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二、辨随应(分二科)申一、应策发(分二科)酉一、作意策发

若于其眼所识色中、应策眼根,及于其耳鼻舌身意所识法中、应策意根;即便于彼作意策发,如是策发、令不杂染。

在「广辨二相」这一科里边分三科,第一科「总举」,第二科「随释」,现在是第三科「结义」。「结义」这里边分二科,第一科「辨差别」,辨这个「防护诸根」和「修行律仪」的差别。现在是第二科「辨随应」就是随其所应,分二科,第一科是「应策发」。

「若于其眼所识色中」,假设这位修行人他遇见这样的境界,就是眼所了别的色的境界里边,这个境界能帮助你心清净,那你就应该「策眼根」,就是警策你自己的眼根去观察这个色。「及于其耳」,这耳所听的声音里边,这个声音能帮助你心清净,那你就策你的耳根,警策你的耳根去听这个声音、去观察这个声音。「鼻舌身意」,这个意所识法里边能帮助你心清净的,你就「应策意根」,那就鞭策你这个意根去观察这个法。「即便于彼作意策发」,因为你所接触的色声香味触法能帮助你心清净,你「便于彼」∵于彼境界「作意策发」,这个「作意」就是你主动的警觉你的心,去发动你的这个眼耳鼻舌身意去观察这色声香味触法的。「如是策发,令不杂染」,这样的发动你的心,其中一个原则就是,不是染污的事情、令你心清净,你就应该这样做。

这是第一科「作意策发」,下面第二科「结名防护」。

∵∵

酉二、结名防护

由是因缘于此杂染防护眼根,广说乃至防护意根,如是名为防护眼根、广说乃至防护意根。

「由是因缘于此杂染防护眼根」,就由于你能够策发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由于这样的原因,「于此杂染」的境界你能够防护,防止这个杂染的染污你,能保护你的眼根的清净,保护你耳根,「广说乃至防护意根」的清净,「如是名为防护眼根,广说乃至防护意根」,这叫做防护。

∵∵

申二、不应策发(分二科)酉一、遍不策发

若于其眼所识色中、不应策发所有眼根,及于其耳鼻舌身意所识法中、不应策发所有意根,即便于彼偏一切种而不策发。不策发故令不杂染。

这是第二科「不应策发」,前面是应该策发,现在是第二科不应该策发。分二科,第一科是「遍不策发」,普遍的你不要去发动。

「若于其眼所识色中」,若是对于你的眼根所了别的色,不能令你心清净叫你心里面染污了,这个时候「不应策发所有眼根」,你就不要发动你的眼根去观察那个色,是这个意思。「及于其耳鼻舌身意所识法中,不应策发所有意根」,就是那个境界令你心染污,你就不要发动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去观察那个境界。「即便于彼遍一切种而不策发」,你这个时候「即便」,你立刻地应该与所有的境界、各式各样的境界「一切种」,只要是令你心不清净,你就不要发动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去同它接触。「不策发故,令不杂染」,你这个眼耳鼻舌身意在你的智慧的控制之下去做什么什么…活动,就是这样意思。因为你现在知道那个境界令心染污,你就「不策发」,不发动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同它接触,使令你的心不杂染、不染污。

∵∵

酉二、结修律仪

由是因缘,于此杂染修根律仪。如是名为能正修行眼根律仪、广说乃至能正修行意根律仪。

这是第二科「结修律仪」。由于你自己控制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了,所以对这杂染法就防止住了,使令你这个心、使令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都合乎律仪。「如是名为能正修行眼根的律仪,广说乃至能正修行意根的律仪」。

这是这一科的大意。这个《披寻记》你们自己读一读好了。

∵∵

卯二、出二略义(分二科)辰一、结前生后

如是应知已广分别根律仪相,云何当知此中略义?

这是第二科「出略义」。「根律仪」这一科分三科,第一科是「广分别相」,这一大科讲完了。现在是第二科「出二略义」,出这二相的要义,就是「防护诸根」、「修行律仪」这两个修行方法的要义。分二科,第一科是「结前生后」。

「如是应知已广分别根律仪相」,前面这一大段,你要知道已经详细的解释了「根律仪相」解释完了。「云何当知此中略义?」这一句话是「生后」,前面是「结前」,说的文很多,下边再把它的要义再把它提出来,这个要义怎么知道呢?∵

∵∵

辰二、略辨二种(分二科)巳一、第一略义(分二科)午一、总标

此略义者:谓若能防护、若所防护、若从防护、若如防护、若正防护,如是一切总略为一,名根律仪。

这是第二科「略辨二种」,分二科,有二种说法,第一个「第一略义」分二科,第一科「总标」。

「此略义者」,这根律仪相里面的要义是什么呢?就是「若能防护、若所防护、若从防护、若如防护、若正防护」这是五样,「如是一切总略为一」,名字叫做「根律仪」,这就是它的要义。这是标出来要义。

下边第二科「别释」分五科,第一科先解释「能防护」,先是「征」。

∵∵

午二、别释(分五科)未一、能防护(分二科)申一、征

今于此中谁能防护?

