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称之为“希有广大秘密之境”。秘密不止如是,如果只说到此地,这个秘密并不希奇。希奇的是甚么?佛有,我们也有,这才希有秘密;佛广大,我们也广大,这不可思议。为什么佛能现,我们不能现?世尊在这个经里面给我们透露了消息,如《出现品》所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是众生,一切众生里头包括我,每一位同修一个都没有漏掉,都在里面,都有如来的智慧。如来的智慧不可思议,确确实实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如来的智慧是正遍知;正是正确,没有一丝毫的错误,遍就是圆满。这个智慧不是从外面来,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不是从外来,大家一定要明了。不但智慧是圆满;德的意思是能力,技巧能力是德,没有一样他不会,没有一样他不能,世出世间一切法他都能,都能办到,都能办得圆圆满满,这是佛的大德。相,相好光明,我们这个世间称人家福相、德相都说三十二相,所谓是富贵之相、福智之相、圆满之相,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跟如来果地上无二无别,这就是希有广大秘密。但是我们今天智慧、德相都不能现前,不能现前原因在那里?佛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是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道破。世尊四十九年苦心的教学,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示现;他方世界诸佛如来示现的时间更长,讲经说法的时间更久。为什么?帮助一切众生解决这个根本的问题,妄想、分别、执着,这是大麻烦。六道、十法界从那里来?本来没有,本来就叫一真法界,那是真的;十法界,假的,不是真的。《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十法界都是有为法。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还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没有能转识成智,如果转识成智他就超越十法界,就不在十法界里面。所以要晓得菩萨的心是智慧,般若智慧是菩萨心、是佛心。十法界里面,六道我们称他作内凡;声闻、缘觉、菩萨、佛,我们称他作外凡,依旧没有脱离凡夫的名号。所以凡圣的分界线是在十法界,超越十法界称为圣人,没超越还是凡夫。佛告诉我们,具足妄想、分别、执着这三条,你就是六道凡夫,六道是这么来。如果能把执着舍掉,破了执着,你还有妄想、分别,没执着,六道就没有,你超越六道。超越六道还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还有这些法界。这些法界怎么变现?妄想、分别变现出来,你还有分别。再能把分别也断掉,那就恭喜你,你就出了十法界,回归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华严》里面告诉我们,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为什么有这么多位次?这位次妄想生的,妄想就是无明;妄想断尽,你就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给我们显示出来。佛教导我们的目的是叫我们成佛,叫我们舍弃虚妄的十法界,我们要契入诸佛如来果地上的一真法界。这个希有广大秘密之境就是指尽虚空、遍法界,如来之境界。这个境界的确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不但性相是圆融,理事是圆融,诸法是平等,所以底下第二句说“善知一切佛平等法”。这一句,善知着重在这“善”字。我们今天读佛经,也知道佛所说的一切平等法,但是我们不能契入,这个知不是善知,为什么?着相。依旧是堕落在妄想、分别、执着,那就不善;如果能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那就善。如来身业遍法界,语业遍法界,意业遍法界,往后的经文我们会看到很多很多。世尊当年在印度讲经说法,印度人的习尚跟中国人不同。中国人喜欢简要详明,印度人喜欢重复再重复,喜欢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厌其烦,不厌多次的重复。实在说印度那个习尚比我们中国好,中国简要详明,一次听不懂就完了,再没复习的机会。印度人厉害,一遍不懂还有二遍,二遍不懂还有三遍,无数遍的熏习,人家能有成就不是没有道理。特别对我们现代的众生,我们根性不利,一定要重复再重复,不断的熏习,我们才觉悟,才能够明白,才真正能醒悟过来。∵这里头最重要的一句话,刚才所说,大家一定要记住。妄想、分别、执着,我们无始劫来受这个害受得太深太深,今天学佛还是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世尊真正是慈悲到了极处,在金刚般若会上教给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讲到极处。法是什么?佛法。舍是什么?不要执着、不要分别,这是叫你放下。连佛法都要放下,何况世间法;一真法界都不执着,何况十法界。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学佛为的是什么?这一桩事情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我们学佛目的就是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目的就是要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诸佛如来教诲我们,希望我们在这里,我们自己修学也达到这个目标。∵这一桩事情总得要清清楚楚,为学跟为道不一样,古德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话说得好。为学是什么?求学问。学问给诸位讲世间法,你天天学问有进步、有长进。韩愈,这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学者,唐宋八大家排名第一,他在那里?在饿鬼道,没出三界。我怎么知道他在饿鬼道?朱镜宙老居士告诉我。朱老告诉我他的岳父,老岳丈章太炎先生,这是民国初年中国叫博学大师,他是汉学家,有学问、有道德。他在生的时候,曾经做过东狱大帝的判官,那个地位很高;东狱大帝是鬼王,地位仅次于阎罗王。阎罗王好比是总统,东狱大帝好比是以前的总督,不是省长,他管好多个省,比省长地位高,好像是管五、六个省。判官的地位相当高,相当于现在所讲秘书长,东狱大帝的秘书长,所以他每天晚上要到东狱大帝那里去办公。见到韩愈,读韩愈的文章,对他也很佩服,在饿鬼道里,鬼道里头寿命长,人的寿命短。历史上许许多多这些人物,他在饿鬼道统统见到,跟他们寒暄,跟他们讨论学问,在饿鬼道,为学。∵为道那就不一样,为道叫日损,损是为道要放下。我最初学佛,接触佛法大概一个月认识章嘉大师。头一天就向他老人家请教,那个时候我知道佛法殊胜、佛法高明,我向他请教:有没有方法让我很快的能够契入?他老人家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现在学佛学了四十多年,在讲台上差不多也有四十年,我学佛七年出来讲经。这四十多年得利于他老人家最初的开示:看破、放下。看破是通达明了,那叫看破;放下是除这一切障碍,正是佛所讲“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就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佛讲妄想、执着,里面还有一个分别,省略掉。我们干什么事情?天天干这桩事情,每一天就是干放下,就干这个事情。看破世间所有一切法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佛在《般若经》上告诉我们。楞严会上“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都是告诉我们十法界理事的真相。我们面对着六尘境界,六根对六尘境界,念头才起就要提起觉观,功夫就会得力;功夫得力,身心清净。如来广大秘密境界是什么?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以清净心、真诚心、平等心面对这个境界,这个境界逐渐逐渐你就体会到,逐渐逐渐你就明白到。∵第二句讲善知,这个善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善知就能够契入一切佛平等法,一切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入这个境界,我们看大地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的受用不一样。没入这个境界之前,你的心不平,有高下之分,有染净之异。契入这个境界,平等了,生佛平等,万法一如。普贤行愿最后归纳为十条;普贤行,全部《华严经》,字字句句都是说普贤行,不止《离世间品》所讲两千法门,不止。两千法门已经是归纳,实在讲字字句句都含着无量的法门,最后为了言说方便起见,归纳十个纲领。第一条“礼敬诸佛”,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做到一心恭敬,一切恭敬;这个恭敬心是清净,这个恭敬心是真诚,这个恭敬心是无分别。为什么?知道佛佛平等,一切诸佛体性平等,法身无二。这才能够体会到“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要不然怎么同得起来?∵我们体会到这个道理,稍稍能契入这个境界,自性的智慧现前,也有能力解决十法界里面许许多多难解的问题。诸如所知,现在这个世间劫难频繁,有没有方法解决?读了《华严经》就明白,那有不能解决的道理?大的劫难,什么原因形成?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能把这个因素化解,这个劫难就平息。劫难的形成,不单是劫难,诸法的形成,不是十法界,包括一真法界,这一切诸法从那里来?现在多少科学家、多少哲学家在那里绞脑汁,在研究生命的起源,生命从那来?宇宙的起源?集中许许多多科学的仪器来探测,能不能把事实真相搞清楚?给诸位说永远得不到答案。为什么?方向搞错。什么方向才是正确?禅定。譬如现在科学家知道这个空间很复杂,所谓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后面附记里面,他引用外国的这些科学家,证明有十一度空间的存在。但是从理论上讲是无限维次的空间,那里只有十一?无量无边,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空间这么复杂?妄想、分别、执着太复杂,无限度的空间是从这么来。科学家证实不能突破,非常希望找个方法来突破,到现在还没找到,可是在佛法里面早就突破。用什么方法?禅定。禅定为什么能突破?道理很简单,因为空间的形成是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你用禅定的功夫把执着破除,不再执着,六道突破,至少我们讲这六个不同的空间突破。再进一步能把分别也突破,定功再深分别的念头没有,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突破,你就契入一真法界。所以诸位要晓得,佛法的修学总枢纽就是一个禅定,无论修学那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方法门道不相同,全是修禅定。我们今天念佛法门,用的是持名念佛,这是方法手段,目的是什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你念到功夫成片,就是宗门里面讲观照;念到事一心不乱,就是宗门的照住;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照见。有什么两样?我们用的方法手段不一样,功夫成就没有两样。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法门也是平等。“智慧平等,德无增减故。内用平等,悲愿普应故”,内因就是你自己的本愿,我们在因地里面发过度众生的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有感,佛菩萨立刻就有应,这是作用平等。

