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二、约补特伽罗相辨(分四科)

巳一、唯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分三科)午一、征

云何唯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

这是第二科约补特伽罗相辨。前面第一科是约法相辨,现在是约补特伽罗辨,就是约人说。前面那个法相是人所具足的功德,现在是说具足功德的人。分四科,第一科是「唯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分三科,第一科是征。

怎么叫做唯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呢?这是问。下面第二科是解释。

∵∵

午二、释

谓初获得于诸如来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未从此后复经一生。

这下面第二科解释。「谓初获得」,就是说这位佛教徒初开始在佛法里面,他得到了他成就了,成就什么呢?「于诸如来正觉」,这个「正觉」是赞叹佛,佛所正说的法和律「所有正信」,对于佛法中的法和律他有了正确的信仰,这是第一个功德。「广说乃至调柔诸见」就是智慧,前面文已经解释过,信戒闻舍慧,他成熟了这五种功德。「未从此后复经一生」,成就了这个功德就叫做趣入,就是他来到佛法里边来了。「未从此后」,没有从这以后再经过一番生死,这个不在内。

∵∵

午三、结

是名唯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

这句话就是结束这段文了。这前文都解释过,这里不多说。

∵∵

巳二、亦趣入亦将成熟非已成熟(分三科)午一、征

云何亦趣入、亦将成熟、非已成熟?

这是第二科叫「亦趣入亦将成熟非已成熟」,分三科,第一科征。下面第二科。

∵∵

午二、释

谓初获得于诸如来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从此已后复经一生、或二、或多,而未获得最后有身、谓住于此、得般涅盘。余如前说。

「谓初获得于诸如来正觉正说法毗柰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成就了信戒闻舍慧这五种功德之后。「从此已后复经一生、或二、或多」,他成就了这五种功德之后,又经过一番生死,或者是二番生死,或者是更多的生死。「而未获得最后有身」,又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他的信戒闻舍慧有进步有增长了,虽然是增长了但是还没有得到最后有身,还没有。这「最后有身」就是最后这一生他就要进入到圣位了叫「最后有身」,就是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谓住于此,得般涅盘,余如前说」,怎么叫最后有身呢?就是住在这个身体里面,他再继续用功就能入涅盘了就能得阿罗汉果了。「余如前说」,还有其余的意义像前面说过,就是能够入正性离生也算是住最后有身。

∵∵

午三、结

是名亦趣入、亦将成熟、非已成熟。

这是这个意思。这是第三科结。

∵∵

巳三、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分三科)午一、征

云何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

第三科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分三科。第一科是征。怎么叫做这位修行人也是趣入到佛法里面来、并且也成熟了善根、不是将成熟的境界?比将成熟的境界更高了一步了。这是个问。下面第二科解释。

∵∵

午二、释

谓即如是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复已获得最后有身。若住于此、得般涅盘,余如前说。

「谓即如是已得趣入补特伽罗」,这是说这位修行人,就是前面亦趣入、亦将成熟的这个人,「已得趣入」,他已经成就了来到佛法里面的功德,就是具足了信戒闻舍慧的功德这个人。「复已获得最后有身」,他一生又一生不断的进步他又成就了「最后有身」就可以得圣道入涅盘了,这个人这就叫做「已成熟」。怎么叫做最后有身呢?「若住于此得般涅盘,余如前说。」

∵∵

午三、结

是名亦已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

是这样意思。这样子呢,什么叫做趣入?什么叫做将成熟?什么叫做已成熟?他们中间的差别就很清楚了。这等于是一个尺,你量量自己你现在到了什么程度?

