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世主妙严品》浅释(六)

◎贤度法师

什么叫做梵天法?在过去原始佛教时代,对于一些跟人常常不能够合作的、跟大众不能和合的恶性比丘,要另立一个坛,叫梵天坛。有一种梵天坛法,是说假如有人犯错的时候,又没有悔悟的心,就把他关在梵天坛里,好比关禁闭一样,让他一个人在一个单独的空间里面好好的反省。这是一种惩罚的方法,一旦关进梵天坛就不得与任何人来往交谈,等到他心里有所悔悟的时候。他说:若心软后要教他《迦旃延经》。《迦旃延经》是教导弟子们所谓因缘生灭法,亦有亦空,在小乘的四门当中有所谓的空门、有门、亦有亦空、非有非空。《迦旃延经》上面所主张的就是非有非空,主要是要破除弟子们对于有无对立的邪执,而发起无漏智的修行方式。梵天法的来由是在《长阿含经》第四卷的〈游行经〉里面,对于犯罪的比丘、比丘尼治罪的方法,这是有迹可寻的。我们现在让人关禁闭,是比较难做得到的,一出去就有计程车,一招手就可以跑掉了,也不能五花大绑,手镣脚铐的来处罚人,那是违背人性的,弄得不好就会被告到法院去。现在当然比较不提倡打骂教育,但是若说一个人犯错能够自己有惭愧心,根本就不需要别人去把他关禁闭,因为他自己知道错误自己懂得反省。∵

过去所谓的车匿比丘他就是恶性比丘。非常刁蛮的这些恶性比丘,非得要想一些方法来管理,因为佛陀不可能动手去打骂他,当然有的时候总是要有一些善巧方便来处罚他,至少要能够隔离,不要让他扰乱大众,所以就有这样子一个梵天法来对治。等到他慢慢懂得忏悔修行以后再告诉他,一切世间万物都是非有非空的,不要执着。会有这些刁蛮傲慢个性的人,就是我执太重,稍微讲他二句话他就记恨在心,跟你老死不相往来,或者是想尽办法要加以回报,像这样子的恶性比丘,嗔恨心都是非常重的,所以要用非有非空的道理,来破除他有无对立的邪执,让他能够证得无漏,产生无漏智。

接着说:我三大阿僧只劫中所集的正法宝藏,是藏经的初首应该作如是说。每一个经文的前面,都应该要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方、某国、某处树林中、或是某山上、某精舍、某地点都要这样子做。“何以故?”为什么呢?“三世诸佛法,经首皆称是语,今我经初亦应称此”,所有三世诸佛的经典上面都是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方、某国土、某处树林中,这句话是根据《大智度论》上面的一段记载,同时在《大悲经》上面还有说,佛也告诉阿难:这些正法宝藏要付嘱给你,不要令它毁灭,我现在要让你结集正法眼藏,当有一天我灭度后,有诸大德比丘僧和合众一起来结集法藏或者律法的时候,你要跟这些大德-摩诃迦叶为最上首-由摩诃迦叶来领导。“阿难!彼诸大德、诸比丘众应如是问,世尊在何处说大阿波陀那?”大阿波陀那就是譬喻。我们有三藏十二部。经、律、论三藏十二部当中,有非常多的说法,不同的方式。大阿波陀那就是譬喻说。还有“何处说摩诃尼陀那?”也就是因缘。好比说我们每一部经的序品,都有他说法的因缘,乃至问“何处说声闻藏、缘觉藏、菩萨藏?”佛曾经在哪里讲过声闻藏、缘觉藏、菩萨藏?你都要一一回答如是我闻。是我曾经在哪里听,是我亲耳听到的,一时佛在摩伽陀国菩提树下初成正觉。或者: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伽耶城。乃至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林间。这是最后的说法了。乃至“佛说经已,一切大众皆大欢喜顶戴奉行”,最后的结语都要加上这一句。阿难!你应该要做这样子的结集法眼!“余可例知”,这是一个原由。

疏文上面说要做这样的证信序有六种意义:第一、要跟外道有所分别。因为外道的经首上面都以阿优为吉祥。外道的经典一开始不是如是我闻,是写阿优。阿优就是吉祥的意思。我们不能够跟其他的婆罗门外道一样,所以经文前面要加上“如是我闻”。

第二个是为了要止息诤论。根据《大智度论》上面说,“若不推从佛闻,言自制作,则诤论起故”,所以今天如果我不是从佛说、从佛那里听到,别人会以为是我自己讲的,那就会引起教界的诤论,所以要讲“如是我闻”。∵

第三、为离增减过故。应知说此如是我闻,告诉别人说,这是佛说的,不是我增加或减少,我没有增加一个字,我也没有减少一个字。因为阿难是多闻第一,他的记性比电脑还好,只要听佛说过的每一字、每一句,他都可以朗朗上口,从头到尾全部背诵出来。

第四、为断众疑故。上面是说当结集法藏时,阿难升座,突然间阿难的身体就像佛一样。当场的大众就起了三种疑问,第一个疑问说:佛又复活了吗?佛不是已经涅盘了,怎么又起来为我们讲法了?第二个疑问说:从他方有其他的佛来这个地方说法。第三个怀疑:阿难转身成佛了。有这三个疑问。当阿难一开口说“如是我闻”,这三种疑问马上可以全部消灭。大家会知道,原来是阿难听佛说的,既然说是“我闻”,即“非佛明矣”,这个问题可以解除大众的疑惑。∵(待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