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世主妙严品》浅释(三)

◎贤度法师

第四果大。疏文上面所谓“果大”说,如果依照《大方广佛华严经》来修行,他所证得的果位,跟其他的经典有什么样的差别?他说“大”。为什么说他的“果大”呢?下面的解释说:“谓智、断、依、正普周法界故”。∵

“智”就是他证得的智慧的层面,不是一般修行三乘经典所能够比拟的,佛智是一切智、后得智这样的智慧,不是一般的菩萨或是小乘人等所成就的智所能比较的。就“断”来说,就是佛的一切现行种子跟习气乃至于微细的烦恼三障都已经断尽了,一般的小乘圣者只是断除一般粗重的烦恼,甚至于只是证得我空,还不能证得法空的境界,三乘菩萨他所能够证得的,就以十地来说,他能够证得人、法二空,但是他还必须要断尽十种重障,微细的烦恼还不能够完全断除。就果位的佛来说,他的修行断惑,是已经到达了现行种子跟习气都已经断尽的程度了。∵

接着说他的依报与正报是怎样?就依报而言,曾经我们看见《华严经》第一段的经文上面就示现出佛的依报就是他的菩提场,他的菩提场上面有四种庄严。四种庄严是他的依报,同时,除了这四种庄严以外,还有他所展现出来的净土之相,也就是华藏庄严的境界,这也是他的依报,这都不是一般的三乘菩萨或者二乘圣者所能够比拟的。就正报来说,佛的正报有所谓的九十七种大人相。一般小乘的境界,正报的庄严是形容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正报当中来说,还有佛的智慧层面,有所谓的四种智,还有他的十身所展现出来的境界。他的四智是所谓的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在佛果的境界,经由这四智可以产生他的三身,这些都不是一般的三乘菩萨果位所能够比较的。这里面随着他正报的果德,依报也会展现不同的样貌,同时,他也可以示现不同的净土。法身所依的常寂光土,还有大圆镜智所展现的受用土,是自他平等的,这是登地以上的菩萨,他们可以在这个受用土当中去受广大的法乐。由成所作智所展现出来的变化土,使他可以在变化土当中为一切的异类众生,以及还没有登地的菩萨、二乘去说法,随类现身,变化土是凡圣同居的,这是讲他果位的大。∵

第五在因位来说,每一个人修行在因位,他所发的行愿都不一样,他所了解的程度不一。在这个地方说华严的因大,是因为他所发的第一个就是菩提心,也就是成佛的心。因菩提心,他所在因位当中所起的信、解、行、证,乃至于他的愿,都是一般的菩萨境界所无法比较的,他所起的解、行、愿、证精勤匪懈,成就诸位,在六位当中都可以具体的去做实际了解。∵

第六项是他的“智大”,他的智慧大到什么程度呢?所谓的智大,“大智为主,运诸万行,严一切,无所遗故”。这是经里面说,用他的智慧去庄严佛果,同时以智慧可以智导万行。菩萨的修行如果说缺少智慧层面,只是一般世间的道德行为而已,不能称为足以庄严佛土的万行因华。所以智大,是每一种修行都以这个智来做先导的意思。∵

第七个是讲到他的教,所谓“教大”,在经文当中每一文一句都可以结通十方,同时是三际—也就是能贯穿过去、现在、未来—重重无尽的结通十方。所以我们在《华严经》里,在在处处都可以看见,经文里面,会有十方无尽的佛跟菩萨的出现,而且具备有主、伴说法主跟其他的常随众或者当机众、影响众等等,主、伴还有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而来的佛跟菩萨大众。∵

第八个是他的义理,“义大”就是他能够经由这个经所诠释的法界的义理,能够有如帝网交络一样的重重无尽,没有一样义理会被遗漏掉,也没有世间任何一个义理不能够解释。∵

第九种是他的境界大,“境大”是说他所面对的是无尽的众生,他都要化度,所以称为境大。这是根据每个人的愿行不同,必须接受的考验的境界也是无尽的众生,今天如果发下要去修一乘法的心量,当然也是非常的大,因为你所要面对要化度的众生是无尽的众生,不是某一方一个角落的国土的众生,乃至于仅止于娑婆世界的众生或是某一个净土的。其实在净土当中的众生,不需要我们去教化他,是在生死轮回当中的众生,才需要我们去教化,所以要修行,应该要去面对的这个境界是不能离开众生的。∵

第十个讲“业大”,就是他所发挥的业,也就是他身、语、意能够做出什么样的功能?他的业用是“尽三际时”,也就是现在、过去、未来,“穷法界处”,一切法界处,常将此法利益众生,“无休息故”,没有一个时间他曾经间断过、停止过。所以这是他的业用广大(待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