第二句,我们说了大意。善知,清凉大师有个解释,我们把它念一念。“佛所证法平等,就是第一义。此二无二,称此而了,故名善知”,他老人家解“善知”两个字也解得很好。平等里面讲佛佛平等,所证平等,这两种是一不是二。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说,“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不是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须”,能说出这个话不简单。我们想想他要不契入这个境界,这个话怎么能说得出来?佛法为什么不是哲学?哲学里头有能所,佛法里面虽然讲能

、讲所,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它不是哲学,这叫善知。不但能所不二,法法不二,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契入这个境界,对于一切众生、一切人、一切动物、蚊虫蚂蚁、一切鬼神、一切万物,平等的爱心,平等的关怀,平等的帮助,一定发这个心。如果这个心发不起来,你没契入境界;契入境界就是宗门里面讲明心见性。为什么?你见性,性德自然流露,法尔如是,他不是勉强。我们讲发心,有个发就坏,自自然然流露出来,这才叫善知。经文第三句,“已践如来普光明地”。践是践履,已经达到如来的住处,这就是我们俗话常讲证道成佛。这是明得佛的位次。佛的位次,古德讲佛有十地,本经是一乘圆教。大乘别教里面所讲十地就是圆教的十住位,别教的初地等于圆教初住,这是诸位同修所熟知。确确实实他们是成佛,他是真的成佛,不是假的。天台大师六即佛里面分证即佛,他虽然不是圆满,他是分证。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所以初住菩萨就有能力遍法界示现八相成道成佛,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能现佛身。初住菩萨就有这个能力,别教就是初地。经上赞叹“甚深难知广明智德地”,这是《大乘同性经》上所说,清凉大师把这一段文都节录出来。《大乘同性经》里面所说十地,值得我们参考。第一个,“甚深难知广明智德地”,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不是凡夫能够想像得到、能够推测到。我们今天习惯,要用研究研究,那怎么行?这一研究落在第六意识里,第六意识,妄想;妄想怎么能够体会智慧的境界?《无量寿经》上佛所讲的也是教导我们,“住真实慧”。∵说到这个地方,我们真的是无限的感慨,现在人学佛成就为什么比不上古人?说实在的话,现在人的善根、福德、因缘、智慧,我相信不在古人之下,加上现在科技发达,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方便,古人无法想像。古时候人要读一部经,可不容易。经本从那里来?要到寺院藏经楼借出来。借出来,不可以离开藏经楼,在藏经楼天天抄,抄经,你抄一本回去。那有现在这么方便?我最初学佛的时候,***佛经非常缺乏。我们想读经,我那个时候到台北善导寺图书馆里面借书,也是抄,我还抄了好几部经。没地方请,没地方卖。全***在那个时候,只有三个地方印经,印的数量很少;在台北有***印经处,朱镜宙老居士办;台中有个瑞成书局;台南有个庆芳书局。种类少,数量少,得一本经书,谈何容易。现在印刷术发达,每一个同修家里面都可以请一部《大藏经》,在从前怎么敢想像。∵现在这个法物得来这么容易,为什么我们修学不如古人?方法错误。古人的修学有好的老师指导,真正培养你的智慧。佛法是智慧之学,智慧的教育,佛法的目的是叫你开真实慧。《无量寿经》讲三个真实,希有难得,“开化显示真实之际”,“住真实慧”,“惠以真实之利”,这是佛法,这是大乘,不是搞假的。什么是假的?落到意识里面就是假的,落在妄想、分别、执着里面就不是真的,所以我们今天方向错了。我在求学的时代,接触佛法先后两位老师;第一位章嘉大师,第二位李炳南老居士。章嘉大师教我三年,李老师教我十年。他们教学的方法,跟现在诸位所了解迥然不同。他教导我的,就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从这里下手。他教我一门深入,不是教我广学多闻。为什么?广学多闻都落在意识里面。他说,你可以作个佛学家,可以作个佛学博士,可以到世界上拿几个佛学博士,但是后果是什么?该怎么生死,还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怎么轮回。你学佛目的是为的什么?为了生死、出三界。那你就得搞真的,就不能搞假的;你要搞假的,你永远不能够脱离三界六道。你要搞真的,真的就是三无漏学,三无漏学里头最重要是慧,佛法求的是真实之慧。慧从那里来?从定来。不是你读的东西多、听的东西多,你就开智慧,那不是智慧。不但佛家不许可,儒家也不许可。儒家《学记》里面所讲,“记问之学”;你读得多、记得多,到处听得多,这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不够资格作老师,不可以教人。你的那一套,道听途说。儒家所贵的,都是贵从自性,贵在悟处,读书你要有悟处。∵佛家更是讲求开悟。学佛着重的是你要开悟,不是说你要记得多,记的多没用处。你果然有悟处,经是活的。经有没有意思?我常说过,经没有意思。你要说佛经有意思,你冤枉佛,佛没有意思。正因为它没有意思,所以它里头就有无量义。为什么没有意思?般若无知。为什么又有无量义?无所不知。说佛有意思,意思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只有一种讲法,没有两种讲法,死的。现在世间人写文章,死的。为什么?就一个意思,你读一遍,不想再读第二遍。世间圣人的经典,也能够有多义,不只一个意思,意思很多,愈多愈有趣味。像中国的四书五经,也含多义,但是它不是无量义,它那个意思还是有尽。为什么有尽?依旧没有脱离意识。不过是他那个意识用的正,在佛法里面讲正觉,他不是正等正觉。正觉是什么境界?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的境界,依旧用的八识五十一心所,用得纯正,没有错误。世间圣人是接近这个境界,所以他的文字百读不厌,千遍也不厌,大概一万遍就不想读,它还是有边际、有境界,不同佛书。佛书字字句句无尽义,那怎么会一样?那我们要学,学什么?∵我亲近李老师,听他老人家讲经说法,初学的时候也带个笔记本。李老师教学,性质跟我们现在的方式一样,我套他的模样。学生坐第一排,有桌子,为什么?他要写笔记。我们同学都写笔记,我也写,李老师看见。我是坐在第一排,第一个座位。他老人家讲完经,把我叫到后台,他的休息室,告诉我:你听经是不是在写笔记?我说是。你写这个干什么?怕忘记。没用,明年境界就不一样,你所写的全是废纸。我想一想满有道理。他不让我写,他说:你写笔记你就分心,你的心不专。这是真的。他教我全部精神贯注在听,不要写,希望在这里能有悟处,他教我的。他告诉我,会听经的人听教理。教有四种∶教、理、行、果;四法∶教法、理法、行法、果法,他教我着重在理。他说:理你要明白,一经通,一切经都贯通,这个多省事。你天天记笔记,记得再好,你就会一部经,再换一部经,不会。学一部就会一部,这不累死人,这个学生到那一年才能教得会?我接受老师的教诲,我在他会下十年,我有一个笔记本,笔记本现在还在,还带到新加坡来。你们去看看,一本薄薄的笔记本只写了一半,半本,十年写半本。没有写笔记,全部精神贯注听他讲。∵但是我在听讲经之前,有听讲的预备,我先读经,老师今天讲这一段经文,我这一段经文熟读,我要读。古人的注解我选个几种,仔细去研究,我有了底子我再来听。我听他怎么个讲法,如果我上台去讲是怎么个讲法,可以跟他作个比较,这样进步就快,所以我学东西速度非常快。我跟他学十年只学了五部经,因为他老人家是贵专、精,不贵多。你学一样,就能通达很多样,这是理,理明白。理要不能够,达不到,没有这个能力,他就告诉我,不得已而求其次,要听教义,义就次一等。理里面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执着;义里面还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次一等。你能够贯通一个宗派,贯通与这个经典同类的能够贯通。如果说理上贯通,不同类的全贯通,不但佛法贯通,其他宗教经典也都贯通,那个很妙,很奇妙,李老师教我一套方法。他在台中讲《华严》,《华严经》是八个人启请,我是八个人当中的一个。他老人家依清凉大师的《疏钞》来讲解,我很用心的听,我只听一卷,八十卷我只听一卷,一卷听下来,行了,全经我都会讲。我讲得比他详细,我用的时间比他多,所以诸位要懂得这些原理原则,对自己要有自信心。∵我是四九年离开中国大陆。我念书只念到初中毕业,就这么个程度。到***之后,很想继续再读书,没有这个缘分。自己一个人到***,要自己谋生,照顾自己生活,没有时间也没有财力再去上学、再去念书。非常幸运,遇到佛法,比一般读书,成就更殊胜。早年我到日本访问,日本有几个大学要送博士学位给我,那时候印顺法师接受,我不接受。问我为什么?我比它高,博士在我底下,我怎么能接受它,博士是我的学生。实实在在我们要有自信心,在这一生当中有这样殊胜的缘;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引用善导大师的话,总在于缘。他老人家虽然讲,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虽然说的是这一桩事情,我们可以引用到许许多多的方面。遇缘不一样,我们遇的缘殊胜,真正的善知识,好老师的引导,我们自己真正肯学、肯听话,那有不成就的道理?∵这个太难了,《大乘同性经》里面所说,这是清凉大师所引,甚深难知,这个意思我们能体会到。难知的是什么?广明智德;广是广大,明是光明。广大,尽虚空、遍法界;光明是遍照。现在外国人讲磁场,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光明;在中国,现在气功很盛行,他们讲的气,也是这个意思。真正对气功有修学的人,他看一个人,能看到一个人的气颜色不一样,气的大小不一样,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去问问他,你这种特异功能怎么来?还是一个清净心。你这个能力会不会失掉?