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本地分中修所成地第十二
∵本地分中一共有十七地,现在到了修所成地,第十二地。
∵这个「修」,就是闻思修中是指禅定说的。若论一般的修行也通于闻思的智慧,现在专指禅定说,是超越了闻思的境界。而这里边是说这个「修所成慧」,就是以禅定为依止修毗钵舍那,成就了出世间圣道的智慧,就是得圣道了,能成就世间、出世间的一切功德,所以叫作「修所成地」。
∵∵丙九、修所成地(分二科)丁一、结前生后
∵已说思所成地。云何修所成地?
∵在科判里边,这是属于第九科「修所成地」,分二科。第一科「结前生后」。
∵「已说思所成地」,这是结束前文。「云何修所成地」,这是生起后文,这是第一科。
∵第二科「标释一切」,就是修所成地里边所解释的在这里完全地把它标出来。分三科,第一科是「标列」。「标列」里边分二科,第一科标列这个四处。这个修所成地虽然很广,都收于四处里边。这一科里分三科,第一科是「标」,怎么叫作修所成地呢?
∵∵丁二、标释一切(分三科)戊一、标列(分二科)
∵己一、四处摄(分三科)∵∵庚一、标
∵谓略由四处,当知普摄修所成地。
∵「谓略由四处」,简单的说呢,就是四种境界,就包括了修所成地里边的内容了。「当知普摄修所成地」,这四处普遍地含摄了修所成地的内容。
∵∵庚二、征
∵何等四处?
∵第二科是「征」。第三科是「列」。
∵∵庚三、列
∵一者、修处所,二者、修因缘,三者、修瑜伽,四者、修果。
∵「一者、修处所」,这个修所成慧的这个处所,这个境界。二是修所成慧的因缘。三者是修这个瑜伽,正式修学止观了。四者是修果,修慧所成就的果利。这是四处。
∵∵巳二、七支摄(分四科)庚一、标
∵如是四处七支所摄。
∵前边说四处,这是第二科「七支摄」,就是将四处的意义又发挥出来多少,所以就分为七科了。这个「七支摄」里边分四科,第一科是「标」。这个四处,七支所摄,又含摄在七支里边。
∵∵庚二、征
∵何等为七?
∵这是「征」。下边第三科是「列」。
∵∵庚三、列
∵一、生圆满;二、闻正法圆满;三、涅盘为上首;四、能熟解脱慧之成熟;五、修习对治;六、世间一切种清净;七、出世间一切种清净。
∵「一是生圆满」,这个「生圆满」也就是前面说的那个修处所。「二、闻正法圆满、三、涅盘为上首、四能熟解脱慧之成熟」这是三个,就是修因缘,修的因缘就包括这三个法里边。「五、修习对治」,就是那第三个修瑜伽了。「六、世间一切种清净;七、出世间一切种清净」,就是前面四个处所里边,那个第四个修果,是这样意思。
∵∵庚四、结
∵如此四处七支所摄普圣教义,广说应知依善说法毗奈耶中,一切学处皆得圆满。
∵这是第四科是「结」。「如此四处」,如此「七支」,「所摄普圣教义」,它所含摄的一切的圣教义,都含摄在里边了。若「广说」呢?「应知」道「依善说法毗奈耶中」,以佛所说的法,所说的律,一切的学处。单独说「学处」是指戒,「一切学处」,戒定慧,乃至到佛的境界。「皆得圆满」,在这里面都圆满地说出来了。
∵这是「标释一切」,「标释一切」里边的第一科是「标列」,下边的第二科就是解释前面标列的这些。
∵∵戊二、随释(分四科)己一、生圆满(初支)(分五科)庚一、征
∵云何生圆满?
∵∵庚二、标
∵当知略有十种。
∵这下边第二科「随释」分四科。第一科解释这个生圆满是什么意思。这个生圆满是初支。分五科,第一科是「征」,第二科是「标」。
∵「当知略有十种」,这个生圆满略有十种不同。这是「标」,第三科是「列」。
∵∵庚三、列
∵谓依内有五,依外有五,总依内外合有十种。
∵「谓依内有五,依外有五」。「依内」就是这位受教化的人,这个修行人本身来说有五件事。「依外」,依据外边的助缘有五种,有五件事。「总依内外合有十种」,这就是这个生圆满就说这么十件事。
∵∵庚四、释(分二科)辛一、依内(分三科)壬一、征
∵云何生圆满中依内有五?
