过的事情。「随彼彼行,明了记忆性」,随彼学习的事情,那个行相,活动的相貌。「明了记忆性」,明明了了的,一点不模糊的,能够记忆的住,能够明了现前于心,在心里面明了的现前,想要忆念就能现前,那叫做「念」。

卯九、三摩地

三摩地云何?谓于所观察事,随彼彼行,审虑所依,心一境性。

这是第九。一共是十科,这是第九科,说这个「三摩地」。

「三摩地」,就是等持,也就是定。这个定心所是怎么情形呢?「谓于所观察事」,这个事情,有的事情是有功德的,有的事情是有罪过的,或者是没有功德也没有罪过,这是要经过观察才知道的;然后你能够从中去修这个定。「随彼彼行」,随你彼彼修这个定,成就定,那里面的相状。「审虑所依,心一境性」,这个「审虑」,就是很认真地、很深刻地去缘虑它,这是属于……是一种智慧。这个智慧不是没有依止处的,就是要有一个依止处。以谁为依止处呢?「心一境性」,就是心安住一境而不散乱,明静而住的体性,那就叫做「三摩地」。这看出来,三摩地的定,三摩地是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干什么的呢?是「审虑所依」,是这么回事。

卯十、慧

慧云何?谓即于所观察事,随彼彼行,简择诸法性。或由如理所引,或由不如理所引,或由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

「慧云何?」慧这个心所法,它又是什么相貌呢?「谓即于所观察事,随彼彼行,简择诸法性」,谓即于彼所观察的事物,和前面那个三摩地谓于所观察是一样。随彼彼观察的情况,「简择诸法性」,那就叫做「慧」。这个「简择」怎么讲呢?「简择」就是选择,就是挑一挑,那个是坏的东西不要,好的保留;「简择」就是这样意思。但是若是用智慧来简择,若是在佛法里面来讲呢,那就是断除去一切的烦恼,断除去一切的执着、虚妄分别,那叫做「简择」。但是这里分成三类:「或由如理所引」的智慧,那就是佛法的,合乎真理的这种智慧;合乎真理的这种思惟,引出来的智慧。「或由不如理所引」,那就是佛法以外的了。「或由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这是属于无记性的了。那么,把这个慧分成这三类。那可见这个「慧」,在这个名词里面,是通于善、恶、无记的,并不全是属于佛法。

寅二、约作业辨(分十科)∵∵卯一、作意

又作意作何业?谓引心为业。

「又作意作何业?」这底下「约作业辨」,约这个心所法它发生出来的作用来说,它办什么事情,这样意思。也是分出来十科,第一科是「作意」。

又作意是做什么事情呢?「谓引心为业」,就是导引这个心、心所法到所缘境那里去。前面是「心回转」,「心回转」其实和这个「引心」意思是一样,就是把这个心叫它到所缘境那里去活动。我想了一想,这个作意心所很忙的,它做的事情太多了,随时地它会出来事情的。

卯二、触

触作何业?谓受、想、思、所依为业。

这个「触」,昨天讲:三和合为「触」。它做什么事情呢?它做的事情是静的,不是动;动而又能静,是这么一个作用。「谓受、想、思」这三个心所,以触为所依,这个「触」就是这个作用。以触为所依才能有受,以触为所依才有想、才会有思的,原来是这么回事,这就是「触」的作用。它接触了所缘境之后,才有受、才有想、才有思;受、想、思从这里来的。

卯三、受

受作何业?谓爱生所依为业。

这个「受」做什么事呢?就是「爱」,爱着心的生起,要以受为所依才能够生起的;这个「受」做的事情就是这个。「受」的时候有苦受、有乐受、有不苦不乐受,所以它会生起来这个爱,有别离爱、有和合爱、有俱相违的爱。这是说到这个心里的差别相,是很微细的了。

