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话也不行,说话录音,如果这个世间还有一片录音带存在,人家好心拿到图书馆去保存,完了。他保存一千年,你就在阿鼻地狱受一千年罪;保存一万年,你就受一万年罪,你说麻烦不麻烦?所以言语要谨慎,文字更要谨慎。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李老居士讲经不准人录音。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的老实话,他没有契入佛的境界,怕说错,小心谨慎。他老人家讲经的那一天,实际上他一次讲经只四十五分钟,旁边有人翻译台语;一个半钟点,一个人翻译台语,他的时间两个人分配,只有四十五分钟。四十五分钟的讲演,他用一天的时间准备,他讲经的这一天不见客。每逢星期三讲经,他九点钟就到图书馆休息室里面去坐,这一天不见客,就预备晚上这一堂课。非常慎重,不许录音,就是怕自己讲的有错处,这个错误要录下来之后,那个可麻烦、可不得了,他懂。写文字更是小心,他的文章作品,八十岁的时候才印几本书出来。什么时候写的?二、三十岁的时候写的。一篇文章,一份东西,总改几十遍,怕有一字一句误导众生;他学佛他懂得因果,因果背不起,那么样小心谨慎。他为什么不能专修?专修当然能契入,遇缘不胜,缘不殊胜。在台中,声望地位高了,许多人找他,许多事业需要他。董事长就挂了好多个头衔,他挂名是一定要办事,他不挂空名,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我在台中冷眼旁观,看了十年,老师这一套,我不能学、我不敢学,累死了,多操心!我这一生很幸运,掌住这个原则∶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我这三不管,一生坚持这个原则。我这一生没有道场,在台北我住的是韩馆长的道场,她护持三十年。这个深恩,我念念不忘,我每一天讲经,你们回向是庄严佛净土,我是回向高韩瑛。馆长在我们这个道场护法,我们这个道场有些人知道。我们念她的恩,她格外护持我们。知恩报恩。这一句经文,随类化身,不分别净土、秽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过去我曾经写过两句话,“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有一天,我上街去买东西,有几个同修陪到。商店有个店员,他认识我。他说∶你是净空法师,我说∶是。他说∶我看过你这八个字,万法皆空,为什么因果不空?因果算不算万法里面?没错,因果是在万法里面。为什么说因果不空?因果是转变不空、相续不空,是说它这两桩事情。因会变成果,果会变成因,这是转变。因为它转变不空、相续不空,所以才有善因善果,恶因恶报,才有因缘果报这些事情。如果因果也空,果报就没有了,哪里还有什么六道、三途、十法界,统统都没有了。所以要知道,一切转变不空,刹那转变、刹那相续,说因果不空,是说这个道理,我们要明了。正因为它转变不空、相续不空,我们起心动念要向善,断恶修善,对自己决定有利益。别人怎么作法,我们没有权力干涉,也不必去干涉,干涉你不是自找苦吃吗?人家未必接受你,不接受还给你作冤家,那又何苦?佛教给弟子们,最要紧不与一切众生结冤仇,佛这一句话讲得好。过去世的冤仇,宜解不宜结。人家加诸于我们,我们晓得,这是报复。过去我对他不好,现在他对我不好,我就认了,要把它当作我命里头应该要受这个报,不怨天不尤人。对加害我们的人、陷害我们的人,何况是侮辱,我们只有感恩,决定没有一念恶意去报复,结就解开,没事了;下一生、下一世再遇到,好朋友了。否则的话,要有一念怨恨之心,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是愚痴到了极处。人生苦短,哪一个人在世间不死?年老死,年轻人死的很多。你每天看到报纸,展开讣文,年轻人多少?黄泉路上无老少,生命不值得留恋,生命并不是很可贵。可贵的是智慧,可贵的是法身慧命,这个要知道。一切诸佛所在国土,诸佛是随类化身。前面我们讲过,佛没有身,菩萨也没有身,而是随类现身。《楞严经》上讲得很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就是佛身。《普门品》里面讲,“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这是佛身。如果你再冷静一点、你再精细一点,你就会体会到我们现在也没有身,诸佛菩萨现身是应众生之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身怎么来的?感应变现出来。我们现在这个身,给诸位讲,也是感应变现出来。不过佛菩萨的身是众生有感,我们现在这个身不是众生有感,是自己业力之感,我们造作的善恶业。你善的业力现前就现善境界,三善道;恶的习气,恶的念头现前,你就现三恶道,所以我们这个身也是感应之身。要知道这身是假的,不是真的,不必执着,一场空,梦幻泡影。你要把这个身当作真的,你错了,那个知见叫邪思,邪知邪见。身尚且是假的,不是真的,《般若经》上所讲“无所有,不可得”,何况身外之物?既然这么说,我们活在这个世间干什么?佛教给我们,积功累德。聪明人利用这个假身,利用这个假境界,依假修真。真是什么?积功累德是真的,只有功德是真的,福德都是假的,这个我们要晓得。所以这一句就是如佛随类化身,我们总结就这一句。佛化身,十法界都化身,阿鼻地狱也化身,地藏菩萨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谁是地藏菩萨?凡是跟地狱众生相感应,到地狱去度众生,统统叫地藏菩萨,所以地藏菩萨不是一个人,好多好多地藏菩萨。你跟地藏菩萨同心同愿、同德同行,你就是地藏菩萨。你跟观音菩萨同心同愿、同德同行,你就是观世音菩萨。刚才我在二楼会客室,有一位同修来问我。他说,听说乾隆皇帝是观世音菩萨化身来,为什么还要兴文字狱,造这个罪业?他问得很好。乾隆皇帝是观世音菩萨化身,他是哪一个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有初发心的观音菩萨,一直到等觉观音菩萨,哪一种观音菩萨才不做错事?法身大士的观音菩萨不做错事了。那是谁?圆教初住。由此可知,十信位的观音菩萨还会做错事。我们就晓得,如果乾隆真是观音菩萨化身来,十信位的,决不是初住位的。十信位没有见性,依旧还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他还会办错事;不过在他一生当中,他办的错事不多,办的好事很多,好事超过他的恶事。可是我们要晓得,出不了三界,不能脱离轮回。不能脱离轮回的观世音菩萨,那是哪几种?如果从小乘算,三果以下,是这个位子。如果在《华严经》上来讲,初信位到六信位这个阶段、这个等级的菩萨来应化,不是深位的菩萨。深位的菩萨,那个情形完全就不一样。我们在经上看到,像《地藏经》上讲,两个小国王以十善业道治理国家,那个地位比乾隆高太多。乾隆在历代帝王当中,确实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已曾供养一切诸佛,无边际劫,欢喜无倦。】这是讲供佛,积功累德,集福。诸位要知道,福报可以变成功德,都在心。怎样把修福变成功德?不着相就变成功德。《般若经》上讲“三轮体空”,你修积一切善法都是功德;如果着相,功德都变成福德。中国人特别尊重《金刚经》,特别欢喜《金刚经》,不是没有道理。《金刚经》确确实实是《般若》的核心,真实智慧。如何把所有一切点点滴滴的小福报,转变成无量无边的功德?《金刚经》上四句话你要是能常常记住,依教奉行,就成功了。哪四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真正能离四相,芝麻粒的小善事,都是称性的功德,称性就无量无边。这个地方经文上说,“已曾供养”,这句话好,我们看到是无限的欢喜。你们欢不欢喜?我看到你们欢喜心没生起来。为什么?你不知道。我们这一生没有供养诸佛,过去生中供养过。已曾供养,过去供养的,现在都可以拿来用。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阿阇王子跟五百大长者,他们在听经,听佛讲《无量寿经》,他非常欢喜,也以金花供佛。佛给他们说,这一帮人,那个小团体五百个人,小团体。佛讲他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这就是已曾供养一切诸佛。我们过去有没有供养四百亿佛?给诸位说,大概都有这个数字。为什么?如果你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你今天遇不到这个法会,你今天在这个地方听这个经,不会生欢喜心。你能够有这个缘,能够听经生欢喜心,证明你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供养这么多佛,要拿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善根还不够。他们那些人,只发了个愿,希望将来我作佛也跟阿弥陀佛一样,求生净土这个念头没生起来。所以我们才真正明白,《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就说明,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的善根还少、还不够,往生西方净土这个念头生不起来。由此可知,今天我们这边的念佛堂,每天都差不多有三百人念佛。有很多同修着急,找李居士,人将来愈来愈多没地方念,怎么办?李居士告诉他,五楼可以念,三楼可以念,旧大殿那边可以念,所以居士林有四个念佛堂,不怕人多。人再要多了,李居士讲,我们把附近的房子统统买下来。先有弥陀村,然后变成弥陀区,最后变成弥陀市。好!能不能做到?能。怎么知道能做得到?阿弥陀佛愿力不可思议,怕的是你没有坚定的意念,你没有这分真诚,你有真诚,就有感应。这个道场感应,我相信每一个同修都能够感觉得出来。今天***团回去了,他们念了七天,无比的欢喜。宽道法师今天也回去了,我到机场送他们大家。他们在机场告诉我,不再请我回***了,本来一定都是要找我回***,现在看到这个样子,应当在新加坡,他们自己说的。新加坡的缘具足。我告诉他,你们在这个地方念了七天佛,生大欢喜,一生当中没有这种感受过。我说:为什么你晓不晓得?他们不知道。我们念佛堂有佛在念佛,有菩萨在念佛,有龙天善神在念佛,无形的比有形的多,所以磁场不一样,我们一般人讲气氛不相同。这是世间唯一,诸佛护念的正法道场,怎么会一样?我鼓励他们常常组团来念佛,一年当中能念一个月,那就了不起。十二个月当中,能到这儿来念一个月,无量功德。每年都来念一个月,一生当中都不欠缺,都不缺课,也是净念相继,所以净念相继这个说法的意思很广。看你有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工作太忙了。我们在美国见到,他确实没有时间念佛,他用什么办法?假期,星期天,一个星期念一天佛,一年到头每个星期都念,从来不间断,也叫净念相继。他到时候,他就念了。还有同修一个月念一次,也念得很认真,念三天三夜;每一个月找一个假期,念三天三夜。平常不念佛,没有时间,也没有时间看经,忙着他的工作。每一个月抽三天的时间,把一切放下念三天佛,月月不缺,也叫净念相继。佛法实在是广大,通情达理,合情、合理、合法,不勉强人。这个都是把福德变成功德。我们无量劫中供佛修善这些福德,我们现在不但可以把现前的福德转变成功德,把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善行,都可以把它变成功德,问题是你会不会变?