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讲记

智敏***讲

第五讲

昨天有人讨论的有几个问题。无色界无欲,色声香味触怎么会有?无色界是没有色声香味触的,那么本来是没有,这个问题提了有点儿奇怪了,无色界就是没有色了,那么是没有色声香味触的。第二个,“舍离”,“正舍离”,“缘舍离”,“舍离”是总的,“正舍离”是正面地想办法去舍离他,“缘舍离”靠其他的缘把他舍离,这两个就是一个正面的舍离,一个是靠其他的缘把它撇开。假使我们说修不净观,对治,正的舍离那些贪欲,你坐在山林的丛林里边,跟那些没有接触,仅是忙于自己的学修,这是“缘舍离”,也是舍离了,但是幷不是正面的舍离。头发埋树根,这个头发埋树根就是怕虫吃掉了,把它包起来,不要给虫吃了,吃了,他要有杀生了,要梗死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说树有生长的气氛,摆在里边,可以有生长的味道还在里头,因为头发跟头,虽然剃下来了,还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把它不要乱丢。

好,我们现在接下去讲。昨天讲“受持于戒”。“受持于戒”我们昨天不是讲到一个留限的问题,我们有一个笔记,大家看一下,这是《俱舍》里抄下来的。

在讲留限之前,我们先要把这个“受持于戒”的知见先再讲一下,这是海公***再三强调的。他说有人,这个人呢,当然有这个人,当然海公***就不愿指名了,他是在家人,他赞叹佛的戒,但是他不受佛的戒,他五部律都看过,也受儒家的礼教,这么这个人很“高超”了,他学问也很广博,那么大家对这个人很赞叹,以为这样的人受礼教就是说不乱做事情了,做正规的人,这是儒家的君子。那么一般人就认为这些人比那些受了戒不持戒的比丘要好得多,远远超胜于那一些不懂戒律的比丘。这个知见海公***认为有危害性,他说你既然赞叹戒,就该要受了。如果你不受,那么你摄取于僧的作用就起不了,那就不能摄持僧团,正法久住,这个作用就没有,尽管你赞叹,但是你没有受的话不起作用。因为你这个戒的事相都没有学过,你根本起不了这个作用,而且你也不是僧团的里面的人。那么这个是一个正面的作用不起了,另外还有个危害性的东西,就是坏见。你说你不受戒比受戒的人还要好,那么就叫大家不要受戒了,慢慢把佛的戒法就隐没掉了,这个知见是极错的。

所以海公***说你这样的人,大家世间上赞叹,但是从海公***看起来却不如含一个旱烟管,因为四川以前的吃这个旱烟的,他说一个比丘拿着个旱烟管在茶馆店里翘了脚吃茶的这些人,比他还不如。因为这些比丘,他虽然受了戒没有学戒,但是受戒的心是好心,开始受戒的时候是有出离心的,至少要出离他的家庭,出离世间的一些染污,就是没有学戒,没有修出离的行,而你不受戒单是赞叹戒,你出离心都没有,出离行更不上说了。所以说这个呢,海公***打个比喻,他说“金器虽坏,体总是金”,就是金的东西,就是说讲比丘,他是金的器,虽然是打坏了,就是不守戒了,但是他每个碎片还是金,你没有受戒,那就不是金了,这是铜了,你铜,尽管你赞叹戒,你也做,很规矩,这个铜器虽然没有坏掉,但是你毕竟是个铜,金的气味半点都没有。所以我们说这一类的人,世间上认为是好人而赞叹他,海公***说这个是危害性很大,因为这样子做的话,使大家看了不受戒的人比受戒的还要好,那么戒就不要受了,正法就会隐没的,这是对正法有危害性的事情,必须指出。那么我们这里就是现在要特别把这个强调一下。

《讲义》注解:五种留限:《俱舍论颂疏》卷十五:“若人不作五种定限,方可受得别解脱戒。谓有情,支,处,时,缘定。有情定者,念我唯于某类有情,当离杀等。言支定者,念我唯于某律仪支能持不犯。言处定者,念我唯于某类方域,当离杀等。言时定者,念我唯于某日月等时,能离杀等。言缘定者,念我唯除斗战等缘,能离杀等。若作五种定限受者,不得律仪,但得律仪相似妙行。&rdquo

