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讲记

智敏***讲

第六讲

昨天我们讲到“身口意业清净,正命清净”,这是断德的大全。这一切断呢,这个烦恼的习气,在这个三业的清净、正命的清净里就断完了。那么正命跟身语意,它的差别,一般就是说,这个在《俱舍》里边就是说,贪生的身语业,“贪生身语业”叫邪命,为什么?“难除故”。这个特别把它提出来,这个叫邪命,所以说邪命不但是这个五邪命,五个邪命非法养生当然是邪命,但是从贪所生的身语业一切都叫邪命,那么这个很微细。那么身语业里边,那就是说把邪命的贪生的身语业除掉之外,另外的就是从瞋、痴所生的身语业,这叫是身业、语业清净了。

C4学持功德

D1功德七种

此下明学持功德者,

信信、惭愧、多闻、精进、念、慧。

那么下边我们要讲一个功德的事情。“信信、惭愧、多闻、精进、念、慧”。这个就是说,善知识要具这些功德。“信信,惭……”,这个里边就是说,七圣财里边有六个,七圣财是信、戒、惭、愧、闻、舍、慧,那么这里就是说戒没有,舍也没有,那么其他都是有的。还有一个名相叫七个力,七个力是信、精进、惭、愧、念、定、慧,那么这里又少一个定,而多一个多闻。那么在七圣财5里边少一个舍,那么在这个七力里边少一个定,而多一个什么呢?七圣财里多个念,∵,在七力里边多一个多闻,这两个。那么它的内涵就是说,这两个里边都把它含在里的。

E1信信

信,言信根,过现之信种子也,依此更信,乃至究竟信,故言信信。

“信信”,第一个信,根据我们的海公***注解,第一个信是信根,过去现在的信心的种子,依此更加增上,“乃至究竟信”,所以叫信信。那就是说我们的信根本来有的,不能是以此为足,还要使它更增上去,那么这就叫信信。我们说信在我们百法里边学过了,“心净为性”,对三宝、那些业果的这一方面能够相信的叫信,那么信邪的那就是不信了,虽然你是对邪的起了信心,但是对正的三宝、业果就起不信,这个不叫信心,叫邪信,或叫不信,我们这里指的是净信,是对三宝、业果的信,不但是有信,还得增上。我们在给大家讲皈依的时候,总是给大家传一个四皈依,就是说过去的信心使我们现在能够信三宝、皈依三宝、做佛弟子,但是这个信心是不坚强的,又是在凡夫,信是会退的。因缘,好的缘就增长信心,不好的缘就会退失信心,所以说要“信信”,增上的话,那絶对要修法了,一个是自己多看三宝的功德,一个是求三宝加持,修一个法。那么这里也是同样的,过去的信心的种子,就是第一个信,但这个信不够,要增上,使它更信,乃至到究竟信,那么这就是叫“信信”,就不断增上的信心。

E2惭、愧

惭愧者,见他有德,自秽不如,名惭;见不善,而觉自与同污,名愧;是生善灭恶之总持也。

“惭愧”,∵我们先看书上的,“见他有德,自秽不如,名惭”,人家有功德,就是看到功德,有功德的人,自己一比,感到不如人家,自己对自己说,比,惭愧,“见不善,而觉自与同污,名愧”,见到不善的,看到自己跟他同样的染污,那么就叫愧。这是海公***说的比较略。

