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发现佛指舍利震撼寰球

◎耿林

由香港佛教联合会主办、香港大公报社、凤凰卫视台协办,迎请陕西扶风法门寺供奉的佛指舍利临港瞻礼祈福大会。前年,***佛教界恭迎佛指舍利瞻礼,轰动了整个***宝岛,增长了***善众的信心,***社会风气大大地改善。如今,香港佛教界恭迎佛指舍利供奉瞻礼一周,相信香港社会风气会有很大的转变,唯有人心向善,社会环境一定会随之变化,所谓“境随心转”是也。

香港信佛的人不少,但不信佛的人也不少。说到佛指舍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相信知道底蕴的人肯定不多。因此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它的历史概况:一千多年前埋藏地下的佛指舍利而今能够显现,这是一大奇迹!充分说明了佛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发现佛指舍利的同时,在地宫内还发现了唐王朝时期的稀世珍宝,这是震撼全球的“东方文化之宝”。对佛教来说,发现佛指舍利是全球独一无二的法宝,香港人参与此次“祈福大会”,一定有感应的。但是,瞻礼佛指舍利一定要端正心态,不能想入非非,凡是求升官、发财一类的妄求,肯定不灵验的;求智慧,断烦恼,求福求寿一定灵验。

现在略述发现佛指舍利的历史概况:一九八七年五月五日,农历四月初八,即“佛诞节”凌晨一时,考古工作者从地宫后室中取出第一枚佛指舍利。这第一枚佛指舍利珍藏于唐懿宗供奉的、用红锦袋盛放的八重宝函之内,两侧放石刻二天王护持。八重宝函的最外层银棱盝顶檀香木宝函,虽外有释迦牟尼说法,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以及礼佛图等描金加彩的精美浮雕。第二层是四面刻有四大天王的鎏金盝顶宝函。第三层是无花纹装饰的素面盝顶宝函。第四层是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第五层是塑有六臂观音的纯金盝顶宝函。第六层是用金筐宝钿珍珠装饰的纯金宝函。第七层是用金筐宝钿珍珠装饰的函。第八层是一座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佛指舍利就套置于塔基的银柱上。

五月九日取出了第二枚佛指舍利,它被安置于地宫中室的那尊汉白玉双檐灵帐中,帐身内有盝顶铁宝函一枚,函内用丝绸包裹着一具双凤宝盖纹银棺,佛指骨舍利就藏于金锦织的棺衬中。

地宫的后室是块宝地,集中了大部份出土文物。第三枚佛指舍利就秘藏于地宫后室大小龛中的铁函内。这个铁函十分引人注目,函外用夹金织锦包裹,函内密套四重,最外是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宝函,上面錾刻有“奉为皇帝敬选释迦牟尼佛真身宝函”十五字,函内放一银色角檀香木宝函,再内是一具玲珑剔透的水晶子,盖两端各嵌有黄、蓝两色硕大宝石,周围镶缀有珍珠,安置佛指舍利的晶莹润泽白玉棺套在子内。五月十日早晨揭开了水晶和白玉棺,取出了这枚骨感特强,异于其它三枚的佛指骨舍利。

第四枚佛指舍利安置于地宫前室的彩绘四菩萨舍利塔中,塔内有一所四门八窗,斗拱俱全的宝刹单檐铜精舍,精舍中又套有用罗绢包裹的银棺,佛指舍利就盛于其中,五月十二日揭开取出。

佛指骨舍利长40.3毫米,上宽17.55毫米,下宽20.11毫米,腔径13.75-16.5毫米,重16.2克。︽志文︾碑文这样记载:“佛指舍利长一寸二分,上齐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隐迹,色白如玉,少青,细密而泽,随穴方大,上下相通”。《法苑珠林︾记载有:“其舍利形状如小指初骨,长约二寸,内孔正方,外楞亦尔,上平下渐,内外光净,以指内孔,恰得受指,便得胜戴,以示大众”。显然,佛指舍利是圆柱形,有空腔,有光泽和质感。而出土的佛指形状,大小竟与史料中记载的一模一样。

经考古家考证,这四枚保存完好的佛指骨舍利确系唐代皇帝多次迎送的佛指骨。佛学专家们认为,四枚佛指骨有三枚是“影骨”。一位专家以北京皇室供奉舍利丢失了一颗为证,认为“影骨”是为保护真身舍利而模制的,赵朴初居士则解释为:“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灵骨”似一轮皓月,而“影骨”则如皓月在三条江中同时映出的三个玉洁冰清的影子。

地宫的文物真宝,除舍利外,还有大批唐代皇帝为迎送舍利而奉献的金、玉、珠宝和法器,以及绫罗、纱、绢、锦、绮等高级丝织品。据不完全统计,共出土金银器皿一百二十一件(组),各类珠玉宝石等约四百颗(粒),玻璃器十七件,瓷器和铁质器各十六件,石质器十二件,漆木及杂器十九件,各类丝织品七百多件,某中唐代织金锦为国内首次发现。所有文物均属唐代物品,绝大部分可定为国家文物一级甲等。