另外我们还有个《俱舍》里边抄了一个注解,就是“留限”,“留限”,《俱舍论》里边,有这么一段,这个留限(6B)我们这里《俱舍》叫定限,意思是一样的。

这是讲受戒的时候,“若人不作五种定限”,假使你受戒的时候,没有这五种的定限,那么可以得到别解脱戒,如果你受戒的时候有这种五个定限,定限就是一定的限制,那么别解脱戒就得不到。哪五个定限呢?《颂疏》里边就说:“谓有情,支,处,时,缘(定)”,有情有定,支有定,处有定,时有定,缘有定。

那么再下边就分讲了,什么“有情定”呢?他说“我唯于某类有情,当离杀等”。假使说不杀生,他的意思就是说人不杀,什么什么不杀,都可以,狮子老虎害人的,非杀不可,毒蛇害人的,非杀不可,这样子把某些立在这个杀戒之外的,就是杀戒里边有定限,只限于哪些人不杀的,哪一些的有情要杀的,有这个心的就不能得戒,别解脱戒。别解脱戒的杀戒一定要一切有情没有一个遗漏的都不能杀。那么假使你杀了虫子蚂蚁就要忏悔了,总的原则是不能杀的。你就是说假使说立一个定限,某些是不杀的,某一些你要杀的,这是不行的。那么海公***就打个比喻,他说有的人他是戒杀的,但是要吃素酒,酒是素的他说可以吃,吃素酒的时候,要虾米、皮蛋,虾米、皮蛋没有血的,他认为也是素的,这是世间上的错见。那么有的人以为一切有情不杀,他的一个敌人,最大的仇人非杀不可。这些都是留限。那么有些就是说蚊子不打可以,臭虫非杀不可,因为他臭虫的扰害很大,蚊子对他,或者是城市里,少一点。那么像这一类的说话,都是留限,不行的。有情,这是有情。

另外“支定”,“念我唯于某律仪支能持不犯”,就是说五戒里边,当然了,有这个开许,四个戒里边可以某一个不受,是可以的,但是其他的几个别解脱戒,没有这个开许的,八关斋戒也如此,比丘戒也好,比丘尼戒也好,沙弥、沙弥尼戒也好,都一样,要受全部受,不能说有一支不受,某一些能受,这个不行的。

那么“处所定”,处所定就是说某一些地方可以受不杀戒、不偷盗,但某些地方那就是要做的,这个就不行了。

“时间定”,那某些时,某年某月某日的时候,就是说或者六斋日、十斋日,可以不杀、不偷、不盗,不是那些天呢,我就是要偷的、要杀的,这些都是时间有定限,就是说不是一切时间都不杀。

地方有定限呢,就是不是一切处不杀,他是说在深山林里边,老虎碰到了,我是要杀的,在其他地方就不杀的,这个话都是不能得别解脱戒的。

“缘”,其他的因缘,他说平时可以不杀,打仗的时候就非杀不可,这些也是在受戒的时候不允许的,受了这个别解脱戒哪怕你打仗的时候也不能杀,那么你平时也不能杀。偷盗一样的,不是说某个地方可以偷,某些地方那就不能偷,没有这个。

“若作五种定限受者,不得律仪”,假使说你受别解脱戒的时候,心里有这五种里边不管你一个到五个,这个不得戒的。那么得什么呢?“律仪相似妙行”,跟律仪相像的一些妙行是有,但是律仪是没有,那么就不得戒,戒体没有的。所以受戒的时候,我们就对南传的这个“短期出家”有怀疑了,短期出家如果不受戒是可以的,如果你受戒,你只是出家,短期只是三个月或者六个月,那么你这个时间有定限的,那就不行,那就不能得戒体的。这是五种留限,那是不能得戒的。

“如是等,作伪杂俗”,假的,或者杂了世俗的。“顺世自污”,顺了世间法,自己染污自己。“戴过不改”,有了过失不知道改正。“懈怠无勤”,做事情懈怠,没有精勤,不勇敢。或者“缺德留限”,功德不够,还或者是有五种定限,“改法”,自己做一个家风,改,那个非法为法。那么这样子都不是持戒的正规的,是持戒的大障碍,真正要持戒,这几条都要去掉。应当“首当除去,持戒乃成”,把这些去掉之后,持戒才成。这一条总科是“受持于戒”,先要受戒,二要持戒,这个就叫“受持于戒”。这一科就讲到这里。

B6断邪命行正命

云何舍邪命,行正命?