那么我们把《俱舍》的原文上一次抄过了,那么看一看,意思就更仔细一点。什么叫惭?“谓于功德及有德人”6,那么这也见他有德,就是有功德的人,不但是有功德的人,就是那个功德,看了那个功德,看了有功德的人,你能够对他,感到自己不如他,对他有恭敬,有崇拜,有所“忌难”,就是对他畏惧,有所“随属”,随属的话就是摄为弟子,拜他为师了,跟他学了,这个就叫惭。就是说对这个功德,什么功德呢?戒定慧功德,或者有戒定慧功德的人,自己对他有恭敬,自己不如人家,那么对他恭敬,对他崇拜,对他有畏惧心,向他学习,这是叫惭。那么这里就是说,“见他有德,自秽不如”,不如就要恭敬他,就要尊重他,就要畏惧他,也要向他学习,那么这个意思就是说,隐在里边,看了这个么,按《俱舍》的要明白一些。那么什么叫功德呢?功德就是“戒定慧”功德,有功德的人就是有戒定慧功德的人。又什么叫有崇有敬呢?这个好懂。什么忌难呢?就是有所畏惧,对有德的人,自己没有德,就对他有畏惧心,这就是他有威信,他有威德。“有所随属”,就是向他学习,跟了他学,就是做弟子的礼,这是惭。愧呢,“于罪见怖”,不善,这里说不善就是罪,看见这罪,生怖畏心,叫愧。“谓诸善士所呵厌法,说名为罪。于此罪中不见能招可怖畏果”,这个,什么叫罪呢?一切善士所呵厌的东西。善士就是说佛教里边的那些善知识,他们所呵厌的,这个不好的法,叫罪。世间上所呵厌的不一定是罪,世间上的眼光不一定,不标准的。照佛法里边,以佛的那个眼光来看,这些善士所呵斥的,这叫罪,就是不好的,就是不善。对于这个不善的东西,能够起怖畏的心,那么这个叫愧。怕什么呢?不善的法,你去修了之后,你去做了之后,那些罪行做了之后,会堕恶道,就要产生怖畏。那么这里说,“见不善,而觉自与同污,名愧”,那么我们的《俱舍》就是说,见了不善的罪法,感到恐怖,就怕将来感可怕的果,这个叫愧。这是惭愧的一种解释,另外一种解释就是说,“于所造罪自观有耻”,名“惭”,“观他有耻”,名“愧”。自己做了坏事,自己感到有惭,感到耻辱,那么就叫惭;对人家,恐怕人家说了不好,怕人家说不好的话,那么羞耻了,对人家有羞耻的叫愧。自己自觉的叫惭,对人恐怕人家说闲话,叫愧。那么这两个都是善心所,有惭愧的人都能够修善法,如果惭愧心没有了,那肆无忌惮,那就不行了。

那么这个是“生善灭恶之总持也”,就是说能够生善法,能够灭恶法,就靠这个惭愧心,如果我们惭愧心没有了,善法也生不起了,恶法也灭不掉了。所以说我们有的人骂人都是无惭无愧,这个话说起来很文雅,实际上骂得很凶的,惭愧心一断了之后,没有之后,这个人就无恶不作了,就是什么都会干的。

E3多闻

多闻者,三学多闻,不厌不满,复具次第,是道行之明灯也。

下边“多闻”,就是戒定慧三学,要多闻,不但是多闻,要“不厌不满”,有的人听了一徧,第一徧还新鲜的,第二徧就感到有点好象是没有味道了,第三徧、第四徧都不爱听了,不去了,那么这就是说,有厌了。我们说道宣律师,他是我们中国的四分律的三大家之一,他是律学的祖师,他听的“四分律藏”,听了二十徧,那就是不厌,也不满。不要以为我听了,我懂了,满足了。那个道宣律师自己说,一徧有一徧的味道,不一样。那么这个是不厌不满,三学不要是自以为懂了就满足了,不要多听就厌恶了,对三学要多闻,不要厌恶,不要满足。“复具次第”,这样子学之后,还要有善巧,要次第,要按了次第学。不按次第也学不好,那么次第呢,当然《菩提道次第》广说了,我们这里就不要介绍了。

“是道行之明灯也”,那么这个多闻,等于说,我们说自己还没有证道之前,法眼没有开之前,就靠佛的教诫作我们的眼睛,那就是明灯,我们在道上行,就是行道修道的话,那就是靠多闻,没有多闻的话,就是盲修瞎练,那就是乱冲了。那么自己开了眼睛,法眼净开了之后,见道之后,当然自己也有法眼了。那么没有见之前,就要借佛的眼睛来看,所以说要借佛的眼睛呢,就要多闻,所以说能够多闻,不厌不满的,而且有次第的,这样子,是我们修行的一个明灯,指路明灯,没有它就是盲修瞎练。