会。怎么会失掉?胡思乱想就失掉,跟佛经上讲的原理原则不相违背。我们今天亏吃在那里?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你怎么能成就?你怎么能契入境界?可是妄想总是断不了,很想断掉,断不了,就是断不了。佛有胜方便,最殊胜的方便,教给我们:起心动念打妄想的时候想阿弥陀佛,心里有所挂念的时候念阿弥陀佛;把你的想跟念集中在一点就好办,置心一处,无事不办。这个方法,比其他法门,真的来的方便、来的有效。∵凡夫妄想不会断,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提醒,不能间断,一断就胡思乱想。睡眠时间愈少愈好,为什么?睡眠的时候你净念断掉,净念要相继,不能中断。睡眠作梦,梦就是胡思乱想,不作梦,无明;不作梦的时候堕在无明里头,作梦堕在妄想里头。睡眠不是好事情,五盖之一,盖就是障碍,障碍了性德,障碍了自性,所以睡眠的时间愈少愈好。一般人真正修行人,精神饱满,时时刻刻清醒。你看到坐在那里打瞌睡、昏沉,不行,要有对治的方法。∵第二句,“清净身分,威严不可思议明德地”,这是讲二地,清净身。清净身从那里来?清净心来。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确确实实境随心转,不是身随境转。我曾经遇到不少一些人说,不一定是学佛。他们说什么?这些和尚真有一套,讲古时候的和尚,他们在深山里面建一些道场,都是风水最好的地方。意思就是这些和尚都会看风水,好风水的地方偏偏都被他们占去,和尚很有本事。其实对不对?不对,祖师大德那里会去看风水建道场,那有这种道理;如果是这种心理建道场,已经违背了佛陀的教训。世尊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就讲得很好,算命、看相、看风水世间意,佛教导弟子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不讲求这些。但是他说,道场都是风水绝佳之处,我们点头、肯定、承认。为什么?出家人有德有行,心地清净,那个地方不好的风水也变成绝佳风水,就是这么个道理,境随心转。所以那个风水变成绝佳,不是去选择,是出家人到那一坐,坐上几天,那个境界自然就转变,现在人讲磁场就不一样。所以你真修行,心清净、身清净,身心清净就能转变风水,外国人讲你就能转变磁场。楞严会上所讲:“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凡夫是被境界所转,他选择,看风水的人选择,选择再好的风水,他去一住,住不了几年,还是家破人亡。什么原因?风水破坏了。怎么破坏?他天天胡思乱想,打妄想就把那个风水破坏。清净身是从清净心得来,身相的庄严不可思议,都是从清净心变现出来。∵第三,“善明月幢实相海藏地”。他也讲十地,十地跟《华严经》上说的不一样。这一句里面是用比喻。幢,高显的意思。善明月幢,明月是清凉的,清凉的智慧。实相海藏,海与藏都是比喻,海比喻深广,藏比喻含藏无尽的德能。这三地。∵四地,“精妙金光功德神通智德地”。从名称上来看,就晓得他这一句偏重在作用,作用是功德神通。什么叫功德?功是你修行有功,德是你收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是功,收获是德,所以功是因,德是果。持戒有功,得定就是德;修定有功,开慧就是德;由此可知,修因必定感果,那就叫功不唐捐。我们今天许许多多同修,也很认真努力在修行,很用功,但是功用了之后没有结果、没有收获,非常可惜。什么原因?一定要检讨、要反省,把那个原因找出来,消除这个原因,你的功就不唐捐。有持戒,持戒为什么不能得定?自己戒律持得很好、很严,看到这个人不持戒、那个人破戒、那个人犯戒,自己觉得很了不起,贡高我慢,瞧不起别人。持戒是不错,他得的是什么?得的是贡高我慢,瞧不起别人,他没有得定,他怎么会有成就?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就会得定。我自己如理如法的修行,别人修不修,不能问,不能起心动念,你才能得定。∵你要再想开慧,你这种修行态度还是不行,应当学善财童子。我是个学生,要守规矩,规规矩矩去修学,除我之外,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化身示现。他示现这个善人,教我、看我在这个境界里头起不起心动念?他化身做个恶人,做很多恶事,看我会不会起心动念?都是诸佛菩萨的化身,都是成就我们三无漏学,你要能够用这个心态,这种方法去修行,保证你一生成佛。为什么?你心目当中统统是诸佛菩萨,你已经入佛法界,你不是凡夫。佛眼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所以你要想你自己入什么样境界?太简单了,不要问别人,问问你,你觉得这个世间人都是恶人,自己是恶人;你自己不恶,你怎么看到这些恶?你觉得这个世间个个人都是好人,你是个好人。你几时能看到地狱、饿鬼、畜生都是佛菩萨化身,恭喜你,你入佛菩萨境界;相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如何将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短短数十寒暑转凡成圣,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成涅盘,不是做不到,总在遇缘不同,这妙极了。所以学佛法就是要学佛菩萨的智慧,学菩萨的善巧方便,怎样转自己;转自己的业力为真实智慧,成就自己无量无边的功德,这是自利。神通则是利他,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一切众生,这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德地。∵第五,“火轮威藏明德地”。火是比喻,比喻智慧,能断烦恼;轮是***。唯有真实智慧的***,才能产生最大的威德,能破除一切众生,烦恼无明的业障。∵第六,“虚空内清净无垢焰光开相地”,这一句经文长。佛在经典里面,特别是大乘经典形容自性,实在讲找不到词汇,找不到物体来比喻、来形容,唯有虚空有一点相似,所以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学佛实实在在讲,真正想学佛第一桩事情,就是要把心量拓开。凡夫长劫修行而不能成就,真正的因素,心量太小,这个是很严重的障碍,一定要懂得拓开心量。要知道心量小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本来就是包虚空法界。实在讲不是把心量扩大拓开,恢复本来的心量,佛在经上才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一切都是自性本来具足,没有增加一点点,这都是给你说真话。心,常常想着太虚空,能与虚空相应,就与法界相应,那就是自性现前。∵清净无垢,虚空确实是清净,没有污染,不碍万象发挥。森罗万象在虚空里面,虚空没有被它污染。为什么不会被污染?因为万象是假,不是真的,幻相。我们以为这个幻相是真的,是存在,其实我们看错、看偏了。事实的真相,就像世尊在这一部经《十定品》里面所说,刹那际。如来与这些法身大士,入刹那际三昧,所以知道十法界、六道、三途,都是清净法界,都是无染无垢,广大秘密、不思议,这给你讲真话。《华严》讲真实,是讲如来他们的现量境界,说明事实真相。我们听了很难接受、很难体会、很难懂得,我们在虚妄的境界里住得时间太久,把这些妄相当真。这一乍听,真实的反而觉得很陌生,觉得不能接受。这难怪释迦牟尼佛成佛,二七日中宣讲《大华严》,看看不契机收起来,再从头来起,讲《阿含》、讲《方等》、讲《般若》,慢慢再诱导你,诱到最后,《法华》、《涅盘》,又归到《大华严》。这是对这些习气深重,认假不认真,用善巧方便,诱导你回归真实。∵第七,“广胜法界藏明界地”,广是广大,胜是殊胜;广大殊胜形容法界。佛在经里头,这些名词术语用得很多,实际上都是说一桩事情。譬如讲真如、自性、本性、第一义谛、如如、一真、法界,意思都一样,都是说的一桩事情。宗门还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还是讲这桩事情。那我们要问,佛为什么一桩事情说这么多的名相?他这个意思就很深,叫你不要执着。也正是中国道家所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能够体会它的意思,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名字相,名字术语,离心缘相,你这才真的得道,真的通达明了。如果你一着相,你着言说相、着名字相、着心缘相;心缘相是什么?听了想一想什么意思,一想就完了。岂不是跟你说没有意思,你想什么,好好的听就行。说的人没意思,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大家在这听也很会听,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你才能入境界。你今天出了讲堂,回到家里,家人问你∶你今天听了什么?我听了些什么什么,完全错了。真正入这个境界,如果家人问你∶你今天听的是?不可说不可说,这妙啦!真有体会,真有入处。殊胜广大法界里面,含藏无尽的智慧,无尽的光明。∵第八句,“最胜普觉智藏能净无垢遍无碍智通地”,这一句文也很长。普觉,普是普遍,无所不觉;觉是从相上说、作用上说,智是从体上说。通常我们解释佛陀这个名词的含义,为什么不把它翻成华语?华语里面找不到适当的词汇来翻译,不得已用音译。佛陀虽然讲是智慧,可是跟我们中国这个智慧里面有区别。我们中国人讲智,里头没有三种智的意思;而佛陀里面讲智,它有三种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它含有这三个意思;我们中国这个智没有这三个意思。佛陀里头觉的意思,它觉也有三种觉: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我们中国这个觉里也没有这三个意思。所以佛陀可以翻成自觉,但是还是要加注解;因为中国这个自觉两个字,没有这三个意思。由此可知,翻译不是一桩容易事情。∵有智有觉就能够断烦恼。诸位必须要晓得,定只能伏烦恼,石头压草,压住它不动,不能转变。佛家常讲断烦恼,烦恼不是真的断,烦恼要是真断,那个问题可严重。为什么?“烦恼即菩提”,烦恼断了,菩提不就断掉,所以我们听话要会听,佛讲断烦恼是把烦恼转变成菩提;烦恼断了,菩提生了。怎样转变?智觉。你没有正知,没有智、没有觉,你就转变不过来。定功是伏,伏住,伏住是它不起作用,并没有断掉,它还在,只是你有定力把它降服住。譬如念佛,念佛功夫得力,念到功夫成片。什么叫功夫成片?成片是事一心不乱的初级,初级功夫。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境,物资环境;缘,人事环境;一切境缘当中,你都能提得起佛号,功夫就成片;换句话说,你在境界里面可以作得了主。外,不会被境界诱惑;内,不会起贪嗔痴慢。内不起烦恼,外不受诱惑,一句佛号绵绵不断,这是功夫成片。烦恼有没有断?没有,你的功力能压得住,伏烦恼。到事一心不乱,功夫深的能够把烦恼转变成智慧。所以烦恼不是坏东西,转变成智慧就是好东西;没有转过来它不好,转过来了它很好,用处很大。∵你得要会转,这个里面要有智、要有觉,能转见思烦恼,能转尘沙烦恼,能转无明烦恼;转见思、尘沙成大菩提,转无明成大涅盘,这样才能入华严无障碍的法界。清凉大师给我们判的四无碍法界∶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的境界。他们境界落实在那里?