大量的供养器物中,以直径达40厘米的鎏金鸳鸯团花双耳圈足银盆,直径达50厘米的壶门高圆足莲瓣银熏炉,罕见的素面香案,素面银手炉,仰莲瓣水碗,素面高圈足银灯,鎏金银角盒,纯金钵,天王五足盘等最为珍贵。法器中,仅锡杖就有三枝,有双轮六环铜拐杖,双轮十二环纯金锡杖,而造型最精妙绝伦的则是“迎真身银花四轮十二环锡杖”,其全长1.96米,通体涂金刻花,杖首由垂直相交的银丝盘曲成两个桃形外轮,轮顶的仰莲流云束腰座上托智慧珠一枝,外轮中心的杖顶又有忍冬花,流云纹,仰莲瓣组成的三重佛座,其上承托五钻焊与珍珠。杖身中空,錾刻有手持法铃,身披袈裟,立于莲台之上的是栩栩如生,憨态可鞠的绿觉十二僧像,衬以缠枝蔓草鱼子地纹,制作精绝。据说,该锡杖比现藏于日本正仓院号称“锡杖之王”的第一号白铜头锡杖形制要宏伟,制作更精美,等级也高得多!法门寺出土的稀世珍宝中多有铭刻,由此可知都是宫廷之物,御前所赐。如僖宗供养的三足架盐台,金银丝结条笼子,鎏金鸿雁纹茶槽子,鎏金团花银碢轴,鎏金蔓草纹长柄勺等,许多器物以“五哥”划纹或墨书题记标明物主(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在册立皇太子前,宗室内以“五哥”相称)。全身以珍珠缨络装饰的“棒真身菩萨”,原木是为祈求懿宗“圣寿万春”而铸造的。

出土的二十多件盘,碟,碗,托,瓶等琉璃器皿,形制多样,花色绚丽。特别是懿宗供养的一批器物,制作考究,胎质细腻,釉色匀称,光泽莹润的青黄,青绿,青赭色秘色瓷器的出土,则是中国陶瓷器史上的突破性重大发现。

当年赵朴初居士得悉扶风县法门寺出土佛指骨舍利和大批唐代珍贵文物的消息后,不顾耄耋之年,协同周绍良居士于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一日到达西安,随即赴扶风法门寺仔细顶礼观赏佛塔地宫和出土文物,并于五月二十五日赋诗述怀,作了长达四千字的︽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赞歌︾。

法门寺地宫佛指舍利的发现和大批稀世珍宝的出土,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学术价值,它的发现,不仅是佛教史的一件盛事,也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为了妥善保护这批稀世珍宝,集中反映它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使国内外各界各层人民尽快一赌这批珍贵的瑰宝,陕西省人民***本着有利于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有利于开展宗教活动,有利于发展西线旅游的原则,划出了扩建占地222亩,包括修复和完善以法门寺为中心的:以伽篮七堂为中轴的寺院所有建筑物,并在寺院西侧建设一座珍宝馆,寺前广场约十余亩,四周花木,添增风景,中西东三条大街增设法门寺镇的商业和基础公用服务设施。释迦如来真身舍利宝塔亦在积极修复之列。经过一年来各有关方面的努力,已分别次第完成,具备了相当可观的规模。并于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九日(农历十月初一日)举行了宝塔落成典礼和珍宝馆开放仪式,同时由中国佛教协会和陕西省佛教协会筹办的释迦如来真身舍利瞻礼法会亦于是日隆重的举行,赵朴老亲自前来参加主持,被邀请参加的有国内各名山大寺的大德长老,国外日本、新加坡、泰国,以及香港等地的佛教代表,还有文化界人士共三百余人,因缘殊胜,法喜充满,显示了佛法的光辉和灿烂。今日的法门寺,宝塔复修,与日相映,珍宝再现,佛日重光。不仅成为世界佛教朝觐膜拜的中心。而且还将成为世界人民游览,休憩,陶冶情操的胜地。

法门寺自一九八七年五月五日塔下地宫“佛指舍利”的发现和大批珍宝文物的出土,不仅震动了世界佛教界、文化界、艺术界。而法门寺的悠久历史也将闻名于国内外。在地理上也显示出了它的重要地位。因而在修复舍利宝塔的同时,对法门寺院亦已重修一新。法门寺面积现已扩增至约二十亩。现在是新建仿唐山门五间,原存之铜佛殿五间和大雄殿连左右耳殿共五间,均经修茸彩绘,有阿弥陀佛铜像,泥塑二菩萨像,泥塑十八罗汉像,上殿泥塑三佛像。上殿前东西相对新建厢房各五间,东为展览室,西为接待室。大殿后,东建旧式楼房五间,作客堂、禅堂、楼上作普通宿舍。西建灶房和库房五间,后建一层新式楼房十一间。作为僧舍和管理及工作人员居住之用,铜佛殴前两边新修钟鼓二楼。还将继续设计建修有关殿宇。

寺内现存文物,除释迦如来真身舍利宝塔及内装置铜像一百零四尊外,有明成化八年铸造铁钟一口,重约八千多斤,上镌经文,声音宏亮,可闻数里。存放佛经三百八十余卷,其中善本居多,一部份为宋版毗卢藏,一部份元版普宁藏。塔前有唐大历十三年(779)张或撰︽无忧王真身宝塔碑︾(已残破),唐天佑年间(约905)薛昌序撰︽秦王重修法门塔庙记︾碑(尚较完整)。殿前墙头镶有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杨彦昭勒石“浴室灵验记”碑一方。有北周太祖及皇后。五儿媳二女降香碑一方。唐景龙三年则天孙女长宁长乐公主降香碑一方。铜殿前有唐汉白玉莲花石柱脚六个(珍贵品),又有唐代石吼子一对,金大安二年(1211)朱景佑诗碑一方,宋塔院碑壁石一方,侧面有北周资料一条,明汪大洲赞“苦行僧”碑一方,清光绪十年(1884)重修法门寺上殿碑一座,民国二十八年修塔宋联奎撰文碑一方,朱子桥手书心经一卷。这些文物表明着法门寺的兴衰历史,也为今日开放的法门寺增添了丰富的欣赏内容。■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