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十地品》讲录(续二五四期)

记录:王法寿主讲:成一长老

(二)明位果∵一调柔果∵(一)调柔行∵

五地菩萨的修行内容,有一、位行,二、位果。位果中又分三:一、调柔果,二、摄报果,三、愿智果。现在先说调柔果。

佛子!菩萨住是难胜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见多千佛,见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悉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诸佛所恭敬听法,闻已受持,随力修行。复于彼诸佛法中而得出家;既出家已,又更闻法,得陀罗尼,为闻持法师。住此地中,经于百劫,经于千劫,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转更明净。佛子!譬如真金,以砗磲磨莹,转更明净。此地菩萨所有善根亦复如是,以方便慧思惟、观察,转更明净。佛子!菩萨住此难胜地,以方便智成就功德,下地善根所不能及。佛子!如日月、星宿、宫殿光明,风力所持,不可沮坏;亦非余风所能倾动。此地菩萨所有善根亦复如是,以方便智随逐观察,不可沮坏;亦非一切声闻、独觉、世间善根所能倾动。此菩萨,十波罗蜜中禅波罗蜜偏多;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

调柔果中又分四:一、调柔行,二、教智净,三、别地行相,四、结说地相。调柔行中有法、喻、合。上面这段经文,是“法”;喻,即譬喻,因为不容易懂,所以用譬喻说明;合,即拿譬喻来合法。有法、喻、合三段,说明修行调柔得到的结果。第五难胜地的菩萨得到愿力成就,因为发很多的菩萨愿。发了菩提心以后,又发了坚强的愿,如药师佛十二大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是行的主导,所以菩萨的成就也是愿的关系。每天可以见到佛,每天早晚拜佛,要发愿回向生生世世能够见到佛,比方说念佛回向、发愿,使我们迈向修行的目标。每天早晚都要去拜,每一次都将功德回向我们的目标。你愿意生弥陀净土,就回向西方极乐世界;要生弥勒兜率净土,就发愿生此净土,还要发愿能参与龙华三会。龙华三会是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度很多人。只要参与龙华三会,就得到弥勒佛给我们授菩提记,成就会加快。但是,这种愿要坚持,每天要发愿。因为愿的关系,修行以后就可以“见多百佛,见多千佛,见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越说越多。这种数字,都是《华严经》常出现的数字,是佛、菩萨的境界。三乘大概以“恒河沙数”为基本,《华严》是以“一个佛刹微尘”为基本。能见到那么多佛,生生世世就有机会修学佛法。修学佛法,菩萨道就有增无减,就不会退堕,当然就不会再堕入三恶道。假使将来堕到三恶道,就把愿发起来,坚定希望能见到佛,就立即脱离三恶道了。能见到这许多佛,当然要恭敬、尊重、承事、供养。供养资具,最重要是生活起居的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也拿这些供品来供佛、供法、供僧。僧是弘扬佛法的。以此善根所修的再回向佛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于诸佛所恭敬听法”:我们发愿去见这许多佛,并不是去炫耀说我看到好多佛,不是这样的。在每尊佛的座下,听他说法;听完之后,还要受持佛法,随力随分修行。这是见佛的作用。不然,见那么多佛有何作用呢?

“复于彼诸佛法中而得出家”:修行,最好是出家。出家以后少了很多世俗的纷扰,可以专心修学佛法,去弘扬佛法,所以要出家。既然出家,以后闻法的机会更多,就容易得到陀罗尼(陀罗尼就是总持,得到诸法总纲大意)。“为闻持法师”:一个弘法者是多闻广博的,而且是能够修持的法师,不是有口无心的法师。信解相应的,才是我们的榜样。“住此地中”:住在这第五地当中,经于百劫、千劫,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无量长远的时间),所有善根转更明净。不管时间多远,我们一时一分一刻,都不要浪费。不断修学佛法,弘扬佛法,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使善根转更明净,不要让它萎靡或灰暗了。这是法,以下是譬喻。

“佛子!譬如真金,以砗磲磨莹,转更明净。此地菩萨所有善根亦复如是,以方便慧思惟、观察,转更明净”:这是譬喻此地菩萨所有善根就像真金要采取磨莹,越磨越亮,也就是说五地菩萨以方便慧思惟、观察,或对所修学佛法看有没有错。“转更明净”:这样越修越有进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