你要会变,积功累德在这一生当中,不但是念佛往生,跟诸位说,上上品往生,这是真做得到,不是假做到。上上品往生,我们凡夫可能,善导大师讲的。他老人家在《观经四帖疏》里面所说,“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我们今天遇的缘太殊胜了。谁在一生当中能遇到这个法缘,把无量劫的福德转变成功德,谁知道这个讯息?谁知道这个道理?谁知道这个方法?我们今天遇到的时候,缘太殊胜了。法缘殊胜、人缘殊胜,这么多好的同参道友,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处所殊胜,佛菩萨建立的,不是人力,佛菩萨建立的道场。境界殊胜。每一个人到这个地方听经、念佛,法喜充满。这个道理,现在人讲资讯,这个资讯得来不容易。十方是无边,三世是无际,这两句话是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生中,这一切诸佛我们都供养过,我们曾经遇到过。为什么今天还落得这个模样?着相修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是什么?执着这个身是我,自私自利,满足自己的欲、满足自己的私心,坏了。人相,跟我相对的,相对立的,这人相。众生相是一切万事万物,执着万事万物这些境界相以为是真有。寿者相是执着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完全变成凡夫知见,完全变成轮回知见。所以佛教给我们,你把它翻过来就超越轮回,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凡夫成佛,凡夫作究竟圆满佛,一念之间。这种说法,佛门里叫顿教,***大教就是这种说法。给诸位说,真的不是假的,问题就是你能不能转过来。我们再问为什么转不过来?你知道的不彻底、不究竟,所以你转不过来。知与行是大问题,我在初学佛的时候亲近章嘉大师,就跟他老人家讨论过这个问题。一般人的概念当中,知容易,行太难了。知易行难,所谓是看破容易,放下太难了。这话真的吗?错了,错得太离谱。前面我告诉大家,能知必能行,能行未必能知,哪有能知不能行?没有这回事。你说知而不能行,你没有知,你那种知是皮毛的知,不是真知,没有懂得。真懂得,真的透彻,真的深入,那个行是太容易了。然后我们才体会到,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世间,为什么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知难,所以讲四十九年。为什么不领导大家打个七天佛七?经上没有记载。释迦牟尼佛没有领导大众打一天佛七,念一天佛,没有;也没有听说释迦牟尼佛领大家参一天禅,没有。世尊当年在世修行是个人的事情,他老人家不管,他只教你,他只着重知,行你自己的事情。你知道的愈透彻,你的行愈相应,你的行不相应,你没有知,你一知半解。而且你知里头有错误,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是错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所以佛说后世人看佛经依文解义,佛都喊冤枉,三世佛都喊冤枉。为什么?佛的意思不在文字里面,佛的意思也不在言说里头。马呜菩萨说得好,在《起信论》告诉我们,教我们怎样去学教、怎样去听法。他教给我们三个原则∶离言说相,不要执着言说;离名字相,不要执着名词术语;离心缘相,不能用自己的心去想什么意思,一想就错了。为什么?你想的是第六意识,不是真实智慧,你没有能转八识成四智,我们自己要晓得,所有一切知见都是错误的。用错误的知见来讲解佛经,误导众生,罪过就无量无边。现在人胆大,不怕,不怕因果、不怕报应,古人没有这个胆量。古时候百丈大师度野狐,错转一个字转语,说错一个字,堕五百世野狐身,你才晓得因果可怕。第五百世的时候遇到百丈大师,听百丈大师讲经说法。百丈大师很了不起,听众当中他老人家一看,就晓得那不是一个人,那是个狐狸精变成一个老人,天天来听经。百丈知道,认识他了。有一天他起来请法,就是把他这桩事情,把这个原委说出来。他过去是法师,讲经说法的时候答覆人家问题,错答一个字,所以搞得这么凄惨,求老法师救他。老法师说:可以,你明天来,照你从前问你那个人的话,你来问我。这是从前那个人,曾经请教他,请教的问题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他答覆:不落因果;这答覆错,误导别人,堕五百世畜生身。在百丈大师面前,他又把这话来问: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百丈大师改了一个字,不昧因果。这个老人明白了,回去之后,第二天就圆寂,死了。百丈大师带着一些徒弟,到后山告诉徒弟,那个老狐狸精死了,生天了,我们去替它收尸。到后山一看,一只白狐狸死在那个地方,再把它埋起来;就是昨天问话的这个老人。一个字!所以要知道误导众生,这个罪过太重太重。现在人实在讲胆大,连佛菩萨都佩服,不能不佩服他,胆子太大了,他不怕地狱。可是堕落地狱之后,后悔莫及,那个苦难够他受的。我们读这个经文,要懂得这个道理,怎样把自己无量劫的善根福德,转变成无量功德。转变的秘诀是在《金刚经》这四句,好极了。你要修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转过来。这个话说得很容易,真正落到你的身上,你又不会了,起心动念还是我。所以我们还要求最初方便,最初方便怎么个求法?起心动念想别人,不要想自己,用这个方法来破我相。念念利益众生,念念利益社会,念念想着整个世界,整体的利益,不要想自己,这是一个好方法。这个方法也是世尊在《般若经》上教给我们的,教给我们什么?大而化之,把这个心量扩大。念念想自己,心量很小,非常窄小,你修什么样的功德,说老实话都变成福德,你的功德决定不能成就。功德是什么?功德是定慧。定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你才叫做定,所以定叫伏烦恼。定功深的人,他知道过去、知道未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讲,时光隧道这个障碍,他打通了。我们世间人讲六种神通,他得神通,他有特异功能。是什么?他有定,他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但是他不是真的没有,他是把妄想、分别、执着控制住、伏住,让它不起作用。世间禅定,四禅八定都是这个功夫,只是功夫浅深不相同。真正的功夫,那真的叫成功德。所以世间四禅八定都不是功德,不是真正的功德,相似的功德。为什么?他会退转、他会失掉,四禅八定会失掉。要到第九定才算是功德,不会失掉。第九定是阿罗汉证的,辟支佛证的。他证到这个果位,绝对不会再退转到六道,真正超越六道轮回,所以才叫功德。六道里面只有福德,没有功德,四禅八定都是福德,都不是功德,我们要辨别清楚。为什么?四相没破,只是伏,没有断。能够把四相断掉,真实功德,不但你这一生做的点点滴滴的善事,无量劫之前所积的一切善业,统统变成功德。这给你讲因果的转变,转变不空。这个时候欢喜,初住菩萨是发心住,初地菩萨是欢喜地,初地是欢喜地。别教的欢喜地就是圆教的发心住,初住,所以欢喜无倦。他欢喜不着相,如果欢喜着相,那就坏了。这个话好难讲,我们说欢喜,你们马上就想个欢喜的相;如果说佛菩萨欢喜,没有欢喜的相,你又不懂了。我们要问佛菩萨有没有欢喜这个相?有,跟我们一样,好欢喜的相,不执着。在大欢喜当中,还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是《华严经》上讲的理事圆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事事无碍圆教初住菩萨就证得,就是事事无碍。因此他才能够保持无边际劫不疲不厌,才有这个能力。像我们读《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每一愿后面,都说“尽未来际,无有疲厌”,他为什么能?就是这一句,你把这一句的意思参透,你就晓得,他真的能。他能,我们也能;他究竟能,我们可以做到随喜能、相似能,我们的功夫就真正得力。功夫得力,跟诸位说决定得生净土。我们念念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怎么会不生净土?我可以做到,你们诸位同修人人都可以做到。问题你肯不肯做?你会不会做?你要问从哪里做起?舍己为人,从这做起。今天在这个道场:居士林,从他们领导的同修,到所有的工作人员,一心一意,这个难!乃至于所有的林友,李居士告诉我,在林友大会当中,宣布我们讲经、念佛、弥陀村,得到全体林友的拥护支持,皆大欢喜。这个缘你说多么殊胜,这个力量多大。所以感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守护,不是偶然的。我们全心全力来协助,他们能够舍己为人,我们出家人再要做不到,那就惭愧之至了。全心全力配合他,完成佛家的事业,如来事业,普度众生。没有为自己想,没有为自己利益想,没有为自己生死想,全部的付出。我们能这样做就相应了,能这样学与法就相应,渐渐与破四相相应了。四相一破,就入境界。

【一切如来得菩提处,常在其中,亲近不扌舍。】这一段经文是赞叹菩萨的行德。经文里面每一个字的意思我们都要清楚,然后才能学到东西,经才不至于白念。读经最重要的是要解义,解义之后要有观行,我们才真正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如果不解其义,不知道观行,经读了之后,不能说没有利益,利益很少。要是以佛家通常来讲,只是种善根而已,这一生当中得不到受用。如果这一生当中得受用,一定是解其义,有观行,就是随文入观。也就是说真正能够随着经文,随着文字,或者你听讲经,随着音声你能够契入境界,那是你真正得利益。像这一段第一句,菩萨有能力将一切诸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昨天已经跟诸位详细说过了。像这些地方我们一定要懂得学习,他能,我们为什么不能?如果把不能的原因找出来,把这个原因消除,换句话说,我们也能。第四句,“一切如来得菩提处”。我们看了这一句经文,会不会联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随文入观。给诸位说,这个不叫随文入观,叫随文打妄想;这不是入观,这随文打妄想,你想起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了。怎样才叫随文入观?记得前面讲过,前面讲到维摩居士讲道场,维摩居士所说的道场就是诸佛如来得菩提处。不得菩提怎么叫道场?所以菩提是觉悟,只要能帮助你开悟,处处都是道场、时时都是道场,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帮助你证道的增上缘。维摩居士一番开示,很值得我们玩味,一定要在其中细心去体会。这一句我们要怎样学习?“常在其中,亲近不舍”,这句话什么意思?帮助佛教化众生,菩萨不离开佛,佛在什么地方,菩萨一定在那个地方。我们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应当如何学习。佛是示现的,菩萨也是示现的,谁作佛、谁当菩萨?“总在遇缘不同”,善导这句话很有味道。我们这一会,这一会不是说现在这一会,释迦牟尼佛这一会。