∵前边是「标列」,这下边是第四科解「释」。分两科,第一科是「依内」,又分三科,第一科是「征」。怎么叫作生圆满中依内有五呢?这是「征」,下边第二科是「列」。
∵∵壬二、列
∵谓众同分圆满、处所圆满、依止圆满、无业障圆满、无信解障圆满。
∵「谓众同分圆满」,这是一。「处所圆满、依止圆满、无业障圆满、无信解障圆满」,这是列出来这五种。
∵下边第三科是解释,分五科,第一科解释这个众同分的圆满。
∵∵壬三、释(分五科)癸一、众同分圆满
∵众同分圆满者:谓如有一,生在人中,得丈夫身,男根成就。
∵「众同分圆满者:谓如有一」,就是有一个补特伽罗,他生在人间,「生在人中,得丈夫身,男根成就」,这叫作众同分圆满。看这个《披寻记》。
∵∵《披寻记》七○九页:
∵众同分圆满等者:声闻地说:善得人身;谓如有一生人同分,得丈夫身,男根成就,或得女身。(陵本二十一卷四页)即此所说众同分圆满义。然此唯说男根成就,不言或得女身者,约胜为论,略未具说故。
∵「众同分圆满等者:声闻地说,善得人身」,这个「善」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能」的意思,能得人的果报,得到人的生命。第二个意思是「好」的意思,得到人身是最好了。「谓如有一生人同分」,「人同分」,只要是人,大家都有共同的地方,所以叫作「人同分」,就是得了一个大「丈夫身,男根成就」。「或得女身」,这也是大丈夫,也是众同分圆满。这个话是出在「(陵本二十一卷四页)」。「即此所说众同分圆满义」,这个声闻地的那句话,也就是这里说的众同分圆满的义。
∵「然此唯说男根成就,不言或得女身」没有说这句话。是「约胜为论」,这个话的意思就是男身是殊胜的,这里有这个味道。「略未具说故」,说得简略,没有完全说,就把女身略去了,实在也包括女身在内。
∵这是「众同分圆满」,想要得圣道你要具足这个条件。
∵∵癸二、处所圆满(分二科)子一、标
∵处所圆满者:谓如有一,生在人中,又处中国,不生边地。
∵「处所圆满者」,这是第二科。分两科,第一科是「标」。「谓如有一生在人中」,又处在中国,不是生于边地。
∵这是「标」,下边第二科是解释。分两科,第一科「举生处」。
∵∵子二、释(分二科)丑一、举生处
∵谓于是处,有四众行。谓苾刍,苾刍尼,近事男,近事女。
∵怎么叫作「中国」呢?就是说这个地方有「四众」弟子在这里弘扬佛法,这个「行」就是弘扬佛法。那四众弟子呢?就是「苾刍、苾刍尼,近事男、近事女」这四种弟子。这个地方就叫作「中国」。
∵∵丑二、简不生
∵不生达须蔑戾车中。谓于是处无四众行,亦无贤圣正至正行,诸善丈夫。
∵这第二科「简不生」。前面是生,你是生在这个地方,不生在那个地方。「不生」在什么地方呢?「达须」。这个「达须」翻到中国话是下贱种类的人。这个「蔑戾车」呢?就是乐垢秽,欢喜垢秽的事情这种人。就是这个地区的人都是下贱类,都是垢秽的人,你不生在这个地方。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谓于是处」没有四众弟子在这里弘扬佛法,这个「达须蔑戾车」这个地区就是没有佛法。
∵「亦无贤圣、正至、正行,诸善丈夫」,这个「贤圣」也就是四众弟子学习佛法有了成就的人的名称。「贤圣」、在《成实论》、《俱舍论》上都有说二十七贤圣,就是由初果开始,乃至到阿罗汉果有不动法、退、思、护、住、进这么多的阿罗汉,一共有二十七贤圣。这个「正至、正行」前面我们解释过。这个意思,这个「正至」就是见到真理了,叫「正至」,就是你得到了清净无漏的根本智,能触证法性了。这个「正」就是那个智慧,这个「至」就是证悟了真理,证悟法性理了,这叫「正至」。这个「正行」就是能断烦恼,能断除去种种的颠倒烦恼,那么你的身口意行都是不颠倒的,就叫作「正行」。这样说,这个「正至」是见到真理、证真理了。「正行」是断惑了。就是断惑证真,名为正至、名为正行。那么这就是圣人,由初果以上乃至到阿罗汉果,才有这样的好名称。这样的「诸善丈夫」,这样的好的人。