就是落实在我们这个人间,就是落实在我们的社会,就是落实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当中,问题就是你会不会?宗门常常勘验学人,会吗?会了,你就入境界,你就得大受用;不会,还要造业,还要受报,还要搞六道轮回。我们学佛,学什么?就学这个。不但超越我们这个世间,超越欲界天、超越色界天、超越无色界天、超越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所以诸位契入佛法之后,世间法自自然然就放下,才知道佛法是真实,究竟圆满。“了达诸佛希有广大秘密之境,善知一切佛平等法,已践如来普光明地。”清凉大师在第三句里面,引用《大乘同性经》里面讲佛有十地,这十地都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从第一甚深难知广明智得地,一直到第八最胜普觉智藏能净无垢遍无碍智通地,给诸位介绍过。清凉在《疏钞》里面说得很详细,道霈禅师《纂要》里面也都引用。第九是“无边亿庄严回向照明地”。这一句里面第一个是庄严,庄严是无量无边,说之不尽。佛经里面所说庄严,就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美好,美好到极处,一丝毫的缺点都找不到,一丝毫的过失都没有。这种庄严无论是在正报或是在依报,正报是指我们的身体容貌端庄、体质丰满,没有缺陷;依报是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乃至于休闲游乐的环境,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找不到缺点。也许有人听到这个说法会怀疑,这可能吗?因为在我们常识里,不但我们一生见闻觉知的范围之中,乃至于我们从古代历史里面所记载,也没有听说有这么圆满的庄严境界。就是以释迦牟尼佛来说,这是已经成佛,佛当年在世,我们在经上看到,他老人家还有托不到钵的时候,还有三月马麦之报;僧团里面还有六群比丘,也就是佛的学生当中还有不听话的、还有调皮捣蛋的,佛也管不了。类似这些事情都有缺陷,都没有圆满,怎么能够说是无边亿庄严?亿是亿万。这一桩事情,我们必须细心去深入经藏,细心去体会佛菩萨的圣教,如果我们对于理论能够肯定,事相当然就不会怀疑。佛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诸位特别要记住这个“唯识所变”,唯识所变就不能达到究竟的圆满;换句话说,总有一些缺陷。这是说十法界。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如来示现在世间、示现在十法界里面,必定也有缺陷,但是这个缺陷,诸位要记住示现的,不是真的。我们凡夫看来好像是真的,实际上不是真的,他是舞台的表演。所以示现逆行,依旧是诸佛如来,依旧是行圆满庄严的菩萨道,我们凡夫不知道。大圆满必须从正反两面、顺逆两面、邪正两面、善恶两面,你才能圆满的体会得到。所以六群比丘不是凡人,也是诸佛如来大权示现,他们要不示现这些违逆的恶境,就不能够给佛作为制订戒律的因缘,他们这样做,佛才依这个因缘制订戒律。如果没有这一群人来示现,这三藏就变成二藏,有经、有论,律就没有。我们这样去观察,就明了佛菩萨无尽的慈悲,虽在六道、十法界里面还是大圆满,就是连提婆达多的示现也不例外。提婆达多也是大权菩萨示现,不是真的,他所示现造五逆罪,生生堕阿鼻地狱。佛在《提婆达多经》上说,提婆达多确实堕地狱,在地狱的生活状况如何?释迦牟尼佛说他在地狱的快乐相当于忉利天。的确是地狱,但是他不受苦,他在那里很快乐。这是个什么道理?这一种逆行显示出如来的正法,没有逆行怎么衬托出来正法?所以他也建立了无量功德,帮助佛教化众生。好像在舞台上,他表演一个恶人,表演一个这样的角色,依照剧本来唱戏,他唱得很像,演得很逼真,都是演给我们看,都是令我们觉悟,告诉我们造作恶业必定堕地狱。他因为是示现、是表演,所以堕地狱也很快乐。如果我们要干,我们不是表演,我们形式跟用心它相应,他那个表演形式是装得很像,里面心地还是清净、平等、觉。所以在形式上他堕地狱,地狱里感受如忉利天,道理就在此地。他是来帮助佛教化众生,他的示现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所以还是无边亿庄严,无量无边庄严,没有欠缺,这样看才能够体会到大圆满。这是这一句里头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回向、照明是两个意思,统统都概括在其中。回向,可见得这个法门对我们修学非常重要,普贤菩萨行门的总纲领,最后一条“普皆回向”。我们要懂得回向的意义何在?回是回归,向是趣向。我们所积的一切功德,希求的是什么?这一点要很清楚。世间人学佛行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他的目的是求自己一生的福报,求智慧、求福报,求一家人幸福平安,他就这么大的一个愿望,所以他得到的也就是这些。不知道同样的功德、同样的善行,随着你的心量大小,你获得的利益不一样。明白的人、觉悟的人,一文钱的功德;说一文现在人不懂,一文是很少,在古时候一分钱是十文,就是十分之一,十文钱才是一分。这是讲很少很少的钱,你去修布施,如果你的心量大,你所得的福可以遍虚空法界。为什么?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心量。你今天布施一百万、布施一千万,只求自己这一生的幸福,求一生的平安,你这心量很小,你得的福就小,你得的少。由此可知,我们举这一个例子,布施不在钱财的多少,得福是在你心量的大小。我们凡夫无论怎么个修法,修不过菩萨,道理就在此地。菩萨的心量大,念念都为众生,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佛教我们回向,要回向三门。第一回向众生,我们这一生当中,断一切恶,断恶是功德;修一切善,修善也是功德。这个功德给谁?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换句话说,我断恶是为一切众生断恶,我修善也是为一切众生我才修善,希望断恶修善这些功德福报给一切众生去享受,这个心量就是佛心,就是菩萨心。念念是这个心,无论是顺境、无论是逆境,从来没有改变过这个心。第二教我们回向菩提,我们自己所求的;回向众生这是利他,对自己只求菩提。菩提是什么?觉悟。我们自己不求别的,只求觉,求究竟圆满的大觉,觉悟到圆满那就成佛。第三教我们回向实际,实际是什么?实际是本体、是自性,《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讲三个真实,第一个“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就是这个,回向实际。实际是真如本性,也是《华严经》经题上讲的“大方广”,这三个字就是实际。大是实际之体,是性体;方是实际的相状;广是实际的作用。众生跟菩提都不离实际,这种回向功德是无量无边。末后这一句,第十名“毗卢遮那藏海智地”。毗卢遮那是报身如来的德号,这一句是梵文,他的意思遍一切处,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这是说自性的藏海,藏海是比喻,藏是含藏,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从自性而生,还回归自性,海是比喻。这十句都是佛地,十句可以说都是如来智地。为什么说十种?实际上十依旧是归纳,如果是展开来,无量无边的佛地,这是从德用上来说。如果从体性上是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是从体上讲,多是从相跟作用上说。《华严》为了说法方便起见,在相用上都给我们说十,说十句,十代表圆满,数字上代表圆满。这一句经文说是“已践如来普光明地”,我们要留意这是如来的普光明地,不是菩萨。践是践履,达到了,你已经踏进这个地,踏进这个地就是成佛,你跟如来同一个地。在《大乘同性经》里面说十地,佛的十地,普光明地相当于第一“甚深难知广明智德地”。普就是广的意思,普是普遍;光明就是明的意思。甚深难知都在普光明之中,他的普不可思议,他的光明也不可思议。刚才说过,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说一地就具足一切地,这十地都圆满。同时普光明也可以说是十地之总,因为每一地都没有离开普法智光的意思。第三句我们就介绍到此地。下面一句是“入于无量三昧海门”。注意那个“入”,入是契入,前面一句是“践”,都是证得的意思,都是入了这个法门。这是证佛三昧。“无量三昧海门”,三昧是梵语,翻成华文的意思是正受;受是享受,正是正常。由此可知,我们凡夫的享受不正常,六道里面没有正受。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六道里面的众生,他们的受可以分为五大类,五种受。我们的感受也是很多,说之不尽,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五大类。身有两类:苦、乐;身有的时候感觉到苦,有的时候感觉到乐,身有苦、乐两种;心里面有忧、喜两种。还有一种状况之下,身也没有苦乐,心也没有忧喜,这个很好,叫舍受。身舍苦乐,心舍忧喜,这个境界叫舍受。为什么说它舍?它保持不久,它不能保持久。如果这个舍受能够永远保持下去,那就叫三昧;由此可知,三昧实在讲就是舍受的永恒保持。世间有禅定,佛常讲四禅八定,四禅八定都是属于舍受,它不是永久的,都是暂时的。纵然入第八定的境界,这个定很深,这个定的时间很长。经上讲非想非非想天人这是得第八定,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时间还相当长。八万大劫过了之后,他这个定会失掉,所以还是属于舍受,不能叫它做三昧,它还是舍受。到什么时候才能够称之为三昧?到第九定,像《楞严经》上佛所说,声闻、缘觉他们所证九次第定;第九定超越三界、超越六道轮回,这才能称之为三昧,算是正受。所以阿罗汉的智慧,称他作正觉,他的享受也能称之为正受。正受功夫浅的,不能叫做无量三昧,不能称为海印三昧,那不能称。从九次第定往上等级繁多,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就是一真法界里面也有四十一个等级,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入的三昧就不相同,有浅深的差别,智慧德能有大小不相同。何况声闻要到初住菩萨,这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他修学的,所以三昧的差别、等级就繁多。而三昧里面的内容就更复杂,所以才叫无量三昧。怎么会有这么复杂?因为世间的事物太繁杂,森罗万象,千变万化,而一个人在这个复杂环境里面,他的感受也非常复杂。佛在经里面举例说明,让我们从这些例子里面去细心体会,他的总原则、总纲领,实在就是《金刚经》上所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正受;“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是禅定。六祖能大师所说禅定的定义,都是根据《金刚经》所说,外不着相叫做禅,内不动心叫做定。可是每一个人烦恼习气不相同,有人不贪财,再多的财物摆在面前不动心,他不执着,佛说这个人眼根在财里面得三昧。可是他虽然不贪财,他好色,这个色一接触,他三昧就没有;财里头有三昧,色里头没有三昧。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才晓得我们眼看外面色相太多太多,你在几个色相里头得三昧,几个色相里头不得三昧?