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十地品》讲录(续二三六期)

◎成一法师

第五地前面的偈赞部分已经讲完,下面开始来讲解二、正说分的经文。其中又分两科,现在先来解说一、明位行。此中分三,先解一、胜慢对治。此中又分二,二中第一、治他地慢,其中又分三,先来解释一、结前举后。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第四地所行道善圆满已,欲入第五难胜地,当以十种平等清净心趣入。”

金刚藏菩萨接受了在会大众的恭请以后,当然要来继续演说第五地中的佛法。所谓“尔时”,是指说法的时间,因佛说法有时在天上,有时在人间,甚至有时在龙宫说法,由于说法的时间、地点不统一,各国历法也不一致,所以说法的时间不能肯定说它是那年那月那日那时,佛为了避免后世弟子对说法的时间起争议,因而用“尔时”这两字来代表说法的时间,是指说法的人想说,听法的人想听,说听合一,机教相契。机是听经的大众,教是指所说的教理佛法,这样的时间,就叫作“尔时”。

金刚藏菩萨是十地会上的说法主,代表毗卢遮那如来宣说《华严经.十地品》。《华严经》说法的人很多,一会有一会的说法主,十地会是由金刚藏菩萨代表说法,他承蒙诸佛的加被,代佛说法。因此金刚藏菩萨要来告诉请法的代表解脱月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第四地所行道善圆满已”,“菩萨”是印度话的音译,完整的说是菩提萨埵,翻成中国话叫作“觉有情”,有二种意思,一、自利来说,他是对佛法、人生有所觉悟的菩萨,二、利他来说,他是能以佛法来觉悟一切众生的大菩萨,所以叫“觉有情”,也有翻作大道心众生的。“摩诃”是印度话,中文译成“大”。摩诃萨是指菩萨中的大菩萨。说:已经修满第四地的菩萨,是菩萨中的大菩萨。这些大菩萨,他们一地一的修,第四地所有的菩萨道都圆满地修行成就了。所谓“善圆满”者,即指这些四地菩萨修四地的法门时,不是马马虎虎的修,他们认真地修,圆满地修,就是无遗、无漏,有一法没修好都不成,直到四地所应修行的菩萨道善法全部圆满修成功,一点都没缺漏。行者要像菩萨他们修学菩萨道的态度一样,我们应该向菩萨看齐才对。

“欲入第五难胜地”,言:大菩萨们怀着上进的心,他们想要进一步由第四焰慧地升入第五难胜地,就像四年级学生要升上五年级一样。第五地叫难胜地,何谓难胜呢?《华严经疏钞》在释名中,共举出五种经论对难胜地的解释:

一、“彼菩提分法,方便修习,最极艰难”,这是引用《解深密经》上解释“难胜”这两个字的说法。什么叫难胜呢?四地菩萨所修的主要法门是三十七道品,这三十七道品按照它的原文本义去研究,比较容易,而五地菩萨需要进一步“方便修习”,即为了教化众生,活用佛法,方便运用,不是一般菩萨所能做到的。照本宣科,比较容易,除了正面的说法,还要具有善巧方便就比较难了,为什么呢?因为要度众生,接引众生。菩萨学佛不是学着玩的,也不是学了要装门面,说是我作了多少功课、听了几本经,而是要把学过的佛法拿出来对所有不同根机的众生。要面对所有异于人类的众生,这不简单,通常度人类都不见得圆满,何况度其他类的众生那就更难了,但五地菩萨就是这样,要普度一切众生,不能有什么分别,不能有所遗漏,难就难在“方便修习”这几个字上,所以说名极难胜。

二、在《摄大乘论》上也有几句话解释难胜,说:“真谛智与世间智更互相违,合此难合,令相应故。”三十七道品所说的真谛智,是针对真如理体而言,而世间智则是针对运用而言,所以真谛智和世间智要能够兼摄圆融,并不简单,那要有点学问修养。因这两种是相违的,一种世间法,一种是出世间法,要把它们合在一起,运用得很自然,这不是容易的事。何以故?因五地菩萨,除了学“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华严大教外,还要把世间的五明(内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声明)全部都学好。为何要学这么多呢?目的为了能善巧方便去普度一切众生,这就是俗谛智。真谛智好学,华严大教最难不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常常念,常常思惟,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容易明白,可是想要把那许多应付世间无量众生的学问通通学会了,那就不简单了。

三、是《瑜伽师地论》上说的,说:“今此地中,显示菩萨于诸圣谛决定妙智极难可胜,名难胜地”。说第五地菩萨的决定妙智,对于出世间的各种圣谛法的理解,对于各宗各派的佛学理论,也都能通达无遗,非常难得,无人能胜,所以叫难胜地。(待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