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二、涅盘为上首(分三科)壬一、征

云何涅盘为上首?

第九大科「修所成地」,第二科是「标释一切」。分两科,第一科是「标列」,列出来四处摄、七支摄。第二科是「随释」,里边分四科,第一科解释「生圆满」,解释完了。第二科「次三支」,这一科里面分两科。第一科是「别显」,分三科。第一科「闻正法圆满」,这一科讲完了。现在是第二科「涅盘为上首」。这一科里面分三科,第一科是「征」。

「云何涅盘为上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

壬二、释(分二科)癸一、辨听法(分二科)子一、略标

谓如来弟子依生圆满转时,如先所说相而听闻正法,唯以涅盘而为上首。唯求涅盘、唯缘涅盘而听闻法。不为引他令信于己,不为利养恭敬称誉。

「谓如来弟子依生圆满转时」,这是第二科解「释」,分两科。第一科「辨听法」,就是说明听法的这件事,分两科。第一科是「略标」。

「谓如来弟子」,也就是佛陀的弟子,也就是三宝弟子。「依生圆满转时」,这个「依」就是「随顺」的意思。前面解释生圆满,有内、有外的不同。这十种条件,你都具足了的话,「如先所说相,而听闻正法」。这个「生圆满转」是第一大科,第二科就是闻正法圆满、涅盘为上首、能熟解脱慧之成熟,这以下这些一科一科的。

「如先所说相而听闻正法」,就是「别显」里边的第一科,「闻正法圆满」里边。「如」也是随顺的意思,前文所说明的听闻正法的相貌,你能这样学习。「唯以涅盘而为上首」,就是你听闻正法的时候,你的目的是什么?是「唯以涅盘」为你最高的目标,就叫做「为上首」。「唯求涅盘、唯缘涅盘而听闻法」,你的目的,是希望成就一切圣人所成就的涅盘,你也有同样的意愿,希望得涅盘而学习佛法。这是第一个意思。「唯缘涅盘而听闻法」。这个「唯求涅盘」是果,「唯缘涅盘」是修因,修学得涅盘的因,叫做「缘涅盘」,缘者「念」也,就是修四念处、修三十七道品。「而听闻法」,而听闻佛法,也学习佛法。学习佛法的目的,也是为得涅盘。第二个是为得道谛,「为缘涅盘」就是道谛,你的目的是这样子,这就叫做「唯以涅盘而为上首。」

「不为引他令信于己」,这下面简别不是这样的目的。我不是为了引导他人,使令他相信我而学习佛法,不是这样意思。「不为利养恭敬称誉」,不是希求名闻利养,不是希求财富的,不是希望别人恭敬我,不是为了称誉,不是这样的目的。这件事也是非常重要,先问你听闻佛法的目的在那里?

∵∵

子二、广释(分二科)丑一、标十法转

又缘涅盘而听法者,有十法转,涅盘为首。谓依止有余依涅盘界、及无余依涅盘界。当知依止有余依涅盘界,有九法转,涅盘为首。依止无余依涅盘界,有一法转,涅盘为首。

「又缘涅盘而听法者,有十法转」,前面是「略标」,就是简要地标示出来那个要义。下面的「广释」,详细地解释出来这「涅盘为上首」的道理。分两科,第一科是「标十法转」。

「又缘涅盘而听法者」,「又」一切佛教徒,「缘」念「涅盘」而听闻佛法的详细情形,「有十法转」,有十个条件,你能够次第的现前,那就具足了唯以涅盘为上首的这件事。「谓依止有余依涅盘界、及无余依涅盘界」,这十法转都是以涅盘为上首,这个涅盘是什么呢?是依一个有余依涅盘,一个无余依涅盘,这两种。

「当知依止有余依涅盘界」,「有九法」现前,「涅盘为上首」。「依止无余依涅盘界,有一法转」,有一法现前,也还是涅盘为上首。加起来就是十法。这个「转」就是「现前」的意思、「成就」的意思。