卯四、想

想作何业?谓于所缘,令心发起种种言说为业。

在所缘境上去观察它各式各样的差别相,然后安立种种名字;利用种种名字,就发出来种种的言说,这都是「想」所做的事情。人能够说话,是想心所的作用。

卯五、思

思作何业?谓发起寻、伺身语业等为业。

思心所它做的事情,就是它能发动寻、伺心所的活动,就是粗动的分别、微细的分别;粗动的就是「寻」,微细的就是「伺」。各式各样清净的寻、伺,或是染污的寻、伺,各式各样。由思心所发动呢,就是有目的的寻、伺,它发动这个身语业。「寻、伺」,当然是第六意识才能寻、伺;前五识受到意识的影响,也说有寻、伺。这个身业和语业也是由思心所发动的,它能发动很多的业,能发动这个贪爱心、瞋恚心,或者是染污心、清净心,各式各样的都是,这个思心所会发动很多事情,那么为它的业。

卯六、欲

欲作何业?谓发勤为业。

这个欲心所,欲、胜解、念、定、慧,这是别境心所。这个欲心所做什么事情呢?「谓发勤为业」,这个「欲」就是有希望,我希望要发财,于是乎就采取行动,勤力的去做那件事。这样的行动是由欲发动出来的,由希望心发动出来的,它是做这件事。

卯七、胜解

胜解作何业?谓于所缘、任持功德、过失为业。

「胜解」做什么事情呢?「谓于所缘、任持功德、过失为业」,就是对于我们思想所缘虑的,是功德呢?是有过失呢?它经过了观察以后,它就能任持、决定这件事情是有功德的,这件事是有过失的。它这样的看法决定了以后,就能任持住、能保持住,别人说什么他不变,所以叫做「任持」。这就是「胜解」所做的事情。

卯八、念

念作何业?谓于久远,所思、所作、所说,忆念为业。

「念作何业?谓于久远、所思」,就是意业,很久以前内心里面思惟过的事情。「所作」,就是身业;「所说」,是语业。久远所做的身、口、意三业。「忆念为业」,现在能够忆念,能够分明的忆念出来,那就是念心所的作业。念力强的人,容易得定。

卯九、三摩地

三摩地作何业?谓智所依为业。

这个定,它做什么事情呢?这在佛法的态度,原来这个定就是做这件事的;为什么我们佛教徒要修定呢?就是「谓智所依」,谓观察诸法实相的智慧要有个依止处,以定为所依时候,这个智慧有力量,能断惑证真。若是没有智做所依的时候,没有定做所依的时候,这个智慧不能断烦恼,不能见到真理,所以要有定;这个定原来目的是做这件事的。所以修止观,这个止还是非修不可的;你不修止没有定,智慧就没有作用。

卯十、慧

慧作何业?谓于戏论所行,染污、清净,随顺推求为业。

这个智慧心所,这个慧心所做什么事情呢?「戏论所行」的「染污」、「戏论所行」的「清净」,「戏论」就是言说。语言所活动的境界,大概地分类就是两种:一个是染污,一个是清净。其实,或者这个「所行」就是所说。言语所说的染污事,言语所说的清净事。「随顺推求为业」,随顺真理去观察思惟,这就叫做智慧,是这么意思。

「随顺推求」,「随顺」这个意思,是随顺正理,或者随顺正教;随顺佛陀所说的言教,然后去观察、去推求,那么这样解释。这里面的意思,如果没有可随顺的,我自己愿意怎么想怎么想,那就不要这个随顺,就是推求好了。但这地方加个「随顺」,这个意思也很重要;还要学习佛的圣言量,你自己还是要观察。你自己要观察,你还要顺从佛的圣言量,这个时候这个智慧就可以保证你达到一个安乐的地方去。所以这个事情呢,从这个佛菩萨说话里面看出来,修行不能够没有一个轨则,一定要有所随顺。

癸二、明建立(分三科)∵∵子一、三世(分二科)∵∵丑一、征

云何建立三世?