所以我们经常强调要多闻也是这意思,如果没有多闻的话,除非你这个师父是已经大成就的,你只要听他的话好了,那就是也可以保险。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师父,那你一定要多闻,否则的话,你走路就没有方向了。像米勒日巴,他碰到马尔巴***,这样的师父当然绝无仅有,也只是绝无仅有的弟子,才能够成就,如果马尔巴***碰到其他的一些象我们这样末法时期的弟子,也成就不了了,因为他的教化受不了。米勒日巴,看过传的都知道了,像米勒日巴这样的待遇,恐怕现在在座的人一个也受不了,一点点小的事情不满意,就要背起铺盖走了,那么何况这样子的折磨呢?但是这样子折磨,就把他罪都消完了。

E4精进

精进者,端一精细,向上不息,是入道之无上方便,难处不难也。

“精进者,专一精细,向上不息,是入道之无上方便,难处不难也”。精进对我们修行是最大的方便,那么困难也就可以克服,难处也不难了。但是我们这里要注意,精进要专一的精细,不要乱的,虽然你很努力,但是东抓一把西抹一把的,乱得很,那个也得不到精进的效果。要专一,学的、修的不要太复杂了,你学什么就修什么,不要学了一套,修的是另一套,学了红教,又来学黄教,学了黄教,还要学花教,等等,这样子,不专一了。不专一,你效果也就是乱的。所以说要真正的精进,要专一的,而且要精细。因为你专一才能精细,精细入微。如果你抓得太多了,都是皮皮糙糙的,毛毛糙糙的,根本也达不到精细,既不专一,达不到精细,也就不能向上了。所以这是连贯的,能够专一了之后,才能精细,能精细了才能向上。否则的话,都是皮毛,也向不了上,都是在下边的。

入道的最上方便就是靠精进,释迦牟尼佛因为精进就超过九劫先成佛,本来弥勒菩萨在释迦牟尼佛前成佛的,因为释迦牟尼佛靠他的七日翘勤,这个精进的心,就超越九劫先成佛。“难处不难”,如果我们一切有精进的话,难的地方也会得克服了,也没有难了。这个不但是佛教里边如此,就是我们说以前历史上拿破仑,他就是说,他的字典上查不到个难字,就是他肯精进肯努力,什么困难他都不怕,都能克服。那么当然了,他这个匹夫之勇,结果还是失败了,还是极大的困难,还是碰到了,他也克服不了。而佛教里边,有佛的智慧,你要靠了三学,多闻之后,再精进的话,那么这个是难事决定不难。

E5念

念者,正念、定念、慧念,总四念处,佛说:无四念处,不能成就七觉支、八正道故。

“念者,正念、定念、慧念,总四念处”。那个念的解释,一个是正念,就是说依了佛说的念,也就是说依了戒的念,或者是空性相应的念,这是正念;定念,跟定相应的念;慧念,跟慧相应的念。这是我们正念的念包括这三个含义。那么总的来说念是什么东西呢?一般我们说我们要修的念,就是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个四念处把佛教都包在里头了,开头下手观身不净,观身不净就把一切对身执,对贪欲等等都可以先除掉,这是粗大的烦恼,先除;然后受心所,观一切受都是苦的,那你不要贪着世间了,世间上没有乐受都是苦受,你还贪什么?然后再无常,观这个,再观空、无我,那进入空性了。所以说这个四念处把一切佛法全部包在里头。

“佛说:无四念处,不能成就七觉支,八正道故”。四念处是佛教的基础,也是佛教的最高成就。那么从四念处下手,能够进入七觉支、八正道。假使四念处的基础都没有,那么七觉支、八正道就不能得到。我们修行的时候,在这个资粮道,内凡的时候,就是开始五停心观。五停心观修好之后,就修别相念处、总相念处,就是念四念处。由四念处之后,然后修这个四谛十六行观,入加行道。加行道四谛十六行观修了成熟了,经过这个世第一一刹那见道,这个时候也就是苦集灭道四谛。所以说四念处是一个基础的法,没有它见道也得不了了,加行道得不到了,所以说七觉支、八正道这些见道、修道的东西都不能得到。

E6慧

慧者,由上法所生之明照,亦余闻思修所得之智明、正见、正方便也。复次,从信至慧,如何能令坚固、增上、具足,一一必须加入八正道行等,是故论云:

“慧者”,那么这一个个讲,念之后这个慧。“慧者,由上法所生之明照”,那个什么呢?就是“由上法”,修了前面那些法,也主要是从四念处下手,多闻,精进,得了四念处,然后进了七觉支、八正道,那么这个就是四谛十六行观,苦嘛知道是苦,集嘛知道是集,“由上法所生之明照”,就是智慧。“亦余闻思修所得之智明、正见、正方便也”,从上面得到的智慧,或者从其他的闻思修所得到的那些智慧、正见,那些正方便,就是这个慧,方便也是慧,没有慧就得不到方便,方便善巧都要靠智慧的,修行里边,一个是要靠空性,一个要靠方便。在这个(8A)胜义谛是靠空性的,在世俗谛的方便是不能少的,这两个结合呢,能够证一切道果,那么这个方便当然是智慧。一个是广般若,一个是深般若,空性是深般若,那么方便是广般若,这两个,深广两个般若才能够证到无上的菩提之果。

“复次,从信至慧”,这七个功德从信开始到惭愧、多闻、精进、念、慧,“如何能令坚固”?那么这些功德如何使它坚固呢?如何使它“增上”乃至圆满“具足”呢?都要经过八正道的修行才行。所以说开始的时候,少少的信,少少的惭愧,少少的多闻,要使它增上坚固,增上乃至圆满的话,非修八正道不可,所以说下边就接着要修行八正道。

D2修行八道

修行八道。

八正道者,是诸法之导,法归、法次、法行等之究竟也。今依法蕴论等,略取名诠义相之要点,以供学修之用。

那么什么是八正道呢?大家这个都知道了。“八正道者,是诸法之导”,从初学的人来说,八正道是我们的导师,引导我们的,向佛法大路上走的引导、示导。“法归”,一切法总集的都归纳入八正道,一切佛法都可以摄在八正道里边,是总持门。“法次”,修行法的次第也是按照八正道修,那么这是海公***说,南传的佛教八正道是按照次第修的,他们有专门次第的,并不是八个一起来的;“法行”,法行就是圣人修的那个法随法行。这是究竟都在八正道里边。所以说初学的引导乃至一切的总持、法的次第、一切修法的圣人之行都包在八正道里边。

那么下面,因为八正道是很重要,海公***就根据《法蕴足论》里边的总括地把它一些名相介绍一下,但是这个非常够讲的,这个难度很高,那么我们就开始试试看。这个书,海公***本身,他是《学记》,他是学习,他自己还在学,那么我们当然更要学了,而且我们也就是学不够,要向海公***学习。所以说像这个八正道我们就看到,这就是《法蕴足论》,以前那些翻译的,早期的那些论典,是很不好讲的。那么根据《法蕴足论》,略略地把它摘下来。

E1正见

正见者,亦是慧根、慧力、择法、正觉、不痴,以善、顺、不逆为体性,依谛道思惟,无漏作意相应,所有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近了、机黠通达、审察聪睿、觉明慧行、毗钵舍那,是名正见。

什么叫“正见”?正见,也就是五根里的慧根,也是五力里的慧力,都是智慧,在这个七觉支里呢“择法”觉支,那么都是慧的作用,在八正道里面叫正见。这个正见就是说于三宝的因果,哪些是对的,就是干什么什么要感这个果的是对的,干什么什么将来要感那个果是不对的,是处非处这些完全明白的叫正见。那么它下面又有叫“正觉”,又有叫“不痴”,这都是正见的另外的名字。

“以善、顺、不逆为体性”,这个正见,就是以善,是善的,顺了善的,不违背善的,这个是它的体性。总的说是顺了三宝、因果、那些佛的空性,那些的,都叫做正见。反过来,如果是不顺的,和它反起的,是属于恶的,那就不是正见了。所以正见呢,要求是一个善的,还有顺了善的,或者跟善不违背的,这叫做正见。

那么它的具体的说法,就是说,“依谛道思惟,无漏作意相应”,这是《法蕴足论》的原文。依四谛、五道它的这个来思惟,这个跟无漏作意相应的,这个是无漏法相应的。我们说八正道是无漏的,五根、五力通有漏、无漏,八正道、七觉支都是无漏的,那么它跟无漏的作意相应的,无漏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