∵这个地区「达须蔑戾车中」,这个地区里面没有贤圣,没有正至、正行、诸善丈夫,这个地方。所以四众弟子,这个修行人,就不生在这个地方去,所以生在「中国」,可见这个地方就不是中国,这个地方就是「边地」了。
∵∵癸三、依止圆满
∵依止圆满者:谓如有一,生处中国,不缺眼耳随一支分,性不顽嚣,亦不喑哑。堪能解了善说、恶说所有法义。
∵前边这个处所圆满,这也是很重要,有佛法的地方,你生在那里,你就可以继续地学习佛法。你生在那个地方没有佛法,你没有办法能学到佛法了。
∵这下边第三科是「依止圆满者」,「谓如有一,生处中国」,这个补特伽罗是投生在有佛法流行的地方,他的果报,他的生命体是「不缺眼」、不缺「耳」,「随一支分」都是具足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足。「性不顽嚚」,他的心性,他的心不愚痴、不糊涂,有智慧,他能容易受教化。「亦不喑哑」也不喑哑。「喑哑」就是不能够说话,没有这种事情。
∵「堪能解了善说、恶说所有法义」,说这个人,「不顽嚚」就是有智慧。有智慧,怎么叫作有智慧呢?就是他有这种能力,能解了这是善说、这是恶说,他能辨别,能认识,能鉴别善恶的差别。就是在佛法里边所有的法义,他也能够鉴别,也能欣赏,也能学习,那这就叫作「依止圆满」。这可见这个「堪能解了善说、恶说所有法义」这是意根。说这个人眼耳鼻舌身都具足,不缺少,但是意根有问题,那学习佛法还是困难,还是有困难的,所以意根还是很重要。
∵∵癸四、无业障圆满
∵无业障圆满者:谓如有一,依止圆满,于五无间随一业障,不自造作,不教他作。若有作此,于现身中,必非证得贤圣法器。
∵这是第四科。怎么叫作「无业障圆满」呢?「谓如有一,依止圆满」,说这个人,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很好,都合格了。另外还有一件事就是,「于五无间随一业障,不自造作」,你作这五种事,就会堕落到无间地狱去,那么这就是业障。有五种,就是害父、害母、害阿罗汉、破和合僧,破僧、恶心出佛身血,这五种。
∵这个「破僧」这个地方,我看《俱舍论》上解释,我感觉也是很重要,这个地方。一般当然是破羯磨僧,就是这一个地方的出家人不合了,在一个界内两处作羯磨、布萨,那这就是破羯磨,当然要八个人以上。另外一个意思是破转*轮僧,破转*轮僧,一定是在南阎浮提有佛出世的地方。这上面说什么叫作破转*轮僧呢?「忍师异佛」,你能接受你师父说的这样的法。你师父说的法和佛说的法不同,你能接受你师父所说的法,这件事,这是一个问题。第二句话呢?就是你能忍受佛法之外,还有圣道。在佛法之外有圣道,就是佛说的圣道,另外还有圣道,不同于佛说的,认为那是圣道。如果你有这种见,你宣扬你这样的见地,那就叫作「破转*轮僧」。所以从这些事情上看,你如果不学习佛法,不读经论,我自己闭上眼睛「念佛是谁」,我看很危险!很危险!∵
∵说是「于五无间业」,这五种罪业是堕落到无间地狱去的,所以叫作「无间」。另外一个理由叫作「无间」呢?就是他是顺次生受报,而不是现报,也不是后报,所以叫作「无间」。「随一业障」,这个五种无间业,随那一个,你若造作这种业了,那就是有障碍,你就不能得圣道了。「不自造作」,如果说我没有造,我没有自己有这种邪智慧去造这种罪,也不教他人作,这样子你就是没有这个业障。
∵「若有作此」,假设有人作此五种罪的时候。「于现身中,必非证得贤圣法器」,那你的这个眼耳鼻舌身意,你这个色受想行识就不是载道之器了。就是决定,「于现身中」决定,「必」是决定,不能证得这个圣道了,所以叫作「业障」。现在「无业障圆满」,就是没有这个罪过。
∵∵癸五、无信解障圆满(分二科)子一、离邪解行