「云何建立三世?谓诸种子,不离法故;如法建立。」这是第二科「明建立」,这一科从那来的呢?就是第三卷一开始的时候,从那里来的。就是意地的「广分别」,分成两科,一个「正明意相」,一个「总显相应」。「总显相应」里面这个「长行」,「长行」里面第一科「三处所摄」,就是把那五相: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总起来;就是前六识的五相总起来,分成三类:一个是色法、一个心所法、一个无为,就是分这么三类。这三类解释完了,到这以前已经解释完了。那个无为没有解释,只是解释了「色聚」和「心心所品」。现在第二科就是「明建立」,第三科「显差别」,一共是三科。现在第二科「明建立」,看它建立什么?这个「明建立」一共是分三科,一个「三世」,一个「四相」,一个「四缘」,就是建立这三科。

「云何建立三世?」怎么样建立这个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根据什么来说这三个事情?「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是时间,是指时间说的。这个「建立三世」,先是问,「云何建立三世」是问。底下第二科是解「释」,解释里面分两科,第一科「约种子辨」。种子又分两科,第一科「如法建立」,现在就是这个。

丑二、释(分二科)∵∵寅一、约种子辨(分二科)∵∵卯一、如法建立

谓诸种子,不离法故;如法建立。

这个时间也是不能离开法,而单独成立的;时间是没有自体的,是要依据法的分位差别,才能建立时间的。譬如说昼夜,就是按照地球的活动,地球、月亮、太阳的活动,而说明什么是昼?什么是夜?一昼夜是一天,那么三十昼夜一个月,就是这样成立这个时间。而现在佛法里面说这个「建立三世」,怎么样建立法呢?「谓诸种子,不离法」,「诸种子」就是一切法的种子。这一切现行的诸法,在心上就是前七识是现行诸法。一活动的时候,在阿赖耶识里面就熏成了种子,所以这个种子是不能够离一切法的,不能离一切现行诸法。现行诸法就是色法和心法,不能离开这一切法。是由一切法的熏习才能有种子,那么依据这种子……「如法」,这个「如」在这里说就是随顺的意思,随顺一切现行的法来建立三世,是这样意思。就随顺诸种子,不离一切法,而建立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是这样意思。

怎么样建立法呢?《披寻记》解释的很清楚,它说这个种子是隐微的,种子的形相是不容易看出来,那么一定要观察现行诸法的变化才可以建立时间的。那么这样说,怎么样建立法呢?就是种子已经生出现行来了,已经生现行了,那么就是过去;若没有生现行的时候,那就是未来;正生现行的时候,就是现在。约种子能生一切法的这个差别上来建立三世,是这么样建立三世的。种子已经生现行了,是过去;没有生现行,是未来;正在生现行,正在活动的时候,叫做现在。

卯二、自相建立

又由与果、未与果故。

「又由与果、未与果故」,这样子来分别。这是第二科「自相建立」。「自相建立」是什么意思?什么叫「自相」呢?又由种子已经与果了,已经给你果报了,那么就叫做过去。「未与果」就是未来,现在「与果」就是现在,这样说。

这个说法,约「自相建立」。头个是「约种子辨」,「约种子辨」分二科,一个「如法建立」,一个「自相建立」,这二种。这底下第二科「约果法辨」。

寅二、约果法辨

若诸果法,若已灭相,是过去。有因未生相,是未来。已生未灭相,是现在。

前面这个:「谓诸种子,不离法故,如法建立」,和这个「与果」差别不是很大。种子与果,不就是现行了吗?差别不是很大。

「若诸果法,若已灭相」,前面约种子与果、不与果来分别三世,这底下果现行之后,「若已灭相」,这个果已经消灭了的情况,那就叫做「过去」。「有因未生相,是未来」,「有因」,还就是种子。「未生」,果还没生,那就是「未来」。将来总是有因缘它还是要生,指「未来」。「已生」还没有消灭,那样的情况就叫做「现在」。这个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本身没有体性,要按照一切法的因果的情况来建立三世,是这样的意思。

子二、四相(分三科)∵∵丑一、征

云何建立生、老、住、无常?