这是标出来十法转,下面第二科「出二所依」,出两种所依。这下面说。

∵∵

丑二、出二所依(分二科)寅一、依有余依(分二科)

卯一、明次第转(分六科)辰一、起三信解

谓以闻所成慧为因,于道、道果涅盘,起三种信解。一、信实有性。二、信有功德。三、信己有能,得乐方便。

这是「出二所依」,分两科。第一科「依有余依」。一个有余依,一个无余依,这二所依。现在先说这个「有余依」,分两科。第一科「明次第转」,就是按照次第现前,不是一下子都具足,先后有次第。分六科,第一科「起三信解」,十法转,先说这三法。

「谓以闻所成慧为因」,这十法转是第一个,依有余依涅盘,就是说佛教徒一开始是闻所成慧,就是听闻佛法的时候,你就成就了智慧。以此为因缘,「以」听「闻」佛法「为因」,「于道、道果涅盘,起三种信解」。「于道」,就是苦、集、灭、道的这个道谛。「道果」呢?修道所得果,就是涅盘,就是灭谛,就是对于道谛和灭谛,这两种殊胜的功德,「起三种信解」,建立了三种信解。这个「解」就是智慧,因智慧而有信心,所以叫做「信解」,而这个信解从那里来的呢?从闻所成慧来的,由闻所成慧,你成就了三种信解,对于道、对于道果有这三种信解。

「一、信实有性」,相信是有道、有道果这件事,是真实有这件事。「二、信有功德」,相信道和道果是有功德的。譬如说我相信有地狱、有饿鬼、有畜生、有六道轮回,这是一个染污的,没有功德。现在这个道和道果是令人得大安乐自在的,这叫「有功德」。「三、信己有能,得乐方便」,这个文应该这么念:「信己有能得乐」,「信已有能得乐方便」,实在这是两句话。这第三个信心是什么呢?相信自己有堪能性,「我有能力得涅盘」,你要相信你有这个能力。第二个呢,你相信你能修学圣道,你有这个能力能修学圣道,那叫做「方便」。「得乐」是得涅盘,「得乐方便」就是修学圣道,你相信你有这个能力。这是有这三种信,这三种信心是由闻所成慧建立的,就是闻所成慧建立这三种信心。有「十法转」,这是三法,有三法,这是说这三样事。《披寻记》这一段文也读一下。

∵∵

《披寻记》七一五页:

于道道果涅盘起三种信解等者:道,谓道谛。道果涅盘,是即灭谛。若起信解,道真是道,灭真是灭.是名信实有性。若于道谛,道、如、行、出,及于灭谛,灭、静、妙、离起信胜解,是名信有功德。信己有能得涅盘乐及道方便,是名信己有能得乐方便。

「于道道果涅盘起三种信解等者:道,谓道谛」,就是道的因。「道果」就是涅盘,是「即是灭谛」。「若起信解,道真是道」,「灭」真实「是灭」,你要有这样的信心,「是名信实有性」。这个「实有性」这么讲。

「若于道谛,道、如、行、出,及于灭谛,灭、静、妙、离起信胜解,是名信有功德」。这个「道真是道」,在这里解释了;「若于道谛,道、如、行、出」这四个字,你相信这四个字了,这个道就是真实道。这个「道、如、行、出」,「道」这个字,这个道谛实在就是戒、定、慧。戒、定、慧这个道谛,你修学戒、定、慧的时候,能冲破一切障碍,能破除一切惑、业、苦的障碍,那叫做「道」。这个「如」,就是能契合真理,就是契合这个不生不灭的诸法实相的道理,那叫做「如」。这两句话,这「道」这个字,「道、如」,这个「道」实在就是断烦恼的意思,你修学道谛,修学戒、定、慧能令你断除一切烦恼,所以称之为「道」。「如」这个字,就是契合真理,就是证真,断惑证真,名为道,名为如;断惑名为「道」,证真名为「如」。