眼识里的境界无量无边,耳根对于音声的境界也是无量无边,乃至于意根对法尘还是无量无边。六根对六尘无量无边境界统统都不着相、不动心,这就叫无量三昧。所以究竟圆满的无量三昧,只有如来在果地上他才证得。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还不行,他证无量三昧里面还有没有证到的。海是比喻,门是门径,他所入的定功深广像大海一样。无论哪一个三昧都能帮助你明心见性,所以称之为门,门就是明心见性的门径道路。“于一切处皆随现身,世法所行悉同其事,总持广大集众法海,辩才善巧,转不退轮。”前面这四句所说都是讲果法,与会的这一些菩萨们,这是介绍他们的大智、大德、大能,他们所证得的。下面这一段是讲他从果上所起的作用,这个作用里面,这一段也可以分作三个小段来说。第一个是现佛的身,现佛的事业,于一切处皆随现身。佛有没有身?佛没有身,这一点诸位一定要知道。佛没有身,佛能现一切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佛就现什么身。佛在一真法界现的是报身,佛为什么要现报身?为度地上菩萨,那就要现报身。何以故?地上菩萨证得报身,佛也要现同类的身才能度他。佛在六道人道里面,要度这些人、这些众生,一定要现人身。佛要度天人,一定要现天身。佛要度畜生,一定要现畜生身。畜生很多,佛要度那些猪,佛一定要变一个猪身;佛要度狗,一定要变个狗身。你跟他同类,同一个身相,才能跟他讲经说法去度他,不同类的身不行。诸位一定要明了这一个事实真相,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对我们修学有很大的帮助。一切众生都执着这个身相是我,这个错了。如果执着成佛,佛还有个身相,佛是什么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试问你能不能成佛?你成不了佛,为什么?执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凡夫,不是天人,人道。纵然你修学得不错,将来修成佛道,你也不过是藏教佛而已。藏教佛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藏教佛在十法界里面,没有超越十法界。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把身相破掉。我有没有身相?没有身相,正因为没有身相,才能随类化身。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随类化身?执着这个身相就是我,跟这个样子不一样,就不承认这是我,所以没有法子随类化身。《普门品》里面,观世音菩萨说三十二应,三十二应是把感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把感应分成三十二类,每一类里面无量无边。譬如说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佛身很多,佛的形象也不一样,天台大师所讲六即佛,那就分六大类。《华严经》上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就是四十一类,四十一种不同的佛。所以佛身也不一样,佛有劣应身、佛有胜应身,这是大的区别。小的区别说不尽,这是我们要晓得的。他有能力随类化身,如如来果地上一样。“世法所行悉同其事”。佛用什么方式来教化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佛用同事摄,四摄法里面讲到究竟圆满,同事。我们今天是初学佛,诸位一定要晓得,烦恼习气没断,布施我们可以学。佛用布施,用现在的话说结缘。你要想行菩萨道,你念念都有结缘的心,时时刻刻有结缘的事,你要真去做。身上常常装一点小的财物,遇到有缘的人送他,结缘。没有,合掌欢喜,对他谦虚恭敬,这也是结缘,欢喜缘。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让他听进去,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都是结法缘。现在你们在家里常常打电话,一拿起电话阿弥陀佛,给人结缘。我看现在许许多多同修穿的T恤上面印的阿弥陀佛,印的知恩报恩,都是跟人结缘。常常要有结缘的心、有结缘的行,这个是布施。第二个是爱语。爱语要明了,不是甜言蜜语,不是说些好听的话,那你就全把意思搞错。爱语是真正爱护他,这种语就是爱语。他做错事情责备他,劝他改过自新,虽然说的话不好听,爱护他也是爱语。所以爱语两个字要搞清楚,不是花言巧语、不是甜言蜜语,那是口业里头绮语,不可以把绮语当作爱语,一定要辨别清楚。这个我们可以做的,我们可以学习。第三个利行,这是我们也应该学习。利是有利益的事情,对他有利益,不是对我有利益。凡是对于一切众生有现前利益,这是一切众生最欢喜的,现前的利益。将来的利益,那是有聪明智慧的人他懂得、他欢喜,因为眼前他看不到。所以一切众生利益的事情我们要做,要认真努力去做。诸佛菩萨给我们所示现,佛菩萨不但有高度的智慧,都有大福报,可是他们的福报没有自己去享受。我们细心去观察,他们的生活都非常节俭,一点都不肯浪费,生活非常简单,没有求享受。我过去在台中求学,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观察他十年,十年不算短的时间,要说装样子,没办法装十年,装十年那就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老人家的生活日中一食,他一天吃一餐。如果你要说他的工作量,他的工作量是普通人很多倍,他不是没事情干,不是说每天在盘腿面壁打坐,一天吃一餐可以。你还有许许多多事情要做,那你这一餐怎么可以?你的营养不够。我们跟他相处,他很早就起来做早课,中午休息的时间大概是一个小时,不多。他是两个大学里面的教授,他去上课;是奉侍官府的主任秘书,他上班,每天要去签到上班,他很负责任。他创办台中佛教莲社、慈光图书馆、菩提医院,还有一个老人院,有两个幼稚园。他是董事长,常常也得去看看,还要去参加很多会议。每一天,有的时候两、三个会议,至少有一个会议:念佛班。台中莲社莲友很多,将来我们也模仿。莲友多了就分班,他分四十八个念佛班,每一班有班长、有副班长,每一班一个月跟老师见一次面,就是请老师讲开示。一个班一个月跟老师见一次面,四十八个班,他天天要跟大家见面,不同的班。班的人数少,两、三个班合起来,班的人数多,就是一个班。天天要跟念佛班开会,要答覆念佛同修的这些疑难杂症;他提问题,老师解答。你就晓得他的工作量。还要讲经,还要教书。所以你要跟他见面,一定是一个星期之前跟他预约时间,临时是决定找不到他,他没有时间接见你。这样的工作量,一天吃一餐。李炳南老居士一天吃一餐,他吃多少?是不是把三餐当作一餐吃?我曾经见过发心持午的人,他们持午不正常,把三餐当作一餐吃,所以吃得没多久一身都是病痛,得肠胃病,饮食不正常。李老居士的一餐很正常,比我们都吃得少。他是山东人,喜欢吃面食。一餐面条就一小碗,我们现在普通吃饭的饭碗小碗,一小碗。如果吃馒头,很小的馒头两个。菜非常简单。他的一天生活费用,在那个时候***的钱两块钱,一天生活费用。我看到他很受感动。我在学佛的时候,我二十六岁学佛。学佛大概半年,我晚上这一餐就断掉,就是一般人讲持午。我只吃早餐、中午,晚上不吃,这是很正常。到台中亲近李老师,我晚上这一餐断掉,已经相当长的时间。看到李老师这个样子很不错,我把早餐也断掉,学他;我没告诉他,我到第八个月我才告诉他。我说∶老师,我也吃一餐。多久了?八个月。身体感觉得怎样?很好、很正常。他桌子一拍∶永远下去,不求人。人到无求品自高,我们自己的生活简单,不求人,生活很容易维持。可是我的一餐比他吃得多,这个没有办法,没法子比上他。他一餐两块钱,我一餐三块钱,没有办法少,两块钱我做不到。这就是说明,他的心比我清净。所以我在那个时候明白了一个道理。我讲给他老人家听,他点头肯定,给我作证明。我发现一个什么道理?饮食是能量的补充,也是体力的补充;好像燃料一样,添燃料。这个身体每个人消耗量不一样,有人消耗能量很多,他必须大量补充;有一些消耗能量很少,他补充的就很少。你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体质,你才能做。能量消耗,消耗到什么地方去?妄想。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五的能量耗在妄想上,真正维持体力,你的工作它所消耗,确实只有百分之五、六而已,不到百分之十。所以心地愈清净,他消耗能量愈少。于是我们在经典里面恍然大悟,阿罗汉七天吃一餐;辟支佛半个月出来托钵一次,半个月吃一餐。为什么?他消耗量少,所以半个月一餐他足够。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心地愈清净消耗量愈少,妄念愈多消耗量就愈多。如果你的妄想很多、杂念很多,你要学一天吃一餐,保险三天你就躺到床上起不来。为什么?你是个耗油的,像汽车一样,耗油的车,你给它油量不够,它走一点点距离,它就不能动,这是事实。所以心地愈清净,妄念愈少,你的消耗量就愈少。我吃饭,吃馒头,李老师吃两个,我要吃三个;他一小碗就吃饱,我要吃一大碗才行。这说明他那个功夫,我还达不到。李老师的收入很可观,他兼差很多,收入很可观。在当时,他一个月大概有将近四、五百元的收入,他的生活费用一个月只六十块,其余这些钱统统布施,他没有享受。学生多,有钱的学生也不少,看到老师生活这么清苦,有的时候送一点东西给他吃。送去之后,他吃一点,吃不完,有人在那个地方,大家分而食之。有些人送衣服给他,他收了;那个人走了之后,那衣服马上拿出来送别人。自己还是穿旧衣服,旧到什么程度?我们只知道,他那一件中山装穿了几十年。破了?破了补。到他老人家往生之后,我们才看到他的真面目。他的内衣、袜子都补过很多次,在现在这样社会还穿补衣服的人,我们听都没听说过。诸位要到台中看看李老师的纪念馆,他这些衣物陈列在那地方,你看看很受感动,节省到这种程度。他怎么会没有福报?他的福报是让大家去享,自己没享。在这个末法时期,实在说出家人当中我们都很少看到,一个在家居士,我们怎么能不佩服?利行,利益一切众生之行,我们要认真努力做;不要做利益自己之行,这个要记住。众生修行,你的烦恼断不掉,你的习气改不了,你不能证果、不能够开悟,什么原因?念念还顾自己,还是利益自己。虽然想利益大众,我有一半利益大众,得一半要照顾自己。如果心再发得大一点,好,我三分之二照顾大众,还三分之一照顾自己,不行。只要你有照顾自己的意念,就是最大的障碍,你不能开悟,你不能契入境界。我们要向佛菩萨学习,看看佛菩萨示现那个形象完全为众生,没有丝毫为自己,所以他成佛,他能够明心见性,道理就在此地。百分之九十九为众生,还有百分之一为自己,都不行,都是障碍。真正要如诸佛如来、诸大菩萨大公无私,真正明了众生就是自己,自他不二,照顾一切众生,真正照顾自己。为什么?自己明心见性,自己入佛境界,这不是照顾自己吗?成就自己圆满的智慧福德,作佛二足尊。我们这才真的明白过来,原来照顾众生,才是真正照顾自己。有一念私心,害了自己,那不是照顾自己,害自己。四摄法里头,利行我们要学,同事太难。这个地方讲同事,现佛身业,遍世同事,这个难,这个没有真正的定功,没有真实的智慧,不可以。所以四摄法,我们凡夫学前面三种,这个不可以。菩萨行,他有智慧、他有神通、他有定力,可以与众生同事。同什么事?众生喜欢跳舞,他天天陪他跳舞;众生喜欢打麻将,他天天陪他打麻将,这叫同事。而且菩萨干这些事情高明,打麻将常常都赢钱,赢得你很服气,然后你就向他请教:你这一手太高明,从哪里学来的?他说∶我从大乘经里头学来的。把他统统拉过来了。