非法存身自活,名曰邪命。邪命有五,由此更生六种过失。正命反此。

下边就是“行正命”、“舍邪命”。这个我们前面讲得很多,但是,你要得定,这是一个必定的因缘之一,不能少。那么“云何舍邪命,行正命?”“非法存身自活,名曰邪命”,养身,比丘,出家人以不如法的方式来养活自己的,这个就是邪命。

“邪命有五”,总的说邪命有五个,“由此更生六种过失”,这五种邪命都能够产生六个过失,“正命反此”,正命就反过来了。这五个邪命么我们前面都讲过了,后边也有。

云何邪命?若沙门婆罗门,邪命自活谓谀谄诈称,占相吉凶,为他使命,现相激动,以利求利。

《讲义》注解:沙门、婆罗门:《俱舍论颂疏》卷第二十四:“净道沙门性,……,解脱道及灭。净道沙门性者,谓诸无漏道名为净道。此之净道,是沙门性,怀此道者,名为沙门。沙门此云勤息,谓无漏道,以能勤劳息烦恼故。”即前所说真沙门性,经亦说名婆罗门性。婆罗门者,此云净志,远烦恼故,与勤息义同也。

沙门、婆罗门都是修行的人。这个我们有一个笔记,我们看一看。《俱舍论》里边“净道沙门性”,这是一个颂,“净道”就是无漏道,“沙门性”,沙门的体就是净道,“谓诸无漏道名为净道,此之净道,是沙门性”。那么有这个净道的,“怀此道者,名为沙门”,有这个无漏道的就叫沙门。那么,这个沙门是很高超的人,是得了无漏道的圣者。那么一般没有得圣者的,能不能叫沙门呢?现在一般也统称沙门了,这是就是无漏道的因,他在修的是佛的正法,将来能得无漏道的,也就包在沙门里边。那么还有一些外道也是出家的,也叫沙门吗?也叫沙门,叫外道沙门,这个要加一个帽子,就是外道沙门,真正的沙门是内道的,是有无漏道的。宽一点,就是修佛的正法的,将来能得到无漏道的,这个就是正规的沙门,如果外道的出家人,那只能叫外道沙门,决定不能叫沙门。沙门的意思叫是“勤息”,“谓无漏道,以能勤劳息烦恼故”,这是叫“勤息”,就是沙门。那么沙门的意思实际上是很高的。

那么婆罗门,一般婆罗门,认为是外道,实际上婆罗门的真正的意思还是一个好的,就是婆罗门,外道就把“婆罗门”的这个名字他们拿去做他们的称号了,那么成了一个外道名字了。那么所以说,“即前所说,真沙门性”,就是前面说的这个真沙门性,就是“净道沙门性”,在经里边也叫婆罗门性,婆罗门性、沙门性基本上是一个事情。什么叫婆罗门呢?“婆罗门者,此云净志,远烦恼故”,离开烦恼么清净了,而“与勤息义同也”,跟勤息烦恼的意思同的,所以沙门、婆罗门都是好的。那么婆罗门教却把这个“婆罗门”拿了去做他们的一个名号了。那么他们婆罗门也讲修行,他们七岁好象是开始学法,学法之后到十五岁左右大概,就出外访师了,等于说是出家去修行去了,那么到四十岁又还俗,还俗之后就是要传后代了。那么这样子做法,虽然带一点学道的气味,跟我们正道的这个净志是不一样的。所以说那一种他们这里婆罗门是所谓的婆罗门,不是真正的婆罗门,真正的婆罗门应当说跟净道沙门是一个事情。