这个「行」,就是你能这样修行,能断惑证真,继续这样修行,你就入涅盘了,那就叫做「行」。能入,能前进到涅盘那里去,那么叫做「行」。「出」这个字,就是能弃舍一切有为法,永久地超出去,超越了,永久地得解脱了。

这个道谛有这样的作用,这个道谛有道、如、行、出。你能相信这四个,道有这四样的意义,道真是道,它真实是道。

「灭」呢?于灭谛,灭、静、妙、离。这个「灭谛」也有四种作用,四种功德。这个「灭、静、妙、离」这个「灭」,就是道谛这样修行成功了以后,出现的境界,那么第一个境界就是烦恼灭了,叫「灭」。这个「静」,就是一切的苦恼都停下来了。人有苦的时候,心里不安,所有的苦恼都停下来了,心就寂静了。现在这里说这个苦,当然这个生死苦,色、受、想、行、识都是苦,那么这个时候叫做「静」。这个「妙」呢,就是灭除了生死之因,灭除了生死之果以后这个境界,是非常殊胜,是非常微妙的地方,所以叫做「妙」。这个「离」,就是永不退转,成功了以后,不会再反复地,不会再退回来地,叫做「离」。这个「灭谛」有这四个相貌。

你对于这个道谛的四个相貌、灭谛的四个相貌「起信胜解」,你能够发起深刻的信心。「胜解」实在来说就是智慧,强有力的认识,你有这样的信心,「是名信有功德」,这叫做「信有功德」,这第二句。前面是真实有这件事,而这件事还是有功德的,这叫「信有功德。」

「信己有能得涅盘乐及道方便,是名信己有能得乐方便」,这第三个信还非常重要。如果信实有性,信有功德,但这件事我不能成就,那也没有意思。现在是有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你也相信你有能力能够成就,这才是有意义的。而这件事,在闻所成慧的时候就建立了,有这样的信心。如果只是闻了,只是听闻佛法,而对于这件事,这三种信都没建立,那不能算是闻所成慧。

∵∵

辰二、趣入思智

如是信解生已,为欲成办思所成智,身心远离愦闹而住,远离障盖诸恶寻思。依止此故,便能趣入善决定义思所成智。

「如是信解生已,为欲成办思所成智,身心远离愦闹而住」,这是第二科。一共分六科,现在第二科「趣入思智」。前面是闻所成慧,这是进一步达到思所成慧的境界。

「如是信解生已」,你因为闻慧建立了这三种信解之后,「为欲成办思所成慧」,你能够不停留在这里,你还有愿。什么愿呢?要「成办」圣道,那你一定要有「思所慧」,要成办这个思所成慧。

这个「思所成慧」怎么「成办」呢?「身心远离愦闹而住」,就是你要成就思慧,要这样做。要远离这个愦闹的境界,没有喧闹的地方,到那里,到那个寂静处去住,这是身远离。「远离障盖诸恶寻思」,这是心远离。你的身体到那个寂静处去住,就是没有欲的地方,那是离愦闹的地方。你心里面……,表面上没有欲还是容易,但是你心里面要没有欲,远离这些障、这些盖,这些贪欲盖、这些瞋恚盖……。「恶寻思」就是欲寻思、恚寻思、害寻思、亲里寻思、国土寻思,各式各样的恶寻思,就是染污的寻思。这些染污的寻思,能「障」碍你修学圣道,「盖」也是障碍的意思,你心里面不要有这些「恶寻思」。

「依止此故,便能趣入善决定义思所成智」,你能够身远离,能够心远离,以此为依止,你能够成就了这两种远离故。「便能趣入善决定义思所成智」,就是在寂静的地方,你专精思惟佛法的真义。这个时候,你就能趣入,就能进一步达到「善决定义思所成慧」。这个「决定」是没有犹豫的意思,就是对于佛法的真义,你很肯定地、没有犹豫地、很分明地解了。这时候这个智慧,比闻所成慧更深刻了,就是叫做「善决定义」。就是佛所说的这些法语的「义」,「善」者能也,你能够没有犹豫地、很分明地、很肯定地信解无疑了,这时候叫做思所成慧。思所成慧多少地能调伏烦恼,多少地能调伏了一点,这是第二科「趣入思智」。