∵∵

巳四、非已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分三科)午一、征

云何非已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

这是第四科,也分三科。第一科是征。怎么叫做这个人也没有趣入、也没有将成熟、也没有已成熟呢?。这是个问,下面就回答。

∵∵

午二、释

谓即如是有涅盘法补特伽罗、唯住种性而未趣入。

「谓即如是有涅盘法补特伽罗」,就是他的色受想行识里面有无漏的种子,这个人。「唯住种性而未趣入」,他只是有无漏种子而已他还没能够具足信戒闻舍慧,这个人的眼耳鼻舌身意,他在佛法里边还没有信心、他还没能够持戒、没能多闻、也没能够惠舍、也没能够有智慧,这五种功德还不具足。

∵∵

午三、结

是名非已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补特伽罗。然有堪能,定当趣入,当得成熟。

然而他内心里边有无漏种子,他有能力趣入佛法、将成熟、已成熟这种功德他一定会成就,他有这种能力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来,这就叫做「非已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只是住种性而已。这是第四科。

∵∵

寅二、别简(分二科)卯一、标

复有一类补特伽罗,定无堪能当得趣入当得成熟。谓离种性无涅盘法补特伽罗。

这是第二科别简,这个别简就是安立这一科。这个趣入地这一科里面分四科,第一科是自性、第二科就是安立。这安立这一科里面第一科就是别辨相,第二科是总料简,还没讲。别辨相这一科第一科是种类,这一科讲完了。这个种类里面分二科,第一科略释,第二科是别简。前面略释这一科讲完了,现在讲别简,就特别的简别一下,其中还有不是的。分二科,第一科是标。

「复有一类」,前面说出来这是四类:住种性、趣入、将成熟、已成熟分这四类,现在再简别一下。「复有一类补特伽罗定无堪能」,就是还有一类人他决定没有这种能力,没有什么能力?没有能力「当得趣入当得成熟」,没有这种能力,他不能够相信佛法,当然也不可能有善根成熟这件事。这个人是谁呢?「谓离种性无涅盘法补特伽罗」,就是那一个众生他的色受想行识里面没有无漏种子,没有这个得涅盘的法没有得涅盘的善根这种人,这个人他「定无堪能当得趣入当得成熟」,这个人决定不可能对佛法里面有信,他也信戒闻舍慧都不具足的。

这是标,下面解释。

∵∵

卯二、释

当知如是补特伽罗无种性故;定无堪能当得趣入、及当成熟,何况当能得般涅盘?

「当知如是补特伽罗无种性故」,因为他的色受想行识里面没有无漏种子,没有这种功德,所以决定「无堪能当得趣入及当成熟」,「何况当能得般涅盘」呢?更不能了。

∵∵

丑二、位摄(分二科)寅一、辨差别(分四科)卯一、标

当知此中如是一切补特伽罗,六位所摄。

这是前边这个「种类」这一科讲完了,现在第二科是位摄。这个「位」就是阶级,就是前后深浅的次第用这个来分别他、来解释,这个「摄」就是属于位次属于这个范围内。分二科,第一科是辨差别,分四科。第一科是标。

「当知此中如是一切补特伽罗,六位所摄」,前面这么多类里有四类人,一共可以分成六个阶级,属于、统摄于六个阶级之内。这一句话是标。下面第二科。

∵∵

卯二、征

何等为六?

这是问。下面第三科是列。

∵∵

卯三、列

一、有堪能补特伽罗,二、成就下品善根补特伽罗,三、成就中品善根补特伽罗,四、成就上品善根补特伽罗,五、究竟方便补特伽罗,六、已到究竟补特伽罗。

「一、有堪能补特伽罗」,这是第一个;有六位,这是第一个阶级。「二、成就下品善根的补特伽罗。三、成就中品善根的补特伽罗。四、成就上品善根的补特伽罗。五、究竟方便补特伽罗。六、已到究竟补特伽罗」,就是分这么六个位次,这是列出来。下面一一的解释,分六科,第一科就是什么叫做「有堪能补特伽罗」?分三科,第一科是征。

∵∵

卯四、释(分六科)辰一、有堪能(分三科)巳一、征

云何堪能补特伽罗?