那么什么叫邪命呢?就是说沙门也好,婆罗门也好,这都是正道的,都是说,他如果邪命自活的话,那就是邪命了。那么这具体的有什么呢?“谓谀谄诈称”,就是作假,拍马屁等等。“占相吉凶”,看相,吉凶,我们不是有个居士看相的么,这个我们叫他放下就是这个道理,这是邪命。当然了,是要去——你看相吉凶来取财养身的叫邪命,那么这些东西也是邪法,不要它,佛教里边不要这些。“为他使命”,为在家人差、做事情,也是邪命,为了给他差了,把他帮事情,他就是好拿钱了,可以有报酬了。“现相激动,以利求利”,这里说了个五种。“现相激动”,就是说现一些相激动他,叫他供养你,或者么“以利求利”,以少又求多。海公***说么就是说,因为我们在五台山,五台山这个山上下了雨之后,蘑菇很多,很多人去采蘑菇,采了蘑菇拿到城市里边去,送一斤蘑菇要化几百块钱的缘,这个就是以利求利。你说起来也是好心,给他东西,给东西的目的就是要化缘,这个就是不好的事情。那么比丘也不要对在家人送东西,送东西本身就是犯戒的。不过有一个,那些居士他们对常住有了贡献的,给一点东西,这个是奖励,不在此;给在家人送东西,目的要求多图利养的,这是不允许的。

勤奋去恶,猛勇善法,名曰沙门,依佛教出家之人也,五众并摄之,外道异学之出家者,世间亦并称之。佛言外道非真沙门,随称沙门。此婆罗门者,于佛法受归戒之异学者,佛并教诫之。

“勤奋去恶,猛勇善法”,叫沙门,就是沙门性(勤息)。那么“依佛教出家之人也”,那么严格地说,得了无漏道的;泛泛地说,依佛教而出家修行的人,因为他能得无漏道的因,也叫沙门。“五众并摄之”,这个出家五众都可以叫沙门。这里婆罗门呢,海公***以外道的出家人的称呼来称他,这么也有了,我们也是一般的不知道这个正信的婆罗门的人,他总是一般都认为是外道了,那么对这些人说法么,也就是说婆罗门是外道。外道出家,“世间亦并称之”,出家的外道,世间的外道都叫婆罗门,这是从外道来说。但是“佛言外道非真沙门,随称沙门。此婆罗门者”,外道不能叫沙门的,那么我们有的人也叫沙门,就是外道沙门,所以加个外道的帽子,那么真正的沙门决定是内道,而婆罗门正规的也是内道,但是一般世间人不知道婆罗门是内道,那么跟他们说也说外道。“于佛法受归戒之异学者,佛并教诫之”,那就是这些婆罗门到佛教,皈依佛教的,那么也属于佛教内部的人。

C1邪命五种

邪命自活,即下列之五类:谀者,面誉,称赞不实,谄者,佞也,卑屈媚人之言,以取悦于人也,乃至诈称不实之功德地位,以求利养,一也;阴阳占卜,观气看相,说人吉凶,地处祸福等,二也;听人使命往反,非三宝事,三也;高声现威,赞嫌劝励,激动求利,四也;少与而求多报,五也。由此五法,变生六过,不能入道。

“邪命自活,即下列之五类”,这五个邪命这里说的,跟以前我们《菩提道次第》讲的大同小异。那么下边五类是邪命。

“谀”就是拍马屁,当面是称赞你。“称赞不实”,戴高帽子,拍马屁,尽量去说好话,真的假的不管,都跟你说,说了你高兴,高兴之后你会供养他了。“谄者,佞也”,就是说卑屈,谄就是不直,“卑屈媚人之言”,讨好人家,讨好人家就是说卑鄙地弯弯曲曲地讨好人家。“以取悦于人也”,都是拍马屁的意思。这样子么就是目的是要求利,求供养。“乃至诈称不实之功德地位,以求利养,一也”,这是第一个,就是“谀谄诈称”,诈称就是说本来你没有这个功德,他就是说恭维你,说你有什么什么了不得的功德等等,那么受了恭维的人呢,也是飘飘然了,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了不得了,这些是最害人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不要人家乱称。我记得以前,大吉佛爷没有给我传位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写******,我就给他们说,我不敢称***,不要再称***,没有真正的那个地位,就不能乱称,所以你拍马屁不要拍,拍了之后自他都有损害。这个以这种方式来求利的,这是第一种的邪命。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