前面是「建立三世」,现在是建立「四相」。分三科,第一科是「征」,第二科是解「释」。现在第一科。「云何建立生、老、住、无常?」这四相:生、老、住、无常,这四个相怎么样建立法呢?

丑二、释(分二科)∵∵寅一、总标

谓于一切处,识相续中;一切种子相续,俱行建立。

这是总说出来建立「生、老、住、无常」的道理。

「谓于一切处」,「一切处」是什么呢?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一切处。「识相续中」,一切处的众生,他的阿赖耶识从无始劫来一直是相续不断地,前一个生命结束,阿赖耶识又给你一个生命,生命结束了又给你一个生命,就是结生相续,「相续中」。

「一切种子相续」,总而言之,就是自己熏习的种子,它一直地相续不断;因为熏习的种子太多了。「俱行建立」,「俱行」是什么呢?就是种子和阿赖耶识是同时的存在,同时的活动。这种子为阿赖耶识所执持,一直地在活动。这个阿赖耶识和种子的活动,相续不断地活动,它就能现出一切法来,就在这上来建立「生、老、住、无常」。

前面这个「三世」也是这样,道理也是从这里建立的;现在「生、老、住、无常」也还是从这里建立。这一句话是「总说」,这以下面再各别的说明,分四科,第一科是「生有为相」,先说这个生。

寅二、别辨(分四科)卯一、生有为相

由有缘力故,先未相续生法,今最初生;是名生有为相。

「由有缘力故」,这个「缘」应该包括一切,包括四缘都在内:因缘、所缘缘、次第缘、增上缘。因为有因缘的力量……,这个其中主要的当然是因缘,就是种子;当然也需要有增上缘……这些缘的力量。「先未相续生法」,过去这某一法结束了,结束了就结束了,没有立刻地相续下来。或者是结束了,需要相续还没有相续。这个时候这个因缘成熟了,那没相续的法现在相续了,又出现了,是这样意思。

这个「未相续」这一句话怎么讲法呢?这里面有个意思。就是譬如拿人来说,人这个业力到此为止了,人的生命就结束了,他不能再相续下去存在了,所以叫做「未相续」。但是在阿赖耶识里另外有其它的业力又活动了,又相续下来。这就是又从新开始,叫做「先未相续生法」,现在「最初生」,这样意思。

若是种子,也是一类一类的种子,一得果报了,完了的时候就结束了。得了果报以后又结束了,但是另一个果报又相续下来,就是按照这个意思来解释这句话。「由有缘力故,先未相续生法,今最初生」,最初开始,这一个果报最先开始了,「是名生有为相」。不管是色法,或是心法,或者又有色法、又有心法,都是一样,「是名生有为相」。

卯二、老有为相(分二科)∵∵辰一、标相

即此变异性,名老有为相。

这个「老」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变异」的意思,就是有变化。「即此变异性」,这是第二科「老有为相」,又分两科,第一科是「标相」。

「即此变异性,名老有为相」,这个「即此」是什么呢?就是前面那个生;那个生有为相变异了,变化了,不是原来那个样,那就叫做「老有为相」。

辰二、辨类(分二科)∵∵巳一、标列

此复二种:一、异性变异性。二、变性变异性。

「此复二种」,这又是辨别它的类别的不同。第一科是「标列」。

此复有二类:「一、异性变异性,二、变性变异性」,这个老的变异有这么样的不同,一个是「异性变异性」,二是「变性变异性」,有这两种不同。这是先解释这两种,分两科,第一科「异性变异性」。

巳二、随释(分二科)∵∵午一、异性变异性

由有相似生故;立异性变异性。

这两科,这两个名词,这两句话《披寻记》上没解释。《披寻记》没解释,其他的地方,窥基大师有一点解释。解释,我想了老半天,我也不同意这个解释(我说这句话不合理),窥基大师的解释我不满意。我现在有个妄想,提供做个参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