∵∵

辰三、趣二方便

依止此故,又能趣入无间、殷重二修方便。

这是第三科「趣二方便」,你成就了思所成慧以后,你还需要向前进。向前进,怎么样进步呢?两个方法,就是「又能趣入无间、殷重」;一个无间是一种方便,一个殷重是一种方便。「无间」就是精进的意思,不间断、不懈怠。「殷重」就是很深刻地、很周遍地、很详细地、很微细地去修止观的意思。无间地修止观,殷重地修止观,用这两个方法去修止观,这是向前进的两个方法。

∵∵

辰四、趣证修智

由此次第,乃至证得修所成智。

这是第四科「趣证修智」。「由此次第」,由无间、殷重的次第,你继续不断地这样用功修行,你就能证得这个修所成慧,修所成慧就成功了。《披寻记》看一下。

∵∵

《披寻记》七一五页:

无间殷重二修方便者:当知此说二种精进:一、无间精进,谓一切时修加行故。二、殷重精进,谓能周备修加行故。如〈菩萨地〉说(陵本四十二卷十八页)。

「无间殷重二修方便者:当知此说二种精进」,「一」个是「无间」断的「精进」,「谓一切时修加行故」,不懈怠。「二、殷重精进,谓能周备修加行故」,不是粗劣地去修止、修观。你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你要周备,要圆满地去修。那就是要根据佛陀所开示的,你要完全地去修学才可以。「如菩萨地说。(陵本四十二卷十八页)」。这样子,你就会成就了修所成智,这里面有定、有慧了。

∵∵

依止此故,见生死过失,发起胜解;见涅盘功德,发起胜解。

「依止此故」,「依止」这个无间殷重的二方便,你能长时期这样用功,你不是听别人说,你自己就「见」到「生死」的「过失」,你对于生死过失这件事,你有深刻的、有力量的认识,就「发起胜解」。「见涅盘功德,发起胜解」,虽然还没有得涅盘,但是你由于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有无间殷重的方便,你对于涅盘的功德发起胜解,发起深刻有力的信解。这个时候,就和前面闻所成慧和思所成慧都不同了。

∵∵

辰五、趣入见道

由串修故,入谛现观;先得见道有学解脱。

这是第五科「趣入见道」。这个修所成慧成了的时候,「由串修故」,这个「串」就是连续地这么样修。「入谛现观」,你就进入见道了,就是对于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这四谛在你的止观里面现前,能现前了。就是断除很多的烦恼,而得到了清净的智慧,与这个真理相应了,叫「入谛现观」。

「先得见道」,有见道、有修道、有无学道。你这个时候,先得这个见道的境界,就是先能「见」到这个「道」的境界。其实,谛现观也叫做「见谛」,「见谛」也叫做「见道」。「有学解脱」这时候的解脱的境界,不是无学,是属于有学的境界,就是还没有圆满,还要继续地学习的,叫「有学解脱」。

∵∵

辰六、数习修道

已得见迹,于上修道由数习故,更复证得无学解脱。

这是第六科「数习修道」。由闻、思、修三种智慧的成就,达到了见道,就是得无生法忍了以后。「已得见迹」,就是已得见道。「于上」的「修道由数习故」,上面还有修道的境界没有成就,所以你还要继续地精进,继续地无间殷重地修习,叫「由数习故」。「更复证得无学解脱」,那就是由见道、由修道、到无学道,这个圆满的解脱,你能成就了。

∵∵

卯二、结名所依

由证此故,解脱圆满。即此解脱圆满,名有余依涅盘界。

「由证此故,解脱圆满」,这是第二科「结名所依」。「即此解脱圆满,名有余依涅盘界」。这个无学的解脱,就是解脱圆满。「即此解脱圆满」了,那就叫做「有余依涅盘界」。看《披寻记》。