「今于此中能能防护」呢?那一法是属于能防护的?这是「征」。

下面第二科解释,就是回答。

∵∵

申二、释

谓防守正念,及所修习常委正念,是能防护。

就前面说的,从闻思修得来的「正念」这是「能防护」。这个「所修习」的这个「常委正念」,这是能防护的。

这是第一科。下面第二科「所防护」分二科,第一科是「征」。

∵∵

未二、所防护(分二科)申一、征

何所防护?

什么是所保护的呢?这是「征」。下面第二科解「释」。

∵∵

申二、释

谓防护眼根,防护耳鼻舌身意根,是所防护。

你的六根是你所保护的,就是你的「正念」、「常委正念」所保护的。

∵∵

未三、从防护(分二科)申一、征

从何防护?

这是第三科,解释这个「从防护」,分二科,第一科「征」。

「从何防护」?从什么地方来保护它呢?

∵∵

申三、释

谓从可爱不可爱色,广说乃至从其可爱不可爱法,而正防护。

这就叫做「从防护」。「谓从可爱不可爱色」,就是我们无始劫来这凡夫的分别心的习惯,就是在色上分别是可爱的、不可爱的,你心里这样动念分别的时候,要从这个地方开始防护你自己。「广说乃至从其可爱不可爱法」,就是可爱不可爱的声、香、味、触、法,「而正防护」,就是从这里,你要依据佛陀所说的这个法语,这个「正念」、「常委正念」去防护它,就是把这些可爱不可爱的这个虚妄分别要停下来。

∵∵

未四、如防护(分二科)申一、征

如何防护?

这第四科「如防护」,分二科,第一科「征」。

「如何防护?」这防护怎么样防护法呢?前面说是用正念防护,现在说这个「正念」怎么来防护你的六根呢?

∵∵

申二、释

谓不取相不取随好。若依是处发生种种恶不善法、令心流漏,即于此处修行律仪。防守根故名修律仪,如是防护。

「谓不取相不取随好」,就是这样防护;不要执着那个相,不要做种种虚妄分别,就是这样防护。

「若依是处发生种种恶不善法令心流漏,即于此处修行律仪。防守根故名修律仪,如是防护」。「若依是处」,若是我们这一念心遇见这样的境界的时候,就是「依是处」,「发生种种恶不善法」各式各样的有过失的、有罪过的分别心,不要说有什么行动,你心在动的时候就不对了、就不应该了。就是时时的要注意自己的一念心,这个心遇见这个境界,我的心的分别是对?是不对?立刻的要认识。如果这个染污心起来了,我这个瞋心动了,自己还不知道是不对,随这个瞋心去活动了,那就是太懈怠了。所有的贪瞋痴这些虚妄分别都是「种种恶不善法」,「令心流漏」,这个贪瞋痴这些都是心所法,心所法一动、你这个无记的识也随着它就动,动乱,心王随着心所就动乱,叫做「流漏」。「即于此处修行律仪」,你修行律仪在什么地方修行?就在自己这心若一动,就在这儿开始要修行的时候,在这里开始修行。

「防守根故」、就保护,「防」者、是停止一切虚妄分别,守护自己的六根的清净,故「名修律仪」,这就叫做「修律仪」,这就是这样意思。「如是防护」,怎么样防护?就是这样防护,保护自己。

∵∵

未五、正防护(分二科)申一、征

何者正防护?

这是第五科,怎么叫做「正防护」?分二科,第一科「征」。

怎么叫做正防护呢?第二科就是解释。

∵∵

申二、释

谓由正念防护于意,行平等位,是名正防护。

「谓由正念防护于意,行平等位」。「谓」,就是说你这个修行人时时地不忘掉了你的正念,用正念来保护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当然前五根是听你的意根的招呼的,意根为主,所以「正念防护」你的意根。「行平等位」,就在这个平等位的境界上活动,不要在那个不平等的境界上活动,是这样意思。「是名正防护」,这叫做正防护。

这是第一义,这个要义分二个解释,这是第一义解释完了。下面「第二略义」分二科,第一科「总标」。

∵∵

巳二、第二略义(分二科)午一、总标

又略义者:谓若防护方便、若所防护事、若正防护,如是一切总略为一,名根律仪。

「又略义者」,又有一个一种解释它的要义的,什么呢?「谓若防护方便、若所防护事、若正防护」。前面是分五段,这里分三段。「如是一切总略为一」,合而为一,就叫做「根律仪」。这是总标。

下边是第二科解释分三科,第一科是「防护方便」,先解释什么叫做「防护的方便」?分三科,第一科「征」。

∵∵

午二、别释(分三科)未一、防护方便(分三科)申一、征

此中云何防护方便?