所以他们那个同事是,“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这样来的。跳舞也跳得好,喜欢跳舞的人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精神饱满,跳三天三夜不累,所以那些人就向他请教:我从佛法禅定当中得来。同事是《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入这个境界;我们没有定功、没有智慧,要在这种场所一同事马上就被他度掉,就堕落了。所以这是高竿的,不是我们现前定慧能够达得到的。我们晓得像五十三参里面,逆行的那都是非常明显,用同事的方法来度众生,悉同其事。世法所行悉同其事,这是事事无碍的境界。“总持广大集众法海。”这是同佛意业,总持大法。广大是指大乘佛法。佛法跟世法诸位要晓得没有界限,差别在哪里?佛是觉的意思,一切法你觉悟都叫做佛法;如果不觉,《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是世法。所以世法跟佛法的界限在哪里?觉,迷。觉了之后,所谓是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你不觉的时候,再问你一句:哪一法是佛法?没有一法是佛法,佛法是觉法。所以世法跟佛法没有界限,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世出世间一切法无限的广大,他在这个无限广大诸法当中,抓到一个总纲领,总持。总纲领是什么?在我们这个经上,就是“佛华严”。“大方广”是从体上说,是体相用;“佛华严”是形上。如果用《无量寿经》经题上来说,诸位意思就能更清楚,《无量寿经》上所说“大乘无量寿庄严”,就相当于本经“大方广”,经题里面所讲“清净平等觉”,相当于本经讲的“佛华严”。所以“无量寿庄严”是性德,“清净平等觉”是修德。“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是修德里面的总持,这五个字展开就是世出世间无尽广大法门,我们要能抓得住纲领。这个纲领如果再简单、再浓缩,给诸位说,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你们想想,名号与清净平等觉相不相应?完全相应,圆满相应。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清净心,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平等心,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无尽的正觉。大家在此地念佛,念得这么欢喜,我看得出来,法喜充满。为什么你们在别的地方念没有这么欢喜,跑到此地来念生欢喜心?那要用外国人的话说,磁场不一样,这个地方的磁场殊胜;练气功的人说气不一样,这里的气很旺;在佛法里面讲光明不一样,这个地方佛光注照之处。佛光是遍照,并没有偏心,这个地方人愿意接受佛光。佛光虽然遍照,许许多多地方人不愿意接受,用种种障碍把它障住,那就没法子。这个地方没有障碍,接受佛的光明,所以在这个地方念佛,跟别的地方念佛不一样。你不相信,你回家去念,你看看一样不一样。我们从***来的同修,你们在***也有一个道场,不相信回去之后,到那些道场去念一念,细细比较一下,跟在此地念一样不一样,你就明白。所以希望同修们有时间,尽量到这个地方来念佛。这个念佛道场,我们肉眼看不见,有佛在此地念佛,有菩萨在此地念佛,所以不一样。护法善神在此地念佛更多,现在人讲有无形的;我们肉眼看到这些几个人这有形的,有无形的比有形的数量多很多倍。“辩才善巧,转不退轮。”这是得佛的语业。佛有四无碍辩才,四无碍辩才是从哪里生的?真实智慧。真实智慧是我们每一个人自性里面本来具足,自性里头般若智慧。我们的智慧不能现前,我们的辩才失掉,都是因为你有烦恼障、你有所知障,这两种东西把你障碍住。舍掉这两种障碍,你的智慧、辩才就现前,你就能转***。怎么个舍法?舍就是放下,真正放下。可是有很多同修来告诉我:我很想舍、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放下?实在说,古德教导我们有一个最好的方法,也是最笨拙的方法,消业障。那个方法最笨拙?拜佛。拜佛的时候,一心称念,一心顶礼。拜佛的时候,心里一个妄念都没有,连佛都不想,确实没有一个妄念;规规矩矩按照这个动作去拜,去礼拜。每一个动作你都做得很正确,这是恭敬;你一个动作做得不正确,这是不恭敬,所以这叫威仪。按照这个规矩去拜,一天拜三千拜,拜上三年你的业障就消,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拜掉。如果你拜佛,还要想佛,还要想什么,打妄想,那就没有用处,你的功夫破掉,拜佛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亻炎虚法师《影尘回忆录》里头,不是记载着有一个晒腊烛的法师吗?那个法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很老实。夏天,热天,人家给他开玩笑。他当香灯师;香灯师:腊烛长霉了,拿出去晒一晒,大家都晒衣服。他就很听话,就真的把腊烛都搬出去晒。老实人!老实人了不起。做了这么一桩错事情,别人不原谅他。老和尚了不起,方丈和尚了不起,方丈和尚知道这个人老实,老实人有成就。不叫他做香灯,叫他去育王室拜佛,拜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一天拜三千拜,他拜上三年,开悟了。不认识字,他能够作诗,能够作偈,又会讲经,以后变讲经的法师。为什么?智慧开了。怎么开的?业障消掉。怎么消掉?拜佛消掉。他拜,我们相信,他也很老实,老和尚叫他拜,他就乖乖的拜,就这样去行。跟谛闲法师箍捋匠的徒弟一样都是老实,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你老实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他念个三、四年,站着往生,预知时至,他不生病。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希有。哪有死人站三天?他站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你看看多了不起。他们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不能做到的原因在什么地方,我们要把它找出来。把这个原因消除掉,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我们做不到就是有业障,他们做得到是业障消除。所以诸位要晓得,拜佛是最好的修行方法。当然佛在经上讲,所有修行方法,方法无量无边,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要会用心,你不会用心的话,那就很难。会用心,用清净心、用无分别心,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你就很容易。譬如说读经,读经也是个好方法。要怎么读?无分别心、清净心去读经。诸位在《坛经》里面看到法达禅师,他读《法华经》,《法华经》的分量相当长,读的时候要恭恭敬敬读,不可以像开快车一样。经念得很熟了,我听说读《无量寿经》,背得很熟的人念一遍半个小时。《无量寿经》半个小时,很好,跟我讲,我也点头,一天念个十部、八部,不错,很好。他有没有受用?没有受用。为什么没有受用?赶,他心是急躁的,赶紧把它念完;开快车,容易出事情,不老实。正常的速度,你必须念得字字清楚、了了分明,这才是恭敬心。半个小时念《无量寿经》,我让他念给我听,我一个字都听不出来,他把好几个字搞成一个声音;念是念得很快,没错,恭敬心没有。念经实在讲,念经也能度众生,念得叫别人在旁边听,听懂了,他开悟,那就度了他。如果当年惠能大师卖柴的时候,听那个人念《金刚经》,一部《金刚经》几分钟就念完,惠能大师保险不会开悟,保险没有听出来。一定是他念得很慢,念得字字清楚,他在旁边一听,觉悟了。要明白这个道理,你念得要叫别人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是标准,念经怎么个念法?念的时候,不起一个妄念,不分别经里头什么意思。为什么?念经是修行。修什么?修戒定慧,你这才相应。怎么叫修戒?你在念经的时候,你心里头不会去想坏事,你身端端正正,威仪具足,身、语、意都不犯戒,戒行具足。读经,经是诸佛如来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真言,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比这个更善,所以你读经,岂不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的戒律具足,这是修戒。读经的时候专心,刚才讲清净心读、无分别心读,这是修定。念得字字分明、清清楚楚,没有念错、没有念漏掉、没有念颠倒,这是慧,这个慧是根本智。所以读经是修行,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经读得慢没有关系,你两个小时读完,你修两个小时,你在那里修行,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是真用功,真实功德。图念得快,一天念的遍数多,不但你没有功夫,你还生烦恼。生什么烦恼?贡高我慢。我一天念十遍,你们一天一遍都念不了,我比你高;贡高我慢,自尊自大,瞧不起别人,对于一切众生,很难生起恭敬心,总有傲慢的习气在。读经是修行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不善读,那就变成世俗读书,这个里面功德就没有。如果是用修戒定慧这个方法来读经,也能开悟。《坛经》里面讲法达禅师读《法华经》,他念过三千遍,《法华经》长,一天念一遍,三千日。三千是说个整数,在我们想想大概是十年。十年的时间读《法华经》,遇到六祖大师,六祖大师给他一讲解,他就开悟。他要没有十年功夫,怎么讲也开不了悟。读经也是一个方法,法门无量无边。四弘誓愿里面讲法门无量,任何一个法门都能帮助你明心见性,都能帮助你成无上道,都能帮助你得无碍辩才。只要你用功得法,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你才能够说法善巧。“善巧”两个字的意思要懂。巧是巧妙,随心所欲,巧妙。善是什么?不失规矩。随心所欲还合乎规矩,这叫善巧。如果说是巧,说得很巧,不善,不合法度,那是巧而不善。另外一种善而不巧,在讲台上讲经说法很守规矩,你细细去听确实他没有毛病,但是说得不好、不精采;确实他没有毛病,但是讲东西不精采,不能引起大众的兴趣,这是不巧。可是初学佛法的人一定要记住,宁愿善而不巧,不可以巧而不善,巧而不善毛病可大。所以达到善巧,那是纯熟了,这个里面一定要契入境界。我们一般讲有行有证,你善巧两个字一定做到。纵然没有证,也有真正修行的功夫,才能够做到善巧。没有真正修行功夫,如果是巧,一定就不善,所以不如善而不巧,这是诸位必须要记住。“转不退轮”。轮是比喻,***常转,这个意思诸位懂得,在此地就不多说。“不退”这两个字重要,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讲四种不退。第一个是“称理不退”,就是说与教理相应,决定不违背教理,这一点很重要。佛说法契机契理,如果说背理而说,纵然契机而不契理,这个错了。契机而不契理,佛说那是魔说,不是佛说。如果我们用辩才善巧两个字来讲,契理就是善,契机就是巧,理机双契,这是善巧。