这一会的法运一万二千年,释迦牟尼佛作会主,他以佛的身分出现,作会主、作主席;一切诸佛示现为菩萨来拥护他、来赞叹他,大家都来捧他。为什么这样作法?做给众生看,这个意思深了。什么人能在一生当中,闻法修行而能够证果?证果就是入佛的境界。诸位要晓得,第一个是信心。你对这个老师没有信心,你什么成就都没有,这是一定的道理,世出世法没有例外的。你的成就跟你对老师的信心,决定是成正比例。老师再高明、再有学问、再有德行,你对他没有信心,你跟他一辈子听他讲经说法,你什么都得不到。所以《华严经》上才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道是什么?成佛之道,成佛之道的根源。前面我们讲过,一切如来功德大海,功德之母,母是比喻能生的意思,能生无量无边的功德,就在一个信心。世尊示现成佛,谁认识他?谁能对他产生信心?这一定要许许多多菩萨来作榜样,这才所谓是“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他要没有千佛,千不是个数字,实在讲是无量佛菩萨拥护,不止一千,千是说多;许许多多佛来拥护,让这些众生看到这么多人都来听释迦牟尼佛教诲,大概释迦牟尼佛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是个有德行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人来拥护的话,释迦牟尼佛虽有学问德行,没有办法让一切凡夫对他生起景仰之心。所以这一些诸佛如来、诸大菩萨示现为佛的四众弟子,出家二众、在家二众都是佛菩萨再来,不是凡人,才能成就度化众生的事业。而度化众生的事业,是一切诸佛菩萨的本愿,所以哪一个人示现作佛没有关系,自他不二。不一定要自己作佛,不一定,任何人作佛都行,都是一样,心都是那么清净、都是那么平等。我们这里是看到佛、菩萨、法身大士。可是有同学问我,佛弟子当中菩萨示现,为什么还有作恶的,还有专门跟释迦牟尼佛捣蛋的,还想种种方法障碍的?障碍的两种人∶一种是大权示现,迹象上是障碍,实际上是帮释迦牟尼佛的忙。譬如六群比丘,这是佛弟子很不听话、顽皮,天天在外面造作一切罪业,都是大菩萨。他为什么这么做?让大家看了,到释迦牟尼佛那里告状,“你的学生在外面干杀人的事情,在那里干犯罪的事情”,释迦牟尼佛听到之后,制订戒律。所以说没有他们造罪业,戒律怎么制法?他们故意造作许许多多的过失,让释迦牟尼佛一条一条订戒律,大权示现。另外一个障道的是魔,魔王眷属,他为什么障道?嫉妒、嗔恚,从嫉妒、嗔恚里面生的这是魔,魔障道。魔不希望大家道业成就,魔喜欢看到人受罪受苦,他就欢喜,看到人离苦得乐他就不高兴。我们自己要想想,我们是魔、还是佛?如果我们是佛弟子,看到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会生欢喜心,看到一切众生遭难受苦,我们会有怜悯心,不忍心见到,这是佛弟子。如果看到别人受苦受难欢喜,看到别人得福、得利益心里起嫉妒心,我们是魔一类,不是佛一类。魔一类的也不怕,魔会回头,不再当魔,我再作佛弟子,那就对了。所以佛法长时间的薰习,魔也会觉悟,也会回心转意来拥护佛法。我们读了这句经文应当怎么学习?今天这个地方道场,诸位知道是个希有难逢的道场,最难得的上下一心一德,不为自己,为利益众生、利益社会,全力以赴,这是一个正法道场。现在四楼的念佛堂,每天上午九点到十二点,下午两点到五点半,天天不中断。现在念佛的人数,才开始没有几天,已经有两百五十人到三百人,每天这个样子,比一般佛七还殊胜。星期六、星期天,四、五百人。今天下午李木源居士告诉我一个好消息,我再告诉你们,隔壁大楼买下来了,弥陀村落实了。弥陀村落实,将来那边要住三百八十四个人,大家住在这个地方,我们念佛堂晚上就开放,日夜不断。我们遵从谛闲老和尚的教诲,谛老教他的学生念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着念,决定不懈怠,你会念得法喜充满,你会念得跟阿弥陀佛相应,跟诸佛如来相应。这个是世间希有的选佛场。“一切如来得菩提处”在哪里?就在此地。你在这个地方念佛往生成佛,那你就不是在这个地方“得菩提处”吗?所以你想念佛到哪里念?到此地来念。我今天下午打电话到美国,通知达拉斯、休士顿那边的同修,赶快组团到这儿来念佛。因为这个地方是一切如来得菩提处,我们应当“常在其中,亲近不舍”,这一句我们这样学就如法了。所以同修,你们在家里念佛,决定没有在此地念佛殊胜;家里念佛固然不错,但是此地念佛就是示现给没有学佛的人看。这个念佛堂这么多人念佛,天天都在念佛,日夜不断,大概念佛有好处,他就来了。如果这么大的一个念佛堂,只有三个、五个在那里念,人家一看,这个法门没什么,这不来了。诸位晓得,我们到这个地方来念佛是自他二利,你自己在家里念佛,只有自利不能利他。来这个地方念佛利他,上诸佛接引,帮助佛接引众生;第二是利益一切众生,不仅是自利,利益一切众生、利益社会,确实能把这个世间的灾难减轻、减缓。现在灾难太多太多,一些同修们来跟我见面的时候,都给我看他们是在哪里看到电视,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消息来告诉我,到处都是灾难。我们应该要有高度的警觉心,如《无量寿经》上所说善护三业,要端心、要端身。佛教给我们做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做,要懂得经上给我们讲的,教我们是些什么事情,不是说念了就算,念了没用处,念了要晓得怎么做。我们念这句经文就晓得,有时间到这个地方来念佛,到这个地方来听经,这就是常在其中,亲近不舍。末后这一句:【恒以所得普贤愿海,令一切众生,智身具足。】这一句是明白的告诉我们,以大慈大悲帮助一切众生,决不是给众生小利益。昨天我们这一边现场网路的开放,昨天开始了,所以我们现在在此地讲经,大家不要看到我们这个讲堂只有这么多人,不止,全世界现场听到;不在这个道场,电脑网路上,连手提的电脑都能接收我们讲经的音声。有一些同修告诉我,电脑里面所听的比现场听的还要清楚,我问他什么原因,现场有扩音器有回音,电脑里头没有杂音,全世界听到。这是佛法在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地区,这个地区是这个地球,弘法方式上一个新的纪元、一个新的开端,过去没有的。这个开端之后,实在讲对弘法利生方便太多,而且省了许许多多的费用。将来我们要不要印书?不要印书,CD、卡带都不必做,全都在电脑里面。而且每一次所讲都储存在电脑里面,去年讲的、前年讲的,往年所讲的,你都可以收听。今天我们就发了一百多封信,把网址告诉大家,以后不要寄书,省了很多邮费,省了很多的麻烦,那么笨重。以后诸位要真正想学教、真正想听经,买一个小电脑就可以,什么都不需要,行李就很简单,几件换洗衣服,小电脑就像书包一样,多自在,旅行多潇洒。哪里还要去寄行李,还要大包小包,还要付超重的费用,那么麻烦。这是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我们要会用。所以对众生我们帮助他,决不是以小乘帮助他,决不是以权教帮助他,这里佛告诉我们要以普贤大愿帮助他;普贤的愿行是真实究竟圆满。海是比喻,普贤大愿是什么?诸位听了这一句话,一定又想到十大愿王,那又叫打妄想,又着了相。普贤行愿无量无边,这一部《华严经》自始至终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是普贤行愿,给诸位说,不止是末后十大愿王,不止是《离世间品》所讲的两千法门,不止。两千法门是归纳,后面十大愿王是总归纳,每一愿里面所摄的行门都是无量无边。普贤行跟一般大乘菩萨行差别在哪里?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能不知,差别是心量不一样。普贤的心没有障碍,是尽虚空遍法界,他是清净心、平等心,所修任何一个法门,功德都是遍虚空法界。大乘菩萨没有到这个境界,依旧还有分别、还有妄想,这就是比不上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的心与自性是圆满的相应,大乘菩萨与自性是部分的相应。佛在经上举的例子举得好,佛用月光来比喻菩萨的境界。初发心的菩萨,这是大乘圆教初住菩萨,发心住,就像月芽一样;初二、初三,我们看月亮弯弯的,像月芽。虽然是月芽,你要晓得那是真月,不是假的;那是真的月光,不是假的。等觉菩萨就像十四的月亮,快圆满了。普贤菩萨的光明是满月,十五的月亮。普贤菩萨是满月,等觉以下其余的大乘,是十三、十四、十二的月亮,光明不能跟满月相比。诸位从这个比喻里面去体会,什么叫普贤行。由此可知,大乘菩萨,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那一段经文里面,给我们开导注解,他老人家举例子给我们说:这个世间大善知识,有修持、有智慧、有德行来告诉你,净土法门是世尊的方便教,不是究竟教,劝你舍弃这个法门,你去修别的法门,你听了动不动心?听说这个人是名气很大,真善知识,你心动摇,你错了。世尊在入灭之前,知道末法时期的众生没有慧眼,没有能力辨别真妄、没有能力辨别邪正,特别怜悯给我们开示四依法。告诉我们依法不依人,法是什么?法是经,佛经上没有这个说法。依法不依人还要注意到,你修学是依哪一部经。一切经都是佛说的,佛说的这一切经意思都是圆满的。可是凡夫不行,凡夫的心不圆满,凡夫有偏陋执,偏见、陋执,孤陋寡闻,执着自己的成见,往往坏事;你误了你自己没话说,你再要误导别人,你的罪过就是阿鼻地狱,这个不能不知道。法法是圆融的,但是世间人没有这种真实智慧,往往看到佛法是冲突的,互相矛盾的,互相抵触的。我初学佛的时候,也常常往来,不算是亲近,常常见面,***大学一位教授:严一平先生,他是教考古学的,人也很聪明。我初学佛,他告诉我佛法没什么,矛盾;我说什么地方矛盾?他说不说别的,他说他读过《金刚经》,《金刚经》从头到尾就像两桶水一样倒过来倒过去,一会儿说空、一会儿说有,自相矛盾。你看看大学教授,还是有名的教授,我听了只笑笑,他是长辈;我那个时候二十几岁,他四十多岁,不好意思跟他辩。大学教授,知识分子,尚且是这样的知见,何况等而下之的人?说到这个地方师承重要,我只相信一个老师的话,我跟定这个老师,什么事情我要向老师请教,有疑惑问老师,决定不肯轻易相信别人的话。我要听了别人的话,相信别人的话,那问我到底是跟哪个学?老师有智慧、老师有德行,所以对于我们防范非常严格。现在师道没有了,你们大家跟到我,我们是朋友,我不敢称老师,我没有这个德行;我们是朋友、我们是同学,我比你早学几天。如果是师生的关系,那就完全不一样。现在有没有师道?没有了。师道是学生对老师百分之百的服从,没有二话好说。我这个年龄在这个时代,还沾到一点师承的边缘,我非常幸运。我学哲学,跟方东美先生,一个老师,他老人家有善巧方便防范,不准我亲近别的这些老师,不准我接近他的学生。他在台大教书,我想听他的课,他每一个星期天拨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家里给我上课,他不让我到学校去。什么原因?到以后才明白。老师对我很爱惜、很重视,重视什么?我是一张白纸,没有被污染过。我对哲学有兴趣,很想学,没有读过哲学书,没有接受过任何哲学家指导过,所以是一张白纸。他对我这么爱护,怕我到学校里面去听他的课,一定会认识其他的教授,认识很多同学,跟这些同学、教授混在一起,我们知见就杂了、就乱了。这一乱他就没法子教,所以他把我管得很紧、管得很严。我那个时候还要上班工作,自己得养活自己,生活非常清苦。星期天两个钟点到他那里去,别的地方就不能去。用这种方法来教导,我终身感激,听一家之言。以后学佛,章嘉大师也是这个态度对待我。