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专宗学院毕业院友专访(二十九)──访徽定法师

徽定法师,俗名蒋徽雄,系华严专宗学院第一届毕业的院友。毕业后,披剃于高雄五智山光明王寺悟光阿阇黎座下。现任高雄五智山本山光明王寺之住持,平日弘法讲座无数,对《华严经.离世间品》菩萨道之修行有独到的见解。

就读华严专宗佛学研究所之因缘

法师世学原专攻机械工程,进入华严专宗有一段少有人知的奇妙因缘。法师自述:进入华严专宗就读,可以说是巧合,也可说是冥冥中注定的。原本是参加世学研究所招生考试那年,考试进行至第二天早上,起床时手表慢了四十分钟,却无多思虑,赶到了考场想参加考试,不料,遭监考老师阻拦,认为法师已经超过时间,不能再参加考试。而那场考试考的是主要科目:工程数学。主要科目要是不及格即不能被录取,因此,法师只好打道回府。回去后,法师的上人-悟光阿阇黎告诉他:“那就去读华严好了!”当时法师并不知华严正要考试,但遵听阿阇黎指示,报考佛学研究所。最初报考中华佛学研究所,当次参加考试的有四、五十个人,只录取八名。法师本自许考试成绩应当还算差强人意。那时,圣严法师是中华的副所长,面试的时候,却也建议法师就读华严专宗佛学研究所。于是,法师即于民国73年进入了华严专宗学院就读佛学研究所。

求学时的回忆

法师回忆:“如果要说,这辈子影响我最深的师长是谁?我会说:一个是我师父,一个就是成公院长。因为,以前在华严专宗读书的时候,成公院长给了学生相当自由的读书时间与相当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能够全心地学习,心无旁骛。只要一有时间,我就都待在图书馆。那时候馆里的书籍,我几乎都曾经翻阅流览过。虽然是毫无系统地流览,但到了要作研究、找资料的时候,却也大概能够知道应该要去哪儿找资料?哪一本书里有些什么资料?

当时,高明道老师是万行杂志的主编,后来,高老师考取师大博士班,就去读书,而趁着这个空档,当时的成公院长,便鼓励研究生学习写杂志的社论,并且把我们写的文章,轮流刊登在杂志上。由于有这次学习写作的机会,到了写研究所毕业论文的时候,可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

毕业后的发展

法师在民国75年,自华严专宗佛学研究所毕业之后,原本与几位同学相约要去日本留学,但后来只有证光法师去,其他人都没去。法师的上人也看好了日子,帮法师做了圆顶仪式。自此在悟光阿阇黎座下精进修学密法,直至悟光阿阇黎圆寂,法师继承师志,接任五智山光明王寺住持,领导大众共修及四处弘法讲经。

法师讲的经典,刚开始大部份是密教的典籍,例如《弥陀密事》、《新正法眼藏》,还有空海大师的《十住心论》,及其所翻译的经典、、上无畏三藏的《无畏禅要》等等,讲了三年多。在***高雄五智山本寺的讲经是每个月一次,另外,一年有两次到香港,每次的主题都不同,一次连续讲三天。讲的范围包含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法师都能引用无碍。

光明王寺一年有固定一次三天三夜的药师法会,及一次浴佛法会。春节过年、农历七月中旬各有一次连续七天七夜的“兴供法会”,还有开山纪念日、法师***的涅盘纪念日,都是定期的年度活动。部份法会并会向信众做开示,例如:开山纪念日、涅盘纪念日、浴佛法会等。其中药师法会类于一般显教的消灾法会,超度法会就是会在法会中,举行一个大的普施,如:七月兴供法会圆满日会有“盂兰盆大普施”、法师***的涅盘、开山纪念日,也各有一次大普施。大普施是整个密法的瑜伽普施法,法师同时并负责为信众灌顶传法。

分享《华严经.离世间品》的心得

法师读过《华严经》,研究过华严的思想,现在修学、弘法的重心虽是密法,但,法师认为,外面一般的人不懂得真言密法,而在他的研究中,真言密法其实就是一个菩萨道具体的展现,类似华严或法华。所以说,密法的内容其实与华严是不相违背的。现在法师每个月有一次上台北,一连两天,为台北的信众讲《华严经》的〈离世间品〉,据法师表示:“当初会选择〈离世间品〉,因为〈离世间品〉在华严里面是最能显示出一个修行人从凡夫到深入佛乘的行持践履。它可以代表从发心开始,由十信的实践,经历阶位,一直到成佛,都与观慧相应。只要能照着经里面所说的方法去做,大家就能够转凡成圣,凡夫也能变成佛。〈离世间品〉它不是只是谈理论,而是纯粹就是讲菩萨的践履。菩萨他怎么从发心,从十种依中的菩提心依开始,以菩提心为依,到最后成正觉的一心,都是一样的。〈离世间品〉提供给人一个很正确的菩萨道的思想,能让人开拓菩萨道的视野。让人知道,原来,菩萨道的思想是这么样的广!菩萨道的视野是那么样的无量!听了〈离世间品〉对于菩萨道的修行会心生欢喜。这一品如果都明白了,再回头看其他的品,整部《华严经》的思想就可以掌握了。”

最后,法师根据他的亲身体会告诉呼吁,菩萨道的行持,其实就是在生活中,在四威仪中;菩萨道的开展,是在四威仪中开展,就是生活。这之中,也结合禅宗,在生活的四威仪中,如何念兹在兹。《华严经》里有一句话,所谓:“初发心即成正觉”。一开始是以菩提心为依,如何念念不忘、念兹在兹,最后回归一心。最初的菩提心与最后的正觉心都是一样,最初即最后,初发心即成正觉,一直以来都没有忘记的。亦即四威仪不违背菩萨道的原则,当下的四威仪行就是菩萨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