第二个“应机不退”,第二个意思不退就是契机。说法的人善于观机,所说之法正是听众他们迫切需要,他听了之后当然生欢喜心,听了之后就得受用,能帮助他解决问题。所以佛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有法可说,既然佛都无有定法可说,佛的弟子、菩萨、祖师大德,我们学讲经的这些人,还有什么法可说。佛虽然无有法可说,可是佛确确实实说法四十九年,佛在《华严经》里面告诉我们,诸佛如来尘说刹说,恒无间说,永远没有中断过。我们读《华严》,仔细去观察思惟,佛讲的话一点都没错,于是我们在说法里面,体会到一个原则,原则就是应机而说。然后我们观察,我们现前这个时代、现前这个社会需要什么?佛在经上常常把佛比作大医王,好比是医生。医生干什么?医生是给众生治病,治病一定是应病与药,药到病除。你要知道众生害的是什么病,然后你要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它。如果不知道众生害的是什么病,你就给他说法,那就是等于医生不晓得害什么病,就处方给他,就给药给他吃。如果他运气好恰好碰上,病就好;运气不好,一吃就呜呼哀哉。诸位要晓得,吃药要是不对症,害死人,药不能随便吃。法比药还重要,法要不对机,断人法身慧命,这个罪更重。药吃错,吃死了,佛经上讲过四十九天又投胎又来了,所受的伤害不大。如果说知见错误、方向错误,这个受害就太大太大,会堕落好多世,你迷在里头不知道回头。所以断人法身慧命,比害人生命这个罪过,不知道要重多少。可是世间人把害人生命看得很重,把误导众生断人法身慧命看得很轻,这叫颠倒错乱。所以说法要观机。现在社会众生的机宜如何?现在众生不相信因果,不明是非,不辨邪正,这还得了吗?所以恶业增长。确确实实我们仔细观察,心存的是恶念,意是邪思,三业所造是十恶业。我们遇到这些众生,你要说什么样的法去度他?你所说一定是针对他的病痛,无论讲什么经典,经典没有一定的讲法。我们今天展开《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讲?对治现前众生病毒来讲,《华严经》讲得他才有受用,他才能真正去反省、去体会。果然清醒过来、觉悟过来,他就得利益。所以今天在这个世间,不宜谈玄说妙,谈玄说妙他不懂,他也不想听。今天是无可奈何我们一定要讲粗语,这是地藏菩萨在《本愿经》里头所说,粗语就是讲这些病痛,讲不善的业因、不善的果报,让他觉悟。所以诸位将来要学讲经说法,担负起如来家业,弘法利生,到一个地区先要打听,先要了解这个地区,一切众生的根机。你们学过《内典讲座之研究》,三番观机:人的根机、处的根机、时节因缘之机,你才能够契机说法。这个是应机不退。第三“利益不退”。决定利益众生,决定叫他来听五分钟一定是五分钟得利益,他听十分钟一定十分钟得利益,他听两个小时一定是两个小时得利益,不能让他空过。第四个是“制伏不退”。这是对魔王外道一定有能力把它控制住,使这些魔王外道在你这个道场,也规规矩矩的听经闻法,不敢妄动。清凉讲这四不退。四不退它的基础、它的原则,都是奠定在真实的修持上,也就是真实定慧的基础上,你才能做到这四种不退。这四种不退,完全是应机而说。另外我们在净土经典里面,常常听到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也是讲修行的阶段,从断烦恼上来说。见思烦恼,三界九地品位不同。如果你真的能够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证小乘须陀洹果,位不退。位不退是绝不退到三恶道,没有离开六道,六道里头人天两道受身修行,决定不会堕三恶道。这是位不退。第二行不退,行不退是讲菩萨,大乘菩萨决定不会退到小乘果位,不会去作小乘人。这是行不退。念不退,念念趣向萨婆若海;萨婆若是梵语,意思是一切种智;这是法身大士,圆教初住菩萨所证得。证得念不退,当然前面两种不退一定具足;前面不能包括后面,后面可以包括前面。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明了,就是念阿弥陀佛的人得佛力加持,他这个不退,圆证三不退,这个不可思议。如果通常讲证三不退,圆教初住菩萨就证得,但是不圆满。圆证三不退,要到什么地步?八地以上,八地接近圆满,等觉才是真正圆满。通常不说等觉,说十地,法云地的菩萨圆满,圆证三不退。所以念佛这个法门,不可思议,是真的不是假的。念佛圆证三不退,当然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证得了。可是现前你如果说有坚定的决心,丝毫不动摇,一心一意只求西方净土,一心一意只想亲近阿弥陀如来,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放在心上,你现在就是圆证三不退,不必要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大乘法门里面,其他法门里头没有的。所以肯定“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业障习气烦恼再重也不在乎,我也不理会,也不想断烦恼、也不想证菩提,只有一个念头:见阿弥陀佛。这个了不起!这是藕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讲发大菩提心,一心专求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愿是无上菩提心。他说得很有道理。[六]∵无障碍德【一切如来功德大海,咸入其身。一切诸佛所在国土,皆随愿往。已曾供养一切诸佛,无边际劫,欢喜无倦。一切如来得菩提处,常在其中,亲近不舍。恒以所得普贤愿海,令一切众生,智身具足。成就如是无量功德。】这一段是紧接着前面“胜进果行德”之后,为我们说明菩萨行无障碍之德。经文有五句,意思虽然很深,但是可以体会得到。“一切如来功德大海,咸入其身”,这个里面有两个意思,我们要很细心的去体会。《华严经》上世尊跟我们宣说,都是他在果地上亲证的境界,所以许许多多的事理都超出我们常识之外。我们看了、听了,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不可思议,这是真的。一切众生起心动念,无不含摄虚空法界,何况是佛德?尽虚空、遍法界,上从诸佛如来下至地狱众生,这是大经里面常讲“一念具足十法界”,就是这个道理,这是事实真相。一念具足十法界,念念当然还是具足十法界,凡夫愚昧无知,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所以冤枉造业受报,搞六道轮回、搞三恶道。地狱到底是怎么回事情?佛在《般若经》上告诉我们,地狱之苦,所受的刑罚之苦,诸佛如来共同来说,说一劫都说不完。说的是什么?并不是讲细说你受苦的状况,讲受苦的那些刑具,说一劫都说不完。地狱里面你受报的时候,感受时间之长短,佛在经上讲无数劫,你在感受有那么长的时间。实在讲无论是从时间上说、从空间上说、从现象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皆是梦幻泡影。那我们要试问,你当做恶梦的时候,你在恶梦里头有没有感受到苦?地狱确实是个梦境,我们现在也是个梦境,我们现前所感受跟梦中所感受,实在讲没有两样。做梦的时间短,醒过来之后再想一想梦中那些境界,梦中所觉得那些时间之长,我们常常这样想人就有智慧,就会开智慧。如其作恶梦,为什么不去作好梦?世间人都向往美梦成真,可见得大家都想作美梦。人天福报是美梦,十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也是美梦。可是你要记住,世间人有个妄想搞错了,说美梦成真;美梦永远成不了真,这个是实实在在,决定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不会变成真实,这个我们必须要明白,只有往生西方净土,那才是真实,为什么?那个境界叫一真法界。没有能够往生,没有能够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在六道、在十法界。六道、十法界不是真的,是虚妄的,《金刚经》上所讲“梦幻泡影”,我们要了解这个事实。我们看看菩萨,这是一切众生里面最聪明的、最有智慧的、最有德行的,他们做出的榜样教我们效法、教我们学习。他们心中摄受一切如来的功德大海,大海是比喻,摄受一切诸佛无量无边的功德,入他自己的身。怎么个摄受法?我们想不想摄受?摄受的方法,实在讲一切众生哪一个不摄受?你起心动念就是摄受。我们今天起心动念是杀盗淫,是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是贪嗔痴,我们起这种心、动这种念头,你所摄受的是什么?是地狱、饿鬼、畜生这些众生无量的功德,你摄受这个。你天天摄受这些东西,你将来怎么会不堕三恶道?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的是什么?念念是个恶念,是邪思、是恶行,他怎么会不堕恶道?恶道从哪里来?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不是别人造出来给你享受。菩萨聪明,菩萨起心动念不想十恶,他想什么?他想诸佛如来因心、业行、果地、度生、功德,他想这些,这是佛在这里教给我们。起心动念想佛是什么心?佛是平等心,尽虚空遍法界万事万物,在佛眼睛里面是平等的。大乘经上给我们说明十法界的业因,业因非常复杂,佛为了说法方便起见,将复杂的业因归纳为简单的纲领,这就好说了。这些诸佛他怎么成佛?什么原因成佛?第一个原因,平等心。禅宗讲到修行从根本修,根本是心地。宗门着重在根本修,教下何尝不注重?我们要知道根本,根本是起心动念,根本是用心,所以佛是平等心成佛的,《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由此可知,菩萨要摄受一切如来无量无边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他用什么方法?平等心。法相宗里面讲四智菩提,平等性智,平等里面不但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妄想都没有,这个时候真心本性圆满现前。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诸位对于这一句经文做何体会?我们在这个里头要认真去认识,法界是一不是二。这个话不是对初学说,初学人听到这个,“你简直头脑有问题,怎么胡说八道?怎么是非人我都不分?”他说你头脑有问题,他说你神经有问题。所以这样的话佛不轻易说,对谁讲?对菩萨讲,对声闻、缘觉都不讲。今天在《华严经》上对我们讲,祖师大德也给我们说明,《华严经》除了对菩萨讲之外,还有一种人:大心凡夫。大心凡夫可以接受大法,他能够听得进去,他听了相信,他不反对,渐渐也能够契入。诸位要晓得,我们要想摄受诸佛如来果地的功德,没有别的,平等心,平等心就是一念不生,这是大定。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也懂得这个方法,自己做不到。为什么?你不相信试验一下,你坐在这里,坐个五分钟,你看看有没有妄念?妄念纷飞。这样一来诸佛如来的功德,你一分都不能摄受。我们妄念在打妄想,妄想如果是善念,你摄受一切众生善功德;你是恶念,你摄受一切众生恶功德。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可以不知道。要想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要想念佛往生净土,经上给我们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之外,还要积功累德。