所以我的老师是一个,不是两个,不是很多。真的是一门深入,我们基础根基才能够扎得稳。善导大师说得好,世间人你有这个定力,你不会被他轻易动摇。如果来了一个阿罗汉怎么办?他是圣人,他证了果,他也来说这个法门不是究竟法,你相不相信?善导大师讲还是不能信他。不但阿罗汉,菩萨、地上菩萨、十地菩萨,他如果说这个法门不是究竟圆满,我们都不能够听他的。最后他老人家说,如果十方诸佛来怎么办?佛来了,哪一尊佛来?释迦牟尼佛自己来,来告诉你,还有一个法门比这个更好、更殊胜、更快速,你听不听?也不能听,应该跟释迦牟尼佛讲,我修这个法门我就修到底就好了,你有好法门教别人,我不学,你才能成功。善导说得很好,真的是诸佛来,佛佛道同,佛与佛说的一定是一样,不会是两样。佛的智慧是平等的,菩萨的智慧不平等。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够成就,不是简单。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八相成道的降魔。释迦牟尼佛其实久远劫就成佛,《梵网经》上告诉我们,这一次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是第八千次,到这个世间来是第八千次。为什么要示现降魔?这个意思就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在修学途中,必定遭遇魔来扰乱,不可能避免。你要懂得“以定慧力,降伏魔怨”,你要有定功、要有智慧。你没有定慧,你就上魔的当,你就淘汰了,你这一生得度的机缘就丧失掉,那是无比的损失。所以我们要坚定信心,决定不可以动摇,要相信我们选择本门的经论。我们修净宗,你依靠什么?五经一论。如果别人所说的跟五经一论不相应,我们决定不能接受。实在讲五经一论,依其中任何一部,你能信、能解、能行,最后你就能证。净宗的证,是往生不退成佛,这是我们证果。净宗就是普贤行,《无量寿经》在第二品,第二品还是序分,经文上明白告诉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这是我们佛门了不起的一位大居士,在家菩萨。他给我们讲《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这个话是他说的,《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换句话说,《大华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一部经,大本、中本、小本而已,这就说明净宗所修的是普贤行,净宗所修的是菩萨圆满的大法。一句佛号,摄尽诸佛如来一切菩萨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怎么个不可思议法?隋唐时代有一些大德们,下了一番功夫,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细心的去做一个比较,哪一部经第一?第一就是这一部经能够包括一切经,几乎大家公认是《华严》。所以称《华严》作根本***,一切经是华严眷属,《华严》是根本,《华严》是佛法的源头。然后再将《华严经》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也是大家公认,《无量寿经》第一。何以故?《华严》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如果不往生极乐世界,《华严》就始终不能够圆满,不能够圆成佛道,所以《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总归结。不容易,这一些祖师大德,实在讲也是菩萨示现。如果他不做这种示现,怎么能够坚定我们的信心?我们对于这些人感恩戴德。《无量寿经》有四十八品,我们再做仔细的比较,这四十八品哪一品最重要?当然是第六品,第六品发大誓愿,就是着名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那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阿弥陀佛自己宣说的。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条哪一条最重要?几乎也是古大德公认:第十八愿。第十八愿的内容是什么?十念必生,这就说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可见得所有一切佛法,归纳到最后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今天念佛堂这一句佛号还得了,这一句佛号总摄一切法门。第十八愿总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总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字字句句没有离开四十八愿,换句话说,是四十八愿的详细介绍。《无量寿经》再展开就是《华严经》,《华严经》再一展开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然后我们读《华严》,经上说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是什么?“阿弥陀佛”四个字,一句佛号。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句佛号总摄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无量无边法门,也不出一句佛号。所以一句佛号总摄诸佛如来一切法门,名号功德真是不可思议。佛在经上讲,这一句名号“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如果要不得佛力加持,他也不知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这一句经文就好学,我们就会了。我们用什么方法帮助一切众生?念佛法门。隔壁大楼买下来,弥陀村我们这个愿望落实了。我想弥陀村想了十六年,从八三年在旧金山讲经起了这个念头。难得李木源居士帮忙,我一个人想还不行,他又帮我想,他想了一年多。他想不是单单想,他告诉我,每一天在居士林二楼办公室,读一部《无量寿经》,就是求这个感应。他念了一年多,每一天念一部《无量寿经》,求阿弥陀佛,求三宝加持,弥陀村落实了。现在买这楝房子,价钱不少。有些人告诉我,房地产还要落价,再等几个月更便宜。说这个话也不无道理。可是李居士的议论非常中肯,早一天买下来,就有不少人早一天成佛;早一天成佛,绝对不是金钱这个价值能够衡量,这是真的。我们的念佛堂,原来我们两个人的想法,都是想弥陀村落实之后,我们来开念佛堂。为什么念佛堂提前?东南亚经济的风暴使我们提高警觉,感觉到念佛堂立刻要办、立刻要开,决不能够延缓,再延缓就不得了。所以我们的念佛堂提前开幕,才有这个感应。这一笔钱数字很大,李居士有信心,我也有信心。我们没有福报,我们没有钱,阿弥陀佛有福报,阿弥陀佛有钱。后台老板是阿弥陀佛,尽管放心,我们都是替阿弥陀佛做小工,我们是替佛菩萨打杂。能有这样的信心,全心全力为佛法、为众生,为减缓世间一些灾难,一定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所以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念佛要更认真、更努力,才对得起佛菩萨。经文,“令一切众生,智身具足”,这是智慧德行都能,足就是圆满的意思。最后这一句是总结∶【成就如是无量功德。】这是“总结多门”。菩萨无论是他的果德、他的行德,都是说不尽,所以总结一句,“如是无量”。如果要多知道一些,全经所说皆是,皆是菩萨圆满功德,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这一段经文到此地是告一个段落了。与会这一百七十个团体,第一个团体是菩萨。这个团体很大,人数很多,是主要的一个团体。所以赞叹他们的智慧德能文字也比较长,我们讲了不少次。[七]∵长者注述向下李长者在《合论》里面,他有他的领悟处,也很值得我们作参考。道霈禅师将长者这一番开导,也节录在《纂要》里头。他说这一段,从有十佛世界微尘数菩萨以下,一直到我们刚刚讲完的这一段经文,在《华严经》经本总共有三十行。他老人家很仔细,一共有五百一十一个字,说明菩萨这一个团体,参加这个法会菩萨这个团体。在这一分里面,显示初会里面一共有四十七个团体;佛经里面叫众,四十七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四十七个团体。我们现前这个法会也是团体,出家众是一个团体,男众是一个团体,女众是一个团体;在家受过五戒是一个团体,受过菩萨戒也是一个团体,受过三皈也是一个团体。没受三皈,初来听经,你跟几个朋友一起来,三个、五个一同来听经,你们也是一个团体。这个地方参加法会的大众,不算一个一个人,算人太多太多,说不清楚,讲大小团体。初会有四十七个团体,都是参加世尊《华严》的法会,建立佛陀利益众生的事业。佛召开这个会干什么?利益众生,利益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个法,圆满大法,必须要得这么多菩萨来护持。用现在的话来讲,要这么多菩萨拥护,要这么多菩萨来捧场,这个场面才壮观。所以菩萨在这个里面,实在讲都是属于影响众,作影响众而来的。因为诸佛如来无尽的慈悲,普度众生。菩萨是佛的学生,是佛的入门弟子,我们世间讲入室的弟子,关系非常的亲密。何况每一尊菩萨都发度众生的誓愿,今天看到老师慈悲度众,学生哪有不拥护?哪有不全心全力协助的道理?佛说无上道,菩萨们证得了,给我们作榜样,作模范;佛说菩萨行,他们都做到,做出一个榜样来给我们看。而做得最明显的,是末后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大家要记住,每一位善知识不是代表一个法门。代表一个法门的话,法门只有五十三个,哪有那么少?不是说法门无量无边,怎么只有五十三?归纳。每一位善知识都是代表无量无边的法门,他这一类,这一类就无量无边。这一类里面修学的菩萨,在这一类里面修学成佛的人,又不知道有多少,那个数字都是不可说不可说。我们要懂这个事实真相,然后你才能够体会,法会无比的殊胜庄严。这一段经文里面,一开端给我们说十个同名的菩萨,我们也曾经详细介绍过。同名的菩萨这个里面的意思,就是说自古至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全是修普贤行而成就的。这个意思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这经文上所讲的密义。首先介绍普贤,然后介绍九位同名普的菩萨,接着又介绍十位异名菩萨。异名是,异是同中之异,同是异中之同,同异不二。十普里面普贤是本,普贤菩萨是根本。同名为普,这个意思说明,本与末是一;本是末之本,末是本之末,处处都是给我们显示出一真法界。同异、总别,本是总,末是别;别是总中之别,总是别中之总,总别是一不是二,同异是一不是二。从这个里面我们就一下悟过来了,世出世间一切万法,是一不是二,渐渐让我们体会一些,一真法界的那些状况。一真法界在哪里?没有离开我们当下。我们是在迷,迷而不觉。三世诸佛修普贤行,大悲大智,显示在信位、住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华严经》上讲的五个等级,五十个位次。