∵∵

《披寻记》七一五页:

先得见道有学解脱等者:〈摄事分〉中说:有真实究竟解脱。谓毕竟解脱,及一切解脱,即是见道果,及此后所得世出世修道果。此中见道果,由毕竟故得名真实而非究竟,于一切解脱犹有所应作故。(陵本八十五卷四页)当知此中解脱若真实非究竟,是名见道有学解脱。若真实亦究竟,是名无学解脱。由究竟故,亦名解脱圆满。

「先得见道有学解脱等者:〈摄事分〉中说:有真实究竟解脱」,这个解脱是真实的、是究竟的解脱。「谓毕竟解脱」,毕竟解脱就叫做真实究竟解脱。「及一切解脱」,所有的烦恼都解脱了。「即是见道果,及此后所得世出世修道果」,这就叫做毕竟解脱。「此中见道果,由毕竟故得名真实」,你能修无我观,见到无我的真理而得解脱,这是究竟的,所以叫做真实。「而非究竟,于一切解脱犹有所应作故」,你得到初果以后,你还要继续地修四念处,所以叫做还没有究竟。「当知此中解脱若真实非究竟,是名见道有学解脱。若真实亦究竟,是名无学解脱。由究竟故,亦名解脱圆满」。

∵∵

即此涅盘以为上首,令前九法次第修习而得圆满。

「即此涅盘以为上首」,「令前」面的「九」个「法」,就从三种信解开始,向后面数,一共是九个。「次第」地「修习而得圆满」,就得到有余依涅盘了。

∵∵

寅二、依无余依

当知即此解脱圆满,以无余依涅盘界而为上首。

你得到有余依涅盘,还不是最后,所以「即此」有余依解脱的圆满,还是以无余依涅盘而为最殊胜的,还要再前进到无余依涅盘去。这下边的《披寻记》。

∵∵

《披寻记》七一六页:

令前九法次第修习而得圆满者:此中九法:谓如前说信解为三,思所成智为一,无间殷重方便为二,修所成智为一,见道修道为二。如是次第说九法转应知。

「令前九法次第修习而得圆满者:此中九法:谓如前说信解为三」,有三种信解,这是三法。「思所成智」,这是为一,这就是四个了。「无间殷重方便为二」,四加二是六个。「修所成智为一」,这是七个了。「见道修道为二」,这是九个,七加二是九个。「如是次第说九法转应知」。

∵∵

癸二、显胜利(分五科)子一、标

如是涅盘为首听闻正法,当知获得五种胜利。

前边是「辨听法」,现在是「显胜利」。分五科,第一科是「标」。

「如是涅盘为首」,你以涅盘为你的目的而听闻正法。「当知获得五种胜利」,你要知道你能得到五种好处,五种功德。这是「标」。

∵∵

子二、征

何等为五?

这是「征」。

∵∵

子三、列

谓听闻法时,饶益自他;修正行时,饶益自他,及能证得众苦边际。

「谓听闻法时」,这底下列出来五种胜利。「谓听闻」正「法」的「时」候,你这个时候得两种利益,就是「饶益自」、「饶益他」;对于自己也得到好处,对于他人也得到好处。「修正行时,饶益自他」,你听闻法的时候,得到两种功德;你修正行的时候,修学四念处的时候,你又得到两种好处,加起来就是四种。「及能证得众苦边际」,把所有的苦恼,达到最后边际,就是完全解脱了,这是第五种功德。

这是标列出来这五种胜利。下边第四科是解「释」。分三科,第一科是「听法」。

∵∵

子四、释(分三科)丑一、听法(分二科)寅一、饶益他

若说法师,为此义故,宣说正法。其听法者,即以此意而听正法;是故此时,名饶益他。

第一科是「听法」,里面分两科,第一个是「饶益他」。

若宣说正法的这个人,「为此义故,宣说正法」,他为了这样的「义」,这样的「义」是什么「义」呢?就是希望听法的人,获得利益安乐,他有这样的目的,「为此义故,宣说正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