这是征。下面第二科回答了。

∵∵

巳二、释

谓安住种性补特伽罗、而未获得最初于佛正觉正说法毗柰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

「谓安住种性补特伽罗」,说这个众生从无始劫以来法尔所得无漏的善根,这个善根在他的色受想行识里面、在他眼耳鼻舌身意里面安住不动,无论是做善做恶、到天上去或者到三恶道去他这无漏种子安住不动,就是这个人。「而未获得最初于佛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虽然他有种性,但是还没有在佛法里面成就信戒闻舍慧。

∵∵

巳三、结

是名堪能补特伽罗。

就是这个人有「堪能」,有这种可能性、有这种功能性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来。这就叫做有「堪能补特伽罗」。这是第一科。下面第二科成就下品善根。

∵∵

辰二、成就下品善根(分三科)巳一、征

云何成就下品善根补特伽罗?

这是征。下面第二科解释。

∵∵

巳二、释

谓安住种性补特伽罗,已能获得最初于佛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

这个人对于佛法有了正信、而且还能够受戒,信、戒、还能多闻,信戒闻舍慧,用佛法的苦集灭道的智慧来调柔他的我、我所见、调柔他的邪知邪见,使令这个见逐渐的消融、逐渐的溶解了,能得正知正见。

∵∵

巳三、结

是名成就下品善根补特伽罗。

这是结束这段文。这是在佛法里边、来到佛教里边来,不断的学习佛法,他对佛法的信戒闻舍慧这五种功德都成就了。

但是这个慧这个地方……。「信」、对佛法有信心,我们通常说他有信心、实在这个信心是逐渐成就的,和这个慧有关系;信和智慧有关系,你对佛法得到正知正见以后的智慧你这信心就建立起来了,说完全不明白什么是佛法、说「他有信心」这是靠不住的事情。他有了信;有了慧才有信。有信、「信」这句话这个字有什么意思呢?就是他希望得圣人希望成就圣道,这「信」里边有这样的愿望。信、愿、行,我们通常说净土法门信愿行,其实普遍的一切佛法的法门里面都是有信愿行的。所以这个第一个是信实在是最后的智慧建立的。

有信他就有愿,怎么知道有愿了呢?他受「戒」。受戒他就是恶事不可以做;我们心里想「我要自由才可以嘛!怎么可以约束我呢?我愿意怎么的就怎么的」,不是,他现在感觉到做恶有恶报不可以做,不可以那么自由的,要约束自己所以他就有戒。信、戒。

但是这个信和戒是从智慧来的,智慧从那来的?从多闻来的。你要「闻」、要听闻佛法,佛教说这些世间的因果、出世间的因果非常的有道理,这他才有智慧然后才有信有戒,所以信、戒、闻、「舍」,这个舍就是慈悲心,有智慧、从智慧里边生出慈悲心,对于别人有什么困难我要帮助他,对于别人有同情心这个瞋心就少了,有慈悲心就减少了瞋心所以会帮助别人。

闻、舍、慧这都是由智慧来的。有智慧是什么呢?就把自己的我见、我所见、常见、断见、有见、无见慢慢的都消融了、都融化了那就是智慧的表示。

这是「下品善根」,在佛法里面成就了初开始的善法,初开始所成就的功德信戒闻舍慧这五样。所以这「安住种性补特伽罗,已能获得最初于佛正觉正说的法毗奈耶所有的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这个执着心没有那么重了,「是名成就下品善根的补特伽罗」这个人,这叫做下品善根,也就初开始成就的善根。

∵∵

辰三、成就中品善根(分三科)巳一、征

云何成就中品善根补特伽罗。

这是第三科,也是分三科,第一科是征。

∵∵

巳二、释

谓安住种性补特伽罗、已能获得最初于佛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从是以后或经一生、或二、或多,展转胜进;而未获得最后有身、谓住于此、能般涅盘,或能趣入正性离生。

「谓安住种性补特伽罗、已能获得最初于佛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你成就了这个下品善根。「从是以后或经一生」,从这么以后又经过了一生,经过了一生一次的生命,这一次的生命或者活一百岁或者活五百岁,那么你从知识成熟了以后这个善根又出现了,你又遇见佛法你又增长你的信戒闻舍慧。或者「经二生」、「或多」不只三生、四生、五生乃至几百千生,「展转胜进」,一生又一生、一生又一生的使令你的善根有进步都是胜过于前一生。「而未获得最后有身」,进步倒是进步,但是还没有到达最后这一生会得圣道,还没到这个程度的时候那就是「中品善根」。「谓住于此,能般涅盘,或能趣入正性离生」,这叫最后身。

∵∵

巳三、结

是名成就中品善根补特伽罗。

∵∵

辰四、成就上品善根(分三科)巳一、征

云何成就上品善根补特伽罗?