无论在哪个位次上,无不是自利利他。我们今天在什么位次?我们今天没有入位。好像念书,正科生,一年级是正科生。一年级是谁?初信位的菩萨。我们今天不是菩萨,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是大心凡夫,不是菩萨。大心凡夫是什么?是预备班的,还没有上一年级,一年级的预备班,准备要升到一年级了;我们今天在这个地位,自己要清楚。大心,我们智慧德能没有办法入位,烦恼习气没有断,所以没入位,可是我们的心,跟初信位菩萨的心没有两样,这叫大心凡夫。什么心?念念为佛法、念念为众生,这大心凡夫。我说弥陀村,我说了十六年。每到一个地方讲经我都要说,都说好多遍,希望大家能做。为什么统统做不成?没有感应。很想做,许许多多人想做,真想做,他做不成,没有感应。什么原因?他不是大心凡夫。他要做个弥陀村,是他道场的弥陀村,庄严自己的道场,这就没有感应,心小了。今天在此地为什么能做得成?李木源居士是大心凡夫。他建这个道场给谁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念佛众生,所以他就搞成功了。他不是给居士林建的,他不是给新加坡建的,他是给尽虚空遍法界建的,所以感得一切诸佛护持,感得龙天善神守护,这是大心凡夫,他有感应。我们修行生生世世都不能有一个结果,原因就是心量太小。小到什么程度?小到不能容人。不但小到不能容人,小到不能容自己,自己还跟自己发脾气,自己还跟自己过不去,你说有什么法子?他能办什么大事业?佛法事业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大事。大心凡夫虽然没有证果、没有契入境界,他相应,他得诸佛护念,他得善神拥护。既发心了,心一定要落实在行上,否则的话,那个心是空的、是假的。落实在行上真修六度,那不是假修,真修,你发的心是真的。今天世间人哪一个人肯讲真话?我问你,你现在有多少钱?你一定不肯说。社会上讲隐私权,自己私人秘密不可以暴露,还要搞隐私?这一隐私,就隐到三途去。还有事情不能告诉别人的,那当然不是好事情,好事情为什么不能告诉别人?有什么秘密可言?佛法里头没有秘密,只有深密,没有秘密。你要学佛,你还要处处瞒着别人做坏事,你怎么会有感应?你能够欺骗世间人,你不能欺骗鬼神。中国谚语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你怎么能欺骗神明?你用欺骗人的手段,人被你欺骗了、被你蒙蔽了,对你尊敬,鬼神在那里笑话你,瞧不起你。我们读《无量寿经》,读到经上所讲西方极乐世界人数之多,没法子计算。而每一个往生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神通道力几乎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我们起心动念,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想求愿往生,临终时来接引,不是容易事情,要有条件。什么条件?心清净。心净则佛土净,唯有念佛念到心清净了,临终时候,佛与大众才来接引。还有隐瞒,不能告人之事,你的心不清净,临命终时,佛不来接引。诸位同修要晓得,这个法门一点假都不能做,不是给你讲过,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一点假都不可以夹杂。夹杂一点假、夹杂一点虚妄、夹杂一点私心,你这一生就不能往生。不是佛不慈悲,不是佛不接引你,你自己把自己障碍住了。这个话我不能不跟大家讲清楚、讲明白,我这个话讲过很多遍,希望提醒同修们,真正想在这一生往生,一定要把虚伪的断得干干净净,念念与佛心愿相应,我们才真有把握往生。真的有把握往生,品位高下不要去计较,下下品往生也好,不要去斤斤计较品位;斤斤计较品位,恐怕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个人太执着了,太好高了,我们不能要你,到这儿你还来争地位,那不是闹笑话吗?总得要心地清净,心平气和,一尘不染,我们才能办这个大事。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再不搞三恶道,所以要认真修菩萨行。对于一切大众要以善巧方便,学佛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用种种方便把佛法介绍给大众,那是无量功德。只要是认识的人,现在就方便了,现在我们可以把网路介绍给他、道场介绍给他。我在这里做,也希望每一个同修都要认真努力去做。你这个作法,替佛做事情。我们哪有能力接引众生?我们劝人到这个地方念佛堂来念佛,就是你代表佛接引众生,他在这里成佛,这是我们要做的。劝人到这个道场来念佛,劝人到这个道场来念经、来听经,决不是为道场,决不是为我,你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为整体的佛法,要懂得这个道理。这个道场是整体佛法的一个模型,我们这个道场人人都是以清净心、真诚心来修学。不仅是自求多福,是要做一个好样子给社会大众看看。我们的总题目,对联还没做出来。我们的对联就是我们的总题目:学为人师,行为世

范,这八个字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圆满的内容。作佛、作菩萨是什么意思?就是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一切众生的典范。希望别人到这个地方来参学,多看我们、多批评我们、多指教我们。我们做的难道就没有缺点吗?没有过失吗?缺点、过失太多了,自己不知道。别人指点我们、批评我们,我们立刻就改进,知过必改,希望我们做得更圆满,希望我们做得更如法。我们欢喜批评、欢喜指教,无论你的批评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我们统统都接受,我们都会认真努力来改进,使这个道场具足轨范。希望到这里参学的人,都能把这个道场的模式,带到世界各个地区城市,你们也去建这样的道场,没有一丝毫的私心,不为名闻利养。今天道场需要花这么多钱,我们还是坚守原则,不向信徒化一分钱的缘。我们接受乐捐,对于一切人决定没有压力;不会分派你要出多少,你要出多少,没有。真的没有钱怎么办?求阿弥陀佛,这个大老板在后面,我们很有信心。以四摄法接引一切大众。我们劝人到这儿来念佛,是为佛法、为众生,绝对不是为这个道场,你这样想法就错了,就不会有感应。这十几年当中,很多人想建弥陀村、建念佛堂,为什么没有感应?为我这个道场;他不是为佛法,不是为众生,所以他搞不成功。我们今天这一念初心非常可贵,一念初心要坚持到底,永远是为佛法、为众生、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心量纵然不能像诸佛如来,也一定要具足真正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是与乐;悲是拔苦;喜,随喜功德,特别着重这一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舍是能放下一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个世间如梦如幻,没有一样是真的。有了这个道场,我们心就安了。我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因为世间没有一个如法的道场:十方常住,所以逼迫着我们出家人不能不积蓄一点私财。为什么?怕生活没着落,没人照顾你,总得有一点储蓄,世间人所讲养老。现在有了这么一个道场,这个道场是十方常住,刚才讲了尽虚空遍法界的十方常住,我们出家人到这个地方来,四事供养它负担,我们什么都不要,彻底放下了。我们做一个如法的佛弟子,真正如法的佛弟子手上不过钱财,身上带着钱你就破戒;别说比丘戒,沙弥戒都破了。我们在现实社会里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佛也可怜我们。可是今天有这么一个道场,那佛就不会可怜我们,我们再有私财,佛就骂我们了。过去你是不得已,现在有道场供养你,你还要私财,你还积蓄,那你就是有过失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切统统归常住,把身体也捐给常住,一心一意就在这个道场工作,做义工、做小工,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所以这个地方是一切如来得菩提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希有因缘。我们在这个地方行的就是普贤道,一切菩萨是这个行法,我们今天也是这个行法,将来的成就就可以预期。李长者说,如来是正觉之果。普贤与这一些菩萨们是诸佛的行果。如来所居的是华藏净土,华藏净土是报得的依果。一切众生以自己的根性,观察如来三种因果,学习佛菩萨的行门,从这个地方生起信心,建立大愿,所以佛法也不离因果;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因果不空。在这一会里面,这一开端普光明殿,到第二会《贤首品》,总共有十二品经,这十二品经在《华严经》里面是最难讲的。一般讲《华严经》的法师,这一段是没有一个不畏惧,往下的经就好讲了,解分好讲,这一分非常非常难。难在什么地方?全是佛菩萨鬼神的名号,全是他们赞叹的这些话,而赞叹都好像大同小异;经文又这么长,怎么讲法?真难不是假难。而这一段经文,给诸位说非常重要。毗卢遮那佛成了佛,把他的依正庄严展览出来给我们看,展览出来之后我们看不懂,不知道它的好处。就如同我们参观博物院一样,中国故宫的博物院诸位去参观,展览厅里面摆的是些什么?破铜烂铁,砖头瓦块,摆着这些东西。你看那东西,那有什么味道?你为什么看不出来?不识货。那些东西几千年的古物,所有展览厅里面最珍贵的,世间人不懂,看那个没兴趣,看的都是破烂的东西,给我都不要,一文不值,实在讲无价之宝。喜欢什么东西?明清的玉器,真好,看到真可爱、真不舍得。明清玉器跟破铜烂铁一比,那个价值是天壤之别,我们不懂也不会欣赏,虽然说有那么高的价值,给我我还是不要。《华严经》一开端这就是展览会,我们凡夫看到这依正庄严不懂,看得眼花撩乱,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虽然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羡慕之心会生起来,这太好了、太庄严了,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不但世间没有,天上也没有。所以你能够生起向往之心,你才想到作佛好,才生起作佛这个念头。要想作佛怎么办?那得学佛,学佛这个念头油然而生。这一大段经文,这么长的经文,讲经的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叫人生起学佛的心,这一段经文你就讲成功了。如果这一段经文讲完之后,人对于学佛这个念头生不起来,你讲这个经就全盘失败了。因为它全是事,这个事怎么讲法?一定要把事里头一些理讲出来,事里面的因果讲出来,事里面所包含的功德利益讲出来,那就有味道了。这一分难处在这个地方。从下面经文,下面是第二类,第二个类别的团体。“海月光大明菩萨”,到底下我们就会看到。接着给我们讲“执金刚神”,神众有九个团体,这是说十住因果。这些人是什么人?给诸位说全是普贤菩萨,这一点大家要记住。