如果你要积累一切罪业,你这一生佛号念得再好,藕益大师所说,“风吹不透,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一样”,也不能往生。为什么不能往生?我们能想像得到,西方世界那个地方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我们累积的是恶业恶行,跟他不相应。人家都是上善,他们是积功累德,那么一个俱乐部;我们起心动念还造作一切恶业,积累恶业,怎么可以相应?阿弥陀佛再慈悲,拉都拉不动。阿弥陀佛欢迎你去,西方极乐世界大众不欢迎,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由此可知,摄受如来功德确实这是法身大士,这一句确确实实不是我们凡夫能达得到的。这段经文是赞叹菩萨之德,特别长,往后每一个团体赞德,只有一句、两句。这些人都是法身大士,他们没有话说,念念流入娑婆若海,我们懂这个道理。成佛之后,为什么说佛佛道同?每一尊佛都是平等的圆满、同样的圆满。那就是你成佛之后,所有一切诸佛无量劫中所修的功德,都变成我自己的,那我跟佛当然一样,我所修的功德也变成他们的。譬如我们讲堂有几十盏灯,一盏灯就好像一尊佛,它放的光,这个光跟其他的灯光融合成一体,分不开了。我这个光里头有他们的光,他们的光里头有我的光,这就是互摄。晓得这个道理才知道,我们起心动念关系太大,我们为什么要思恶?为什么不思善?佛的功德大海我们没有办法,菩萨的功德大海我们可以摄受。为什么?佛是平等心,我们做不到,我们没有办法。菩萨不是平等心,菩萨是六度心,我们就有办法。缘觉是因缘心,罗汉是四谛心,天人是十善、四无量心,我们都能下手。除了佛功德之外,我们是无可奈何,其他的九法界我们都可以摄受。诸位要明了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你才真正能做到积功累德。你要对这个道理不清楚,事实真相不了解,天天看到经上积功累德,不知道怎么积,也不知道怎么累,搞了一辈子白忙,你说多可惜。菩萨的功德,第一个是菩提心,一定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心?觉悟的心,真的觉悟,彻底的觉悟了。菩提心落实在生活行持上就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第一个要度众生,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如果你障碍一个众生,把一个众生法缘断掉,这个罪过比杀几千人、几万人、几十万人、几千万人的罪都重。你杀人是生命;生命,经上讲得很好,四十九天之后他又投胎又来了,这不希奇。法身慧命,诸位要想想,你多少生、多少劫,你才有缘分遇到佛法?不是说生生世世都遇得到,没有这个道理。开经偈上跟我们讲“百千万劫难遭遇”,人家这一次有缘,你把这个缘给他打断切掉,他再一次遇到又要经过百千万劫,你说你这个罪多重。所以佛法里头,断人法身慧命比断生命,那个罪不知道要重多少倍。我们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看到,这部经在此地讲过。有一个起恶念的人,毁谤法师讲经说法,实在讲法师没有受害,不受害,谁受害?听经说法的人受害,他们机会断掉。经上讲毁谤的人堕在阿鼻地狱,阿鼻地狱再出来的时候等流小地狱,总共在地狱,从人间时间来算一千八百万年,我们人间算一千八百万年。他在地狱里头,实际上的感受无数劫,为什么这么长?我们谚语常讲“度日如年”,他去受那个苦难,一天比一年还难受,他的感受是无数劫。我们一定要有智慧、要有觉悟。由此可知,你要是赞叹三宝,劝人学佛,功德是无量无边,都在这一念之间。我们从这一句里面体会到很深的意思,我们积累菩萨功德,念念修布施,布施里面尤其重要的是法布施。法布施里面,佛告诉我们,第一条“如教修行供养”,供养就是布施。以真诚恭敬心修就叫做供养,供养的心已经接近平等。对于诸佛如来、对一切众生、对一切善人、对一切恶人,都是平等心供养,积累自己的功德。不可以说那是菩萨,我要多供养他;那是恶人,我要嫌弃他,那错了,你要用这种心态,你一生所修的并无功德。正是当年达摩祖师到中国来,遇到梁武帝。梁武帝是佛门大护法,他建造四百八十所寺庙道场,他一生建立这么多道场;帮助人出家,他看到人发心出家就生欢喜心,他护持,十几万人。帮助十几万人出家修行,建立四百八十个道场,达摩祖师来见他的时候,他向达摩祖师夸耀。问达摩祖师: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给他浇一盆凉水:并无功德。什么原因?菩萨遇到一个贫苦的乞人,布施他一文钱,功德都是等虚空法界,为什么梁武帝做这么多事情并无功德?诸位要好好的想想。什么叫功,什么叫德?功是功夫,德是契入,你契入境界这是德。梁武帝算是什么?福德。如果他要问达摩祖师:我的福德大不大?甚大甚大!你修的是大福德,你将来在人天享福,修的是福报,不是功德。功德是入理、入境界,怎么会一样?功德、福德,我们要有能力辨别,不要把福德当作功德。福德修得再大也堕恶道,你的心不善行不善,到恶道里面去享福;饿鬼道里面当鬼王,地狱道里面当阎罗王,阎罗王是地狱道的鬼王,畜生道里面当宠物。现在外国人,中国人也学了,家里养宠物,那都很有福报,全家的人伺候它,把它当宝贝,一家人都是它的奴隶,去享这种福报。如果你要在人天两道享福德,你必须五戒十善不缺,你来生才能得人身,在人间享福。如果五戒十善有欠缺,你修的福报就是恶道里面享福去。由此可知,关键是在起心动念,我们念念修布施供养,没有条件,无条件的奉献。为什么?我们明白自他不二,供养他就是供养自,成就他就是成就自。同样一个道理,毁谤他就是毁谤自,障碍他就是障碍自,一个道理,这是真理。如果我们念念都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我们就是把菩萨无量无边功德大海,咸入其身,我们摄受变成自己的。我们开始做这个工作,虽然没入这个境界,但是方向正确,路子正确,我是向这条路走、向这个方向走,契入境界的时候,智慧就开。为什么?无量菩萨所修的智慧德能我得到了。我们今天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还没有达到;没有达到,换句话说,菩萨那些智慧功德,我们现在还没有接触到。可是你要晓得,你的方向正确、目标正确,你已经得到气氛。四加行里面讲的暖,虽然火没有见到,暖气已经接收到了。有这么一点气分,你读经、念佛、讲经就有智慧。气分愈浓,你就讲得愈好,讲得很如法、很如理、很契机。如果连气分都沾不到,那怎么行?固然我们是念念求三宝加持,但是也要气分相即,加持的力量就非常显着了。这一句贯彻全部《华严》,往后的经文字字句句,都是一切如来功德大海里头点点滴滴。我们求佛加持,这一条太重要太重要。所以我劝勉同修,我们要真做到,尽可能去做,能做到百分之百你功德就圆满。心无恶念,什么是恶念?十恶。我们今天不要说很高的标准,很高的标准那是吊口味。我们是凡夫,一定要承认业障深重的凡夫,我们从哪里学?从根本法学,五戒十善。《无量寿经》上所说,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所讲,五戒十善讲得相当详细。佛叫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做;佛叫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一定要遵守。断恶修善,从这个地方下手。心没有恶念,没有十恶。意无邪思,什么是邪思?一切不如理的思惟都是邪思,就是说你所想的,你的思想、你的见解,与佛在经教里讲的相违背的,都是邪思。头一个违背的执着我,这是邪思。八十八品见惑,见惑就是错误的见解,思惑就是错误的思想,都是邪思。贪、嗔、痴、慢、疑,邪思;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恶见,邪见。真正想修行,真正想在这一生中永脱轮回,高登莲品,要认真干,世出世间法只有这个法是真的,别的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一定把假的舍弃、假的放下,搞真的。果然真正做到心无恶念,意无邪思,耳不闻恶声,口不出妄言,身无邪行,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关怀一切众生,关怀社会,爱护社会,帮助大众破迷开悟,帮助大众认识净土,求愿往生,你才是真正弥陀弟子,你是真正发菩提心,行菩萨行。下面第二句,“一切诸佛所在国土,皆随愿往”。前面这一句,说老老实实的话,清凉大师注解也是这么讲,诸佛同加。一切诸佛加持你,你能够摄受一切诸佛的功德,就得一切诸佛的加持。所以心要像佛心一样,愿同佛愿,行同佛行。心愿解行都同佛,哪有不得佛加持的道理?你们诸位同学学讲经,很着重这些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固然是可以有一点小帮助,告诉你帮助多少?百分之一而已,另外百分之九十要信解行愿跟佛相同。你能得到佛的百分之九十的加持,经文一展开,字字无量义,哪里要去写那么多的讲稿?写得累死人。今天你们为什么受这苦头?每一次讲稿要写那么多的字,就是因为你的心愿解行跟佛不一样,你是凡夫心、你是轮回心,所以要吃这么多苦头。我们把吃苦头的时间缩短,把吃苦头的分量减轻,你就要认真修行。我教你这个方式,你好好的去做,决定有效,果然契入,得大自在、得解脱。那么要问,在这种情形之下,还受不受魔怨的陷害?给诸位说,还受,魔怨来陷害还受,受得很自在。魔怨害人不过是两桩事情,一个是害我们生命。身是假的,这个地方死了,好地方去了,早死早往生,早死早脱离苦海,那个冤家不是害我,成就我。这里太苦了,他说这儿苦干什么,赶快到好地方去;所以凡夫看到是害我,实际上是帮助我,没有害我。第二个害的方法就是障道,障碍你弘法利生。他没有障我,障一切众生这一生闻法得度的因缘,那个罪很深,跟一切众生结的,跟佛法结的,我不相干,所以一切魔怨欢喜接受。不但欢喜,清净心、平等心感恩的接受。菩萨的心,诸位要晓得,上报四重恩,四重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众生对于自己没有恩德。我们看到畜生、看到饿鬼、看到地狱,这些人于我们有没有恩?有恩德。有什么恩德?他示现这种形像给我们看,告诉我们造什么样的业因,受什么样的果报。提起我们的警觉,让我们醒悟过来,断恶修善,他对我们的恩德。不但有情众生对我们有恩德,无情众生对我们也有恩德。诸位同修今天在这个地方两个小时,你们坐这张椅子它有功德,它供养你,让你舒舒服服坐两个小时,它怎么没有功德?无情对我们也有功德,我们也要感恩戴德。你才晓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无论是善人、是恶人,无论是顺境、是逆境,无论是好事、是恶事,统统有功德,这个功德无尽的。你能明白这个道理,能常作如是观,常常这样修行,你才是一个报恩者。知恩报恩,谈何容易?谁知道恩?知恩报恩,在《大般若经》里面讲二地菩萨所修的科目,不是普通人修的,普通人不知道。我们在讲经这个场合,偶尔是点出一两桩提醒大家,虽然这个提醒,力量还是很微弱。现在提醒了,想想是不错,出了大门就忘掉,一干二净,无量劫来恶的习气又冒出来,有什么用?所以《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讲“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起心动念,无不是罪”,都是讲的真话。没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