这里面说这个防护的方法,什么是防护的方法?是这意思。这是征。下面解释。

∵∵

申二、释∵∵

谓防守正念常委正念,眼见色已不取其相、不取随好,广说乃至意知法已不取其相、不取随好。若依是处发生种种恶不善法令心流漏,即于是处修行律仪。防守根故,名修律仪。

「谓防守正念常委正念」,就是用「正念」来保护你的心,用「常委正念」来保护你的心。怎么保护呢?正念怎么保护你的心呢?就是「眼见色已不取其相、不取随好,广说乃至意知法已不取其相、不取随好」,不执着;这个「不取其相」这个「取」就是不执着。我们的心的活动的次第,先是执着这件事是真实的,然后在真实上分别是好的、是不好的、是可爱的、是不可爱的、是对我们有利益的、是有损害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分别。现在你用正念来保护自己的时候,心一开始就是不要执着,这个修行倒是很简要、很重要的,也可以说是一个要诀;就是你一开始不要认为都是真的,不要这样执着。「不取随好」,不要执着各式各样的分别去分别去。

「若依是处发生种种恶不善法令心流漏,即于是处修行律仪」,就在这里立刻的你自己用这个正念要下命令,所有的虚妄分别都停下来,这个意思「修行律仪」。「防守根故,名修律仪」。

∵∵

申三、结

如是名为防护方便。

这防护的方法就是这样子。

∵∵

未二、所防护事(分三科)∵∵申一、征∵∵

云何名为所防护事?

这第二科,这是「征」。

∵∵

申二、释

所谓眼色、乃至意法。

这就是所防护的事。

∵∵

申三、结

如是名为所防护事。

这是「结」束这一段。

∵∵

未三、正防护(分三科)申一、征∵∵

此中云何名正防护?

这是第三科,先「征」,下面第二科解「释」。

∵∵

申二、释

谓如说言:由其正念防护于意、行平等位。

∵∵

申三、结

名正防护。

这叫做「正防护」。

这是用这三科,把前面那五段合成三段,这叫做第二个要义。

∵∵

卯三、辨二所摄(分五科)辰一、标∵∵

又根律仪略有二种。

这是第三科「辨二所摄」,前面「出略义」解释完了,现在第三科辨二所摄。先是「标」。

「又根律仪」里面「略有二种」,那二种呢?

∵∵

辰二、列

一者、思择力所摄,二者、修习力所摄。

就有这么二种不同。把前面那一大段文合成五种,然后又合成三种,现在又合成二种,是这样意思。

下边第三科解释分成二段,第一义又分成二科,第一科解释「思择力所摄」。

∵∵

辰三、释(分二科)巳一、第一义(分二科)午一、思择力所摄

思择力所摄根律仪者:谓于境界深见过患,不能于此所有过患除遣断灭。

「思择力所摄根律仪者:谓于境界深见过患」,就是你静坐的时候、或者你径行的时候,你心里面先有正念,正念里面有正智,就是对于这个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眼识耳识…乃至意识,这些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一切法里面「深见过患」,你就是思择,就是思惟观察叫「思择」,观察这些有漏法都是有过患的,你要思惟都是有过患的、有过失、有灾患、有苦恼。

「不能于此所有过患除遣断灭」,这个思择力的这个能力只限于此,只是能够思惟这一切法,我这个臭皮囊有很多的过患,思惟这件事,它的能力就到此为止。「不能于此所有过患除遣断灭」,把这些过患把它消灭排遣出去,把它断灭了它;不行,这个思择力没有这个力量,没有这个本事。

这是说思择力。下面第二科是「修习力所摄」。

∵∵

午二、修习力所摄

修习力所摄根律仪者:谓于境界深见过患,亦能于此所有过患除遣断灭。

这个「修习力」那比「思择力」的力量大了,因为「思择力」是闻思的智慧,闻所成慧、思所成慧的力量,这个「修习力」里面有奢摩他就有定力了,在定里边去思惟观察,这叫做「修习力」,所以你达到了修习力的时候,你这个时候这个根律仪不同于思择力所摄的根律仪了,是不同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