前面给我们说总、说别,说同、说异,这里头意思很深很深。他们在十法界里面,示现的身分不一样,全是大权示现。金刚神,金刚是护法,以这种身分来出现。所以李长者讲他们也是普贤等众,等就是等流的人物,也是普贤一类的人物,等流的人物。不过他的名称不一样,他的名称变成神众。如果真的是些神众,没有能力参加这一会,这一会我们晓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听佛讲《华严经》。如果不是法身大士,不能入佛的境界,这是佛境界。所以在这个里面,无论看到他是什么身分,我们都知道他是法身大士变现的身分,我们懂这一点。他们所示现的也就是像《普门品》里面所讲,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金刚神得度,他就现金刚神;应以山神、海神得度,他就现山神、海神;应以天神得度,他就现天神。同样一个道理,应以人身得度者,他就现人身。理跟事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了。诸佛菩萨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只有一个目的,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回头是岸。菩萨在此地表演,表演一个凡夫,演一个凡夫从初信位开始建立信心,信仰佛法。如果信心殊胜、信心清净,他真的觉悟了,相信如来正觉的果地跟我们自己的心性无二无别。我们虽然在凡夫地,虽然是烦恼习气一品都没有断,可是佛说,我们每一个人有真心、有本性,我们的真心本性跟诸佛的真心本性没有两样。心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是说在佛菩萨他的心性就清净,在我们凡夫心性就污染,不是的;在凡也不染,在圣也不净,那才叫真的。如果有染、有净,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佛在经上讲有染、有净,染净讲什么?讲阿赖耶识。阿赖耶有染、有净,真如本性没有染净,这个道理要晓得。我们才明白过来,我们的真如本性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这是我们修学所依的根本法。我们的信心是从这个地方建立的,从自性清净心上建立的,你说这个信心多么坚固,所以才有不思议的成就。末后长者都给我们讲,这一部经里头许许多多的因果法门。说异名菩萨众,这是十住初心,十住初心不离旧法。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这个意思很深很深。我们想想我们初发心是不是成正觉?初发心决定成正觉,但是你没发心。你自己以为你发心,那是增上慢,那是错误,不是真的。什么叫初发心?初发心是发菩提心。菩提心一发,在《华严经》上是什么果位?初住菩萨的果位。你要晓得,初住菩萨不但已经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他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叫初发心。初发心的人是什么样子?你要想知道初发心人的形象,他的生活行为表现出来的样子,给诸位说,《大乘起信论》是初发心的形象,大乘起信。《楞严经》上所讲“二十五圆通章”,那二十五位菩萨是初发心的。楞严会上观世音菩萨是初住菩萨位,初住的观音菩萨;《华严经》上观音菩萨,七回向的观音菩萨;《法华经》上的观音菩萨,是等觉的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五十一个阶级他是在哪个阶级,是表现什么样的形象。我们今天没有发心,一发心你就入了菩萨位。但是大心凡夫往发心位这个方向目标逐步逐步接近,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决定没有偏差,决定没有回头。[八]∵执金刚神∵【复有佛世界微尘数执金刚神。】

经文讲到这个地方是说异生众,前面菩萨是同生众。上一次时间到了,李长者他的开示是意犹未尽,我们还得做一个简单的补充说明,因为这经文里面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在华严会上,可以说将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人事物把它缩小,好像缩成一个模型,我们今天所谓是小人国、小世界。缩成一个模型,让我们在这个模型里面去观察,去了解尽虚空遍法界这一些林林总总的事实真相。在这个大世界里面,如经所说的十法界有情众生;这个地方讲的十法界,不仅仅是娑婆世界的十法界,而是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十法界,全都浓缩在华严会中。所以华严这一会称之为圆满***,这很有道理,可以说诸佛如来所证得的、所修学的、所教化的、所表演的,没有一样不圆满,一法都不欠缺。菩萨修行成佛,在哪里修?无处不是道场,无时不在修行,所以没有说是指定一个道场,没有;处处都是道场,时时没有离开修行。“修行”两个字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行是行为,修是修正,我们的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正确的标准是法性、是佛性,与法性相应的叫正,与心性相应的知见叫正知正见,与自性相应的言语叫正语,与自性相应的行为叫正行。诸位都知道,大小乘佛法里面都讲八正道,这是把无量无边的行门归纳为八大类,这八大类与心性相应,所以叫正行。这里面最要紧的就是知见,这是正行里面的大根大本,法华会上讲“入佛知见”,我们净宗也不例外。我过去在台中求学,我向李老师报告我的心得,我那个报告是画了一张图表,到最后这个阶段是开佛知见、入佛知见。我呈送给李老师看,李老师给我加了一个箭头;他说:这才圆满。他说:你的开佛知见跟入佛知见,没有能够结合成一体,是两个。他把我画一个箭头,把两个连起来了。我非常佩服,毕竟他比我高一招。所以一定是以入佛知见才能达到究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例外。“入”是证果,“开”只停留在解门上,《华严经》的四分:信、解、行、证,你只落在信解,必须有行证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怎样能契入?一定要真干。这是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面说了很多遍,要认真。可是在认真之前,你必须要明理,你要明白。很多人是很认真的干,但是对于理论、道理,对于事实真相他不了解,甚至于一知半解,这里面就产生许许多多的过失。他自己并不知道这是过失,这种情形不能说他读经不多,闻法不久;有许多读经很多很多,闻法时间也很长,他还是犯过失。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学生当中就有不少,譬如提婆达多你能说他读经不多吗?你能说他闻法不久吗?他跟释迦牟尼佛是堂兄弟。为什么那么长的时间闻法、那么长的时间修行还变成邪恶的知见?当然提婆达多是大权示现。我们不论他的本,单说他的迹象,他表演的,表演我们要重视。这个里面是两种原因,一个是闻法修持不够透彻,他的功力不但是没有见性,连见性这个方向他有了偏差。见性只有一条路,经上告诉我们“直心是道场”,他心不直,他心是弯弯曲曲的,这是他为什么读经用功修行而不能够见道;不要说证道,道他没有见。他如果见道,完全就不一样,见道就是菩萨了。这是第一个因素,了解不够透彻。第二个原因,烦恼习气太重,有非常严重的烦恼习气。譬如我们遇到一些妄语,妄语他自己知不知道?他自己知道。为什么止不住?习气。别说妄语了,我们再降一个阶段:多话,多话是习气;他不讲话就难过,遇到人就讲,讲得没休止,讲个不停,这个对于修道很大的妨碍。所以古人给我们讲“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这个重要。我们念佛堂将来不少人在这个地方念佛成功,哪一类人成功?少话的人。少说话、少听话,他心是定的。我虽然讲经四十年了,我三十三岁开始讲经,今年七十二岁,可是我不讲经的时候我说话很少,我也不会说话,我没有口才,我也不愿意听人家讲话。为什么?我懂得一个道理,佛菩萨是清净心成就的。我们阿赖耶识里面,阿赖耶识像个仓库,无量劫来烦恼习气统统储存在这个里头。我们这一生当中学佛,学佛有一点功夫,这一点功夫就是把这些烦恼习气控制住,它不起现行。我们别的本事没有,我这一点本事有了;烦恼虽然没断,不起现行。不起现行与外缘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外面有人来跟我讲话,我不听,我尽量打断他。不但是恶言、是非我一句不听,好话我也不听。为什么?干扰,扰乱清净心。我愿意听阿弥陀佛,我觉得只有这一句是性德的真言,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我们常常听这个声音、常常念这个声音,你这一生决定作佛。佛给我们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天天想佛就作佛,想菩萨就作菩萨,想什么作什么。十法界里头第一殊胜的是佛,我为什么不念佛?我为什么不想佛?你来给我讲菩萨法我都不听,为什么?我要取第一,我不取第二。所以应当把一切废话停止。念佛堂,正规念佛堂,大家戴个牌子:“止语”、“禁语”,进念佛堂一句话不说。不但是一句闲话不说,一个杂念都不生,他心怎么会不清净?将来住到弥陀村,诸位要晓得,能在这里面住上三年,比你自己在别的地方用功念佛三十年的效果超过,这是日夜不间断的薰习,真正成佛的道场。你要在此地懈怠懒散,说老实话,我们这里虽然订这些规矩,不需要我们执行,这个道场有护法神在监察。我今天来的时候听同修告诉我,有一个偷懒的被护法神惩罚。护法神拿铁棍子夹他,吓死了,赶紧到念佛堂念佛,他想偷偷懒。你们晓得护法神在此地,还用得着人吗?你不真干,决定不能进这个念佛堂。这个地方我听一些同修告诉我,过去度轮法师到此地来,曾经说过这个地方是福地,没有福报的人此地住不住,福地福人居。这个念佛堂是福地的中央、中心,你到这个地方来住,大福报。哪些人是第一福报?认真念佛求愿往生的人第一福报。踏进念佛堂,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叫学佛,这叫真干。道场,这是无比殊胜的道场,在这个道场锻炼个两、三年,你养成习惯了,然后你无论到哪个地方处处都是道场,时时都在行道,才能自利利他,广度众生,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今天这一段经文讲异生众,异生众是示现的,不是真的;真的,我们是真的异生众。前面是菩萨,同名菩萨、异名菩萨,都是同生众。同生众用真心,跟诸佛如来一样用真心,不是用妄心。由此可知,如果我们用真心,我们就是同生众。同心是跟如来同一个心,如来是什么心?智慧,如来的心是智慧,诸位要记住。相宗里面讲的四智菩提,这是菩萨的心,佛心。我们凡夫的心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说得简单一点,分别、执着是凡夫心。菩萨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执着是平等性智,没有分别是妙观察智;智是真的,真心。