这是第四科,怎么叫做上品善根补特伽罗呢?

这第一句是问。现在第二科解释。

∵∵

巳二、释

谓即如是展转胜进补特伽罗,已能获得最后有身,若住于此能般涅盘,或能趣入正性离生。

「谓即如是展转胜进补特伽罗,已能获得最后有身」,怎么叫做最后有身?「若住于此能般涅盘」,能得阿罗汉道入无余涅盘了。「或能趣入正性离生」,能得初果也算是最后有身。因为入初果就是圣人了不是凡夫了,所以那「最后有」那是凡夫的最后身,以后就是圣人了不是凡夫了。

∵∵

巳三、结

是名成就上品善根补特伽罗。

这上品善根的补特伽罗就是这样意思,就是他有堪能这一生得圣道。

∵∵

辰五、究竟方便(分三科)巳一、征

云何名为究竟方便补特伽罗?

这是第五科究竟方便,分三科,第一科是征。怎么叫做究竟的方便呢?这个方便有初开始的方便、有最后的方便,这最后的方便叫「究竟方便」。

∵∵

巳二、释

谓已获得最后有身补特伽罗、为尽诸漏、听闻正法、或得无倒教授教诫、正修加行;而未能得遍一切种、诸漏永尽;未到究竟。

「谓已获得最后有身补特伽罗」,这第二科解释。说这个人他这个信戒闻舍慧一生又一生的进步现在达到「最后有身」,现在这个凡夫身现在是「最后」,凡夫的最后这一身这个人。「为尽诸漏、听闻正法」,这个人他是为求「尽诸漏」,消灭一切的烦恼,他的目的要消灭自己的贪瞋痴要得涅盘,他就「听闻正法」,就是以涅盘为上首来学习佛法;「听闻正法」就是学习,就是学习佛法。「或得无倒教授教诫」,或者他又得到了没有错误的「教授教诫」。这个前面「听闻正法」是一般性的、大众一起的听佛说法、或者是听菩萨、听阿罗汉说法。「或得无倒教授教诫」就是你自己的戒和尚你这位亲教师,他一对一的、或者是一比二也可能、就是少数的,他的师长专对他的徒弟、专对他的弟子来「教授教诫」,来教授他佛法、教授他怎么样修行、教诫他这个事情不可以做,就是这样意思。教授他修观叫做「教授」,教授修止叫做「教诫」。或者是修定慧叫做「教授」,教他持戒叫做「教诫」。就是这样「无倒的教授教诫」。「正修加行」,他得到了正法、得到了「教授教诫」之后,他就努力的去修学戒定慧,努力的修行了。

「而未能得遍一切种诸漏永尽」,虽然是开始修行了,但是还没能够在一切法上都无所执着「遍一切种诸漏永尽」,就是在一切的境界上还没能够无分别、还没能够不执着还没能够不受一切法,他心里面遇见色声香味触法遇见一切的境界的时候他心里面还有虚妄分别,那就是烦恼还没有断尽。「未到究竟」,他是有修行了,但是没到究竟圆满的程度,这个事情。

∵∵

巳三、结

如是名为究竟方便补特伽罗。

这「究竟方便」就是这样意思。这里面表示已经到了三果,到了四果向的程度了,但是没有得阿罗汉果。

∵∵

辰六、已到究竟(分三科)已一、征

云何名为已到究竟补特伽罗?

这是第六科「已到究竟」,分三科,第一科是征。怎么叫做已到究竟了呢?就是到了最后圆满的程度了呢?「已到究竟的补特伽罗」呢?这是问,下面解释。

∵∵

巳二、释

谓即如是补特伽罗,为尽诸漏听闻正法,获得无倒教授教诫,如是如是正修加行,已能获得遍一切种诸漏永尽,所作已办,究竟获得第一清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