∵无信解障圆满者:谓有如一、必不成就五无间业,不于恶处而生信解,不于恶处发清净心。谓于种种邪天处所,及于种种外道处所。
∵是第五科「无信解障圆满」。分二科,第一科是「离邪解行」。
∵「无信解障圆满者:谓有如一、必不成就五无间业」,这个人很好,他决定不造作这五种罪。「不于恶处而生信解」,但是另外还有一个条件你需要具足,什么呢?「不于恶处生信解心」,「不于恶处发清净心」。这「恶处」是不合乎真理的,你对于那个恶处没有信解心,对于那个恶处不认为它是清净的,「不发清净心」。其实清净心就是信心,因为若有信解心了,就有清净心。现在不发信解心,所以也就不发清净心。
∵究竟什么是「恶处」呢?「谓于种种邪天处所,及于种种外道处所」。就是那个种种的邪天的地方,就是那个天是邪知邪见的,对于那个处所不生信解、不发清净心。「及于种种外道处所」,「外道」就是佛法以外,不符合真理的这种宗教,对于这些地方,也不发信解、不发清净心。你要这样子,这就叫作无信解障。
∵∵子二、起净信解
∵由彼前生,于佛圣教善说法处,修习净信,长时相续;由此因缘,于今生中,唯于圣处发生信解,起清净心。
∵「由彼前生,于佛圣教善说法处」,这是第二科「起净信解」。为什么这个人对于佛教,对于佛法有信解心,对于恶处没有信解心呢?
∵「由彼前生」,由于那一个人,前一生、前多生,「于佛」的「圣教」这个「善说法处」,说得非常良好的这种佛法的地方,「修习净信」,他在佛教里面久远以来修习过清净的信心,熏习过,拜佛、学习经论、静坐这些事情。「长时相续」,不是个短时间,很长时间,相续地学习佛法,有清净的信心。
∵「由此因缘,于今生中,唯于圣处发生信解,起清净心」,这就叫作「无信解障」,原因就是这样子,可见没有一件事是无因而有的。
∵∵辛二、依外(分三科)壬一、征
∵云何生圆满中依外有五?
∵前边是「依内」,我们内身这一面要具足这五个条件,这是依内。现在说依外边的因缘,外边的助缘。分三科,第一科是「征」。
∵「云何生圆满中依外有五」呢?这下面是第二科「列」。
∵∵壬二、列
∵谓大师圆满、世俗正法施设圆满、胜义正法随转圆满、正行不灭圆满、随顺资缘圆满。
∵「谓大师圆满」,这是一。「世俗正法施设圆满」是二。「胜义正法随转圆满」是三。「正行不灭圆满」是四。「随顺资缘圆满」这是五。有这五种圆满。
∵下边第三科解释这五法。第一科是解释「大师圆满」。
∵∵壬三、释(分五科)癸一、大师圆满
∵大师圆满者:谓即彼补特伽罗,具内五种生圆满已,复得值遇大师出世。所谓如来,应、正等觉、一切知者、一切见者、于一切境得无障碍的人。
∵「大师圆满者」。我们从律上看,称佛为大师,佛是大师。那这个小师呢,就是你的亲教师。
∵这个「大师圆满」怎么讲呢?「谓即彼补特伽罗,具内五种生圆满已」,这也就是说那个人,在生死里流转的那个人,他很好,很幸运,他现在具足了「内五种生圆满已」、具足了。「复得值遇大师出世」,他又能够遇见了「大师」出世,遇见佛出现世间。这个遇见佛出现世间,就是「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了。那是什么呢?你能够修四念处,你发出离心了。你修四念处,这是见佛的善根,这是见佛的善根,就能见佛了。如果说只是这个有漏的善根,那与见佛有点疏远,见佛还是疏远的。
∵「复得值遇大师出世」,这个「大师」是谁呢?「所谓如来、应、正等觉、一切知者、一切见者、于一切境得无障碍的人」,这个是「大师」。这个「如来,应、正等觉」我们前面讲过。这个「一切知者、一切见者」,「见」是在外边,「知者」是属于你内心,你内心的境界他知道,你表现于外的行为呢,他也能见到。是「于一切境得无障碍」的,那么这个就是「大师」。
∵∵癸二、世俗正法施设圆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