我们真心本来没有分别、本来没有执着、本来没有妄想,马呜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所说的“本觉本有”,那叫本觉。迷了才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我们自己常常想想,一起心动念还有分别、还有妄想、还有执着,自己立刻就要警觉到我在迷位,我是凡夫,我在迷位。妄想、分别、执着全都是错误的,哪有一样是真实的?错误就是造业,造业哪有不受报?特别是现代这个社会,现代社会大家所看到的是现世报。造极重的罪业,你冷眼观察,那个报应快得很,两三年、三四年就见到。我们看到这个现象,怎么不害怕?怎么不恐怖?现在这个世间灾难刚刚开始。昨天晚上,你们这批年轻法师听完经之后,回去看西方的预言录像带。你们看了之后,再看看每天现在新闻资讯里面所报导的,你有什么感触?你们所看到的少分,这一类东西很多很多。什么原因造成今天这么多的灾难?这么严重的灾难?佛在经上苦口婆心教导我们,共业所感。我有没有责任?有责任。我自己没有修得好,我自己在造罪业,连累大家受报。我们能从这个地方生惭愧心、生忏悔心,回头是岸。我常常劝人,有相信的、有不相信的,这个事情一点都不希奇。世尊劝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我们哪能比得了世尊?智慧福德都比不上。我们心决定没有恶念,这个恶我们把它降低到最低的水平,大家心里有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恶就是十恶,心里头没有十恶的念头。意里头没有邪思,什么是邪思?妄想、分别、执着是邪思,没有。耳不闻恶声,口不出恶言,身无邪行,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纵然灾难来了,我们死在这个灾难当中,好死不是坏死。不求往生也享天福,为什么?你的心行已经达到天人的标准。人死了之后到哪一道?不是阎罗王判决把你分到哪一道,不是的,自己去的。《易经》里面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世间社团也是如此。善人这个团体,决定没有恶人,为什么?他不相应。作恶的那个团体,善人决定不会去,就是这么个道理。喜欢搞贪嗔痴的,他一定进入三恶道的社团,为什么?气味相投。他在临命终的时候,恶道现出的光他见到,他生欢喜心,他就去了。如果人的心行至善,我们今天一定要学这个,这个世间要能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们才有出路,才能够解脱。一切放下,什么都不想,过去不要想,现在也不要想,未来也不要想,一心只想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只有一个愿望,求生净土,这就对了,你就完全正确,你的前途无限的光明。以这种心行念佛,没有一个不往生的。你本身具备了善的条件,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邪恶是决定不相应的。我们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止于至善,这样念佛往生净土真有把握,那不是假的,不是虚妄的。我们是凡夫,肉眼凡胎,没有智慧,不认识圣人。佛在经上说,愈是众生遭苦难的这个时代,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愈多。为什么?减缓劫难。而佛菩萨化身在这个世间都是异生众,跟我们凡夫表现的没有两样。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里头都有佛菩萨,他们所造作的有善有恶,那是表演,而他们的内心纯净无染,决定没有染污,他到这儿来是救劫难而来的。如果没有这些人在这边行真善,这个劫难就更凄惨、更严重,时间更长。诸佛菩萨看到这个现象要不来拯救,怎么能谈得上慈悲?这是我们读这些异生众,特别要明了的。异生众总共有三十九个团体,第一个团体是金刚神,金刚神是护法神。清凉大师把他分作三大类,三十九类又把它分成三大类。第一类诸神,第二类是天龙八部,第三类是欲界诸天,就是二十八层天。在第一段里面有十九个团体,十九个团体都叫做神,他所示现的是神明的样子,而实际上全是法身大士,全是诸佛如来大慈大悲,为苦难众生示现的。我们要知道他不是真的神明,也不是真的诸天,统统是诸佛如来。这一些示现在哪儿?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能够去体会。怎样你才能体会得到?清净心。真诚、清净到极处,这些菩萨示现的时候你心里都有数,换句话说,你有能力认识他,你要问他,他决定不承认。往年印光大师,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来的,等觉菩萨。有人把这个事情告诉他,他老人家决定不承认;“我是凡夫,生死凡夫”。可是我们细心去观察,他老人家一生行迹,跟大势至菩萨真的有几分相像。我们看《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他老人家一生的行持很像。尤其是难得他将《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这一段经文,从《楞严经》里面提出来,合并在净土四经之中,称为《净土五经》。五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是印光大师选定的,选得完美,使净宗的典籍真正达到究竟圆满,一丝毫的欠缺都没有了。经文这要从前面去想起,从海月大明菩萨以下,一直到金刚神。金刚神往下有九类的神众到主药神,是说十住因果,十住菩萨的因果。可是诸位一定要记住,他们这些人都是普贤菩萨一流的人物,都是“遵修普贤大士之德”的普贤菩萨,法身大士。他以佛果,普贤行门,佛果怎么说?初住菩萨就住佛地,就证佛果。这个证佛果不是究竟圆满的证,他证得一分,那一分是真的佛果地,不是假的。这一些理跟事,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所以他们是真的成佛。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能力示现八相成道,像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八相成道。什么人可以示现八相成道?初住以上都可以。也就是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现佛身而度脱之,他有这个能力。由此可知,佛身他都能现,佛以下的更不必说了。应说什么法?他应机说法。虽然现的身相不一样,说的法门不相同,他的原则原理不变;必定是令众生觉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脱离生死苦海,早一天契入涅盘彼岸,这是决定不会变的原则方针。而在这个大前提之下,给诸位说,第一法门是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为什么?往生极乐世界,才在一生当中证得究竟圆满。修学其他的大乘,一生当中得不到究竟圆满,唯有念佛能达到究竟圆满。真正念佛人,心里头一个妄念没有、一个杂念没有,一念不生,清净寂灭,这个心就是佛心。以真心映物,就如同镜子一样。相宗把真心比作大圆镜智,心像一面镜子一样什么都没有,能映万物,所谓是“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这古人讲的。古人讲胡是外国人,外国人照镜子就现外国人的相,汉人是中国人,汉人照镜子现中国人的相,虽现相而不染。这就是比喻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心就有应。你感的时间长,应的时间就长,感的心广,应的心也广,所应必定如你所感,所谓感应道交。这样应化在十法界、应化在六道,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名号随着他的行为来给他命个名号,他本来没有名号,名号是从他的行为上所名。这些行为都是我们的榜样,都是我们的模范,所以每一尊菩萨神众也是菩萨,我们眼睛里面全都看作菩萨。他们的名号就代表他们的行为,我们要学习、要明了。经文每一段就是一个团体,这一个团体里面经文分作三科。第一科是说他类别,他是属于哪一类,辨别这个团体属于哪一类。第二列名结数,列名是举例,太多太多了;这个法会,刚才我说过是虚空法界的浓缩。第三是说他的德行;前面第一段同生众中说得详细,往后就不那么细说,那么细说占的时间就太长。往后在说他的德行大概只是一句、两句,所以我们的进度也会比较快了。刚才我们念这一句,“复有佛世界微尘数”,这是说数量,参加华严法会的这些金刚神有多少?佛世界微尘数,佛世界是指什么?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那么多。“执金刚神”,执是手上拿着,金刚是武器,所以这些神都是现将军神,手上拿着武器。古时候武器里面金刚杵是最好的武器,佛在经上讲,金刚杵坚固锋利能破一切的兵器,一切兵器不能把它破坏,这是古代的。现代人的兵器不一样,现在大家晓得,现在最厉害的兵器是飞弹核子弹头。飞弹核子弹头,如果碰到金刚神的金刚杵,到底会产生什么现象?我们就很难讲。金刚神的金刚杵是不是一挥,就把原子弹挥跑掉?也有可能。现在我们要问,既然金刚神有这么大的德能,可以把核子弹一扌扇,扌扇到太空当中去爆炸,我们这里就不会遭难了,他为什么不帮助我们?这个地方要晓得,众生业力不可思议。他真的把原子弹统统都拿走,放到太空当中去爆炸,去放炮竹,我们世间人灾难还是躲不过。你造的业,你怎么能免得了灾难?就正如同世尊当年在世,琉璃王要灭释迦种族,这是发动一个战争,非常残酷。释迦牟尼佛自己也头痛,有没有方法救?没有方法。救也没有用,他有业感。目牛建连用神通,把释迦族大概有几百个人,他以神通变现出来,他用他的钵把释迦族几百人放在钵里面,升到天空免了这个劫难。可是下来之后再一看,钵里头完全化成血水,没有一个是活的,就问释迦牟尼佛;佛说这是业力,没法子救,你救他也是死。由此可知,不是佛不慈悲,佛是真的慈悲到了极处。佛怎么样救众生?佛教你回头是岸。你造作极重的罪业,有没有救?你造阿鼻地狱的罪业,只要你现在还没有堕阿鼻地狱,你就有救,你入阿鼻地狱那就没有法子,那就真的没救了。还没有入阿鼻地狱怎么个救法?佛教你忏悔,可见得还是自己救自己。你自己要不能真正忏悔,改过自新,彻底回头,佛帮不上忙,佛把方法教给你。有例:佛在世阿阇世王,这是《观无量寿佛经》上所说的,他造的罪业重,杀父亲,害母亲,五逆罪,破坏僧团,跟提婆达多两个相结合,天天造谣生事,五逆罪全造了,堕阿鼻地狱。结果阿阇世王得了重病,真的当时所有的医生都医不好。幸好他有个大臣耆婆,他很听他的话,耆婆对他很忠心。耆婆告诉他,你这个病只有佛能救。他自己想我得罪佛陀太深,佛一定不肯救我,我也没有脸去见佛陀。耆婆说佛非常慈悲,只要你回心转意,佛一定帮助你。所以他生大忏悔心,从此之后跟提婆达多再不往来,真正回头了,他以后念佛往生净土。我们在《大藏经》里面看到《阿阇世王经》,释迦牟尼佛叙说,阿阇世王往生净土上品中生。我们读这经文真是吓一跳,造那么重的罪业,往生的时候那么高的品位,这个法门真的叫难信之法。所以我们对于世间造作极重罪业的人不能轻视,我们要学善财童子、要学诸佛如来,我们对他要尊重、对他要礼敬。为什么?他如果真正忏悔,说不定他品位在我们之上,我们怎么可以轻慢?礼敬诸佛。称赞如来,我们只称扬他善的一面,他恶的一面绝不放在心上,我们的心就善,永远善,不夹杂丝毫恶念。人家造再多的恶,不要去想他,也不要去听,不见不闻。人家来告诉你都不可以听,你要去听,上当了,阿赖耶识又装了一些恶种子进去,恶的种子已经够多了,再要装还得了吗?聪明人不可以干这个事情。我们只储存善种子,绝不藏恶种子。这就是世尊在一切经论里头,无数次的开导我们,教诲我们断恶修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恶从哪里断起?不见不闻。你能够做到这两点,你断恶修善才有效果。佛教给我们常念佛恩,我们每一天回向应当常念四重恩:念佛恩、念父母之恩、念师长之恩、念一切众生之恩。这个多好,这就是众善奉行。惠能六祖大师教导的言语是真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又说∶“若见他人非,自非却相左。”左是什么?堕落。他这个话的意思,你见到别人的是非,你自己已经堕落了。这话说得有道理,人家究竟是是、非非,实在讲与我不相干,与我有什么相干?我们肉眼凡夫怎么能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世间聪明人要等什么时候,对一个人来批评他的是非善恶?盖棺论定,这个话说得有道理。像阿阇世王真的要盖棺论定,到底他是善是恶?盖棺才可以论定。他还没有死,他还会回头,一回头就是大善,世间谚语常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他还没死,你的论断未免太早了。像这些道理我们要是明了通达,应用在自己生活上,应用在自己修持上,得大善利。我们的前途金色光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经文字字句句要留意,你才能够体会到华严境界不可思议。这一部经古大德称为大不思议经,为什么称它大不思议经?你看参加与会的大众,金刚神有多少?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下面略举上首。【所谓妙色那罗延执金刚神。】“执金刚神”已经说过,往下这个名词就不再讲,这是通号,我们只介绍别号。特别要留意,他们在此地表法是表十信位。十信初心就是初信位的菩萨,海月光表;金刚神是表二信位的菩萨。都是教我们,装出样子来给我们看,示现给我们看。我们是凡夫,他示现成个凡夫,示现凡夫修十信心,修十信。十信最要紧的是真正相信佛正觉之果无异自心,跟我们自己的心没有两样,我们自己本性清净如诸佛性。这一部大经清凉分为四科∶信、解、行、证;这样的信才是《华严经》上“信”真正的意思。真信里面,真正的信心里面。我们是凡夫位,凡夫的心依旧是有妄想、分别、执着。虽有妄想、分别、执着,那是无明边事,不是本性,本性还是清净的。无明边,我们讲识心边事,法相讲就比较好讲,讲性、讲识。性本来清净,永远不会染的;识有染有净,八识五十一心所有染有净,它不是本性;本性决定清净的。所以从本性上说,叫无依住智。无依住智是什么?《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诸位要知道,无知之智是根本智,从根本智起作用就无所不知。根本智也叫做法界性,我们在经上常看到。菩萨所有一切行,行是行为,所有一切行为就是普贤行。在《华严》全经自始至终,所有这些菩萨行统统是普贤行,金刚神他们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普贤行,乃至于后面身众神、足行神,一切诸神所表现的行为统统是普贤行,我们要明了。这九类的神众修信位,修十信。说明他们是入十住位的果行,为入十住应真,所以称他为神。应真是佛门术语,这两个字意思我们要明了。因为诸位如果将来到中国大陆寺院里面去参观,像苏州西园寺就有罗汉堂,罗汉堂里面写的“五百应真”,你就不晓得应真是什么意思。应真的说法是,他们的心、他们的行为都跟真如之理相应,与性德:自性本具的德智相应,所以叫它做应真。应真多半是说什么?罗汉、天神、鬼神,像《华严经》所说许许多多的神,都是佛菩萨示现的。应真有示现的意思,说示现大家好懂,说应真你就不懂了。应真,示现之中他的心行,与性德、与本性所具的智慧相应,就从这上称它为应真。他的作法是大慈悲的示现,教化众生、利益众生,救苦救难,所以他不是真的鬼神,他是菩萨以鬼神的身分出现,在哪一道就度哪一道的众生。实在讲鬼神与我们人世间有没有关系?关系非常密切,诸位要读《地藏经》就晓得。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乱,灾难这么多,谁在其中捣乱?给诸位说,鬼神。鬼神为什么捣乱?鬼神来报复。我们跟鬼神有什么冤仇?你每一天杀生那些动物,它甘心情愿给你吃?它死了之后,你不要瞧不起它,它没有什么能力。一个小鬼没有能力,如果说几万个小鬼,几十万、几千万、几百万,那个麻烦可大了,他就造成很大的势力。所以要晓得,我们世间动乱还没有开始,鬼神就先乱,他就先发动。世间天灾人祸,人祸是刀兵劫,战争。现在战争多方面,不是从前拿着刀枪弓箭,不是。现在除了军事战争之外,经济战争、政治战争、产业战争,全都是战争,我们生活在战争之中,没有一样不是战争。这是什么世界?在这个时代当中,你想不想去战胜别人?诸位要知道,你战胜别人,眼前你是战胜,实际上因果上你战败了。聪明人一定是我脱离这个战争的范围,这个高明。如何脱离?人家争我不跟他争,我不争,你争我让,我们才能脱离。他争我也跟他争,你就卷入灾祸的旋涡里面去,永远不能出头,那叫迷惑颠倒,要忍让。现在在经济战争里面,诸位同修要提高警觉,我们如何应付?节俭,你能够应付这个灾难。决定没有贪心,我衣服能够穿得暖,我能够三餐吃得饱,有一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够了,不给人争。千万不要好面子,面子害死人。真正有学问、有德行,诸佛菩萨、天龙鬼神,对于节俭的人尊敬,对于奢侈的人真的没有看在眼里,世间人愚昧无知。奢侈增长贪嗔痴慢,节俭可以息灭贪嗔痴慢,德行。孔老夫子一生行为,弟子们也是盖棺论定。孔老夫子过世之后,学生们对夫子的一生做了一个总评,说了五个字∶温、良、恭、俭、让,夫子一生为人温和、善良。温和是讲他的态度,处事待人接物温和,心地善良,处事恭慎、恭敬、小心,无论做什么事情恭敬小心,节俭、忍让,这是大圣人,我们应当要学习。凡是走上奢侈糜烂的路子,后来决定没有好结果。他宿世所积的福如果要不够大的话,他到晚年就保不住,晚年就相当凄惨了。到晚年还不败,过去生中积的福太大;换句话说,这一生也就耗尽了,来生贫穷下贱,招得许许多多不如意。这个业因果报,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这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降格以鬼神的身分来出现。降得这么低,这个用意很明显,这里头真正教给我们,自卑而尊人,这德行;自己谦虚卑下,尊重别人。古德讲,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些道理明白,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与理相应,不违背理,与一切虚妄不相应,这就是真实智慧。向下这一些神众、这一些团体都是如来示现,以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表演给我们看,希望我们从这些迹象里面能够体会、能够觉悟,也能够效法学习。以他做为一个好的模式,我们能够仿效,这才真正是善知因果,才真正得到佛法究竟圆满殊胜的利益。第一位“妙色那罗延”,在此地略说一说。“那罗延”也是金刚神的名字,《无量寿经》上有,四十八愿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得金刚那罗延身,我们常讲金刚不坏身。它这里头完全表现的是般若,佛在《般若经》上把般若比作金刚。般若是智慧,真实智慧,坚固锋利。四天王,增长天王手上拿的是剑,剑是代表智慧、代表般若,锋利无比。“妙色”是好色,每一个众生都希望自己的色相好。爱美之心,不但是娑婆世界,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爱美,所以妙色,佛在经上就常说。能不能得到?能得到。这个字的关键就在“妙”。诸佛如来妙,心妙、行也妙、色相也妙,没有一样不妙。怎么才妙?空有两边不着就妙,着在一边就不妙了。凡夫着有,很糟糕,所以你的色相就不妙。你这个色相乍看好像很美,细看缺陷很多。阿罗汉、辟支佛着空也不妙。我们念佛堂旁边有屏风,屏风上面刻的是五百罗汉浮雕,雕得很好。罗汉相长得希奇古怪,但是那些相你仔细去看都是善相,都是善良的,在我们凡夫讲都是德相。妙不妙?要跟菩萨比他就不妙了。诸位一定要晓得,相随心转,体质也是随心转。色,包括色相、包括身体;不但包括身体,还包括我们的生活环境,统统是属于色相范围所涉。所以说相随心转。我们如果说是看一个修行人,他修行有没有功夫,不要看别的,看他的色相。这不难观察,只要你心地清净你就能看出来,你心里头浮躁你看不出来。古人常讲,有学问的人能看得出来。什么叫有学问?心平气和,这学问,“学问深时意气平”。你们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一个故事,故事人名字忘掉了,也许你们比我清楚。一个老道批评一个落第的秀才,那个落第的秀才以为他自己的文章写得不错,而没有被录取,考官眼睛瞎了,不认识货,他在发牢骚。有个老道在旁边听了:你的文章一定不好。他很不服气:你没有看到我的文章,为什么说我文章不好?他说:看你心浮气躁,你怎么能写得出好文章?毕竟还是个念书的人,听到这一句话,他服了,这才向老道请教。这话真的,哪有心浮气躁、胡思乱想能有成就?所以有学问的人心清净,他就能看得出来,你是不是真有修行?你修行的功夫都在你面相上,都在你身体。你的体质,你的一举一动,都能够观察到你修行的功夫,哪里能够瞒人?你能够欺人、瞒人,只是欺瞒那些愚痴的人。真正有学问的人,你怎么能骗得过他?有学问的人尚且骗不过,有修行功夫的人,你就更没有法子欺骗他。不但相转了、体质转了,生活环境转了,境随心转,这叫妙色那罗延。我们不是得不到,我们真得到,问题就在我们要会转。财富,在这一次经济风暴当中,不少同修财物损失很严重。你应当要觉悟,你命里头没有那个财;命里头要有,什么样的风暴也动不了你一分钱。凡是在这个风暴当中,财物统统丢掉的,命里头没有,你去想它干什么?有什么后悔?有什么烦恼?丢掉,快快乐乐,命里没有,你心开意解,你多么自在。丢已经丢掉,还要为它烦恼、为它苦死,那你不就活该,你全错了。财从哪里来?佛在经上讲的业因,说得太多了。财物是修财布施得来,你这一生得这么多财富,过去生中修的因,因与果一定相应。果要是超过你的修因,里面果是假的,必定是个空的,给你看看,让你欢喜欢喜,马上就没有了。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健康长寿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所以你要想得三种果报,你要修因。为什么不肯布施?真诚心布施、欢喜心布施,很容易的布施,将来得果报也很容易,钱财滚滚而来,不要操一点心。为什么?布施痛快。现在人劝你布施,劝了好半天才拿一点点,拿出去心里好痛。有没有果报?有。将来你赚的钱赚得好辛苦,就这么回事情。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报,丝毫不爽,什么样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